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陰陽理念重合 我國科學家揭示幹細胞分化新機制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記者 董瑞豐)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曉東團隊關於調控人胚胎幹細胞向肝細胞分化的機理研究取得突破,該成果為解決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的運用打開一扇新門窗。
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如神經元、肝細胞及胰腺β細胞等,是細胞移植及體外人類器官構建的基礎。如何大量獲得這些細胞,成為當前再生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裴端卿介紹,成熟肝臟細胞是典型的上皮細胞,可由其同屬上皮細胞的人胚胎幹細胞通過體外定向分化而獲得,在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這兩種上皮細胞之間的命運轉換需要經過一個間充質狀態的中間階段。
裴端卿說,在胚胎幹細胞分化為定型內胚層階段發生了一個名為EMT的過程,即上皮細胞向間充質細胞轉換;而隨後進一步的肝系分化成熟過程伴隨著一個名為MET的過程,即間充質細胞向上皮細胞轉換。這樣的多次相互轉換機理,與中國傳統陰陽太極理念較一致。
據了解,此次研究突破相當於做了一道證明題:證明從幹細胞到肝細胞的分化,存在這個EMT/MET的過程。未來,科研人員有望通過對EMT/MET過程的分析和調控,高效、同步地獲得特定功能的細胞。同時,降低分化程度不足導致的潛在安全隱患,如成瘤性等,從而滿足再生醫學研究對細胞的需求。
上述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墨西哥警方逮捕一名大毒梟 曾助古斯曼成功越獄
※美參議院批准證交會主席提名人選
※傳統非遺牽手當代藝術 蘇州綉娘入選威尼斯雙年展
※背景越大,自己越小
※韓總統候選人攜高顏值女兒看棒球賽 秀一秀父女情
TAG:新華網 |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揭示病原菌對宿主蛋白進行新型泛素化修飾的分子機制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細胞程序性壞死的分子基礎
※中國科學家系統揭示人類消化道「發育細胞圖譜」
※科學家「重新編程」大腦細胞
※科學家重新編程大腦細胞
※我科學家用遠紅外光操控幹細胞分化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揭示植物三萜代謝物多樣性形成的催化機制
※中科院科學家在基於羧酸轉化的有機偕二硼化合物雙官能化研究中獲進展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維持DNA甲基化基因沉默的新機制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在二維硫屬化合物析氫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綠色合成環己烷類含氧化學品取得新進展
※我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機制
※科學家揭示過敏性疾病調控新機制
※科學家發現導致癌症轉移的新細胞機制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翻譯因子調控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新機制
※科學家開發幹細胞視網膜貼片 可治療退化型失明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機制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科學家揭示蟑螂的進化史
※科學家聯合歷史學家開棺驗屍
※開啟全新研究領域,中國科學家發現精準控制基因組重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