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作者 落筆升蝶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的酒令可謂雅俗共賞,雅緻的如射覆、占花令等,通俗的如搶紅、拇戰等。所不同的是,曹雪芹把通俗的酒令寫出了雅緻的玩法,脫俗至雅,且雅韻深致,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拇戰就是其中的代表。


拇戰,中國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最通俗的酒令之一,亦稱「豁拳」、「豁指頭」,又稱「搳拳」、「揞拳」,俗稱「划拳」。由兩人相對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數,合而計算,以分勝負。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蓋以目遙覘人為己伸縮之數,隱機斗捷。余頗厭棄呶號,然唐·皇甫鬆手勢酒令,五指皆有名目」,「則當時已有此戲矣」。明代王征福著《拇戰譜》,專載拇戰令辭[1]。而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人部二》中關於手勢酒令的記載最早源於漢代。清代郎廷極《勝飲篇》卷八:「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清代「始寧竹秋氏」所著《紅閨春夢》四十七回,「方夫人又道:『我們十人可行此令,那邊聶奶奶他們單搳拳就是了。』」[2]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容易把拇戰和猜拳混淆,以為是一種酒令。其實,兩者截然不同。《紅樓夢大辭典》中解釋:猜拳,亦稱猜枚,俗稱猜單雙。《東皋雜錄》云:「唐人詩有城投擊鼓傳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又《榮餘音話》載:「元人姚文魚詩云:『……剝將蓮子猜拳字,至手雙開不賭空』。而今酒令之猜枚,前後不放空也。」其中《榮餘音話》疑為清代阮葵生的《茶餘客話》之誤。再如清代李調元《童山文集》卷三十八《弄譜百詠》:「筵賞花支照燭紅,隨拈蓮子斗雌雄。真空兩手君休詫,看破乾坤總是空。」「藏鬮即猜拳」,此令遠承漢代的「藏鉤」遊戲,下開明清「猜子」等酒令的先河[3]。通俗地講就是指飲者任取席上果粒,如松子、蓮子、瓜子之類,握於掌中,雙握而雲其一,由另一飲者先猜奇偶,後猜數目,猜三次,才決勝負。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由湘雲提議玩的酒令是拇戰,戚序本和商務本《石頭記》均誤作「猜起拳來」[4],第六十三回「怡紅夜宴」中,眾人玩占花令散去之後,老嬤嬤們吃酒時所玩的酒令才是「猜拳」,由這些沒有文化且被作者稱為「魚眼睛」的人來玩,可知這種酒令是當時酒令遊戲中最普通的一種了。


在民間,不管是拇戰,還是猜拳,大家都是就令而玩,以勝負定輸贏,通常是兩個人對決,同席其他人圍觀助興,玩起來吵吵嚷嚷,熱熱鬧鬧。在《紅樓夢》中,簡單易行的猜拳被作者輕輕一點,無須多論。而對於拇戰的描寫,作者匠心獨運,不僅設定酒面、酒底,就酒面、酒底的具體內容也充分鋪陳,力求做到推陳出新,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的獨創出高雅別緻的新玩法,文中酒令要求:「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上的話,共總湊成一句話。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


單從「酒面」所限內容,就足以體現作者對各方面知識的涉獵何其廣博,並且能把酒令作為一種載體,將各種文化融合在一起,互為關照,彼此呼應,為刻畫書中人物增加意義厚重且靚麗的一筆。


古文:本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這裡指古代散文。


舊詩:指舊體詩。


骨牌名:指口頭文字類的酒令。骨牌,即牙牌,又稱「宣和牌」,是以其最初制此遊戲之具時,均用牛骨或象牙製成。它是由古時擲骰子的博戲演變而來,明代張自烈《正字通》中記載「牙牌,今戲具。骨牌及其組合都有自己的名稱。」於是便產生了骨牌名詩,骨牌最初是用於酒令的,於是由詩牌令,演變出各種組合的詩詞曲酒令,稱之為骨牌名。如:烏龍戲珠、梅梢月、三郎游五嶽、蘇秦背劍、五嶽朝天、觀燈十五、劍行十道、上天樓、火練丹、霞天一隻雁、寒鵲爭梅、上天梯、折腳雁、二士誤入桃源、桃紅柳綠、寒鴉爭梅、楊妃醉八紅、摔碎八寶珠環、魚游春水、一枝花等。


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曲,是韻文文學的一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牌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格式,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註: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一個很長的一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曲牌名其實和詞牌名是一樣的概念。原先詩詞都是配樂吟唱的,都有相應的名字來命名。後來曲調失傳或是別的什麼事,就只用曲牌名來限定曲子的字數,格律,音韻等,如: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水仙子、塞雁兒 、節節高、過南樓、蒙童兒犯、燈月交輝、初生月兒、陽關三疊、林里雞近、河西水仙子、間金四塊玉、減字木蘭花、古調石榴花等。


時憲書:即曆書,古時稱「通書」,清乾隆時為避弘曆名諱,更名為「時憲書」。曆書可謂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五花八門,包括了民俗、婚俗、文書、訃告引狀、祭文、掃墓、紅白喜事用語、對聯、壽語、歷史典故以及日曆等。在古代,由於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欽天監頒布的,所以又稱「皇曆」、「皇書」。常見曆書用語如:吉日、大吉日、黃道吉日、鴻雁來賓、宜會親友、凶日、大凶日、禁忌出殯日、不宜出行、喬遷、移徙、訃告引狀等。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解釋完酒面的有關內容,我們試解《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作者是如何運用拇戰的形式別出心裁的玩此酒令的。


1、黛玉替寶玉所行酒令:


酒面:落霞與孤騖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隻折足雁,叫的人九迴腸,這是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具體解釋:


一句古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句舊詩是「風急江天過雁哀」,出自南宋陸遊的《寒夕》:「風急江天無過雁,月明庭戶有疏砧。」


一句骨牌名是「折足雁」,這副牌由「長三」、「一二」、「長三」組成[5]。


一句曲牌名是「九迴腸」,原是愁極之詞,取自西漢司馬遷的《拜任少卿書》:「腸一日而九回。」

一句時憲書上的話是「鴻雁來賓」,來賓,即已經到來或即將到來的客人,語出《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二句:榛樹的果實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這句話利用「榛」與「砧」同音異義的特點,既巧妙地符合了酒令的規定,也說明了榛子與搗衣聲無關的事實[6]。又《左傳.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為「婦人之贄」曰:「蓋以『榛』聲近『砧』,取其虔於事也。」則「榛子」又可暗諧「虔子」,即一片摯誠、忠貞不渝的意思。以搗衣砧聲比喻在清秋之時懷人的愁緒,前已屢見,如唐代顧況的《遊子吟》中「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宋代李清照的《行香子·天與秋光》中「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等。末句用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這支酒令的酒面連綴起來描寫的是,遠方孤單的野鴨伴著晚霞飛向天邊,一隻折足的大雁也在疾風中飛過江面,它的哀鳴使人愁苦萬分,讓人感到一種秋天來了的凄涼景象。酒底運用諧音之法寫這榛子並不是砧子,是不能用它為遠去的親人洗衣服的。深秋來臨,北雁應該南歸,遠離故土、孤苦無依、寄居賈府的林黛玉,正猶如令中那隻折足的孤雁,已經無法踏上返鄉的歸程。而「榛、砧」之意,則表達了她對心上人除了一片深情,但終不能為他做些什麼。這也是林黛玉對愛情渺茫的一聲悲嘆!


2、湘雲所行酒令之一:


酒面:奔騰而砰湃, 江間波浪兼天涌,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


酒底:這鴨頭不是那丫頭, 頭上那討桂花油。


具體解釋:


一句古文是「奔騰而砰湃」,出自北宋歐陽修《秋聲賦》:「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一句舊詩是「江間波浪兼天涌」: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


一句骨牌名是「鐵鎖纜孤舟」,這副牌由「長三」、「三六」、「長三」組成[7]。從上文寫江水浪高看,這句典出當是赤壁曹操用龐統計之事:曹軍多北人,不諳水性,為避風浪顛簸,以鐵索連結江上單獨船隻,上鋪木板,平穩如行陸上。後被周瑜用火攻所敗。

一句曲牌名「一江風」:曲牌名。全句有俗話「船遇當頭風」之意。


一句時憲書上的話「不宜出行」:舊時迷信宣傳出門遠行要挑選吉利的日子,曆書中有某一天是否相宜的說明。


酒底:鴨頭即席上的菜,與「丫頭」諧音。桂花油指古時婦女用的搽髮油。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描寫的是,江中波浪滔天,巨浪直撲天空涌流而下,此時江面上的一葉孤舟,需要鐵索的保護,遇到這樣的天氣,是不宜出行的。酒底運用這鴨子頭不是那丫鬟的頭的諧音,戲謔它的頭上沒有抹桂花油。這支酒令和湘雲的性格極其相符,如果說林黛玉如幽谷潺潺的清流,史湘雲則是波濤澎湃的大江,一個溫婉如玉,一個清朗如月。以酒令照應人物形象在此發揮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用,自幼喪失雙親的湘雲,猶如一葉孤舟,在茫茫眾生中,雖然沒有親情的溫暖,但依然要乘風而行,這也正契合了湘雲「英豪闊大寬宏量」的爽朗性格。


3、湘雲所行酒令之二:


酒面: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一句古文是「泉香而酒冽」,出自北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一句舊詩是「玉碗盛來琥珀光」,出自唐李白的《客中作》:「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一句骨牌名是「梅梢月上」,這副牌由「長五」、「幺五」、「長五」組成[8]。上,升起之意。


一句曲牌名是「醉扶歸」,其名取意於唐張演的《社日村居》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柘:又名黃桑,莖皮可造紙。春社:最為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的儀式。醉扶歸為曲牌名,黃鐘宮調之一。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韻。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韻。

一句時憲話是「卻為宜會親友」,曆書上的吉利話。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描寫的是,在這個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好日子,泉水釀製的美酒清香可口,用玉碗盛來時發出琥珀般的光澤,直飲到深夜方散,只得被人攙扶而去。對應文中場景,這支酒令可以說是寶玉生日宴會的最佳寫照,因賈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大觀園眾人擺脫了所有束縛,白天在紅香圃大排宴席,晚上在怡紅院促膝暢飲,當真是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由在芍藥叢中醉夢沉酣的湘雲吟出,實是作者摹畫出的一幅鮮活的美人圖,景美人美,意境更美。


《紅樓夢》的作者描寫人物不僅僅從外貌、性格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還會充分利用各種契機,運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為人物服務,這種突出人物形象個性特點的描寫,成為書中一個又一個塑造人物的點睛之筆,酒令描寫即是這類描寫中的典型手法之一。 猜拳和拇戰本都是通俗的酒令,但經過曹公之筆卻有了天壤之別,通過兩個酒令的對比,不僅區分了當時的貴族家庭主僕身份的不同,也體現了兩種酒令在玩法上雅和俗的不同氛圍。我們從這別出心裁的三支酒令中可以獲知很多,如作者對古典文化的點播,對人物形象的襯托,對情節鋪排的渲染等等。


參考文獻:


[1] [4]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2010年,300頁。


[2][3]李元秀編著:《茶道與酒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 [6] [7] [8]曹雪芹著:《紅樓夢》(紅樓夢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版。


歡迎轉發我們的微信訂閱號,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對普及《紅樓夢》最大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從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談起
薛寶釵:祖輩未竟的理想一種
挺一挺「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賈探春的絕情與深情

TAG:紅樓夢學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解放軍最嚴「禁酒令」的台前幕後
禁酒令的背景下,《亮劍》再重播之前,是否刪減李雲龍嗜酒的片斷
汝城 划拳行酒令
《紅樓夢》中的行酒令,秒殺現代取樂的遊戲
最早的禁酒令:西周聚眾喝酒是要砍頭的!
吳趼人:酒令之妙
軍隊中有禁酒令,為啥上了戰場卻能喝酒,二戰時期酒還是戰略物資
禁酒令簡史:動機高尚的「禁酒令」,如何導致美國「黑幫」盛行?
春節說酒令:明朝人怎麼樣划拳
出土的秦國古酒令人遐想
不得不說之三國:因為「禁酒令」呂布慘被部下出賣,無奈投降曹操
春節說酒令:明朝人擲骰子賭酒,令官的權力非常大
此人釀出美酒獻給君王,君王卻因酒太好喝而下了一道戒酒令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禁酒令後酒吧老闆門前打造迷宮應對
百威:禁酒令下的世界盃與啤酒故事
以歌會群俠《天龍八部手游》天龍行酒令音樂盛典了解一下
《勸酒令 擋酒詞》該這麼說,愛喝酒的都學著點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頒布「禁酒令」,無數紅酒被傾倒也不能阻攔人們的慾望
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
飛花令:酒逢知己千杯少,行個酒令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