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的地緣優劣和俄羅斯的地緣宿命:中國的機遇在哪裡?

美國的地緣優劣和俄羅斯的地緣宿命:中國的機遇在哪裡?



這個系列是坐觀君推送文章中爭議比較大的。幾乎每一篇都引起了爭論,意見也是相對兩極分化的。




張文木長於地緣分析,但正因為如此,也可能會過於重視地緣因素,所以有些觀點看起來就會顯得不夠全面和客觀,有些細節也的確不太嚴謹,這在以往文章中都有所體現。在今天的文章中,他亦提到,「優勢的過度延伸就會異化為劣勢」。




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我覺得讀這樣的文章能夠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受到啟發。於我而言,這就夠了。

正如張文木教授在自己的一本書序言中所言:

「我的學術生涯多在學校和研究所度過的,這對我研究戰略問題形成一定的制約,而這在短期內又不是憑書本知識可以彌補的。因此,我研究成果的價值可能僅在於一種視角或一種觀念」




當然,歡迎繼續爭論。








作者:張文木


原載:《太平洋學報》2016年第一期


圖片源於網路


編輯:坐觀君







1






美國是個大國,但是美國周邊沒有緩衝帶。

造成這個結果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這個國家成長太快,歐洲的破碎使美國崛起較為容易,這反過來又使美國政治沒有積累足夠的地緣政治的布局經驗;




其二,就是美國兩面臨海。由於兩面臨海,在蒸汽機沒有出現之前,人類征服大海是非常難的,所以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受惠於大海,太平洋和大西洋為美國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於是在建國時就不需要考慮緩衝地帶問題。



但對優勢的過度依賴就成了劣勢。人類一旦征服了大海,美國的安全線一下子被就推到家門口。「9.11」事件說明,能越洋的力量都成了美國潛在的對手。工業革命以後,人類越洋技術與美國的對手在同比增長。這突如其來的形勢變化,迫使美國將自己的安全半徑拉得很長,並由此必須建立起強大的海上力量。這是美國從一個陸權國家迅速轉變為海權國家的重要原因。海軍是耗費巨大的軍種,所以,

美國的國防和中國、英國,甚至俄羅斯的國防相比,在張顯更大的張力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現在很多人看美國,看的都是美國強盛的方面,但在它強盛的後面隱藏的也是它脆弱的地方。兩邊都依賴海軍,安全半徑幾乎覆蓋全世界。勞師襲遠,疲於奔命,國家如此是不能長久的。






2






我們在談海權的時候,還有的人就說,海上不就幾塊石頭,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是不懂地緣政治的表現。地理是幾塊石頭,而地緣政治則是有指向的地理。矢量和標量不一樣,標量是學科,有了矢量就是科學。

地理要變成地緣,就是有指向,有了指向就有了政治。

這就是問題所在。




我們說,世界的海權中心在印度洋,有的人不同意,會說那裡不是海權,只要有海就需要海權。憑什麼說就印度洋是海權中心。這是因為印度洋是世界現代工業所需資源的中心,現在工業最重要的資源基本上都來自印度洋。海權、陸權都是控制權,控制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資源。比方說,我們對去自己單位的道路熟悉,是因為單位給你發工資;一上路就知道哪裡是要塞,哪裡是樞紐,資源才賦予地理以政治意義,不然,道路就是沒有意義的幾條線。這是制海權、制陸權和制空權思想的本質。

地緣政治和資源政治的統一,是現代地緣政治的特點。




美國是個工業大國,因其本土沒有緩衝帶,這使得美國不容忍近海有任何哪怕是潛在的威脅,必須將其安全邊界推至遠海——這本身就要耗損相當的國力。

自尼克松之後,支撐美元的財富基礎從國內生產移至遠在天邊的中東石油,這也同時將美國的安全底線從國境線推移至印度洋繼而波斯灣,美國國防天然要和「大西洋-地中海」及「太平洋-馬六甲海峽」兩條線路產生海權生死關係。這將美國安全成本推至無法承受的天價。




在這方面,中國沒有走向極端。中國在東北亞有朝鮮、在東南亞有越南護著,中間還有台灣島擋著,與外力形成一道半月形緩壓區,這節省了中國許多國力。比如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在朝鮮半島我們一邊搞經濟建設,一邊還能「抗美援朝」。越南戰爭時也是這樣。當時要是戰爭直接進入中國國境我們就不好辦了。美國就沒緩衝國家,這使美國天生就是必須將手伸得很遠的國家。一個「9.11」就導致美國向全世界的恐怖主義宣戰。






3






美國的劣勢就存在於它的海權優勢之中,優勢的過度延伸就會異化為劣勢。

過於漫長而又必須護衛的海上生命線使美國海軍竭力擴張,走遠路、還要扛重活,看似八面威風,實則是泥足巨人。二戰結束以後,歐洲捧它為「世界老大」,布雷頓森林金融體系又把美元弄成世界第一貨幣。

第一貨幣就得第一責任,當老大就得乾重活,於是世界上所有的「重活臟活」都交給「大哥」干。

打朝鮮,美國上,歐洲就有理由跟在後面只幫閑不流血,等美國衝上去,歐洲小兄弟全跑了;越南戰爭的時候,歐洲乾脆既不出錢又不出兵,只給「道義」支持。




21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也是這樣,這幾場戰爭下來,歐洲統一加速,美國卻垮了下去。在利比亞,法英兩國拋開美國親自上手,在2015年2月11日的明斯克會議上更是拋開美國和英國直接找普京; 2015年月7月、10月北約在烏克蘭邊界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美英主打,法德不積極,其原因就在於它們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英參加使歐洲失去世界霸權的教訓,要歐洲的問題由歐洲人解決。明斯克會議及隨後的北約軍演,說明北約分裂了。此時美國明顯衰落,「手中沒有一把米,叫雞都不來。」美國被其世界第一「責任」耗倒了,今天的歐洲要另立門戶,其能力讓美國亦刮目相看。






4






歐洲對俄羅斯有著生死依賴。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特點是版圖超大,俄羅斯也因此給我們的印象是個擴張國家。但正如胖人跑不快的道理一樣,與17~18世紀的俄羅斯不同,20世紀以來的俄羅斯已是一個擴張不遠的國家。

陸地太大,望洋興嘆就成了俄羅斯的宿命。








在歐洲地區,有兩個關節點對俄羅斯意義重大:一個是芬蘭灣兩岸,沒有這一地區,俄羅斯就進不了波羅的海。另一個是烏克蘭。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沒有克里米亞半島從而進不了黑海,進而就不能影響從波蘭直到保加利亞的東歐國家。明白這一點,就明白二戰時為什麼希特勒在拿下法國後又去打蘇聯,這是因為若不能從蘇聯手中拿下烏克蘭,歐洲的統一就不能徹底。




道理很簡單,

烏克蘭猶如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墊層」,如果這個墊層掌握在俄羅斯手裡,東歐國家就不能不考慮俄羅斯的利益,反之,就必須受歐洲的控制並與歐洲結為一體。

對俄羅斯來說,它也不能沒有烏克蘭,因為沒有烏克蘭就沒有黑海,若再失去了芬蘭灣,俄羅斯就變成了亞洲國家,這是它絕對不能接受的。這樣,

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就成了俄羅斯國家的核心利益。




俄羅斯在遠東的領土瀕臨太平洋,一萬多公里,山高路險;除非它把莫斯科搬到西伯利亞——當然這又是不可能的,所以,俄羅斯的政治重心不可能東向轉入亞洲,只要俄羅斯的重心在歐洲,它就必須要黑海、波羅的海。這是俄羅斯的重大的地緣政治利益所在,同時也是俄羅斯擴張的極限所在:

俄羅斯能控制大部分黑海,但進不了地中海;能控制芬蘭灣沿岸,卻控制不了波羅的海,遑論北海和大西洋。

頭腦清醒的俄羅斯政治家比如斯大林——與其相反的是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般都不會將俄羅斯帶得太遠。




1940 年,希特勒曾經對時任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任外交人民委員的莫洛托夫說,你們應該有通往溫暖海洋的出海口,將來要像伊朗、印度一樣,試圖以此換來俄羅斯向他讓出烏克蘭。莫洛托夫說,希特勒毫無遠見 ,他「對蘇聯的政策缺乏透徹的了解,卻要把我們拉去冒險,如果我們在南方陷進去了,它的處境就會輕鬆得多,一旦英國和我們作戰,我們就得依靠它,如果不理解這一點那就太天真幼稚了。」希特勒想用印度、伊朗與斯大林交換烏克蘭,如果蘇聯真的同意了,佔領了印度,那它兩翼即歐洲和遠東部分都將捉襟見肘。

國家生長與生命成長是同一道理,在某一方面用的力氣過大了,另一方面就虛弱了。如果蘇聯陷在南方,那整個東西兩邊都得受損。

所以斯大林拒絕了希特勒。羅斯福也給斯大林提出過同樣的建議,斯大林也沒接受。




斯大林曾說自己是一個「保守分子」,但是在關鍵點上卻可不惜血本。被日本史學家稱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的

諾門罕戰役

,讓日本心悸至今。1939 年日本想在蒙古與滿洲裡邊境挑起戰火,試探斯大林的底線。當時蘇聯主要防線在西線,如果日本真成功了,斯大林就得把兵撤到東線,希特勒要是再西壓過來就麻煩了。為了打消日本的企圖,斯大林用了比日本多好幾倍的力量,將日本打得丟盔棄甲,此後日本放棄了西向和北進的企圖,轉為「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這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到現在日本人都害怕俄國人。




近代以來的日本民族有些欺軟怕硬。1897年6月16日,美國和夏威夷在華盛頓簽署合并條約。日本攜對清甲午海戰勝利的餘威,派艦前往與美國海軍對峙,美國不惜武力堅守東太平洋的安全底線,日本最終放棄已有十萬日裔居民的夏威夷,東折回去打清王朝,占朝鮮,1905年又將俄羅斯打敗。直至諾門罕戰役之前,日本人基本處於見人就打的癲瘋狀態。斯大林在諾門罕狠狠教訓了它,這使日本到現在還怕俄國人。太平洋結束時俄國人又把南千島群島收回,日本只敢動嘴不敢動手;俄國人對闖入北方四島去的日本人,都是直接動手,根本不拿話筒喊話。




俄國地緣政治的的軟肋在東西兩翼。當年毛澤東在珍寶島打了小小的一仗,就將俄軍拉了過來了,烏克蘭危機的時候,默克爾見了習主席,給習主席送了一張中國明朝時的地圖,意圖很明顯,因為真正有能力把俄羅斯拉到遠東的只有中國。但我們今天尚無這個必要。地緣政治的道理誰都懂。






5






最安全的地帶也是最危險的地帶。對俄羅斯來說,其最安全的地帶是北冰洋。

以前俄羅斯是東、西、南三面受敵,北邊長期以來沒有壓力。1979年到2013年北冰洋在縮小,氣溫在上升。這事若持續下去、北冰洋的海冰逐漸少的話,俄羅斯邊境的航道通航的時間就會日益延長,甚至長年通航;如此一來,北極這條線將是北半球新的航線。它使北極圈周圍的國家不再依賴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線路,只需沿北極航道經白令海峽直接進入太平洋。果如此,俄羅斯最穩定的後方就變成前線,俄羅斯的整個戰略重心就要北移。因為在這裡它面臨的國家都是海洋國家,美國、加拿大、瑞典、挪威,還有英國。這與蘇伊士運河開通的後果相似。








現在有人說,我們要有北極政策。這沒有錯,關鍵是要制定什麼樣的北極政策。由於中國在北極地區鞭長莫及,因而我們的政策不應該沖在前面淪為他國的戰略清道夫。利用我們的優勢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北極利益,應是我們正確的政策選擇。與20世紀美國的策略相似,當時美國在東亞是弱勢,在如狼似虎的帝國主義列強中,美國採取「利益均沾」的政策,對於遠東的利益只參與調解而不參與加爭奪,獲利頗豐。

有多少乾糧走多遠的路,

今天我們有很多人主張帶有攻勢的北極政策,這是政治浪漫主義。




北極通航對俄羅斯的安全壓力目前日益增長,俄羅斯穩定烏克蘭後,如果足夠明智的話,將會將精力用於芬蘭灣一帶而不是中東一線,把波羅的海三個國納入其勢力範圍是俄羅斯的傳統戰略。可以說,在相當的時間內,中俄基本上可以保持良好的關係。西部問題解決後,如果北冰洋目前條件不變,它可能調整遠東政策;如果北冰洋解凍進程加速,那就會給俄羅斯北方防務造成巨大壓力,如此一來,中俄之間的蜜月期將會相應延長。這對中國而言,也是很有價值的戰略機遇期。2014年9 月召開的上合組織峰會上,普京、習主席與蒙古總統一起合影,這是很有意義一件事。說明俄羅斯認可新型的中蒙關係。會後不久蒙古跟我們幾條關鍵鐵路就並軌了。




中國近代外交也有相似的經歷。中國清朝的時候力量曾達到北方的尼布楚,後來中國南方發生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動蕩,中國北邊防務就不得不大幅南撤。現在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俄羅斯北邊有了新的航道,它的南部控制力也要大幅度往北收縮,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到那個時候就要向北擴張,根據兩千年漢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文明交往的經驗,中國在那麼遠的北方難以形成有效的控制。但無論如何,北極解凍將會延長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這有利於我們比順利地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




坐觀君:到今天為止,歐洲、亞洲、北美、俄羅斯的地緣分析和對比告一段落。接下來將把目光轉向中國本土地緣分析以及中國和印度的對比,繼續爭論,共同學習。



想打賞?


長按識別二維碼->輸入金額->按「轉賬」


坐觀君馬上能收到你的心意。



想關注坐觀君?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黑死病┃聖女貞德┃百年戰爭的結局和影響
打開朝核問題這把「銹鎖」的鑰匙在哪裡?看權威人士的解讀。
極簡美國版圖擴張史:上帝究竟如何愛美國?
游牧民族與中原帝國的千年恩怨:究竟哪些因素決定了競爭的勝負?
古埃及究竟有多少個神?

TAG:坐井觀天 |

您可能感興趣

地緣學說及美國與俄羅斯的地緣位置優越嗎?
文在寅:韓國和新加坡都克服了被大國包圍著的地緣環境
二戰德國地緣戰略的得與失——瑞士與英國
地緣看世界,「形勝之地」與大國興衰
中東大國中,為何沙特的地緣優勢最明顯?
地圖看世界;俄羅斯的地緣條件優越嗎?
撕開傳說與地緣的密碼:中國人的根真的在西藏
中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地緣優勢?
地圖看世界:新中國是如何獲得地緣安全的?
地圖看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那個國家的地緣條件最好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讀俄羅斯: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大國
地圖看世界:美國領土分類及美國地緣優勢
地緣看世界:古典陸權帝國蒙古、古典海權帝國英國
地圖看世界;新中國是如何獲得地緣安全的?
美國主導建立的阿拉伯版北約,能否改變中東地區的地緣格局?
地緣看世界;古典陸權帝國蒙古、古典海權帝國英國
黃朴民:戰國七雄的戰略地緣形勢
美國的經濟及地緣制裁觸動了誰的 「神經」?
地緣環境最差的國家,唯一的礦產是鑽石,但遠遠撐不起國家的經濟
【國關青年說】羅豪:新世紀俄印軍事合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基於地緣政治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