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腸道健康日丨讓我們從「腸」計議!

世界腸道健康日丨讓我們從「腸」計議!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世界腸道健康日丨讓我們從「腸」計議!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排出廢物的重要器官,作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腸道含有大量腸道相關淋巴組織,近年發現多種細胞和細胞產物參與腸道免疫應答,就像守門員一樣,防止外來致病因素的入侵;同時它也是人體內最大的儲菌庫,細菌種類達400種以上,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態處於平衡狀態。

據《生命時報》調查,在中國每年有超過10億人次出現腹瀉或便秘癥狀,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響,70%的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不適,新增大腸癌患者達40萬,且在我國所有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名第五,平均發病年齡為58歲,比歐美國家提前12-18年。

這些數字讓人感到非常的觸目驚心!那麼哪些人群最容易被腸道疾病登門拜訪呢?

中老年

中老年人牙齒多鬆動脫落,或由於疾病原因,常常喜歡吃精細軟爛的食物,纖維量攝取不足。

這種飲食習慣使腸道內益生菌減少,容易出現腸道菌群紊亂,導致便秘或腹瀉。

嬰幼兒

小寶寶的腸壁薄,黏膜弱,腸液中的各種酶含量較成人低。腸系膜長而薄,發生腸套疊、腸扭轉的機會比成人高。

同時嬰幼兒神經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發熱、感冒、肺炎等均可影響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嘔吐和腹瀉。

美食愛好者

有些人似乎天生長著一副好腸胃,各種美食來者不拒大快朵頤。實則這樣的你也要注意哦,常言道:病從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從嘴裡吃進去的。

若只管滿足口腹之慾,不注重食品衛生,平時胡吃海塞不在意自己的腸胃,小心會吃壞你的消化系統,讓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癥狀找上門。

久坐加班族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已經是辦公室「碼農表妹們」的日常寫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打破腸道規律,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而久坐導致的胃腸蠕動緩慢,使身體不能及時將毒素排出,引發便秘等問題。所以辦公室白領要時不時地站起來活動一下,讓你的腸道動起來。

旅遊發燒友

對於大多數旅遊愛好者來說,貝爺的荒野求生好像還只能是神一般的存在,通常大家還是會選擇相對安全成熟的旅遊路線。可即便如此,「水土不服」也經常成為我們忠實的旅伴。

「出師未捷身先死」,旅遊中水土不服,伴有發生腹瀉、腹痛、嘔吐,嚴重者會導致脫水。所以經常旅行或出差的人腸胃多脆弱,需要更多的呵護。

好啦,經過一番對號入座,心中的警鈴是否已經拉響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養護你的腸道吧。

保持好心情

腸道是一個很聰明的器官,腸壁內的神經細胞超過1億個,就好像我們個人思維的體內感測器。

古人也常常用帶「腸」字的詞語來表達一個人的性格或心情,例如「肝腸寸斷」,「蕩氣迴腸」,「古道熱腸」,「菩薩心腸」,「小肚雞腸」等等。可見心情不好,腸胃功能是首當其衝的。

壓力大、精神緊張,抑鬱都會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道動力減弱。所以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注意飲食搭配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膳食平衡,增加粗纖維果蔬的食用,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攝入量。膳食纖維可以維護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

如果飲食結構中缺乏粗纖維食物,會使糞便通過腸道的速度減慢,使其中的致癌廢物與腸黏膜接觸時間延長,增大癌變風險。

增加體育鍛煉

保持適度的運動,對於防止腸道老化有非常好的作用。運動能夠加強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運動還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與頻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動和腹肌較大幅度地活動,對胃腸道起到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加強胃腸道黏膜的防禦機制,尤其對於促進消化性潰瘍的癒合有積極的作用。

治療腸道疾病合理用藥

腸道是很嬌嫩的器官,對於腸道疾病的治療,對症下藥是很重要的,謹慎使用抗生素。

首先,為了防止脫水,我們應進行間斷、少量、多次的口服補液(ORT)治療。

其次,在治療癥狀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注重對腸道的保護,保證腸道內的菌群比例,恢復腸道原動力,讓腸道恢復自然健康的運行狀態。

以日常中經常碰到的腹瀉為例,在止瀉治療方面,腸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就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它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會在腸內吸附、清除病毒、細菌及其毒素,隨消化道自身蠕動排出體外,同時覆蓋受損黏膜,不僅可以止瀉,同時還可以起到保護腸黏膜的作用。

最後,飲食治療也很重要,腹瀉發生後及時補充清淡、合理的飲食可以幫助我們儘快恢復。

腸道健康關乎營養吸收、消化食物、情緒控制和免疫等諸多功能,大量的免疫細胞都配置在腸道內,所以腸道是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前沿陣地。在發現腸道問題時,一定要及時調理、就醫,保護好這個陣地。

正因為腸道健康對於我們的幸福生活如此的重要,近年來,科學家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對機體腸道進行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與人體各種疾病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此我們整理了近期的相關研究進展,分享給各位!

Nature:腸道微生物與腦血管疾病存在關聯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促進顱內海綿狀血管瘤(CCM)的形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5月1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ndothelial TLR4 and the microbiome drive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在這項研究中,Kahn團隊發現CCM形成的分子通路是由TLR4激活的。TLR4是細菌分子脂多糖的一種受體。細菌分子脂多糖激活大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上的TLR4會極大地加快CCM形成。相反地,如果通過基因手段將TLR4從血管內皮細胞中移除,或者如果小鼠接受阻斷TLR4功能的藥物的處理,那麼就可阻止CCM形成。這項研究提示著改變CCM病人的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是一種有效地治療這種腦血管疾病的方法。

此外,研究結果鑒定出腸道微生物組與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存在著一種出人意料之外的直接關聯性。論文通信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血管醫學教授Mark Kahn博士說,「這提示著旨在阻斷TLR4信號或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療法可能被用來治療這種疾病。」

Microbiome:腸道微生物與慢性疲勞症存在關聯

最近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患有慢性疲勞症(CFS)的患者腸道微生物的水平出現異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Microbiome》雜誌上,論文標題為「Fecal metagenomic profiles in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對50名歡患有ME/CFS的患者以及50名健康人的腸道微生物進行了檢測,並且對血液中的免疫分子進行了檢測。他們發現有7類微生物種群與ME/CFS的疾病發生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患有ME/CFS的患者腸道的微生物構成發生了變化。而且基於癥狀嚴重性的不同,腸道微生物的變化特徵也有差異。這一證據表明CFS並不僅僅是患者的大腦出現了問題。

此前已經有文章表明80%的患者可能通過腸道微生物進行準確診斷,而這一發現又提供了新的證據。當然,這一研究的樣本量較小,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進行佐證,儘管如此,這是首次基於腸道微生物對ME/CFS進行診斷以及治療。

Science子刊:腸道細菌影響IBS患者腸道和行為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腸道中的細菌或許能夠影響腸道易激綜合征(IBS)患者機體腸道和行為的癥狀。相關研究結果近期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在這項研究中,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將IBS患者(焦慮或者非焦慮患者)機體的微生物群落轉移到了無菌小鼠機體中,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接受健康個體微生物的小鼠而言,接受IBS患者機體中微生物的小鼠慢慢會表現出腸道功能和行為的改變。通過糞便移植所影響的小鼠的疾病情況包括胃腸道癥狀、腸屏障功能障礙低度炎症以及焦慮樣行為等。相關研究或為研究人員開發微生物定向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見解。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還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或許還能夠影響大腦的功能,這就表明,腸道微生物或許在多種腦部障礙的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焦慮、自閉症、帕金森疾病以及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同時,該項研究也為研究人員開發靶向作用腸道微生物的新型療法,以及尋找診斷IBS的生物標誌物提供了新的線索。

文章第一作者Giada De Palma說道,這是一項標誌性研究,因為其超越了一種簡單的關聯性研究,而且本文研究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的改變會同時影響IBS患者機體腸道和行為的反應。他總結道:本文研究或許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包括益生菌療法等微生物定向療法或許能夠有效治療患者的腸道癥狀,同時也能夠有效緩解IBS患者的疾病表現。

Microbiome:腸道微生物潛在塑造大腦結構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大腦產生的信號能夠影響腸道微生物組的構成,而腸道微生物分泌的化學物質又能夠反過來塑造大腦的結構。相關結果發表在近期的《Microbiome》雜誌上。論文標題為「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correlate with regional brain volum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在這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收集了29名患有腸道應激綜合征(IBS)的患者以及23名健康人的行為學以及臨床檢測相關數據,還有他們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通過DNA測序以及多種數學手段對微生物的的多樣性以及丰度進行定量計算。之後,研究者們將這一結果與大腦的結構特徵進行了一一比對。此外,研究者們還對兒童外傷,大腦的發育以及腸道微生物組結構之間的聯繫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這項研究第一次揭示患有IBS的患者腸道微生物組與大腦參與處理感受信號的區域之間的關係。早期的創傷史與大腦的結構、功能的改變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而且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因此,有可能腸道微生物感知到這些信號,進而導致其微生物的組成發生永久性的改變。這些改變將可能對大腦的感受區域產生反饋,改變對腸道信號刺激的敏感度。

對腸道微生物進行分析漸漸成為臨床長篩查IBS的主要手段。而在不遠的將來,控制飲食以及攝入特定的微生物也將成為個體化治療的主要方式。同時,對於患有IBS且大腦與腸道特徵具有明顯特異性的人群來說,他們對於大腦降壓式的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以及靶向藥物治療的反應效果也將有明顯的差異。

Cell Host & Microbe:腸道微生物誘發機體老化相關的炎症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腸道微生物或許是機體老化相關炎症和過早死亡的罪魁禍首之一,老年小鼠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的失衡或許會促進腸道組織易於泄漏,從而釋放細菌產物來誘發炎症,並且損傷機體的免疫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論文標題為「Age-Associated Microbial Dysbiosis Promot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Dysfunction」。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無菌的環境中培育小鼠,並且將這種小鼠同常規環境中培養的小鼠進行對比研究。然後他們發現,相比常規環境培育的小鼠而言,無菌小鼠並不會表現出老化相關的腸道通透性增加、細菌產物水平的增加,以及血液中促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增加;此外,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無菌小鼠都能夠存活到600天,而且來自老年無菌小鼠機體中的巨噬細胞還能夠繼續維持其機體的抗菌活性。

未來研究中,研究者Bowdish及同事將會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鑒別出能夠隨著機體老化維持腸道健康及完整性的優良細菌,而且研究人員還希望通過研究理解機體微生物群落髮生改變的時間以便可以及時採取策略來改變機體的免疫功能。本文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療法來通過操控機體微生物組改善腸道健康,並且降低老化相關的炎症表現。

Scientific Reports:腸道微生物潛在預防2型糖尿病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血清中高濃度的吲哚丙酸可以預防2型糖尿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論文標題為「Indolepropionic acid and novel lipid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組參加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所的參與者的相關數據。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超重,葡萄糖耐受功能受損。有的參與者在第一個五年中發展為2型糖尿病,有的在15年的隨訪中,未發展成2型糖尿病。這項發現為腸道細菌在飲食、代謝與健康之間的相互關係提供了新觀點。

腸道細菌的直接識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然而通過其代謝物來分析腸道細菌對於發病機制的作用似乎是可行的,通過此次研究,科學人員得出結論,通過控制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減肥,多運動,飲食調整,包括多吃全麥食品和高纖維食品。

Neurology:帕金森症有可能源於腸道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新的證據表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起源於腸道,進而擴散到了大腦:經歷了迷走干神經切斷術的患者帕金森症的發病率得到了明顯的減輕。相關結果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論文標題為「Vagotomy and Parkinson disease: A Swedish register-based matched-cohort study」。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對瑞典國內40年來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比較了9430名進行了迷走神經切除術的患者以及377200名對照人群的信息。這項經歷5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接受這一手術的患者帕金森症的發病率相比對照組下降了40%。這一結果更加能夠證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來自於我們的腸道。

研究者們相信,這一發現能夠進一步證明帕金森症與腸道異常之間的關係,並且有助於開發針對性的預防與治療的方法。如果我們對這一現象背後的機制能夠有清楚的理解,那麼將會有助於防止此類疾病的發生。

AJCN:益生菌組合療法治療過敏症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益生菌組合或許能夠幫助減輕花粉症的癥狀。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173名健康成年人進行研究,研究對象都表示經歷過季節性過敏,研究人員在春季過敏高峰時進行了相關實驗,相比安慰機組研究對象而言,攝入益生菌治療的研究對象表示其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比如益生菌組個體遭受的花粉症相關的鼻腔癥狀明顯減輕了。

研究者Jennifer Dennis表示,並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夠幫助抵禦過敏症,如今我們知道,一種由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組成的益生菌組合能夠幫助維持機體消化系統和部分免疫系統的健康。後期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開發新型有效的療法治療個體的季節性過敏症。

Nat Immunol:腸道益生菌逆轉炎性腸病

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有益細菌或許是幫助逆轉炎症性腸病中腸道炎症的關鍵。研究人員在這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Immunology上的新文章中介紹了缺少一種叫做NLRP12的炎症抑制因子如何導致炎症失控(DOI: 10.1038/ni.3690)。

這種蛋白在保持腸道菌群穩定防止炎症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作者Liang Chen表示,NLRP12是免疫系統的一個檢查點,能夠檢查炎症水平,如果缺少了這種蛋白,就會出現嚴重的腸道炎症,促進炎症性腸病。這不僅是NLRP12本身的作用還包括其與腸道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添加有益細菌或靶向炎症信號可以逆轉不良循環。他們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或有助於開發治療方法,治療因NLRP12表達下降導致的炎症性腸病。

BJN:鼠李糖乳桿菌HN001降低孕期糖尿病風險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叫做鼠李糖乳桿菌HN001的益生菌或許能夠降低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同時還會降低個體的空腹血糖水平,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DOI:10.1017/S0007114517000289)。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194名孕早期的女性攝入含有HN001的膠囊,同時讓另外200名孕早期女性攝入安慰劑,隨後在女性懷孕24-30周時評估個體的妊娠糖尿病水平。然後研究人員發現益生菌治療組與安慰劑治療組的女性相比,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比例下降了68%。

此外,攝入益生菌HN001後也能夠明顯降低研究組女性機體中的空腹血糖水平。研究結果表明,益生菌HN001或許能同以某種方式同正常的腸道細菌發生相互作用從而降低孕期女性機體的葡萄糖水平;此前研究人員也通過研究發現,相同的益生菌對機體免疫系統也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效應,同時還會降低個體嬰兒期50%患濕疹的風險。

研究者Crane教授說道,下一步他們將會深入研究調查益生菌是否會降低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研究者們希望後期能夠通過更多研究來利用這種益生菌結合益生元來觀察是否其能夠有效抑製成年人前驅糖尿病的進展。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吃貨之間更重感情,因為他們重疊了1%的味覺基因
多重身份!維生素D或可成為止痛劑、安眠藥!
轉折點直聘丨端午小長假「不休息」哦!
一文回顧丨本周生物醫藥行業大事件!

TAG:轉化醫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腸道健康日
健康需從「腸」計議:腸道微生態
「腸道」健康,才「常道」健康!
【世界腸道健康日】主動預防更健康
5月29日,「世界腸道健康日」,一同關注腸道健康
「腸道年齡」說出你的健康秘密!如何保持腸道年輕?
就是高興不起來?都是腸道惹的禍!情緒與腸道健康關係詳解
健康的腸道不抑鬱
身體好不好,腸道說了算!4道題自測腸道健康
吃蟋蟀有助於腸道健康
健康呵護我們的第二大腦,腸道
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身體健康要從腸計議
腸道問題乃萬病之源 如何維護腸道健康?
快樂蕉蕉:你知道么?腸道會影響你的壽命
腸道健康醫師,想長壽先排腸毒,腸道健康關乎著壽命
要想腸道健康,就請它們幫忙
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醫生:腸道健康通過3個途徑影響我們的情緒
腸道健康很重要!夏天該如何預防腸道疾病?
放屁與腸道健康的關係!
腸道細菌是如何幫助我們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