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惡性競爭與成本過高 植保無人機的寡頭時代

惡性競爭與成本過高 植保無人機的寡頭時代

劉新柱,67歲,山西臨汾市吉縣一位農民,16年來獨自經營一片12畝的果樹林,2017年3月的一天他很生氣。一位陌生青年上門向他推銷植保無人機服務,稱能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代替他手工進行農田的農藥噴洒工作。人力噴洒十幾年農藥的劉新柱,從不信任何機器,背起藥箱便要和這無人機比試比試,不料自己手持設備還沒安裝好,那架無人機便從一畝地外飛了回來。他這才將這台無人機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之前他只在電視上見過,但從未親眼見過。



農民眼中的植保無人機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200億元。雖然2015年一度在資本市場成為高科技行業最火熱的投資賽道之一,但植保無人機在中國農田的覆蓋率為僅為2%,相比日本達到的40-50%覆蓋率,無人機在中國農業產業中並不普及。

山西臨汾市吉縣副縣長徐天明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自今年3月起,吉縣8萬農業人口中,僅有2-3%的農民購買了無人機作業服務,農民對植保無人機的接受需要時間」。


4月25日,經濟觀察報記者走入吉縣的村莊,這裡幾乎看不到青年人,常有土坯房門前坐著老人,太陽下一口一口抽著旱煙。當下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讓噴洒農藥的工作環節急需「機器代人」。談起吉縣,最讓他頭疼的是本地勞力昂貴的問題,縣裡的人力成本每年增加10-15%,本地青年人幾乎都外出務工,每到灑農藥和收果的農忙時期,家裡老人經常從外縣找人或訴諸勞動力市場。


在2-3%購買無人機服務的農民中,主要看重無人機植保服務在價格上比人力更有優勢。在植保無人機市場中,植保服務作為連接植保無人機製造商和農民的中間環節,從上游以購買或租賃形式代理無人機產品後,再投入一定人力和農藥成本,為農民進行噴洒農藥的服務。


劉新柱算過一筆賬,「無人機作業,包括藥物在內每畝地收費二十多元,相比人力噴洒,平均可節約十幾塊,按一畝地噴洒5次計算,一畝地就能節省七八十元。」劉新柱認為,只要無人機作業效果和人力一樣,那麼採用植保服務就是划算的。而無人機噴洒果樹的效果已通過霧滴分布影響試驗得到劉新柱的正向肯定。

吉縣農民願為每畝地支付二十多元的高價,這幾乎是新疆、河南以及東北地區農田的四倍,通常新疆農田每畝作業價格6-7元,東三省每畝價格不足10元。國家農業部果樹病蟲害防治協作組專家組首席植保專家馬恩正介紹,吉縣三面環山,80%的耕地種植著蘋果樹,作為當地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蘋果樹林屬於規模小、附加值高的農田,作物定位高端蘋果市場,通常十幾畝田地規模的農戶,每年毛收入10萬元左右,同時地形崎嶇導致人力成本相對較高。加之農田分散、地形崎嶇,其他農機如拖拉機並不適合在此作業。


馬恩正認為,吉縣是適合推廣植保無人機的樣本地區。這也是與農民合作的植保隊,在吉縣推廣兩個月便盈利的重要原因。當地植保隊伍來自禾文科技公司,作為大疆植保機的代理商同時向農民提供植保服務,公司ceo李耀自留學回國後便對中國植保市場懷著美好的願景,2016年他組建隊伍來吉縣服務果樹田,他稱公司在2017年3月已經開始盈利了。


200億市場僅有10%盈利


但諸多植保隊人士與李耀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據中國農用航空植保協會調查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僅有10%的植保隊達到營收平衡。這與200億規模市場蛋糕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下,諸多業內人士對於適合植保無人機發展的農業市場進行探討,同時指出,這條產業鏈發展並不均衡,上游製造商和農民用戶均享受著市場紅利,唯獨植保服務這一中間環節虧損嚴重。植保無人機在吉縣作為一個典型樣本,或表明農業區域的選擇是決定能否盈利的關鍵要素。

在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中,幾名植保隊人士稱對李耀「很羨慕」,但他們仍然沒有選擇如山西吉縣這樣的農業區域,他們認為,除果樹這類高附加值的小規模農田外,決定中國農業經濟命脈的仍然是新疆以及東三省地區的大規模農田。


李江(化名),自2014年起在新疆做植保服務,在2017年初決定放棄植保業務,談到此,他稱2016年來公司植保業務一直是虧損的,自己「身心疲憊」。


今年李江將植保隊伍從二十幾人縮減到五六人,因為他意識到,公司作業成本過高,正以高價人力換取農民的低價人力。在新疆北疆地區,他所服務的農田作物以小麥為主,農民每畝付8元,而他提供的植保服務中要投入飛機操縱手和管理人員的人力,需要人員工資、車馬費、住宿費、燒油費等。在服務農民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農民不捨得花錢,因為相比農村青年勞力,經過無人機操縱、農田作業等一系列培訓的飛手,是更高價的人力資源。


為此困惑的,還有來自遼寧省的植保隊隊長趙成(化名),他認為,低頻次也導致植保無人機人力成本過高。他所服務的水稻田每畝10元價格本就不高,又受到作業季的限制,服務頻次不高,在非農忙時期,公司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而仍要支付植保隊人員工資。


而在李江和趙成的眼中,在新疆和東北作業區域,植保隊的供過於求。這導致了企業議價能力不足。植保隊一擁而上,但大部分農民卻並非像前述的劉新柱,更多是在觀望中。

這也因為部分植保隊靠低價攬活擾亂市場秩序。李江稱,在新疆地區,一部分植保隊發現市場問題後及時關停了服務,但另一部分「每畝只給6、7元錢他們都干」。結果是,他們為壓縮成本往往不按技術和服務指標作業,或代理質量不合格的植保機,這些植保隊伍從一個地區跨到另一個地區,在各農業大省中不斷嘗試,往往都做成了「一鎚子買賣」。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對植保無人機服務的信任。


技術誤區和成本誤區


從技術層面看,諸多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在不同的農業區域適合推廣不同機型的植保無人機。「中小型無人機飛在新疆和東北大田,就像拿圓珠筆在零號圖紙上劃道」,一位來自無人機國資企業的高層技術人員稱,從技術層面上講,多旋翼這類中小型植保機很難覆蓋全部面積,且這類機型通常日作業能力低下,直接導致低的日營業額,為追求大的每日總作業面積,就會需要大量的無人機和操縱人員,不可避免提高了購機成本,電池成本和人力成本,直接導致盈利空間降低。而目前多旋翼無人機是植保市場主要機型。


他認為,這類機型且往往需要很多人共同管理,要求的人力成本較高,這也是很多植保隊無法維持健康營運發展的原因。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服務小型、經濟價值高的農田,那裡的農民對植保服務更願意出高價,吉縣農民平均每畝農田願付給植保隊25元作業價格,這也是李耀團隊盈利情況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此,中國農用航空植保協會理事長王永忠有著類似看法,他認為,很多企業存在成本誤區,相比多旋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更適合植保作業,雖然價格更貴。直升機適用農田類型較多,不同時期可以去不同氣候條件的區域服務不同作物,王永忠自己的深圳高科新農公司,一年能作業150-180天,所攤銷折舊費用很低,也不會造成人力閑置。王永忠通過計算得出,多旋翼無人機每畝地成本約在6.5元左右,而直升機成本每畝約5.2元左右。而王永忠稱自己的植保服務業務在2016年實現盈利,且一直服務附加值較高的果樹農田。


2017年1月16日,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李偉國在全國農機化工作會上做了總結講話。首次提到將植保無人機作為試點進行補貼。


而在此前,部分農業大省已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作為嘗試,但並沒有將植保服務納入補貼範圍。山西省吉縣副縣長徐天明稱,本地採取的模式是購買植保服務,而非植保無人機,所有並未被納入國家農機補貼試點之列,預計後續也沒有補貼支持。他真正關心的是植保無人機是否適合在本地農田作業,以及能否解決吉縣勞動力貴的問題。而新疆植保隊李江以及遼寧植保隊趙成也認為,植保服務作為產業鏈薄弱環節,希望能靠到補貼來平衡收支,以及改善和農戶的合作關係。


極飛和大疆成製造商寡頭


不同於植保隊市場的無序現象,上游製造商市場正在迅速集中。王永忠稱,中國植保市場似乎有「粉絲效應」,近年植保隊紛紛加入極飛科技和大疆創新兩大陣營。


兩家公司的植保無人機均以多旋翼機型為主。極飛科技成立於2007年,進入植保無人機市場3年,據官網資料稱,截至2016年10月,極飛農業在全國14個省份的作業面積超200萬畝,大疆創新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作為無人機整機製造商,2015年以首款植保無人機MG-1殺入市場。


相比市場其他品牌,兩家公司的植保隊簽約數量正飛速增長。極飛農業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團隊已超過800人,而大疆創新公司建立的植保隊平台上註冊了200家公司。大疆創新植保市場銷售總監曹楠稱,據2016年不完全統計,在銷量上,全國新增植保機數量中大疆佔70%,並稱2017年3月初至4月底,大疆新增植保機數量已經達到2016全年的60%。


目前兩家公司市場策略略有不同,但都越來越少地介入植保服務市場。2016年起,極飛科技從直營植保服務,轉變為整機供應商與植保服務兼而有之。對於大疆,曹楠稱植保服務比整機製造市場空間要大,但暫不介入植保服務市場。與大疆創新簽約的植保隊,所服務的範圍以及作業服務情況的數據,將在2017年年底首次對外公布。


但據王永忠分析,若想把植保服務市場做起來,應該從製造商延伸到植保服務,讓植保隊向製造商反饋一線作業需求,有利於植保無人機技術迭代與改進。


對於中國植保隊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兩家公司給出不同的應對策略。


極飛科技認為,植保無人機作業在成本控制上的關鍵是提高設備的智能化程度,一方面能夠提高作業效率,比如一個人可以控制多台設備同時作業,日作業量大大提升,因此單位面積的人力成本得以降低;另一方面擴展作業場景,夜間作業、果樹模式作業等場景,擴大了植保隊的業務範圍,減少了農閑時間的用人成本。


而對於在新疆及東北大規模農田的作業,極飛科技稱「打葯面積大自然盈利多」,地塊越大,對精準噴洒要求越高,植保無人機的優勢越明顯。經過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要求精準噴洒的地塊,比較適合使用植保無人機作業。這也是極飛科技正努力幫助土地確權,推動土地流轉的原因。


而大疆創新的曹楠堅信製造商的產業鏈管理能力,才是降低服務成本的關鍵因素。農業產業鏈上下游長、關聯產業眾多,公司正通過與植保服務商、土地承包商、金融公司等多方面合作夥伴共同合作,覆蓋植保無人機全產業鏈環節。


沈怡然



相關文章:


在2025年的農業生產中無人機會像拖拉機一樣普及嗎?


無人機將給全球農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Agribotix與Hawkins合作為農業提供無人機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培養能與機器人競爭的下一代
全畫幅無反相機競爭進入白熱化,無反是相機的未來嗎?
讓掠奪性競爭的時代一去不再
最好的感情是兩個人勢均力敵,在一種良性的『競爭』中相互扶持,相互保護
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資,而是無法與別人競爭的腐朽靈魂
性情穩定,是性價比最高的競爭力
機器學習競爭其實是一場數據上的競爭
把你的核心競爭力做到極致,才能完成人生真正的蛻變
研究人員稱巨型鯊魚之間的競爭可能導致巨齒鯊的滅絕
五一假期無人貨架前熱鬧異常,惡性競爭已扭曲市場面貌
基因檢測—無處不在的變革與競爭
代理商的核心競爭力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攻擊無人機跨入噴氣時代,三大巨頭競爭激烈,最強無疑是飛翼
老好人,缺乏競爭力
註定有一場激烈競爭的人
人品,是最好的核心競爭力
關於生態競爭、流量與機會
霍金的最後預測!擔憂富人成為「超人」,窮人無法競爭逐漸絕跡
依賴性強沒競爭壓力產品貴性能弱 日本國防工業不靈的原因全在這
「直升機父母」的育兒競爭,一場永無止境的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