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王陽明,中國歷史上的一座燈塔,尤其在人們心態失衡、苦悶彷徨之時,王陽明的光芒更能燭照人心。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對「心」的探索,王陽明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他的名言是:「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這正是我們今天讀王陽明時的寶貴啟迪。王陽明一生坎坷,早年被宦官劉瑾陷害,百死千難;壯年立下大功,仍然遭到誣陷。但他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強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王陽明並非天生內心強大,相反,他少年時期曾以頑劣著稱。他的經歷形象說明了:人生就是一場修鍊,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說王陽明,不得不說他的父親王華——其優質的家教,淳正的家風,對王陽明起到重要作用。


王華不是尋常人,從小聰慧,過目不忘,36歲時考中狀元,入仕後官德高尚,品行純正,錚錚鐵骨,不媚佞人。宦官劉瑾專權時,朝中大臣紛紛奔走其門,而王華卻不與其來往。劉瑾素慕王華為人,曾兩次派人給王華傳話,若能去見他一面,可入閣且將被重用。王華操持堅定,不肯趨附劉瑾。此時正好王陽明得罪了劉瑾,於是這對父子雙雙遭殃。王陽明被貶往貴州龍場驛。王華也被迫致仕,但他回鄉後,以讀書自娛,侍奉百歲老母,自己雖年已七十,仍行孝於床前,為世人稱讚。


父親的這些美德,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王陽明。


在王陽明科舉考試登第後,王華的同榜進士黃珣曾寫詩給王華,題為《賀年侄王伯安登第》,最後兩句是:「相看盡道登科樂,卻合同擔廊廟憂。」父子倆都是以一己之力為國擔憂的讀書人。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為官一任,教化一方。不論官大官小,王陽明都不懈努力,以心學影響當地。王陽明在治理南贛期間,推行《南贛鄉約》,倡導鄉民在家則遵孝悌之義,循禮儀之規,揚文明之風;在鄉則相助相恤、勸善戒惡,講信修睦、息訟罷爭,開啟了當地以道德教化實現鄉村治理的先河,影響後世很深。在他看來,小至族箴家規,大至治國理政,其核心理念並無二致,這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親民止至善。


1529年1月9日,王陽明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鎮碼頭的一條船上,享年57歲。他的臨終遺言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活得光明磊落,走得坦坦蕩蕩。他走了,但他的思想還在源源不斷啟迪著世人,照亮著後來人前行的路。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當年,王陽明寫給長子正憲的家書《示憲兒》,便是王陽明著名的教子家訓,三字一句,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怎麼去做人,如何做個好人。在今天浙東餘姚姚江兩岸——王陽明的故鄉,王氏後人仍然牢記著重孝悌、勤讀書、致良知、做良士的諄諄教誨,並視之為這個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與規範,代代傳承。孩子們仍然會朗朗背誦:「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這是後人對先賢最好的致敬!


節選自|《中國家規》,中國方正出版社授權發布,版權歸出版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以黑著稱的關曉彤怎麼忽然白成何穗的?
曹丕稱帝後,孫權和劉備為何也跟著稱帝呢?原因很簡單,來看看!
曹丕稱帝後,為何孫權和劉備要跟著稱帝?無非一點原因
曹丕稱帝後,孫權和劉備為什麼要跟著稱帝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劉備以仁義著稱,為何娶劉璋的嫂子吳氏為妻,還冊封她為皇后?
曹操以一代梟雄著稱,為何背負千古罵名?
以怪著稱「揚州八怪」,他們怪在何處呢?
他是最愛哭的皇帝,也是最坑人的帝王,卻以仁義著稱!
漢文帝以仁慈孝順著稱,為何堅決要殺親舅舅呢?
為何劉秀起兵三年就急著稱帝?而朱元璋卻緩稱王呢?
三國:劉備手下名將如雲,又以仁義著稱,為什麼沒能統一三國?
此人是漢臣翹楚以謀略著稱,時人稱他勝過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
以淡雅秀奇而著稱的大明成弘青花
皇太極是個怎樣的人?錢穆:以兇悍殘忍著稱於史冊!
以殘暴著稱的秦始皇為何從未殺過功臣?
先別忙著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幾個姓氏,是「戰神」蚩尤的後人!
向來以驍勇善戰著稱的桂軍,為何在廣西戰役中,卻敗的如此乾脆
神秘的克蘇魯神話總是以恐怖著稱,善神善神你又在哪?
以黑著稱的關曉彤這麼美了?白到發光的膚色!把楊冪都比下去了
朱婷在賽後笑著稱讚李盈瑩,表示她的防守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