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導語:一段四川某武館內的打鬥視頻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對決的雙方一個穿著太極拳的傳統服裝,一方穿著散打的短袖短褲。但是比賽才剛開始20秒鐘,使用太極拳的一方就被打倒在地,鼻血直流。雖然這是一場以個人名義進行的約戰,但是對決雙方實力的懸殊,卻引發社交媒體上對傳統武術的質疑。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電影《一代宗師》劇照。


王家衛曾以一部《一代宗師》表達了他對民國武林的敬意。從最初拍攝「葉問傳」的想法,經過三年走訪全國各地百餘位武林門派傳人後,他的創作思路不再局限於葉問的「詠春」一門,而是由「一條街」擴展成了「一個時代」。並從「精武會」、「中華武士會」,到「中央國術館」、「兩廣國術館」,一路探訪下來,將「五虎下江南」、「北拳南傳」設置為故事背景,由此確立了影片「南北武林、四大拳派」的基本格局:即以詠春、八極、八卦、形意為基本脈絡,構建起民國武林的全貌。


八卦掌的起源


影片中所描述的民國武林,儘管確有其人,確有其事,但與真實情況相比仍有很大區別。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原名宮若梅,是來自北方的八卦掌宗師宮羽田的獨生女。據編劇徐皓峰介紹:「八卦掌里,專有宮家一門,是八卦掌中尹氏八卦的一支。但影片中的宮家並沒有採用這一支的史實,而是借用了中華武士會的一些典故,比如奉獨行道的不是宮家,恰恰是影片中宮老爺子所說『我接了大師兄李存義的班』的李存義。」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都把它歸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徐皓峰所說的「宮家」,應該是指董海川大弟子尹福的徒弟宮寶田,山東乳山縣人。而他所說的「尹氏」,則是指尹福傳下來的一支。


董海川生於清嘉慶三年(1798年),卒於1882年,河北文安縣人。相傳,他26歲時家中變故,離家出走,遠遊吳越巴蜀,以武訪友。後來跟隨九華山的道人修道,在修道的過程中,系統全面地參研易理,創立了八卦掌。


董海川下山後,途經河南,路見不平,出手誤傷了人而遭官府通緝。為了避難,董海川來到北京,經過尹福父親的朋友舉薦,董海川得以進入肅王府,而後進入皇宮。從此,董海川名聲大震,授徒日多。據《萬安公墓董海川墓志銘》所載的傳人有69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華、馬維祺、史紀棟、宋長榮、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雲、劉寶真、梁振蒲、劉鳳春、司元功等。


由於他的弟子多為帶藝投師,所以傳承下來,各支系的區別很大。如尹福從小就學習「彈腿」、「羅漢拳」等,練就了良好的武術功底。此後他拜在董海川門下,將此前所學融入了八卦掌,致使他的拳法特點是四指併攏扣拇指,直腕沉肘,後人稱為牛舌掌、一氣貫通掌;步法自然,不大掰大扣,腿法多,以推、托、帶、領、搬、扣、批、進八個字而概括;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講究手、眼、身、步、氣力合一,崩彈力多,其敏捷如打閃紉針,講借勁使勁,以巧破千斤;每個勁都出自於腰,手到步到,圓直相合,直圓換用,勁力以乾冷勁為主,被後人稱之為尹氏八卦掌。


流傳更廣的程氏八卦掌,是由程廷華所傳。程廷華自幼愛好武術,精通摔跤,因生計入京為學徒,後在北京崇文門外花市四條開設眼鏡鋪,綽號「眼鏡程」。當時董海川在肅王府當差,以武藝聞名北京,在尹福的引薦下,程廷華上門挑戰,大敗,心悅誠服求其收為弟子,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三。因此,程氏八卦掌是屈腿趟泥,橫開直入,擰翻走轉,舒展穩健,勁力沉實,剛柔相濟,善擺扣步,掌式的運轉曲線圓活,弧度較大,千迴百折,螺旋力層出不窮,擰裹勁變化萬千。

此外,八卦掌還有史紀棟傳下的史氏八卦掌、梁振蒲傳梁氏八卦掌等。不過,雖然第二代八卦掌的傳承各不相同,但八卦掌從來沒有人獨立門戶,即使是尹福、程廷華在世時,也只稱為「支」,如尹福被稱為「東城支」,程廷華被稱為「南城支」。現在這種「氏」的叫法,據說是從太極拳學來的。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電影《一代宗師》劇照。


形意、八卦不分家的淵源

編劇徐皓峰所說的「宮家」,即尹福的弟子之一宮寶田。據說,尹福藝成之後,曾任崇外稅務司巡檢、善撲營教習,後經滿人佛音尼布(漢名葉潛)舉薦,供職皇宮,擔任侍衛,宮女、太監皆稱其為老師。傳說他曾擔任光緒皇帝的武術教師,但缺少直接證據,有待考證。因為他身形瘦長,外表斯文,而有「瘦尹」的綽號。他身處皇宮之中,行事低調,弟子多為皇宮侍衛,他也負責教導許多皇族成員武功。清帝退位後,尹福也隱居民間,故此尹氏八卦掌傳世不多,其中有馬貴、居慶元、崔振東、何金奎、楊俊峰、曹鍾升、門寶珍、曾增啟、宮寶田、劉慶福、尹玉章等。


宮寶田是威海乳山縣人,因家境貧寒,經遠親介紹在北京元亨利米行當學徒,搗米、送銷。因常去王府送米,遇到尹福為府兵操練,便駐足觀看,久而久之,被尹福收為徒弟。


1892年,宮寶田應召入宮,任護衛首領,誥封四品帶刀侍衛。1905年,經過庚子之亂的宮寶田,稱病告假還鄉,先後到過東北三省、山東各地。1922年,軍閥張作霖仰慕宮寶田之名,派人到乳山,恭請宮寶田前往,委任他擔任東三省武術裁判總長、東三省巡閱使、三軍總教練兼大帥貼身保鏢。1928年張作霖死後,宮寶田執意辭職還鄉,面向乳山、煙台、黃縣、牟平、海陽等地收徒傳藝。


影片上映之前,曾公布了一部記述影片拍攝過程的紀錄片,片中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幾位主演一直在苦練武功,而陪同章子怡練武的著名武打演員戈春艷,所練卻是程氏八卦掌。章子怡在影片中的招式、架勢,也都是程氏八卦掌的動作。所以,將影片原型說成是尹氏八卦傳人宮寶田,顯得有點兒張冠李戴。

影片剛開場時,宮羽田在金樓曾有一段自白:「我這輩子就成了三件事:合并了形意門和八卦門;接了我大師兄(李存義)的班主事中華武士會,聯合了通背、炮錘、太極、燕青等十幾個門派加入;最後促成北方拳師南下傳藝,民國十八年,兩廣國術館成立,五虎下江南就是我和李任潮先生在金樓談定的。」其中「形意、八卦不分家」的說法,倒是確有此事,且也是程氏八卦掌的傳承。


據說,程廷華家住南城,且開設眼鏡鋪,常與街面上的人往來。他與北京城內外的江湖人士來往密切,其中天津形意拳名家李存義與他交情甚好。以至於二人經常切磋,李存義甚至讓門下弟子向他習藝,其中還有他的同門師弟張占魁。


張占魁,河北河間縣人,早年曾學習少林拳。光緒三年,家鄉大旱,為求生計至天津以販賣瓜果為生,結識李存義,並結為異姓兄弟,在李存義的介紹下,拜劉奇蘭為師,習形意拳。1881年,因李存義介紹而結識程廷華,隔年,董海川逝世,張占魁在董海川墳前遞帖,具弟子禮,由程廷華代收,並代師傳藝,張占魁於是得以列名在八卦掌門下。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京城,程廷華遭槍擊身亡。張占魁回到天津,被特聘為天津營武處出班首領,懲惡揚善。1919年,中華武士會由於傳統武行的宗派惡習而人心渙散。加上大弟子韓慕俠自稱在九華山尋到董海川的師弟應天文,學的「反八卦」技巧,引起張占魁的不滿。在一次拳術的切磋中,師徒二人各不相讓。韓憑藉年輕步步進逼,張占魁突發一掌擊中韓的胸側,使韓嘔出一口鮮血。此後,韓慕俠脫離武士會另設韓慕俠拳術專館。雖然張、韓師徒後來和好,可「中華武士會」這塊牌匾卻已名存實亡了。


如此看來,雖然影片中講述的是宮家一脈,但張占魁、韓慕俠師徒的恩怨更像是故事原型。


其實,早在1894年,程廷華就與形意拳家劉偉祥、耿繼書和太極拳家劉德寬等在北京共議,希望能「合太極、八卦、形意三門為一家,從此時起,這三門拳術,即不分地域的界限。練此拳者,也可兼練他種拳術,並且可以互相授受」。


曾隨程廷華研習過八卦掌的著名武術家孫祿堂為「三家合一」做出過極大貢獻。孫祿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師從李魁元,復從郭雲深。後從程廷華研習八卦掌,多有心得。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郝也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傳於孫祿堂。此時的孫祿堂,武功卓絕,德高望重,譽滿京城。1918年孫祿堂終於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他曾著有《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流傳於世。


民間習慣將太極、形意、八卦稱為中國三大內家拳。然而,關於內家拳,在民間仍存在著誤讀。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內家拳」這個說法的是黃宗羲。他在《王征南墓志銘》中,第一次用到「內家拳」這個詞:「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撲,故別少林為外家。」有人發現,我們今天所稱為內家拳的太極、形意、八卦,似乎都不符合黃宗羲關於內家拳特點的描述。因此有人認為,內家拳指的是本土產生的武術,是相對於少林這種源於佛教的武術而言。太極、形意、八卦均源於道家,是土生土長的拳術,故稱之為「內家」。


而《王征南墓志銘》中所說的「內家」,即專指浙東、寧波一帶流傳拳術,名為鵝頭頸拳,也稱作南兵拳。看來,現在人們所稱「內家拳」,是被人們大而化之了。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中國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圖為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


拳術在熱兵器時代的衰落


近年來我們看到許多影視作品,熱衷於表現民國時期的武林神話,塑造無敵於天下的武林英雄,影片《一代宗師》只是一例。很多香港功夫片都喜歡在此用力,包括黃飛鴻、霍元甲、葉問在內的功夫大師,都寄託著國人無盡的心理期待和想像。就像武術在民國時期得到政府的重視而加以弘揚一樣,影視作品所造就的民國武林的「輝煌」,主要還是滿足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心理的需要,長期處於心理弱勢的民族,似乎特別需要在熒屏上把他的敵人打個落花流水。


事實上,熱兵器時代的到來,自然伴隨著冷兵器的沒落,武術不能也不必再承擔戰場上較量的使命,它在這方面的使命已經完成,剩下的只是習武健身的功能。記得馮驥才在小說《神鞭》中曾讓主人公說過,你出手再快,還能比槍子兒快嗎?被稱為「神鞭」的那條大辮子,最後也是被槍子兒打斷的。這裡已經預示了拳術、功夫在新時代的處境和命運。很顯然,當下無論武俠小說,還是功夫片,都喜歡對武術、俠客做各種幻想,其實只是百餘年來以「國術救國」的自我安慰罷了。這些並不能改變武術的真實命運,「刀槍不入」終將在面對「洋槍洋炮」時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其實,並非所有寫到武術家的作品都是這種意淫式的創作。老舍先生的《斷魂槍》,可能是最早對武術家生存困境進行反思的作品。他的這篇小說表達了民國時期一代武術家孤獨與沒落的情懷。老舍筆下的沙子龍曾擁有威震西北的「五虎斷魂槍」絕技和「神槍沙子龍」的英名,有過輝煌的走鏢事業,但這些作為古老文化的組成部分,已經隨著西方現代文明的侵入而成為過去,成為老舍的嚮往和回憶:「棗紅色多穗的鏢旗,綠鯊皮鞘的鋼刀,響著串鈴的口馬,江湖上的智慧與黑話,義氣與聲名,連沙子龍,他的武藝,事業,都夢似的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這個時代「走鏢已沒有飯吃」,於是,沙子龍只得順應潮流,將鏢局改成客棧,白天不練武,但其內心深處卻仍視武藝為最愛,常在夜間關好小院門,獨自拿起槍來熟習、欣賞、嘆息,並固守絕技不傳,用精神自衛來與時代較勁,以平衡內心對往昔的留戀和現實的失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未戰先怯!王占海令散打冠軍之徒應戰格鬥狂人,這一大招很太極!
格鬥教練「徐曉冬」秒殺太極宗師 出言猖狂惹怒傳統武術界
太極拳之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我愛太極人生!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中總拿在反派手裡,中國輕武器到底行不行?
中國晶元到底行不行?最大問題不在技術,而是在這!
中國歷代帝王中,誰配稱得上「千古第一帝」,秦始皇行不行?
「中國芯」離了美國到底行不行?
信息量超大,這一季中國李寧到底行不行?
中國男排到底行不行?三流球隊都贏不了?
越來越多的俱樂部開始打感情牌,「星帥」到底行不行?
拷問:把「甲蟲」作為產品主題在中國到底行不行?
王欣的「靈鴿」到底行不行?
「女科薈」安胎不打黃體酮,到底行不行?
玩樂十足的「國民超跑」,日常家用到底行不行?
中國集成電路到底行不行?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六星逆行時的你,到底行不行?
中國太行發動機究竟行不行?
到底行不行?中東第二強國,出門打地鼠,卻屢屢受挫,運輸隊又被對手廢了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中醫到底是不是騙人的,中醫到底行不行?
攝影師防不勝防的吻,新娘一臉嫌棄,網友:新娘到底行不行
另類的法國科技,搖擺炮塔連發彈夾車,在歷史上到底行不行?
向京:沒有高科技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