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夏季,這個部位出汗,要小心!

夏季,這個部位出汗,要小心!



找經絡、查穴位

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

「穴位查找」的工具,

你點進去就可以了,

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經絡穴位知識。


夏季,人體出汗很正常,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

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然而,總是大汗淋漓或者某一個地方出汗就要注意了.......


我前天的文章里專門介紹過,有3個跟「汗」有關的穴位,各位艾友一定要記住: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出汗,或者不出汗,都找他們3個:




合谷、復溜、陰郄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們的經絡穴位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


頭部出汗異常

胃火旺


頭部是諸陽之會,陽氣本應該是最足的,其固攝力也應最強。一旦頭上出汗而全身無汗或少汗,或者經常出汗,或許就意味著陽氣有些虛弱,(對於代謝旺盛的兒童來說,頭部出汗較多也是正常現象),另外,這還和胃火旺有一定關係。





建議:

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沖泡枸杞茶飲用。



判斷是不是胃火的原因,還要看看有無口乾口臭、舌苔紅、上牙痛、便秘;如是胃火引起的,一是要多喝溫開水,二是按揉或者艾灸:

足三里、內庭穴。

額頭出汗

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

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按揉或者艾灸:

太沖穴

鼻子出汗

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

每天用雙手敲打手臂的肺經,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還可以通過艾灸整個

鼻樑、中府穴和合谷穴

來調整肺氣。


找經絡、查穴位

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

「穴位查找」的工具,

你點進去就可以了,

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經絡穴位知識。

頸部出汗異常

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與內分泌不調有關,也和體內濕熱有一定關係,由於濕性黏滯,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往往表現為上半身或頸部以上出汗。





建議:

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




可以經常早晚各推腹一次,每次5分鐘;艾灸或者熱敷整個腹部,

艾灸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穴。



腋下出汗

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因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




建議:

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如果有狐臭,可以剃掉腋毛後,直接艾灸腋窩。

胸口出汗

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

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早晚各推腹一次,每次5分鐘;

艾灸:中脘穴、肚臍、三陰交

手腳心出汗異常

血虛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

早晚各推腹一次,每次5分鐘。只吃8分飽;避免生冷食物。

糖友異常出汗

血糖不穩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青菊

介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穩定,通常表現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對稱,可能出現在正常的室溫下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患者會有夜間出汗的情況,早上起來還會覺得頭疼、勞累,這些癥狀提示可能發生了夜間低血糖。




建議:

當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一定要及時向醫生求助,以免發生危險或意外。

為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隨身攜帶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零食,以備不時之需。

渾身出汗

氣 虛



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




建議:

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參或黃芪燉雞或腔骨,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




這裡就用到我們開始說的3個穴位了!

睡著出汗

陰虛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髮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





建議:

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這裡就用到我們開始說的3個穴位了!

汗液顏色異常

肝肺膽有問題


大連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張奎軍

介紹,真正的汗水是沒有顏色的。如果有顏色......


黃汗


汗液呈現黃色,多是由於血液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物質濃度過高所引起,

主要見於肝膽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等。

此外,過多進食胡蘿蔔、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現暫時性的黃汗。


白汗


從中醫看,白色屬肺,

肺色外露則現白汗,多為心肺陽虛所致,常與心肺功能虛弱有關。

有時,疼痛劇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紅汗




汗液呈現紅色,

多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也可能是身體某部位在出血。

可能是位於面部和腋窩處產生色素的細菌所致,也可能是藥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鉀等化學製劑,也可有紅汗出現。

綠汗


汗液變為青綠色,提示有膽汁外泄,如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汗的味道異常

身體有病症


尿臭味


汗液散發出尿味,汗干後也會在皮膚上留下結晶物,常見於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帶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熱證或濕熱證有關,一般屬肝熱,或多見於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來緩解癥狀。


香味


汗液飄出香味來,常是糖尿病人的體征。


提醒:

出汗後切忌喝冰鎮飲料和立即進入空調房,這樣不僅會傷脾胃,閉塞毛孔給身體帶來新的問題。




夏天馬上到了,雖說「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但是有的汗卻是疾病甚至是大病徵兆,這篇文章是微信上最全的出汗健康對照表,所有的異常出汗都有解決招數,告訴你朋友圈的艾友們!


找經絡、查穴位

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

「穴位查找」的工具,

你點進去就可以了,

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經絡穴位知識。


大家還點擊閱讀了下面文章:


1,立夏丨一個最偉大節氣的到來


2,一個動作了斷:脖子痛、腰痛、膝蓋痛…...趕快告訴爸媽!


3,艾灸這條經,化掉任何慢性病(收藏)


4,艾灸高手必須掌握的幾道題!


5,三七粉有「六不喝」,千萬別用錯!


6,灸法秘傳 · 七十症(全是乾貨,不收藏就虧大了!)


7,北京衛視:幾近失傳的古老灸法---隔核桃灸


8,六十五歲阿姨臉上無皺紋無眼袋!只因常做這個動作,不花一分錢~


9,養肝,老天爺還給了你29天時間!再不養,百病纏身


10,太震撼!!!央視最權威報道:灸除「隱形殺手」!一定要看


11,中央電視台告訴你:為什麼要學艾灸!


12,從疾病纏身到神采飛揚,僅僅隔著一個艾灸盒!


13,看後震驚:臀部 --人體的毒窩!如何解決太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TAG:夏季 |

您可能感興趣

吃小龍蝦的這個部位,當心要你命!
夏天,女人穿衣服,「露出」這3個部位,特別第2個,魅力十足!
面相:這兩個部位發青,代表最近要破財倒霉了,小心點!
天天搓操搓出泥,這四個關鍵部位還得小心搓出尷尬來!
夏天這個部位經常出汗,竟是中風的前兆?這幾個部位,都不能忽視
夏天再熱,只要捂好寶寶的這三個部位,整個夏天都不用跑醫院!
出汗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但是身體的這4個部位出汗,就要引起注意
早期癌症發出的三種信號要小心,三個部位一定要每年體檢一次!
夏天吃「小龍蝦」,要避免這3個部位,尤其是第1個,不懂別亂吃
女生這3個部位若是慢慢「變大」,要重視起來了,小心沒人要!
古代選妃的奇葩標準:一個部位要大,另一部位必須要乾淨!
夏天坐月子,不管天多熱,媽媽都要「捂」好這3個部位,別大意
男人吻你的九個部位,看出這個男人的內心,十有九准!
腎中毒的人,4個部位可能已「黑化」,佔一個也要小心了!
夏季愛出汗?四個部位要留意,出汗過多可能是健康異常了
小心倒春寒,人體8個部位最要保暖!
冬季養生,這個部位最關鍵!
這三個部位,出賣了你的少女感!
夏天不要亂吃水果!這個水果的某個部位是有毒的,吃之前一定要剔除了!
健身需要練的五個部位,練得好不好,在於這五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