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清宮廷里的端午

明清宮廷里的端午

明代宮廷端午節

節慶習俗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明清宮廷的端午習俗與民間也是大同小異,只是在形式或規模上更為精緻奢華而已。明清兩代每逢五月端午都不舉行朝會,放假一日,宮廷內部也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中。

明代陸蓉的《菽園雜記》卷一開篇就記載端午節皇帝迎母后駕幸西苑,觀龍舟競渡,或駕幸萬歲山前觀武臣射柳,或看御馬監勇士擊鞠操練等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幅朱瞻基行樂圖卷,其中有一個片段就形象地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便服簷帽在御園觀賞勇士們騎馬擊鞠的場景。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今京師午節尚有射柳之戲,俱在天壇,俱勛戚中貴居多。各邊文武大帥,例亦舉射行宴犒禮;至禁中,則有走驃騎、劃龍船二戲。上與宮眷臨視極歡,命詞臣進詩詞對聯,頒賜優渥。」皇帝賜京官食粽,並賜宮扇。宮眷內臣自初一日穿五毒艾虎補子蟒衣,初五日午時飲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加蒜過水溫淘面,賞石榴花,佩艾草等等。明宮太監劉若愚在《酎中志》中載:「五月初一至十三日止,宮眷內臣穿艾虎補子蟒衣,門兩旁安菖蒲艾盆,門上懸掛吊屏,上畫天師或仙子,仙女執劍除毒故事,如年節之門神焉,懸一月方撤。」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趙以焜《閭史掇遺》還曾提到當時的太醫院在端午節當日捉取蛤蟆以取蟾蜍酥,據說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乾隆皇帝御筆寫生菖蒲以應端午節日氣氛。

清代宮廷端午節

清王朝雖然是滿族貴族建立的,但是定鼎北京以後,為了鞏固統治,對京城一帶的傳統習俗基本不予干預,相反,統治者還曾提倡漢化,以「用漢官、近漢俗」等等獲取民心。滿族舊俗是在端午節吃椴木餑餑,並用來祭神。椴木是東北樹種,葉大如掌,用椴木葉包粘高粱米與小豆泥,上屜蒸熟以後有椴葉的清香味。清朝入關以後,坤寧宮五月祭神仍用椴木餑餑,而皇帝在端午節入鄉隨俗,也吃粽子,並且數量相當驚人。據乾隆十八年(1753年)《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乾隆皇帝的膳桌上一共擺了1,332個粽子。皇帝當然吃不了那麼多,大部分用來賞賜。另據乾隆朝《穿戴檔》,乾隆皇帝規定「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掛五毒荷包」,以應節日氣氛,同時還有祛病消災之意。端午節賽龍舟是傳統項目,清代宮廷一般在西苑或圓明園舉行,屆時皇帝會親臨觀看。昭槤的《嘯亭雜錄》中記載了圓明園福海水面上龍舟競渡時「蘭橈鼓動,旌旗蕩漾」的壯觀景象。競渡結束以後,皇帝有時也會去戲樓看戲,劇目的主要內容為天師除毒、屈原成仙、採藥伏魔等應時應景的題材。據《清稗類鈔?孝欽後宮中之端午》載:「初五日,大內演劇,所演為屈原沉江故事。而宮眷所躡之履,則如小兒之虎頭鞋,且簪綢制之小虎於冠,孝欽所命也。」人們還認為虎食五毒,可以驅邪避災,帶來平安吉祥,因此慈禧太后在端午日也令宮眷穿戴虎形裝飾。端午節前後正值農業「芒種」時節,如果遇上乾旱少雨的天氣,皇帝為了表示對民間疾苦的重視,有時會放棄觀看龍舟競渡而親赴黑龍潭祈雨。另據清宮造辦處雍正十年(1732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 :「於四月二十九日,西洋人郎世寧畫得《午瑞圖》絹畫一張……端陽節備用。」這幅《午瑞圖》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故宮博物院。

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綉五毒活計

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綉五毒活計,清同治,清宮舊藏。

清代滿族習俗,特別喜愛在腰帶或領襟之間的鈕扣上佩掛各類日常隨手可用的小雜品,如荷包、扇套、表套、搬指套、香囊、眼鏡盒、褡褳、檳榔袋、鑰匙袋、靴掖等,通稱「活計」。這些活計既很實用,裝飾性也很強,並往往根據節慶時令的變化而佩掛紋樣形制不同的活計。

這套活計是端午節佩戴之物,共9件,其中荷包3件、煙荷包1件、表套1件、扇套1件、鏡子1件、粉盒1件、名姓片套1件。每件的顏色和紋樣相同,均為明黃色,通體以金線、銀線和五彩絲線綉五毒和「大吉」葫蘆紋。「五毒」為蛇、蟾蜍、蠍子、壁虎和蜈蚣五種有毒動物,配以「大吉」字樣和葫蘆紋樣相組合,寓意以毒攻毒,以惡鎮惡,驅邪免災。

整套活計用色明快華麗,紋樣生動逼真,綉工精美細巧,為佩掛者平添儀態之美,同時也寄託了佩掛者希冀籍此避邪趨吉的美好願望。

郎世寧午瑞圖軸 郎世寧

《午瑞圖》軸,清雍正,郎世寧繪,絹本,設色,縱140cm,橫84cm。

這是一幅近似於歐洲靜物畫的作品,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裡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製的。就構圖而言,畫中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給人的視覺以穩定感。而繪製方法則採用色彩深淺及光影明暗的變化展示花葉、水果和瓷瓶的立體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見於歐洲繪畫而中國畫絕無的「高光」手法,能令觀者清晰地體會到西方油畫的技巧。雖然畫面沒有落年款,但根據清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記載,此圖應作於雍正十年(1732年),屬郎世寧在中國的早期作品。

手工編結小蓮蓬小粽子

此為清宮后妃端午節製作的小蓮蓬、小粽子。

霽藍釉艾葉形洗

霽藍釉艾葉形洗,清乾隆,高1.7cm,長15.6cm。

洗呈艾葉形,洗內隨邊沿的起伏划出葉脈紋。通體內外施霽藍釉,釉色深沉勻凈。

此洗以艾草葉為藍本製作而成,當非偶然所為,必有其深層含意。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以艾入葯,有理氣血、祛寒濕的功效。而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民諺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時民間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在門上插艾草或菖蒲,用以殺菌防病、驅瘴辟邪。

端午五毒袋

五毒袋內裝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草藥,外綉蜈蚣、蠍子、蛇、蟾蜍、壁虎等五毒圖案。舊時端午習俗,佩帶五毒袋以祛除毒氣。宮中五毒袋製作十分考究,除了具有實用意義外,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五月競舟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五月競舟》,清,絹本,設色,縱187cm,橫101.5cm。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為清代宮廷畫家所繪,由12張圖組成,分別描繪雍正皇帝在一年十二個月份中的生活休閑場面。對於畫面中的場景,美術史界歷來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圖中場景是畫家創作時虛擬的場景,也有的學者認為圖中的場景借鑒了圓明園的場景。

此圖描繪的是五月端午時節,皇家歡度端午節的情景。圖中雍正皇帝身著漢裝,與眾皇妃、皇子歡坐於碼頭樓閣之上,數艘華麗的宮廷龍舟馳騁於水面之上。整幅畫面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剔彩龍舟圖荷葉式盤

剔彩龍舟圖荷葉式盤,長21.7cm,寬16.8cm,高3.5cm。

盤橢圓形,口邊捲曲呈荷葉狀,橢圓形圈足。器表分層髹紅、黃、綠三色漆。盤心雕一龍舟,舟上有涼亭,二童撐篙,行於蓮花朵朵的水面上。盤邊內外兩面均雕蓮花、茨菇、蒲草及鴛鴦。足底黑漆,中心刀刻雙豎行填金楷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此盤造型為仿生變化而成,是當時的創新。裝飾內容豐富,主次分明,花紋細密,漆色沉穆,雕刻不藏鋒,這是嘉靖朝官作雕漆器的特點。

五彩張天師斬五毒紋小盤

五彩張天師斬五毒紋小盤,明萬曆,高1.9cm,口徑10.6cm,足徑6.6cm。

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外青花五彩裝飾。內底繪張天師斬五毒圖,張天師持劍立於樹下坡地上,周圍描繪蟾蜍、蠍、蛇等。內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組。外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間繪以蛇、蠍、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雙圈內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款。

從此盤上的裝飾題材看,這應是一件萬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為宮廷燒造的供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圖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紅地奔虎五毒妝花紗裱片

紅色地虎鎮五毒妝花紗裱片,明,長32cm,寬10.7cm。

此裱片以平紋方孔紗組織為地,用彩色絲線和片金線,以妝花技法織虎鎮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和蟾蜍)圖案。織工精細,紋樣樸拙寫實、生動自然,呈現出典型的明代織物的風格和特點。

裱片所織紋樣,反映了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的端午習俗。其俗認為五月正值初夏,是各種病毒漸趨猖獗、多災多難的「毒月」,病毒從五月初五端午日的午時起開始孳生,因此民間有避「五毒」之俗。通常人們在端午日採取灑石灰、噴雄黃酒、懸艾葉、插菖蒲、佩艾虎、沐浴蘭湯等措施,以滅「五毒」,驅邪氣。其中佩艾虎是指用艾枝葉製成虎形,或剪綵為虎,上粘艾葉,以此作為驅毒除病的厭勝之物。之所以以虎驅邪,是因為人們認為虎為百獸之長,雄健威猛,是能吃鬼魅魍魎的神獸。《風俗通》即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避惡。」這件織物飾虎鎮五毒圖案,即表達了人們欲借猛虎之力以達驅毒避瘟、保佑平安的良好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中華瑰寶「壽山石」的博大精深,你了解多少?
探故宮《伯遠帖》與《四庫全書》之謎
「後東方學」:漢威國際藝術中心開幕大展
古畫里的端午節
知青畫,無悔的歲月

TAG:中國美術家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宮廷里的那碗奶茶,才是乾隆皇帝最愛的情人(菲李漫畫)
清朝宮廷里禁忌的一道菜,皇后、妃子都不敢吃,慈禧太后視作美味
風流皇帝在宮廷里的那些風流事兒
康熙帝一頓飯幾千塊,宮廷里其實不興滿漢全席
宮廷里的那些事兒
中國古代宮廷里妃子的秘方,晚上睡覺前一定會吃,怪不得那麼苗條
清朝覆滅後,宮廷里的上千太監都去哪裡了?最後一種最凄慘!
在唐朝時期,宮廷里舉辦的大型歌舞會!我們稱它為「唐大麴」!
古代皇帝工作之餘,在宮廷里都有什麼消遣娛樂項目
宮廷里真正的愛情,一生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人們都說談虎色變,但在清朝宮廷里卻談「羊」色變,什麼情況?
有圖有真相?別用娛樂的眼光看待宮廷里的荒唐鬧劇!
如果在宮廷里當宮女會有多悲慘?終其一身待在牢籠中只有一個結局
宮廷里的貴人們備孕招數靠譜嗎?躲過5大雷區,才能母憑子貴
西方宮廷里的特殊人群:沒有貴族身份卻擁有權力,始終被人看不起
為什麼古代宮廷里「只許打,不許罵」!要打也是不能「打臉」,除非……
這些宮廷里的格格為何出嫁之後都生不出孩子,原因很羞澀
宮廷里最危險的一批人,專門負責救人,但自己卻隨時可能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