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代大家陳半丁的人生和藝術:篤厚蘊藉 樸拙平淡

一代大家陳半丁的人生和藝術:篤厚蘊藉 樸拙平淡

陳半丁(1876—1970),生於浙江紹興柯橋鎮,名年,字靜山,號半丁,齋號甚多,常用的有敬洗堂、飲雪廬、五畝之園等。陳半丁祖上自明末起世代以行醫務農為業,家境貧寒。其年幼時即父母雙亡,生活坎坷。15歲時,陳半丁在蘭溪一家錢莊做學徒時,開始接觸筆墨,自此一發不可收,其自述「嗜書畫入骨,飢餓猶不顧也」。擅花卉、山水、人物、走獸,以寫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頤、吳昌碩外,又師法趙之謙、徐渭、陳淳,吸收明清各家畫法而獨樹一幟。作品筆墨蒼潤樸拙,色彩鮮麗、沉著,形象簡練、概括,講求詩書畫印的相互作用。

1895年,在陳半丁19歲時,他隨表叔吳隱來到上海,在嚴信厚家做夥計,以拓印、刻帖及楹聯為生,業餘時間一心學畫。其間,他有幸得到了吳昌碩、任伯年、蒲華、吳石仙、楊伯潤、陸廉夫、顧麟士、黃山壽、吳糓祥、金心蘭等諸位海上畫壇前輩的指點和教誨,「方知筆墨情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潤與氣味神韻、虛靈巧拙之奧」,尤其是從吳昌碩、任伯年身上獲益最多。

作為「海派」弟子、吳昌碩與任伯年的傳人,陳半丁於31歲時受當時京派名家金城力邀,北上京城,開啟了他「南風北漸」的歷程。在吳昌碩、陳師曾、金城等人的推薦和幫助下聲名鵲起。吳昌碩曾為弟子能在北京打開局面而於1910年親赴北京,盤桓數月,將陳半丁推介於當時的北平藝術圈,並親自為他撰寫書畫、篆刻潤格。

在當時的京城,陳半丁與陳師曾並稱「二陳」。1917年,陳半丁與齊白石相識,並成為至交,他的創作對齊白石啟發很大,並且對齊白石的「衰年變法」也起到推動作用。陳半丁也是20世紀早期中國畫的教育家之一,早在1918年就在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授,成為近現代學院中國畫教育最早的教授之一。1920年,陳半丁參與了由金城、周肇祥、陳師曾、徐燕蓀等人創建的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歷史意義的「中國畫學研究會」。1923年、1926年,「京派」中最具領袖地位的陳師曾和金城相繼去世,陳半丁開始挑起大梁,成為「京派」重要的奠基人。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受到政治和藝術上「以素描來改造國畫」的融合派的影響,使傳統中國畫受到動搖,這在京城表現得尤為嚴重。面對這種情勢,陳半丁團結眾多「京派」畫家,積極奔走呼籲,設法解決老國畫家的生活問題以及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在其倡議下,政府於1954年正式成立「民族美術研究所」(即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前身),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美術研究機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給予了陳半丁極高的禮遇,他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

陳半丁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寫意花卉師承任伯年、吳昌碩,又師法陳淳、徐渭、石濤、李復堂、趙之謙諸家。書法以行草見長。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行世。

陳半丁早在1956年就在北京舉辦個人展覽,與齊白石齊名。事實上,早在民國時期,陳半丁的作品在市場上就備受追捧,不僅流通好,而且畫價甚至還高於齊白石作品。其與齊白石合作作品,在拍場上均有較好表現。如其與齊白石合作的《富貴長青》立軸,曾作為國禮由毛澤東簽名贈與印尼前總統蘇加諾。蘇加諾去世後,此畫輾轉流回中國,在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以2035萬元高價成交。2011年北京榮寶春拍中,陳半丁、齊白石合作《花鳥四屏》以324.8萬元成交。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上,齊白石、陳半丁作《搔耳圖》以1265萬元成交。

上世紀90年代,陳半丁作品開始在內地拍場亮相,如《葫蘆圖》在1997年北京榮寶拍賣會上拍至50.94萬元,同年,《都邑華夏》在北京翰海以50.5萬元成交。進入21世紀後,陳半丁作品價格上漲明顯,但與齊白石相比,其價格仍處於低位。如2003年《三友行吟圖》在中國嘉德以110萬元拍出;《花卉四屏條》則拍至390.6萬元。2010年北京傳是秋拍中,《荷塘煙波》以716.8萬元成交;2011年北京歌德春拍上,《雙兔》立軸以345萬元成交;201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迦葉讀經圖》以244萬港元成交。

江上泛舟

此幅屬其中年作品,畫面有明顯的石濤式密點子,筆法枯蒼又類石谿。布景簡潔,且留有大片空白。近處樹石茅亭,遠處沙渚縹緲,皆用枯筆勾皴覆以淡彩渲染,蒼潤相兼,似有「悲秋」之意。江中舟子行於意境幽渺之中,頗有去塵之概。畫幅上部的行草長題,書法瀟洒,篆印古樸,更以紀游詩句言說不盡的畫意,使詩、書、畫、印達於高度統一。

秀壑疏林圖1950年作

《秀壑疏林圖》作於陳半丁75歲,其構圖新穎、奇而不險,設色古雅,頗具宋人筆意。畫面遠看,一派南國山水,清溪石岸,茅屋雅舍,山民對酒相邀,其景其情簡遠恬淡,令人心曠神怡。近觀,畫風則古雅清新,講究墨法,既有縱橫跌宕之勢,又有文人山水的蘊藉溫潤,水氣淋漓,境界開闊,平淡天真而又耐人尋味。

秋山行旅圖立軸 水墨絹本

本幅作品雖無明確的紀年,但從其風格上看,大約是作於陳半丁三十歲,即作於上海或初來北京之時。陳半丁一生臨古不輟,宋之郭熙,元之趙孟俯,明之唐寅,程嘉燧,劭彌,清之石濤、石溪、羅聘、,近學蒲華、吳昌碩,廣涉數家,博採眾長。本幅早年山水,古意盎然,筆致細膩從容,一派嚴謹清雅之氣。

迦葉讀經圖設色紙本

三多圖設色紙本 (9140萬元,2011年河南滙豐春拍)

力爭上遊鏡心 1958年作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儘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儘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運動,在生產發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針為目標。要求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成倍、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全畫取平遠式構圖,由近景、中景、遠景三部分構成。

近景佔據畫面的左半部分,左側出一巨石,堅實而厚重;其右畫雜樹一叢,枝幹以勾皴而成,葉子或色或墨,或聚或散椿葉點,或夾葉點,或垂葉點,或密或疏,或深或淺,將整個畫面左邊連成一體;近樹後面,巨石橫卧,起襯托和穩定畫面的作用,且與左側巨石有所呼應;樹石後面向右橫出一坡岸,正好破掉水面在構圖上的單調感。

中景七條「豐收船」,由右向左分布,漸遠減小,每船各載一二豐收的果實和兩名船工,構成該畫的「畫眼」:一、內容新,以傳統技法表現現實生活,有別於自家以往之作,有人謂之為「革命的現實主義」,未嘗不可;二、構思巧,以逆水行舟,奮力撐船的情景,表現「力爭上遊」的主題,十分恰切;三、表現誇張。畫中玉米、南瓜、蘿蔔、白薯、絲瓜、桃子等物什,栩栩如生,且其形碩大,幾與船身相當,打破了正常的比例關係,出奇制勝,給人異乎尋常的感染力,此情此景之下所謂的「科學寫實」的辦法是望塵莫及的。船上撐篙的人物也形態各異,十分生動,大有「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展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豪情,頗堪玩味。遠景,為水天之際一抹淡淡的遠山,畫出更增加一種空間的縱深感。

臨石濤《宋元吟韻》冊冊頁(八開) 1908年作

陳半丁的山水博採諸家,尤其是在上海、蘇州親見山水古迹眾多,而對陳半丁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石濤,在此用功也最勤。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仿石濤之作,就是本件1908年所做之臨摹石濤畫風的《宋元吟詠冊》。其後1910年臨摹《石濤山水冊》、1934年臨摹《清湘白雲詩意》、1964年臨摹《清湘山水畫冊》,直到89歲高齡,60餘年來都在不斷臨摹石濤的作品,陳半丁對於石濤這位「搜盡奇峰打草稿」大師的喜愛和敬重可見一斑。

高士觀瀑1945年作(39.2萬元,2009年中國嘉德)

山上清泉立軸 1936年作

山水 設色紙本 壬午(1942年)作

款識:[一]壬午新秋之初,寫於五畝之園。半丁老人年。 [二]癸未先霄畫宇,為作老六十壽事書屬寫,不及用考,敬語彙之。陳年。鈐印:陳年之印、半丁老人、陳年、半丁寫、強半、求諸人

竹林草堂設色紙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識:蘇嶺桑麻社曲田,歲寒誰似此君賢。鳴歌不種南山豆,千畝風煙學渭川。甲申冬月,寫於五畝之園。半丁老人年。鈐印:半丁老人、陳年之印、竹環齋、橫掃山河

山水 設色紙本 1944年作作

款識:一搦山川掌握中,人間何處不春風。水邊林下千年意,萬里扁舟五畝宮。甲申冬日,寫於有清居,半丁老人。鈐印:陳年(白)、山陰道上人(朱)、半丁(朱)

紫崖碧嶂設色紙本 丁亥(1947年)作

款識:紫崖碧嶂連雲樹,白石青莎並江路。采樵客去洞門深,出郭人歸煙水暮。兩崖之間髙且虛,有亭翼然誰所居。山花當戶可載酒,芳草滿庭宜讀書。丁亥九月,為琴軒先生雅正之,半丁老人年。鈐印:陳年、半丁寫、疆半、橫掃山河

山水人家設色紙本 戊子(1948年)作

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松溪高士圖立軸 (33.6萬元,2010年6月北京長風)

遠山斜日圖設色紙本 甲午(1954年)作

題識:遠山斜日紫煙飛,霏竟一棹鴨不歸。蕭瑟秋風虛閣表,詩翁吟罷欲添衣。寫梅道人詩境,清湘筆意於古都。甲午春日,半丁老人,年七十有九。鈐印:陳年之印、半丁、老年清苦、山陰道上半個叟

黃山松雲手卷

紫藤奇石設色紙本 1931年作

款識:一峰青徹石松紋,裁剪春分絡緣雲。隔院誰家妒顏色,鞦韆都換藕花裙。辛未夏日,育才仁兄雅屬,陳年。鈐印:半丁、山陰陳年

牡丹立軸

富貴玉堂設色紙本 甲戌(1934年)作

款識:富貴玉堂萬萬年,能享此幅仙乎仙。甲戌新秋先一日,酷熱久旱,刻不得耐時,忽天降大雨放涼,洒然為補此而成。半丁老人陳年寫於燕地。鈐印:陳年、半丁畫記、富貴何如草頭露

木蓮花開設色紙本

款識:晚涼思飲二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半丁老人年。鈐印:陳年丙子年生、半丁老人、鄉人知老不知年、不須老人

富貴牡丹設色紙本

款識:花從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雲英。自從天女盤中見,直至今朝眼更明。擬昇州衜士。半丁陳年,時客燕市飲雪廬。鈐印:陳年、半丁

牡丹蜜蜂設色紙本庚辰(1940年)作

貴壽無極設色紙本

款識:翠幄高卷出傾城,並鬢凝妝別有情。似為洛人矜絕艷,雨枝相倚斗輕盈。半丁老人。鈐印:半丁老人、年豐人壽、上下千年、庚辰年六十有五、飲雪廬

荷塘煙波圖設色紙本 1960年作 (716.8萬元,2010年北京傳是秋拍)

題識:昨宵八大入夢,督我把筆劃荷。浩蕩(煙波)一片,庶乎錦繡山河。庚子(1960年)新春,寫於二樹草堂。半丁老人,年八有五。盪下脫落煙波二字,又記。鈐印:陳半丁、半丁老人、萬千八十後作、長年獲得平安福、只求神似不求工

荷花是陳半丁喜愛表現的題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也寄寓著他的人格理想。此幅《荷塘煙波》圖,篇幅之大,用色之妙,實屬罕見。而且是半丁老人八十五歲的力作,八十五歲的半丁老人正是其繪畫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時期,荷葉用色如翡翠般濃翠瑩潤,荷花的表現力和色彩感染力堪稱無與倫比。

石榴設色紙本

款識:半丁。鈐印:陳(白)、半丁(白)

陳半丁畫石榴,信手塗抹,筆法自由,靈動之筆將石榴之貌畢現。而石榴與藤以青紅色繪出,層次豐富,顏色鮮亮。而處於支撐地位的枝幹部分以淡墨慍以青色,反為石榴作襯,含蓄有力,深得文人畫寫之精蘊。石榴的描繪更加深入人心,活靈活現,體現了生機勃勃之景象。

清供圖設色紙本 1961年作

款識:長夏多珍果,應物解清暑。一九六一年辛丑新春,寫於首都二樹草堂,半丁老人,八十有六。鈐印:半丁道人、一根草堂、春秋紙上、隨意成趣

梅菊同春鏡心 1933年作

屋上喜鳩鳴村邊立軸

花卉小品陳半丁的花卉小品,每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幅海棠就向觀者展現了一種含蓄凝鍊、純樸秀勁的景色。幾抹粗壯蒼潤的枝葉是以篆隸的筆法寫出,緊接著點染了散聚有致的花朵骨苞,而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著飽滿又烘托出花葉的神採氣韻,造成了渾然一體的結果。右三行通體的書法題跋充實了畫面的力度,又形成了直與斜對比的情趣。畫家在完成了書、畫、印的工作後略加收拾,於是一幅一氣呵成的海棠小品就是這樣畫成了。由此,不難理解,陳半丁的寫意花卉造詣之高與其多年的修鍊有關,既來自於厚積薄發,又發自畫家的以情作畫,以心作畫。

紫藤花立軸 設色紙本

荷花紙本設色 1959年作

荷花是陳半丁喜愛表現的題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也寄寓著他的人格理想。這件作品畫家以深淺赭綠表現荷葉的向背,用筆揮灑自如,葉筋勾得疏密得當,以墨雙勾荷花,淡設水色,以赭墨畫水草,用筆虛實相間,意氣相連。畫家並不是單純的摹寫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無限的情思。

歲寒三友立軸 水墨紙本

牡丹蕉石立軸 1962年作

百壽圖立軸 1947年作

秋菊傲霜圖水墨絹本

菊石圖設色紙本

款識:黃花九月傲清霜,百草滿園無此香。紅紫無端盜名寫,試尋本草細商量。半丁老人年。鈐印:陳年之印、年老矣、疆年

芭蕉石榴立軸

菊石圖立軸 設色紙本

神仙祝壽立軸 辛巳(1941年)作

荔枝圖立軸

水仙紙本鏡片

菊石貓趣圖立軸

華堂春滿鏡心 1963年作

紅梅立軸

海棠立軸

孤根耐歲寒立軸

六色牡丹立軸

牽牛花立軸

牡丹鏡心 設色絹本 1925年作

花鳥 冊頁(十二開) 設色紙本

花卉 四屏

獨樹老夫家立軸 乙巳(1965年)作

鍾馗進士讀書圖立軸 1908年作

西溪訪友立軸

青天紫虛圖立軸

仿黃公望山水立軸 1944年作

山居論道立軸

松蔭論道鏡心

無量壽佛立軸 1925年作

山 水 立軸

深山幽居立軸 1915年作

青障山居立軸

秋山幽居立軸 1922年作

虛亭獨坐立軸 1950年作

紫崖碧峰圖立軸

深山仙宅立軸 1942年作

柏樹羅漢立軸 癸亥(1923年)作

山水 立軸 甲申(1944年)作

江南晚晴立軸 1938年作

拄杖尋詩圖立軸

山水人物 立軸

山水 立軸 色紙本

西江竹所立軸 己丑(1949)年作

山水 鏡心 1942年作

相遇鏡心

西湖泛舟立軸 庚辰(1940年)作

山水 立軸

仿石濤山水立軸 1942年作

古渡送別橫幅 絹本 1916年作

松蔭論古立軸 乙酉(1945年)作

松下羅漢立軸

秋林高士圖立軸 丁丑(1937年)作

蒼岩絕壁圖立軸 壬戌(1922年)作

山水 立軸 1943年作

山水 立軸

滄浪泛舟鏡心 癸未(1943年)作

山水 立軸 1940年作

疏林秀石立軸 1938年作

松林幽壑立軸 甲子(1924)年作

仙苑晚色圖立軸

亂山幽澗立軸 設色絹本

仿古山水 立軸

山水 立軸 1931年作

山水 立軸 1950年作

山行圖立軸

臨大滌子山水冊冊頁 1943年作

落紙雲煙冊頁(八開) 啟功 陳半丁等

墨梅水墨紙本

牡丹立軸

重台玉潔立軸 1956年作

秋逸立軸 1949年作

翠蓋荷香立軸 絹本

仿天池老筆意立軸 絹本 1911年作

玄瓶御黃立軸 齊白石 陳半丁

梅穗牡丹立軸

垂柳凌霄立軸

夏蟬水柳圖立軸

歸舟圖1938年作

陳年(篆刻) 吳昌碩、陳半丁

印不讓人(篆刻) 陳半丁

從紹興孤兒到海派弟子

陳半丁(1876—1970),名年,因雙生,後號半丁。紹興柯橋人,世代以行醫務農為業。其6歲喪母,9歲時父親和外祖母又相繼去世,轉由叔嬸收養,學業中斷,平日挑擔、務農、擺攤、織帶無所不做。14歲被趕出家門,幸遇姑父將他帶往蘭溪,先後在大來商店和一家錢莊做學徒,雖飽受人間苦難,但「嗜書畫入骨,飢餓猶不顧也」。19歲回到故里,恰逢表叔吳隱(石潛)返鄉,遂被帶到上海嚴信厚(小舫)家的小長蘆館做夥計。

陳半丁在上海以拓印、刻帖及楹聯為生,業餘時間一心學畫不止,然苦無師承,力絕摸索,難期進境。不久,嚴家聘請了吳昌碩(缶翁)、蒲華(作英)等海上著名書畫家,所謂「旦夕得同室深研,有十年之久,獲益匪淺」。《陳年》一印,刻於陳半丁到上海後的第三年即1898年,由邊款可知此印系由吳昌碩篆寫印稿,陳半丁刻成,刀法有不夠成熟的地方,但已不是初弄鐵筆了,或許有一兩年的印齡,也未可知。在我看來,這樣一方尚顯稚嫩的印作,價值有三:第一,這是目前所見陳半丁最早的篆刻作品;第二,是陳半丁與海派結緣的一個鐵證;第三,這種「吳篆陳刻」的方式,是否是缶翁篆刻教學的獨特方法?六年以後同樣一方名章《陳年》,由半丁獨立完成,章法妥帖,刀法也爽勁了許多,與前一方已不可同日而語。

其間陳半丁曾往任伯年(頤)處補習翎毛、人物,可惜不足一年,任伯年便故去。《風塵三俠》帶有明顯的任伯年風格,有了相當水平,人物畫得非常傳神。款由蒲華所落,曰:「風塵三俠,靜山作。作英題。」這張陳半丁最早的繪畫作品,是海上小長廬館那段畫史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也間接印證陳半丁向任伯年學過人物、翎毛這一史實。關於這張作品的創作年代,應該在陳半丁來滬(1895)以後到離滬(1906)之間。

之外,陳半丁還得「海上名人如吳榖祥、吳石仙、金瞎牛、高邕之、胡菊鄰、楊伯潤、陸廉夫、費余伯、黃山壽諸輩多方評論,方知筆情墨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潤與氣味神韻,虛靈巧拙之奧」。海上十年,陳半丁既全面繼承了吳昌碩書畫印的衣缽,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傳,還有轉益多師的博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06年,他應邀在寧波會館作畫,與金城(北樓)偶遇,金城甚為嘆服,遂力邀陳半丁北上。

從海派後勁到京派領軍人物

剛到北京的陳半丁,寓居金城家中。後因畫吳可讀像,被推薦到肅親王那裡,得到賞識,待為上賓。陳半丁恪守先人遺訓:一不做官,二不入幕,自言「清風明月是家傳」,只是一心專門做藝術。

在清末民初,他先後成為無聲詩社、宣南畫社、冰社、造型美術研究會成員,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國立北平藝專教授,成為「南風北漸」的重要畫家,又為「南風北變」以及「京派」的形成作出貢獻。他與陳師曾一樣,同樣有功於齊白石的「衰年變法」。梅蘭芳早在清末就拜他為師學畫,名媛江南蘋、陸小曼、凌叔華都是他的弟子,張學良還向他學過梅花。在陳師曾、金城相繼去世後,陳半丁於1927年當選中國畫學研究會副會長。這標誌著他開始躋身「京派」的領軍人物行列。他與會長周肇祥一同改組畫會,繼續倡導精研古法,博採新知,先求根本之穩固,然後發展本能,對於浪漫傖野之習,深拒而嚴絕,以保國畫之精神,形成了20世紀中與海派、嶺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繪畫。

北平淪陷後,他辭去了國立北平藝專的教授之職,刻《強其骨》《不使孽錢》二印為座右銘,堅持以賣畫刻印為生。抗戰勝利後,周肇祥由於與日偽的關係,在政治上失去地位,影響力逐漸下降乃至消失,陳半丁的作用更加凸顯。目睹國民黨接收大員的腐敗和給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後,陳半丁常用作品給予抨擊,他刻《只見江山不見人》一印,在邊款中指出:「勝利尚非實,更何況人乎?一群無恥(之徒),禽獸不如也。」並對國民黨政府希望他去南京舉辦展覽的邀請予以拒絕。北平解放前夕,陳半丁選擇留下,他「與鄧寶珊、馬占山差不多每晚在馬家為解決和平問題,熱誠參加活動」。可見陳半丁對北平的和平解放,也盡了自己一份心力。

新中國成立後,陳半丁迎來了藝術創作的春天,也迎來了人生中最為輝煌的階段。他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尼友好協會會員,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出任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長等職,有了更大的責任與擔當。

在1956年2月第二次全國政協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陳半丁提出《擬請專設研究中國畫機關案》的提案,希望政府對於中國畫「可以和中醫中藥一樣,設立專門的研究機關,延攬各地專家討論。並於綜合大學、各級師範設立中國畫系,分門研究。並多方設法彙集以往優良作品,做深入專門討論。培養中年、青年畫家,予以機會和策勵。以扭轉輕視國畫的成見,打開中國畫的出路」。陳半丁的提案,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最終北京中國畫院得以在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這對新中國的國畫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之後,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相繼成立了畫院。

誠如陳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國畫界一個關心國事的。」由於他的地位和影響,更由於他率真的性格和對國畫的感情,使他成為北京畫壇有著重大擔當的領軍人物。

從博學厚養到真我之境

正如啟功指出的:「我看陳老先生的畫,卻不像趙雲壑諸先生那麼亦步亦趨,這也可以見到陳老先生的創作態度,吃進口裡,消化在胃裡,營養在身上。這是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藝術修養的原則吧!」確實如此,在陳半丁的花卉作品中,吳昌碩的影子日益淡化,這與其溯源明清文人畫傳統有關,也與其書風由碑入帖的轉變有關。部分作品初視似胎息缶翁,其實在氣息上完全不同。缶翁以石鼓文入畫,有疏朴粗獷之氣,半丁以具書卷氣息的帖書入畫,這也是半丁畫作的最大特點。所謂「盡得力於缶翁者,而清雋過之」。這在「吳派」弟子中是不多見的。

陳半丁秉持儒家「中道」的觀念,晚年的藝術更充分地體現了溫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學原則,在藝術創作上表現為蘊藉含蓄,深郁篤厚,樸拙平淡,生動自然。不過多強調自我和個性,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自然沉靜,潤物無聲。唯其靜,故入人至深,唯其無我,方是大家,這也是真我之境。

新中國成立後,政協禮堂、北京飯店等處,需要布置大量超常尺寸的藝術作品,陳半丁創作大畫的卓越功力得以發揮,留下了大量我們鮮為一見的儒雅清新、瀟洒自然、氣象恢宏的鴻篇巨製。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共向和平》《春滿乾坤》等一批巨幅傑作,依然陳設在釣魚台國賓館和政協禮堂等重要場合。

陳半丁的書法由缶翁入,復師諸多明清文人畫家之書,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轉換;再溯源「二王」,筆筆中鋒,點畫精整而內斂;後由米芾出,使筆鋒收、放、聚、散自如,書風一變為流潤放縱、意趣橫生;晚年復生出寬展平和與倉滿老辣相參的境界。陳半丁書法為畫名所掩,其實他立於百年一流書家行列,絕無愧色。

陳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礎上上溯吳讓之,復更加廣泛深入地師法秦漢及先秦古璽,極富變化。在樣式豐富多變的同時,又能統一於含蓄厚重之中。他放棄了吳昌碩的「鈍刀硬入」和「錐鑿做印」,又不取齊白石的單刀(復刀)猛衝,而採取工寫之間既爽利又含蓄抒情的刀法。早年章法頗多奇構,晚年印風一變為樸拙淳厚,章法不復作大疏密和欹斜之狀,刀法似沖似切似疾似徐,不椎鑿做作而已臻渾茫、浪漫、天成之境。

縱觀陳半丁的藝術世界,無論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還是書法、篆刻,都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轍於中華文化「雅正」「中和」的正脈,他是在「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儀傳統的文人筆墨,另一方面又深諳大眾的審美心理,將文人之雅與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迎得了各個階層的喜好,堪稱20世紀不可多得的詩、書、畫、印兼擅的藝術大家。

誠如學界眾多專家指出的,當代中國畫的現狀,工筆畫往往流於製作,而「寫意畫就是粗筆大抹,沒有寫意精神,更沒有筆墨的韻味與意境,粗製濫造,千篇一律,沒有出現高峰」,「和陳半丁、齊白石這些老一代的畫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傳統文化修養的匱乏」。因此「陳半丁誕辰140周年紀念展」雖「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但可以視作醫治當代畫壇怪象的一服良藥。通過近距離考察、觀摩陳半丁全面的修養,深湛的筆墨功力,嚴謹的創作態度,人們從中或許能得到啟示。(朱京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蘇軾書作傳世較多,你可曾見過他的畫作?
清 王原祁《論畫十則》
宋徽宗瘦金書代表作《穠芳詩帖》: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
八大山人醉酒畫松 這個你見過嗎?
他的素描和油畫作品,簡直神一樣的存在!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大千的藝術一生
當代畫家胡生旺的藝術世界
老丁的藝術人生
豐都人│藝術家陳俊穆:胸中有丘壑 畫里繪人生
藝術人生:王艾石的繪畫經歷
古老的十二生肖石刻 獨特的藝術表現 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縮影
黃煦然:一位女畫家的藝術人生
千古一帝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錯生帝王家的偉大藝術家
「一代美術大師」葉錦添:孤獨的藝術家 行走的思想派
同為國家級瑰寶藝術家,李雙江和蔣大為的老年生活差距太大了
和田玉——大地的精華、藝術的瑰寶
墨韻生輝:淺析畫家李強的繪畫藝術
文人的風雅——和詩的藝術
宋徽宗趙佶的藝術人生,盡頭是雪鄉
劉吉陽:用樸素的攝影情懷,追尋完美的藝術人生
徐芳芳:徐悲鴻的藝術遺產就是我奮鬥一生的事業
如何評價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的藝術造詣與歷史地位?
潘粵明,孫儷才是隱藏的在娛樂圈的藝術家!
神秘的岩石藝術:沙特沙漠中古老的駱駝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