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風痕單-驪歌促別和陶侃運甓的歷史典故故事

風痕單-驪歌促別和陶侃運甓的歷史典故故事

驪歌促別

漢宣帝年間,唐長賓和褚少孫等到京城去應考博士。他們對《詩經》、《論語》等儒家經典的闡述非常精闢,京城裡的博士們不由十分驚奇,問:「你們的老師是誰?」唐、褚等人回答說:「大儒式。」那些博士早就聽說王式的才能,便一起向漢宣帝推薦王式。於是漢宣帝就徵召王式進京擔任博士。

王式到京後,那些博士們為他舉行了歡迎宴會,大部分參加宴會的人對王式都十分尊敬。但有一個名叫江公的博士對王式卻十分嫉妒。江公家中世代對《詩經》很有研究,被稱為魯詩的一代宗師;而江公自己著有《孝經說》,一向恃才傲世,心胸十分狹窄。歡迎宴會剛開始,江公便故意對唱樂曲的人說:「唱《驪駒》!」王式聽了,知其意不善,就說:「我聽老師說過,《驪駒》是客人告辭回去時唱的。今天你們是主人,設宴招待我,怎麼能唱《驪駒》呢?再說,現在宴會剛開始,天色還早,即便要為我唱《驪駒》,也還不到時候呀!何況,如果我唱《驪駒》,你們主人就應唱《客毋歸》呀!」王式侃侃而論,顯示出其十分博學。但江公並不服輸,滿臉不高興地問:「你所說的,有何出典?」王式微微一笑說:「典出《禮曲》。江公可以一查。」江公惱羞成怒,惡聲相加,說:「什麼禮曲?狗曲!」

宴會上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王式沒想到江公身為博士,竟然如此沒有修養,使自己無端受辱,便假裝酒醉,宴會便也不歡而散。宴會後,王式對唐、褚等學生說:「我本來就不想來京城,你們都勸我來,沒想到竟遭到小人如此侮辱!」過了些日子,王式就以身體有病為由,回鄉而去。而他的學生唐有賓、褚少孫等仍留在京中,不久都被漢宣帝拜為博士。後來,「驪歌促別」這一典故,用來形容遭到別人的侮辱或輕視,被迫離去;有時也用來形容離別的歌聲。

陶侃運甓

陶侃是東晉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早年父親去世,家境貧寒,在縣裡當一名小吏。後在友人范逵的推薦下,被廬江太守張夔任命為樅陽縣令。由於他才能出眾,政績卓著,不久便升遷為江夏太守,並加給鷹揚將軍的頭銜。幾年之後,他隨征南將軍王敦討伐在荊湘反叛的杜弢。陶侃英勇善戰,經過幾十次戰鬥,終於取得了平叛的勝利。東晉朝廷論功行賞,陶侃升任荊州刺史、南蠻校尉。當時,中國的北方被外族所侵佔,陶侃時刻想為收復中原出力,結果受到大將軍王敦的猜忌和排擠,被調到偏僻的廣州擔任刺史。

陶侃在廣州刺史任上,政通人和,閑暇較多。於是,他每天早晨將一百塊磚(甓)從室內搬到室外,傍晚時又將磚搬回室內。人們對他這樣把磚搬進搬出很不理解,問他說:「你幹嗎這樣把磚搬來搬去?」陶侃回答說:「我立志要收復江北的中原失地,像現在這樣過分悠閑安逸,一旦朝廷有重要任務交下來,恐怕難當重任,所以我每天以此來鍛煉自己的體力。」周圍的人聽了,都為之而感動。後來,陶侃收復中原的大志雖然沒有實現,但他在平定蘇峻叛亂、保衛東晉王朝中還是功不可沒的。他一生謹慎吏職,四十年如一日,在當時還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來,「陶侃運甓」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不安於悠閑的生活,勵志勤力,磨鍊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狗」的歷史和文化
有趣的歷史典故,不一樣的歷史
牌坊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
清風歷史散文 死的意義
歷史典故集錦
歷史故事——被餓死的霸主
歷史悠久的故宮靈異事件一覽
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
歷史故事——紂王與妲己
屍』與『乇』的演變歷史
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破壞歷史文化古迹事件
《風箏》經典台詞的背後——歷史上無論成王敗寇,只談信仰
《楊家將演義》的故事與宋朝歷史中真實的楊家將故事的區別在哪兒
走進《芮姜傳奇》,探尋發生在韓城那神秘悠遠、蕩氣迴腸的歷史故事!(附完整視頻)
曾經的歷史故事
當代文學「歷史化」的歷史觀問題探討——基於政治和革命的視角
個人奮鬥與歷史進程 被命運捉弄的茅侃侃和雷振劍
贊皇歷史文化河流的傳說——泜水悲歌
「溫柔鄉」這個典故,有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這首從小就會背誦的《敕勒歌》,背後是怎樣一段悲愴的歷史和蒼涼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