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哈佛大學醫學院:連醫生都容易誤診的7種病

哈佛大學醫學院:連醫生都容易誤診的7種病

近年來醫院誤診事件頻發:被醫院確診為癌症,化療放療都做了,最後一檢查其實是虛驚一場……或者相反,去醫院檢查時一切正常,患者一年後竟因癌症晚期而死亡。


連著名演員吳秀波也被誤診害得不輕。17歲時他體檢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切除了40厘米的直腸,花掉13萬元錢,術後被告知是誤診。

哈佛大學醫學院:連醫生都容易誤診的7種病



有數據顯示,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門診誤診率為50%;住院做過各種檢查後的誤診率為30%。甚至有人說,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

誤診、漏診我們究竟有沒有辦法避免?《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總結出醫生最容易誤診的7種病,並採訪權威專家,教你5個方法遠離看病風險。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 王擁軍


北京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 紀小龍


最易誤診的7種病


1


帕金森病


癥狀包括:四肢或頭出現顫抖、肌肉僵硬以及身體平衡問題,如走路不穩等。


常被誤診為:阿爾茨海默氏症、腦卒中後遺症、創傷性腦損傷或原發性顫抖症。好發年齡為60歲以上人群。


此病尚無有效的篩查測試,患者必須接受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

哈佛大學醫學院:連醫生都容易誤診的7種病



2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


甲減是甲狀腺素水平偏低所致。


癥狀包括:情緒低落、易疲勞、體重增加、失眠、肌肉疼痛或僵硬、便秘及皮膚乾燥等。


常被誤診為:抑鬱症和更年期綜合征。


事實上,簡單的甲狀腺功能檢查即可確診。


3


纖維肌痛症

這是一種類似關節炎的慢性病,特點是身體多處疼痛,正確診斷平均耗時5年。


癥狀包括:焦慮或抑鬱、疼痛敏感增強、疲勞等。


常被誤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慢性疲勞綜合征。


診斷過程中,兩個問題很重要:1)四肢廣泛性疼痛是否超3個月?2)身體18個壓痛點中陽性是否超過11處?回答肯定,即可確診。


4


多發性硬化症


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癥狀包括:肌肉痙攣、身體缺乏協調性、平衡問題、視力模糊、認知損傷等。


常被誤診為:病毒感染、紅斑狼瘡、阿爾茨海默氏症等。


大腦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和腰椎穿刺檢查有助於準確診斷。

5


乳糜瀉


這也是一種自體免疫障礙,患者在接觸到某種物質後會激活免疫系統對自身腸道發起攻擊。


癥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體重降低、貧血、痙攣等。


常被誤診為:腸易激、克羅恩病或纖維性囊腫。


抗體血檢或小腸組織活檢有助確診。


6


慢性疲勞綜合征


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嗓子痛、頸脖或腋窩淋巴結疼痛、不明原因肌肉關節疼痛、極度疲勞。


常被誤診為:鼻竇炎、肝炎、纖維肌痛症、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通常,患者原因不明持續疲勞,時間超過6個月或更久,即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7


紅斑狼瘡


癥狀包括:疲勞乏力、腎臟、心臟和肺臟損傷、皮疹及關節疼痛等。


常被誤診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學檢查有助於診斷。


5種方法遠離看病風險


1


準備詳細的病情資料


看病前準備好以前的病歷、檢查結果、就診卡、身份證等;仔細回憶自己的病情,像頭疼從哪天開始,疼痛程度和部位,一天內什麼時間最疼,是否伴有其他癥狀;想想有沒有家族病史,是否處於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時期,是否正在進行其他治療或服用其他藥物。這些信息都會幫醫生對你的病情做出正確判斷。

哈佛大學醫學院:連醫生都容易誤診的7種病



2


不要暗示醫生


要說「我肚子某某部位疼了3天」,而不要說「我覺得自己肯定得了闌尾炎」,這種帶有暗示的話會影響醫生的正確判斷。


3


和醫生互相尊重


候診的時候不要喧嘩,等待前一個患者離開再進入診室,坐下時向醫生問個好。禮貌、懂得體諒人的患者比那些囂張、喧嘩的人更容易獲得醫生的關注。


4


不懂就問

醫囑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問清楚,不論醫生是非常耐心還是不耐煩。


4


重大疾病要複查


涉及到重大疾病的診斷,最好在兩家以上醫院做檢查,等檢查結果一致後再下結論。不要急於手術、放療等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治療。如果是急性病,最好聽從醫生的安排,有些急病只有幾個小時的搶救期,此時如果不信任醫生到處轉院,反而會耽誤治療。(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方文革 胡楚青)


本期編輯:劉雲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TAG:生命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學者用機器學習「癌症指紋」診斷腦瘤,人為誤診率12%
男子腿疼誤診為腦癌,住院5個月被醫生活活「治死」
小腸淋巴瘤誤診為克羅恩病一例:臨床及影像學特徵
肩痛「誤診」傷人 他辦「學校」把病人當「學生」
纖維肌痛,87%患者首診被誤診,多學科專家呼籲重視識別診療!
義大利醫院誤診切掉「患者」半隻肺 遭病人起訴
容易被醫生誤診的6種疾病,女性要注意!
醫生為什麼會誤診?
NBA醫患關係日益緊張 眾球星毀於庸醫誤診
4種肝病容易被誤診肝癌!
太敢說!一名博導醫生說疾病和醫療的真相:癌細胞殺不死,醫生診斷三成是誤診!
楊紅教授:易誤診為克羅恩病的小腸感染性疾病
NBA的「獸醫」:馬刺短短一年4次誤診,球員還得去大醫院檢查
7種疾病容易誤診 和病毒性肝炎相似 誤診率高!
五家醫療機構都誤診了四肢癱瘓——誰在醫療體系中挖了溝
准媽媽趕往醫院生小孩,被醫院誤診,還被要求轉院生產!
NBA醫患關係日益緊張,毀於庸醫誤診的不在少數
誤診?醫學專家稱霍金患的可能是小兒麻痹症 而不是漸凍症
英研究稱,英國總理梅姨被誤診,近四成≥30歲1型糖尿病被誤診為2型
10種疾病容易被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