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從撥動穀粒的樹枝開始而後才有銅筷子、骨頭筷子、象牙筷子

在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申,每天都離不開筷子、筷子在我國起源甚古,與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說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筷子的國家,遠在商紂時期,我國古人就開始使用筷子。目前出土最早的實物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侯家莊M1005的銅箸和湖南省香爐石遺址的骨箸。

文獻記載最早見於《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另據司馬遷在《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就有「紂始為象箸」的記載。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唏,哀嘆)」。說的是箕子認為紂王用象牙筷子吃熊掌,極度奢侈,乃亡國之兆。與殷墟的文物相呼應,都說明商代已經有了箸。既然商代就有銅箸、象箸和骨箸,那麼使用竹木材料製成的箸當早於商代。

學者們都認為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經使用竹木製成的箸。其實,商紂王所用的象箸,並非中國第一雙筷子,箸的誕生應早於商紂若干年。《札記》鄭玄注云:「以土塗生物,炮而食之。」即把穀子以樹葉包好,糊泥置於火中烤熟。而更簡單的方法,是把穀粒置火灰中,不時用樹枝撥動,使其受熱均勻而後食之。先人大概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啟發,天長日久,最原始筷子也就出現在先民手中。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那麼「箸」是如何演變「筷子」的呢?說來話長,一般人類進食主要是用手指、叉子和筷子三種方式。但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茹毛飲血」,自然是用手抓著吃的,自從「人猿相揖別」之後,人們發現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時代,人們吃飯一般不用筷子。

《札記?曲禮上》:《毋摶飯》(持,是把散碎的東西捏聚成一團。)可見當時是用手把飯送入口內的。先民們在燒烤食物時,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藉助木棒、枝條或竹枝、竹片來放置和翻動食物,進食時為了避免燙傷手指,聰敏的祖先也就利用它們代替手指進食。在炊具中燒煮肉決和蔬菜的羹湯,也要用它們來挑取,逐漸學會用兩根木棒或竹條來夾取。

在煮粥時用它們來攪動,以免米粒附著陶器底壁而燒焦。在吃粥時也可以用它們來撥食,這就是筷子最早的雛形。可以說箸的產生是和用陶器烹煮食物的方法是密切相關。所以它也成了以粒食為主的東亞農耕的民族最具特色的進食工具。筷子的出現是我國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據考證,筷子在中國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古代,筷子叫做箸,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箸,飯[危+支]也。……[危+支]者傾側意,箸必傾側用之。」另外,箸還被稱為「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

《札記?曲禮上》說:「飯黍毋以箸。」即吃飯粥不能用箸,應該用匕。又說:「羹之有菜者用祛,其無菜者不用梜。」梜就是木頭筷子。梜即策,《廣雅?釋器》:「莢謂之箸。」說明箸在古代是用來夾取羹湯中的菜食的。東漢鄭玄註:「夾猶箸也,今人或為箸為夾提。」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箸從竹聲。」而夾從木。

北方多木,南方多竹,我們的祖先就地取材,故竹木成為我國最原始的筷箸原料是可能的,大約到了漢代以後,才普遍使用筷子。後來,「箸」又演變為「筷」,這與我國古代江南地區水鄉民俗諱言有關。明人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說:「民間俗諱……。行舟諱言住,住箸同音,故謂箸為筷兒。」從字音上聽、稱「筷」,是希望船快的意思忌諱語變成了吉祥語,從此「箸」改稱「筷」,但還有少數地區至今仍叫「箸」。明人《推蓬寤語》書載:「世人誤惡宇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筷子,今囚流傳之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筷子者,忘其始也。」民間行船最忌「住」和「蛀」,故反其道而改箸呼為筷(快)。而日本則沒有這種禁忌的,自唐代傳入至今仍稱「箸」。

筷子在古代還叫「筋」和「梜」,因為它們都不如「筷子」一詞琅琅上口而又吉利,「筋、梜」二字早已被淘汰。筷子的悠久歷史,還有考古實物作證。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雲南省祥雲縣大波那發掘了一座罕見的銅棺墓,其中出土了三根圓柱形的銅筷,經放射性碳素測定,為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東周中期的遺物。

1977年8月,安徽省貴池縣東北約7.5公里的里山公社紅旗大隊徽家沖,出土了一批東周青銅器。青銅器是埋藏在一個土坑裡。內中出土生活用器銅筷一雙。該筷為細長方形,殘長20.3厘米,寬4毫米。看來,青銅不但製成鼎、鬲、尊等炊器、祭器,也製成箸等小餐具。197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市西北約三公里的擂鼓墩,發掘了戰國早期曾侯乙墓群,出土文物有食品箱和酒器箱。食品箱里除了銅鼎、銅盆、銅罐、銅勺等,還有竹策一件;酒器箱中除裝耳杯161件及圓、方木盒、大勺等,也有竹策兩件。竹策,就是現代的竹筷。先秦古籍《管子)稱筷為「策」。

三國魏人張揖撰《廣雅?釋器》栽:「策謂之箸。」經考證,食箱、酒箱為墓主人生前外游的野餐食具。看來,我國2400年前已有設計合理的旅遊餐具箱,而筷箸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餐具。《漢書?王莽傳》有「以鐵箸食」的記載。唐代名醫陳藏器認為:銅器上汗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事實證明,銅氧化就會產生銅腥味,鐵氧化銹跡斑斑,都難以進食。故鐵箸銅箸漸漸為漆器所替代。湖南長沙馬王堆墓群出土的隨葬品申有一雙朱漆箸。墓申有落葬紀年木牘,文為「十二年二月乙己制。」經考訂為漢文帝十二年。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168年以前已有竹胎漆筷了。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筷子、刀子、叉子是中西文明分道揚鑣的標識?

而在歐洲,直到十五世紀,很多國家的平民還在用手抓取食物,只有貴族才用得上金屬制的刀、叉、勺等餐具。

在封建王朝時代,有不少王侯、貴族使用銀制的筷子,金箸則為皇家所獨佔,因而銀筷便在王公、貴族的餐桌土風靡一時。黃金餐具器皿向為皇宮所壟斷。北魏王朝曾規定上自王公下自百姓、不許私養「金銀工巧之人」,私造金銀器皿是犯法的。銀箸之所以走俏,主要有銀筷可以防毒之說。據說銀遇到含硫的毒物會產生化學反應,使表面變黑,從而就能判斷食物內是否有毒等,當時富豪士紳,達官貴人,因貪污受賄,製造冤案太多,怕人投毒,故求助於銀筷。其實銀筷防毒之說並不科學。從這些歷史記載申,可以看出古代筷子有多種名稱:英、提策、櫡、梜、筋,魏時又稱筲或贏,隋唐時統一以箸字為名。

同時。可知漢代箸不僅相當普及,並向多品種發展。《雲仙雜記》載:「向范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載:博陵崔元暉家有銀匙箸。在談到筷子時,各國的專家,學者都非常熱衰於討論它。西方有的學者認為,因為中國的食物精美細巧,筷子是適應了這種的情況而發明的。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正由於筷子的精巧,才使中國食物發展得如此精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自然難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的食物是精美的,中國的筷子是細巧的,兩者的結合,可以說是完美元缺。

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筷子,在人類文明史上是值得驕傲和推崇的科學發明。長期用筷子吃飯可以使人心靈手巧,聰明玲俐,頭腦反應敏捷。有一位日本學者曾從生理學的觀點對筷子提出一項研究成果,他認為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和五十多條肌肉,從而刺激神經系統的內在活動,大大有助於人的動作靈活、思維敏捷。可見,中國人使用筷子對健康有益。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小林恩。懷特,在1983年發表一篇題為《手指、筷子和叉子一一關於人類進食技能的研究》的學術論文,曾引起學術界的極大關注。他在論文中斷言:「人類選擇筷子進食確實是一種最佳方式。」從而使筷子的身價大增,備受稱讚。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一件小小餐具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因為它是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不少專家學者曾對此進行過科學的論證。對筷子真正作出精闢論斷的是我國「學界泰斗」蔡元培。1924年2月,中法大學董事會在法國里昂召開,中方董事長邀請法方董事長巴黎大學教授歐樂吃中國萊。歐樂見宴席上放的是中國筷子和湯勺,便對蔡說:「你們中國人用筷子不用刀叉,不方便吧?」蔡元培笑著回答:「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也用刀叉,不過,我們中國人是酷愛和平的民族,總覺得刀又是殺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飯菜太不文雅,所以從商朝時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夾菜。後來烹飪改進,筷子可以夾肉,『匕』就不再用於席上。」蔡元培說出了筷子的演變歷史和它美好的象徵,使外國人進一步了解中國和筷子。

如今,筷子已進入了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它的功能價值又怎樣呢?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記者採訪時,也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中華民族是個優秀民族,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是高妙絕倫地運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幾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溫與寒冷。真是高明極了。西方人在十六、七世紀才學會使用的刀叉,又怎能跟筷子相比呢?原來人們在吃飯時使用筷子,能施展出鉗夾、撥扒、挑揀、剪裁、合分等代替手指的全套功能。據科學測定,人們在使用筷子時,五個手指能很好地配合,而且帶動手腕、手掌、胳膊和肩膀的幾十個關節和肌肉的活動,並與腦神經相連.給大腦皮層一種有益的鍛煉。可見,李政道博士對使用筷子的論證,蘊藏著許多科學的道理。因此,不少到中國旅行的外國人,以學會使用筷子為他們旅遊中最大的樂趣之一。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中國的筷子不僅僅是一種餐具,它還作為一種與文化有關的器物,在歷史上曾留下過許多記載。楚漢相爭年代,高陽酒徒鄙食其向劉邦獻「強漢弱楚」,謀士張良知道後即順手拿起劉邦剛放下的筷子,在餐桌上以箸為圖,說出酈食其的錯誤,並獻出自己的剪楚興漢的戰略良策。這就是《漢書?張良傳》記載的「臣請借前箸以籌之」的故事。成語「藉箸代籌」即由此而來。

歷代文人騷客曾寫過不少詠筷詩。詩人李白在《行路難》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之句,那是他在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因受權貴讒毀,丟掉「供奉翰林」之職而落魄離京時食不下咽之憂鬱心情的真實寫照。唐代大詩人杜甫《麗人行》云:「犀筋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詩申「犀筋」,當指犀牛角制的筷箸。朱淑貞《詠箸》曰:「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前兩句將筷子擬人化,形象生動有趣,後二句似乎又寄寓著這位宋代女詩人抑鬱不得志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明代詩人程良規《詠竹箸》詩中有:「殷勤向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借箸喻人,亦別有意味。

相傳,劉伯溫初見明太祖時,太祖方食,即以筷為題讓他作詩,以觀其志。劉見太祖所用筷子乃湘妃竹所制,即吟曰:「一對湘江玉並肩,二妃曾灑淚痕斑。」他見太祖面露不屑之色,遂高聲續吟:「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候一箸間。」詩借楚漢相爭時,張良曾「借箸」替劉邦籌劃戰局的,道出自己之政治抱負,最終博得明太祖賞識。

今有趙愷詩人寫《西餐》詩進而懷念起筷子:「舉得起詩情畫意,放不下離情別意。兩枝竹能架起一座橋,小橋召示歸去。」構思奇巧、意味深長。作家馮驥才曾手書詠箸詩贈上海藏筷名家蘭翔:「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民間還流傳著一首以筷子為謎底的燈謎詩,饒有風趣。詩曰:「姊妹兩人一般長,廚房進出總成雙,酸咸苦辣千般味,總是她們先束嘗。」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在中國古典小說里,筷子的身影時現,小說家常借它來達到刻畫的人物性格的目的。據《秦饌古今談》及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在一次御宴中突然將手中的金箸賜給宰相宋璟,這位宰相受寵若驚,愕在坍陛前不知所措。唐玄宗見狀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讚揚宋璟的品格像筷子一樣耿直。

而永福公主在自己的婚事上拒不從父皇之命,以折斷筷子表示寧死不屈的決心。在《三國演義》中,筷子又成為羅貫中筆下的精采一筆。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意識到曹操的真實用意,趕忙巧借驚雷響聲,佯裝害怕將筷子失手落地,以表白自己是個胸無大志的庸人,從而消除了曹之戒心、保全了自己。

關於筷子在文學作品中也頗多描繪。曹雪芹的《紅樓夢》即有「烏木三鑲銀箸」,又有「四楞象牙金筷子」出現在大觀園的餐桌上。《紅夢夢》第四十回中寫道:「鳳姐手裡拿著西洋布手巾,裹烏木鑲嵌銀筷,按席擺下。」由此可見賈府的榮華富貴。

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第四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范進中舉不久,喪母守孝。恰在這時湯知縣請他赴宴,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還配有「銀鑲杯箸」。范進卻退前縮後不肯入席。湯知縣不解其故,經張靜齋點拔,「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箸」。但范進仍不進餐,再換上一雙白色竹筷,「居喪盡禮」的范單人才用之在燕窩裡撿了個大蝦圓子送進嘴裡。原來,在這個裝腔作勢的守孝單人眼中,唯有白竹筷才最合乎「孝道」,至於是否大吃葷腥有礙「孝道」反倒是無關緊要的。通過這段不動聲色「換箸進食」的描寫,小說作者以辛辣的筆墨,入木三分地揭露滿口「詩方」、「子曰」的斯文君子,其實都是蠅營狗苟的偽君子。諸如此類在文學作品中亦多見不怪。一把筷子(即拾雙筷子捆紮在一起)難以折斷,而一雙筷子則易折。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喻為一把筷子即是一個集體,而單只筷子便顯得形單影吊,難以支撐大廈。團結便是力量,集體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古往今來,有關筷子的趣聞逸事甚多。相傳,西漢有位巨無霸者,是位勇猛武將,生得虎臂熊腰,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習慣,就是每日進餐必用二、三斤重的鐵筷,以顯示其臂腕有超人之力。又據說:湘西苗族曾有位抗清英雄,他使用的武器不是別的,正是一雙兩尺長的鐵筷,人稱「筷子王。他的筷子功,又分為輕功和硬功,輕功的功夫能挾住飛翔的蚊蟲,他可以挾了又放,放了又挾,不傷蚊子。他的硬功,一筷子下去,能致敵人於死地。

「擊箸和琴」,即是宋人何[芫+辶]在《春諸記聞》捲入中記載的一則佳話。南朝劉宋時的柳惲一次賦詩,正在醞釀之時,用筆敲琴,門客申有人「以箸和之」,奏出的哀韻使柳惲大為驚訝,於是「製為雅音」。事實上,借筷子為樂器的例子在文藝舞台上屢見不鮮。

清音是流行於四川的曲藝品種之一,系清乾隆年間從民間小調發展而成,多由一個人表演,演員左手打板,右手便是執竹筷敲打竹板進行演唱。而在蒙古族人那裡、筷子又被作為舞蹈表演的道具。這種舞蹈歷史悠久,流行於內蒙古地區,起初多為男子獨舞,解放後發展成為男女群舞。表演時,舞蹈者左右手各執一束紅漆筷,伴隨著樂曲的旋律,用力敲打肩、腰、腿、腳等部位,並時而擊地,時而互擊,時而旋轉,時而跪蹲,兩肩和腰隨之相應扭動,邊打邊舞,動作剛勁,節奏強烈,場面感人,具有濃厚的草原氣息,是牧民歡樂生活的反映。解放初期,蒙古族的筷子曾風靡全國,為人們喜聞樂見。

民間還有用筷了敲擊碟子的舞蹈,碟聲悅耳,舞姿優美,別有韻味。在雜技節目中,亦有借用筷子為表演道具的。在傳統的戲曲舞台上,也能覓其蹤影。目連戲是一種揉合宗教、民俗等多種因素的大型娛樂活動,《劉氏出嫁》是蜀人「搬目連」所必不可少的開場戲,戲中新娘上轎時,就要撒24雙筷子並唱「撒筷歌」。此乃民間借筷子討口彩以祈求「快生貴子」的文化心理在戲曲中的藝術再現。在東北新婚洞房花燭之夜,有人就從窗外扔進一把筷子的習俗,為的是討個「快生貴子」的口彩。雲南阿昌族娶親接新娘時,在丈人家新郎官吃早飯用的「筷子」,必須要用足足有五、六尺長的細荊竹特製,梢子上還帶著一簇簇綠葉,並拴上鮮花之類的東西。當新郎拿起這雙「筷子」時,手常常抖得很厲害,有時還要用肩膀扛起來。有趣的是,新郎吃的菜,也全是特製的,如油炸花生米、米粉、豆腐、水菜之類的東西,不是細得夾不起,或是滑得夾不住,或是軟得一碰就碎。這頓飯常常把那些身強力壯,神氣十足新郎吃得滿頭大汗,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今後對妻子要體貼一點!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我國古時的筷子,大多是用竹子製作的,「筷」與「箸」都是竹字頭就是明證。但也有用木材製成的。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帝王和貴族們,為了炫耀其地位及財富,又採用金、銀、玉、象牙等名貴材料製成筷子,作為自己富貴的標誌。現今的故宮博物院珍寶館裡還可以見到這些筷子。筷子跟繪畫、雕刻聯姻,經藝人之手巧妙點化,又可製成高級精美而魅力獨具的工藝品。小小筷子,方圓有致,式樣精巧、或烙畫、或鏤刻,讓人觀賞把玩,愛不釋手。例如,北京的象牙筷,淺刻仕女,花鳥或風景,飾以彩繪,華貴艷麗,桂林的烙畫筷,烙印象鼻山,蘆笛岩,獨秀峰等景,白綠相間,清麗大方。

如今,筷子的品種就更多了,上海豫國商場有家筷子商店,經營的品種達七十多種,而且造型也美,工藝更精巧,如杭州的天竺筷、寧波的水磨竹筷、福建漆筷、廣東的鳥木筷、四川的雕花竹筷、江西的彩漆燙花筷、山東濰坊的嵌銀絲硬木筷、蘇州白木筷和雲南楠木筷等,皆是中國筷子大家族的名品。現在,北京又製作了以硬木、紫銅、象牙、玉石等為原料,結合景泰蘭、雕刻、鑲嵌等工藝的高檔筷子。有些竹、木筷子的上端還烤印有各種圖案或名家詩句,有的還雕刻上十二生肖形象,甚為精緻。明清時代,各種筷箸已由單純的餐具發展為精美的工藝品。

新繹大觀 五福系列五福中華筷禮盒 筷子筷架實木筷 禮品工藝品收藏筷子 5支裝 五福中華筷

¥280
京東
購買


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清代,在雲南武定縣出了個烙畫筷子的名藝人武恬,他能在長不盈尺的筷子上烙畫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凌煙閣功臣圖》、《瀛州十八學士圖》,所繪人物鬚眉衣飾,栩栩如生,其技藝號稱天下無雙,出自他親手製作的工藝筷亦是身價百倍。四川江安的竹簧筷馳名中外,1919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奪得優勝獎章。此筷創製於明末清初,以節長壁厚之楠竹為原料,經煮沸、制坯、露曬、打磨等多道工藝再精雕細刻而成。所刻獅頭竹筷、有單獅、雙獅、踏寶獅、子母獅等八十多個品種。據說,製作一雙傳統獅頭簧筷,單是兩個獅頭,有時竟要雕上三百到四百刀才能完成。其做工之細,技藝之精,委實令人嘆服!這筷畫、筷雕,構成了中國工藝美術殿堂中獨具民間特色的一員。

除此以外,筷子跟傳統書法藝術也有很深的緣份。知堂老人五十年代在《吃飯與筷子》一文里,談及西方人的刀叉和國人的筷子之異同時曾指出:「刀叉與筷子也不好說在文化上有什麼高下,總之因有這異同,用筷與用筆才有密切的關係,正如拿鋼筆的手勢出於拿刀叉一樣。朝鮮、日本、越南、緬甸、新加坡各國之能寫漢字,固然由於過去漢文化之薰陶,一部份是由於吃飯拿筷子的習慣,使得他們容易拿筆,我想這是可能的。」西方人由執刀叉而拿鋼筆,國人由用筷子而執毛筆,知堂老人這番立足發生學的推論,倒是饒有意味。今上海藏箸家蘭翔先生更是以箸代筆,練就一手他自稱「野孤禪」的「雙筷書法」,名聲傳出,求字者紛紛上門。1994年7月2日《民族文化報》上還介紹了一位練竹筷書法甚有成就的部隊文書。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今天人們使用的筷子更是多種多樣。除去過去竹製的、木製的、鐵制的、銅製的、象牙制的以外,還有塑料的、不鏽鋼的、鋁合金等材料製作的,在其上面刻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多種書體的。當然一般平民百姓所使用的仍是木、竹製成的筷子。由於人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筷子。它也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當您走進筷子商店時,在小小的筷子上,可以一覽大幹世界。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使人眼花繚亂。因而有人由此認為,中國人之所以聰明,皆屬筷子的功勞。此話雖有點誇張,但也不無道理。時至今日,這種簡便輕巧的餐具非但未成為古董進入歷史博物館,反而因科學家賦予了它新的意義而倍受青睞。

但是,中國人在使用筷子時是有講究的,一般在就餐時,一忌敲筷,也就是說,不能隨意用筷子敲打碗碟盞杯,這有催主人快上菜的味道;二忌擲筷,即發放筷子時,要雙手理順,將筷子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面前,不能隨手亂擲;三忌叉筷,也就是說筷子不能交叉擺放,要將一雙雙筷子頭尾有序整齊地擺放著;四忌插筷,即不能將筷子插在飯碗的飯申或萊盤子的萊上,依據民間習俗,那是祭祀亡人的;五忌揮筷,即不能在菜盤裡上下左右亂翻尋,如同雞啄米一樣,有食客之嫌,很不文雅;六忌舞筷,也就是說在吃飯時不能拿著筷子當刀具,在餐桌上亂舞,這也是不文明的象徵;七忌擱筷,即在民間的木帆船上吃飯時,食畢,不能將筷子擱在碗上,這樣就意味著船要擱淺了,這是船家之大忌!

中國的筷子何時傳入海外,雖然尚無確考,但它遠涉重洋,遍及五大洲,受到各種膚色人種喜愛的歷史事實,實在也是一樁頗為微妙的話題。如今,不僅亞洲的大多數國家使用筷子,連西方那些傳統使用刀叉的民族,也都相當普遍地生產和使用著筷子。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西濱城。有一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筷子製造廠,因而被譽為「筷子城」,一年的銷售額高達l400萬美元。在世界上,筷子除了它的實用功能外,還被作憨乏封何莩蠱鳳坍脯開為藝術品廣泛收藏。

滬上筷子收藏家蘭翔先生所收藏的各類名筷,不下千雙,內中有一雙唐代鎏金銀箸,上方下圓,銀皮鑲包木胎,長28厘米。在筷的上端持筷處,有3厘米環形鎏金紋飾,經千年歲月的洗禮,金色依稀可辨。現在箸身雖已斑駁,但仍掩蓋不住精美豪華原貌。印度尼西亞有位筷子收藏家,他的家藏珍品達900雙之多,其中最名貴的一雙,據說是我國明代一位皇妃使用過的金筷。目前,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筷子的聲譽也在悄悄地增長。

筷子,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有時還會有特別的紀念意義。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尼克松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在職總統,第一次在中國政府舉行的宴會上使用了中國的餐其一一筷子。宴會剛結束,一位加拿大《多倫多環球郵報》駐北京記者伯恩斯,順手就把尼克松用過的那雙筷子拿去,在場的賓客當即對這位記者風趣的舉動的報以熱烈掌聲。

消息傳出後,有人出到二千美元的高價收買這雙筷子,伯恩斯怎麼也不肯割愛,據說後來竟要價到5000美元。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也有一則關於筷子的花絮。英國皇家電視台在報導女王訪華的特別節目中,最使英國人感興趣的是女王在在中國國宴上純熟使用筷子進膳的特寫鏡頭:一家報紙刊登的大幅照片,文字題示:國宴服務員正在為女王準備的一雙筷子;另一家報紙則以用筷子夾龍眼為題。報導女王出席國宴盛況。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在前幾年攝製的一部科幻片申,特別設計了一個男女主角在太空船上用鉛制的筷子進食的鏡頭,據說,因此而使這種鉛筷很快成了市場上的時髦產品,每雙售價達40美元。筷子,是炎黃子孫引為自豪的餐具,正如曾到上海來訪問的聯邦德國著名電影明星科爾賓小姐說的那樣一一「我會用中國的筷子進餐,等於半個中國人。」


日本人至今還保持著中國筷子古稱「箸」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都以筷子為餐具。筷子,這種輕巧的餐具,自AL遣隋使將它引進日本後,1300餘年來,筷子文化的軟硬體都有不少的變化。「箸」這個戰國時代便和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古字,至今仍通用於日文中。談到日本文字,不能不談談進餐前後的獨特表達方式,日本人在動用筷子前必先說聲『『領受了」,餐後放下筷子則說「蒙賜盛饌」,這些充滿宗教感情的話語,實為感謝我們從山、海採擷的食物的人及天地、大自然的恩賜。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用叉子?

龍寅 日式禮盒竹木筷子出口日本筷子餐具5雙入 五色金花

¥79
京東
購買


日本箸的材質,設計極為考究,乎日常見的有竹、杉、檜、瑞木、紫檀、銅、鋁合金、合成樹脂等造成的箸;遇有節慶喜事便使用稱作「嬉箸」的柳制箸,而桑制的箸則意味著延年益壽。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即日本人使用筷子,是在四到六世紀之間,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日本了是崇拜中國筷子的國家,日本人至今還保持著中國筷子古稱「箸」。日本深受我國隋唐典章制度的影響,在宮庭和貴族們的宴會上,使用金屬筷吃中國式的飯菜,以示尊貴。

日本人非常重視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東京有一所筷子學校,專們教授學生如何使用筷子,每一期學員受訓時間為三個月。日本醫學專家認為,兒童使用筷子還有助於智力的發展,因而使用筷子的人也越來越多。世界上消費筷子最多的國家是日本,據日本稅務局公布的統計數字,每年全國共消費筷子七十多億雙,發展至現代,愈來愈盛行一次性使用的筷子。

日本還將這種普及使用筷子的新潮視為弘揚日本文化最基本的標誌。據說有位叫本田總一郎的學者,為感謝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為人們效勞,建議將每年的8月4日定為「筷子節」。這位學者的倡議,立即得到人們的熱烈響應。一九八0年八月四日,「保衛日本的節日之會』』分別在東京赤坂的日枝神社和新瀉縣三條市的八幡神社舉辦了供奉筷子的儀式。這一天,人們載歌載舞地慶祝這一莊嚴神聖的節日。從此,日本有了個「筷子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以感謝筷子一日三餐地為他們服務。農村在播種、插秧、收穫、生日或婚嫁的喜慶的筵席上。都的要換上新筷子,以表愉悅之情。( 盧茂村 )

更多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l57015898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大大方方承認吧,喜愛刀劍的人都是吃貨
青銅劍鑄造千古之謎

TAG:刀客江湖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國人嘲笑中國人用筷子吃飯,他們覺得叉子最好用
老外:為什麼中國人吃米飯時用筷子,而用勺子吃更容易?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用筷子夾菜?
為什麼中國人能用筷子吃米飯?外國網友的回答讓人笑到肚子痛
外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吃飯要用筷子?中國人給出的理由讓他扎心了!
老外:中國人喝湯也要用筷子嗎?網友:你能用叉子我們就能用筷子
「為什麼中國人能用筷子吃餃子?」一個困惑外國人很久的問題
中餐筷子在國外成為時尚,外國網友:用筷子吃飯,自己很優雅
不同國家「吃面」,中國用筷子,韓國用叉子,而印度竟是用……
外國人:我用勺子吃中餐,或用筷子把食物送到嘴裡,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用筷子吃米飯,外國人感嘆:這簡直就是耍雜技
真相了!韓國人吃飯為什麼總喜歡用鐵筷子?
中國人用筷子吃披薩,被老外集體嘲笑?網友:我吃蔥油餅也用筷子
為什麼非洲人和印度人都用手吃飯?中國用筷子吃飯你有什麼看法?
外國網友:為什麼中國人不用鋼製筷子?它會拯救很多樹木!
外國人:用筷子和勺子把食物放嘴裡有什麼區別?中國網友的一句話扎心了!
韓國人用不鏽鋼筷子,中國人用竹筷子,用了好多年原來有講究!
海外華人的「筷子」情結 「不少外國人以會用中國筷子為榮」!
外國網民:中國人用筷子吃飯有什麼好處?網友的回答亮了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使用筷子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