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榮耀品牌更應進軍印度市場而非歐洲市場

華為榮耀品牌更應進軍印度市場而非歐洲市場

華為旗下的榮耀品牌在國內市場已佔據線上市場的優勢,今年一季度其超過曾經的互聯網營銷王者小米成為國內線上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隨著它在國內市場佔據優勢也開始如其他國產品牌一樣進軍海外市場,不過它選擇的是當前華為品牌已佔據優勢的歐洲市場而不是如小米等新興國產品牌一樣進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市場。

榮耀進軍歐洲市場可能與華為品牌形成競爭

當前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已經佔據市場份額第三的位置,其mate系和P系在歐洲中高端市場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認可,正是憑藉在包括歐洲市場在內的EMEA(歐洲、中東、非洲)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去年報道指華為在該地區的季度出貨量超過千萬,以此估算該地區的出貨量占華為去年海外市場出貨量的近六成。

榮耀品牌進軍歐洲市場的話,人們還是首先將它與華為品牌相聯繫,而榮耀強調的是性價比,這與華為品牌的高端定位是相衝突的,這可能反而對華為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不利,對它多年打造的華為品牌造成衝擊,而不是形成合力衝擊競爭對手,反而給華為手機整體帶來風險。

榮耀在國內市場已顯現出這種跡象,去年其推出的榮耀V8手機是華為首款2K解析度的手機,這無疑讓人們對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的認知產生認知混亂,作為高端品牌的mate系和P系反而較定位更低的榮耀晚推出高配置的手機。

榮耀品牌在國內市場已顯示出超越華為品牌的跡象,榮耀中國區總銷量為1052萬部,同期華為手機整體的出貨量為2080萬(據IDC),可見榮耀品牌在華為手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佔比達到50.6%,貢獻度超過華為品牌。

榮耀品牌進軍印度市場更合適

榮耀品牌在國內市場所取得的成功,普遍認為這是它建立在華為手機平台上取得的成績,這倒也無可非議,畢竟華為手機今天所取得的成立是與華為公司的支持離不開的,但是當它們走向海外市場更應該進入不同的市場,以證明榮耀品牌具有獨立發展的能力,進入華為品牌已佔據優勢的歐洲市場顯然無助於證明榮耀品牌的能力,甚至形成兄弟相爭。

印度市場當前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手機品牌都在努力進入,當前小米、OPPO、vivo、聯想等都在印度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佔有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的位置,合計佔有近五成的市場份額。

小米已在印度市場取得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其在印度市場所取得的成功正是依靠其性價比優勢,這對於榮耀來說恰恰也是它的優勢,而榮耀也正是學習小米發展起來的品牌,跟隨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可謂是最為恰當的。

對於華為手機整體來說,它也需要在印度這個發展最快的市場取得成績以獲得出貨量的持續增長。事實上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華為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比已從去年的近五成滑落至四成左右,這也迫切要求它在進軍另一個大市場--美國面臨的困難的時候必須在印度市場有所作為。

今年華為手機將利潤放在首位,這就要它縮減營銷成本,而互聯網營銷恰恰是低成本擴張最好辦法。印度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小米在印度市場所取得的成功至今為止也主要是靠電商市場,其佔有印度電商渠道智能手機出貨量份額第一的位置,榮耀進入這個市場同樣可以依靠電商取得低成本擴張,對華為手機來說成本壓力較低。

榮耀其實早在2015年就希望在印度市場有所作為,不過當時它錯誤的選擇了在該市場發布價格較高的榮耀6 plus,售價高達2649元,最終鎩羽而歸,如今吸取這些教訓後應該將它在國內市場具有性價比優勢的手機引入印度市場,以乘中國手機品牌正在印度市場快速擴張的東風再戰該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銘 的精彩文章:

預計兩年內中國將全球OLED面板市場的局面
數據洪流時代,英特爾的優勢和劣勢
華為發布Nova2爭奪年輕用戶,不過營銷是短板
M+S雙線聯動,金立打響「築城拔寨」大戰

TAG:柏銘 |

您可能感興趣

進軍美國市場,國產華為挑戰蘋果
澳洲新興品牌靠代購進入中國市場,老品牌說「不」!
韓國L&P化妝品進軍彩妝市場
中國品牌走進日本 國產精品進軍化妝品市場
葯妝市場又添一大競品 歐樹登陸中國內地
OPPO進軍歐洲市場細節曝光:側重西歐市場 與蘋果三星開展競爭
歐陸最佳舊貨市場
中印太陽能貿易戰或擴至非洲市場
保時捷深耕中國市場 做最成功的豪華跑車品牌
華擎確認進軍顯卡市場
越南的液體奶首次取得進軍美國市場的許可
《起亞SP》概念新作壯大品牌進軍印度市場!
莫迪加速購買美國軍火 激化美俄武器市場競賽
美國市場遇阻,歐洲成華為挑戰蘋果三星的踏板
「殺入」印度市場,華為榮耀頂級旗艦三連發
泰國陸軍閱兵式上 多款中國裝備亮相 中國正逐漸蠶食泰國軍貿市場
新興市場的來臨,印度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
內地奢侈品市場增長 奢侈品領域進入中國
帶你走進非洲農貿市場
華為進軍美國市場遇挫,釋放信號改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