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清華彭凱平最新萬字演講實錄(讀完酣暢淋漓)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清華彭凱平最新萬字演講實錄(讀完酣暢淋漓)


June


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人類的思想家、哲學家、神學家,談論分析這樣的問題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我們普通老百姓也關心幸福的問題。





作者丨彭凱平




6月5日晚,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做客「人文清華」講壇,與上千名觀眾分享他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求解幸福」的思考和感悟。



彭凱平教授曾任伯克利大學終身教授和伯克利加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專業主任,他是文化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清華心理學系復建的領軍人物,近年在國內大力推動積極心理學。



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彭凱平教授用幽默生動的語言為大家剖析了關於幸福的常見誤區以及當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心理危機。



文章一萬多字,彭凱平教授的演講令人感覺酣暢淋漓,願這樣的思想大餐也能拓展你的心靈視野,提升你的幸福感!



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人類的思想家、哲學家、神學家,談論分析這樣的問題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我們普通老百姓也關心幸福的問題。




幸福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到底是怎麼回事?科學的幸福觀、科學的幸福知識,對於我們個人的健康快樂幸福,對於我們國家的進步到底有什麼作用?這就是我跟大家討論的三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為什麼要談論幸福?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去體驗幸福?




為什麼求解幸福



1



2017世界幸福報告 中國排名僅為第79位




2002年第66屆聯合國宣布,人類21世紀面臨最偉大的生存挑戰,不是污染、戰爭,也不是瘟疫,造成人類傷亡人數最大的生活事件就是我們的幸福感偏低,這是人類21世紀特別重要的話題。所以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每年世界國際幸福日,聯大都要公布世界幸福報告。今年3月20日幸福報告也發布了,我們中國的幸福排名在全世界將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僅為第79位,這個數字和我們的期望有巨大落差,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排名不那麼盡人意?



很多硬指標方面我們中國做的很不錯,中國社會的經濟總量全世界排名第二位,和全世界人民相比較,中國人民在生活自由度方面毫不遜色。舉兩個例子,很多國家的人沒有工作選擇的自由,而中國人可以選擇不同職業、不同工作地點、不同工作時間。還有婚姻自由度,中國的婚姻自由度水平是很高的,甚至我們有人可以不結婚、也可以決定什麼時候結婚、跟誰結婚。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全世界沒有出現過的,中國婦女為了逃避5萬塊錢的房地產稅可以和丈夫假離婚。所以中國人絕對有很多充分的自由。







拖了我們後腿的是什麼?是社會心理指標讓我們中國人民的幸福排名受到拖累。




第一點是社會公益水平偏低。中國人民做公益的人數和比例平均而言是偏低的。這裡可能有些文化的原因,我們做好事不留名,我們也宣傳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某種意義傷害了中國社會的公益之心,都以為大家不願意幫助別人,其實很多人願意助人為樂,只是不說。




另外中國的富豪捐贈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有錢人不願意把錢拿出來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校友畢業不給大學捐錢……所以我們中國社會的公益捐贈嚴重不足。測量幸福指數為什麼要把慈善作為一個這麼重要的指標呢?因為積極心理學大量的統計研究發現,人開心的時候容易做慈善、容易做公德、容易做好事,是一個很重要的相關變數,

第二點是社會信任低。別人說一些高大上的話、好話、正面話、積極的話,我們都說是「裝」,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堅持裝下去那就不是「裝」了。我們這個社會負能量的表達確實是比較多一些。




我們曾經做過13種語言正面和負面表達的研究,發現過去200年,中文的負面表達是全世界最明顯的。很多國家是正面偏向,講好話要多於講負面的話,比如說西班牙語,200年來講好話多一些,英文在中間,但我們中國是負面偏向,你要講負面的話大家都覺得有道理,你要講正面的話,大家說你在「裝」,這就是一個很重大的社會心態問題。




這是為什麼我回國改做積極心理學,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我們中國人本來叫做樂感文化。李澤厚先生寫了一本書專門講中華民族歷史上快樂的文化,我們喪禮都叫做喜喪,你說這個民族絕對是以樂感為主的,李澤厚先生把它叫做樂感文化。但我們從當代數據分析來看,我們真的不是樂感,我們的負面情緒表達比較強烈。




社會的信任度比較低,造成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心理障礙即敵意歸因。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期叫做逆反期,大人說什麼他偏偏要反著來,逆反到了極致就是敵意歸因,就是特別平常的事情他認為有惡意、有邪意。敵意歸因現在在很多成人身上也體現出來,比較常見的表現是陰謀論。




陰謀論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政治社會心理現象,但是在中國文化下,容易得到欣賞和普及。編陰謀總是有人編的,但是信的這麼多肯定是一個文化特色,美國的陰謀論往往是一些少數人,一些不得志的,一些邊緣化的人在胡編亂造,但是我們中國的陰謀論居然可以登堂入室進到主流媒體中間來,甚至重要崗位的黨政幹部也在講、也在說,更重要的是也在信,這跟我們歸因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它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性,有一些東西是超越個體之外的環境原因、歷史原因、大局原因決定的,但有一部分人反而容易把它想成陰謀決定一切,認為任何事情都是陰謀,而不去具體分析具體的事件、具體的環境、具體的當事人、具體原因,停留在淺嘗輒止、單薄的解釋上面,這是我們社會需要思考的。陰謀論的第一個傷害在於會導致我們不去關注真相,而停留在自我滿意、自我陶醉上。如果你不關注真相和現實,你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實的方法和答案。所以第二個傷害就是找不到正確的對策,因為你用的是陰謀,你沒有找到真實的原因,你就找不到正確有效的對策,。找不到正確的原因,找不到正確的對策,就絕對不會產生正確的結果,所以陰謀論的傷害其實是挺大的。




尤其是因為你相信陰謀論,別人稍微質疑你,就要把別人滅掉,那就更不行。一個偉大的中華民族,應該是相信探索、相信研究、相信科學,相信證據的民族,而不是相信所謂的陰謀論。




第三點是主觀幸福感不足。中央電視台曾經做了一個調查,詢問中國老百姓「你幸福嗎?」得到的是一堆神一樣的回答,為什麼?我們不太知道幸福是什麼,很多人甚至無視幸福,也鄙視幸福。一個特別重要的生活事件就是工作。人有將近1/3的生命實際跟工作有關。中國人民從工作中間得到幸福感的比例,在工業化國家裡排名倒數第一,這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彼得森教授的調查結果。




我們工作是為了前途、為了養家糊口、為了國家利益,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考慮工作的個人利益、幸福價值是什麼,所以從工作中間得到幸福的比例偏低。






2


幸福不是虛幻的,幸福有生理物質基礎





我們還有一些對幸福的誤解,也讓我們中國人民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




首先幸福絕對不是虛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質的、生理的基礎,起碼有三個特別重要的生理指標和幸福密切相關。

第一個就是幸福的人一定不能有過度的負面情緒的活動。杏仁核是我們人類負面信息加工的中心,我們發現人在不開心、焦慮、恐懼時,杏仁核充血產生很多不愉快的情緒,所以幸福可以看出來絕對沒有杏仁核的過分活動。第二個特別重要的指標,幸福一定要有一些神經遞質的分泌。




大腦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神經加工中心叫VTA,它分泌出來的神經化學激素,如類非肽、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都和我們幸福的體驗密切相關,所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人性的意義。大腦前額葉是我們體驗幸福時特別重要的區域,當我們感到幸福時和感到愉快時是不一樣的,一定有一種智慧、人性,有一種對人生的深刻的理解和滿足感,這樣的一種認識和我們人類簡單的愉快感覺不一樣。吃東西有時候讓你產生愉悅,但是不是幸福的體驗,因為沒有大腦前額葉的參與。所以幸福絕對不是虛幻的概念。




幸福也不是簡單的滿足。

英國心理學家曾經調查了3400多人,追蹤五年時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抑鬱症有時候反而是過度的生理滿足產生的不愉快的傾向,並不是沒有得到滿足。監獄裡的犯人也是一樣,過度滿足,吃得太多、太好的人,打架、暴躁、傷害別人的衝動就比吃簡單食品的囚犯高一些。說明生理的滿足和幸福之間並不是完全的等同的關係。




幸福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金錢所決定的。

特別富裕的人和一般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暴富的人往往還不是特別幸福,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幸福指數比沒有中彩票的人低,因為突然暴富沒有心理準備,造成自己的心理異常。同時跟親人的關係出現嚴重裂痕,很多突然暴富的人第一個念頭就是離婚。所以,幸福跟金錢之間並沒有完全對應的關係。金錢和幸福的關係,現在我們發現大概就是0.12的關係,其實是不夠強烈的。




還有很多證據,比如說特別富裕的國家,它的幸福指數未必很高,像美國、日本、韓國GDP都不錯,但是他們抑鬱症的比例,其實比一般的窮國反而高一些。當人均GDP達到3000至4000美金時,經濟發展水平略好,幸福感會增強很多,但是過了這個「幸福拐點」之後,幸福感就跟經濟收入關係不大了。當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元時,國家財富與國民幸福感的相關就消失了,美國的國家財富與幸福感的相關只有 r = . 12,而人權、平等,公正等指標對幸福的影響開始明顯增大。







幸福也不是比別人好一點點。

心理學家曾經詢問很多人一個簡單的問題,假設有個人中了彩票,另外一個人由於車禍斷了腿,請問三個月之後這兩個人誰會更幸福?一般人預測肯定是買彩票中了大獎的人。但是心理學家發現不是這樣,任何痛苦、傷害人類在三個月之後都能適應,這叫做心理適應。另外人類比較時還有比較的誤區,往往是受到一些特別鮮明的、容易想得到、容易記住的事情的誤導。比如想到李嘉誠,首先想到的是他有錢。但是拿你現在的生命和李先生交換你願意交換嗎?很多人會說願意,因為他很有錢,但是,你吃了大虧了,因為你沒有想到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他的年齡比你大那麼多,和那麼大年齡的人交換生命有意義有價值嗎?




還有一個例子,簡單的、直覺的認識,往往讓我們作出錯誤的判斷。讓我們大家想一想,去年中國被汽車撞死的人多還是跳樓自殺的人多?大家第一印象會以為車禍死了很多人。但根據香港大學葉兆輝教授的統計調查,去年中國車禍造成的死亡人數是六萬多人,但中國自殺的人數是這個數字的3倍以上。




幸福也絕對不是獨善其身。

有人就希望出家、逃世,不跟社會發生任何的聯繫。幸福和收入、高學歷、年輕美貌沒有必然的關係,對幸福最起作用的其實是美好的人際關係,是至愛親朋的支持,是社會交往的技巧。人和動物特別重要的不同在於人類能夠維持的社會關係是遠遠多於其他生物的。人類是社會的生物,和別人在一起不光是給我們帶來了工作的便利、交往的方便、交配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慰藉,人在和別人接觸過程中產生的愉悅、快樂、舒適、幸福,是我們人生中特別有意義的地方。




哈羅教授1957發表了他的研究報告:他把猴子交給兩個猴媽媽撫養,一個是給它餵奶的媽媽,另外一個是給它觸摸感、接觸感的媽媽。結果這隻小猴子成長之後最為依戀的,並不是給它奶水的媽媽,而是給它觸摸感、接觸感的媽媽。




可見關係真的很重要。

有工作的人比沒有工作的人不光是工資上有差距,主要是社會關係上有差距。一個富豪有很多錢,但是沒有工作、沒有社會聯繫、沒有朋友支持,比一個拿不到多少錢的有工作的人其實還要失落。工作的價值現在發現主要是社會支持、社會網路。同樣我們發現結婚的人比沒有結婚的人要幸福得多,不是因為結婚能夠帶來性滿足,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滿足,我們發現,結婚讓女性多活2年,男人結婚以後比沒有結婚平均多活7年,不要羨慕那些鑽石王老五,他們天天換女朋友,其實很不開心。所以可以看見,幸福在人與人之間,幸福在人間。




幸福的人一定是行動積極的人,幸福的人創造力比其他人高很多,人在開心快樂的積極狀態下容易有偉大的發現。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和其他人典型的差別,就是他們是快樂、積極、自信的人,這是作出創造性工作特別重要的保障。



3


積極的天性是人類進化選擇的結果




幾千萬年的人類進化歷史,造成人類在組織形態學方面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徵,包括狹短的骨盆、裸露的表皮、碩大的大腦,所有這一切其實對應的都是人類積極的心理,一些積極的天性。所以我們喜歡那些有思想、有智慧、會交流、會說話、有責任心、善良的人,因為這是人的特性。積極心理學最偉大的貢獻還真的不是那些所謂的幸福的技巧,最偉大的貢獻是讓人類重新反省,我們以前學習的人性的知識是不是有所偏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思想界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過去我們單純地提倡社會達爾文主義,造成了人類上個世紀巨大的互相殘害、各種意識形態的衝突、世界大戰、種族清洗。而積極心理學發現弘揚積極心態,其實是人性使然。




一個特別簡單的證據,人類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神經系統叫迷走神經,是我們人類體內最長最古老的神經通道,發源於腦幹,通過咽喉、頸部到心肺內臟到賁門附近。長期以來人類科學家只是以為迷走神經跟呼吸、消化、心臟活動和腺體分泌有關係,現在我們發現迷走神經跟我們的道德、快樂、幸福行為密切相關。當迷走神經張開時我們特別開心。因為人類站立起來以後自然而然希望迷走神經是舒展的狀態。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看到美好的事物時有什麼反應?一定是抬頭挺胸、心胸開闊,此時迷走神經充分舒展。當你發現事情糟糕時,喊「哎呦」,聲音短促、急迫,此時迷走神經就受到壓迫。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為什麼仰望星空和思想道德會產生一模一樣的反應?康德是個哲學家,他不知道原因,但是他知道這種體驗,這種體驗其實就是迷走神經張開之後的自然而然的體驗。所以,人類進化選擇的是積極的天性。




幸福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人類的幸福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就是對人性的欣賞、滿足和認識,我把它叫做:幸福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幸福和快樂之間的不同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智慧,中國人民知道快樂是快樂,幸福是幸福,幸福絕對不是簡單的快樂,可惜很多文化沒有中國人這麼智慧,比如英文里幸福和快樂用的是同一個詞Happy。有意義的快樂裡邊,所謂的意義很多都是一種文化的意義。意義是我們大腦前額葉的產物,是智慧和理性創造出來的感受,也是各種神經機理的作用,我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意義的標誌就是一種智慧的感受,用一種彷彿真理都已經揭開帷幕的方式讓你看得清清楚楚,還有一種是全身溫暖、特別容易受到感動,這都是意義的感覺,可以體會得到,也可以發泄出來,同時也是可以測得準的一種心理活動。




中國古詩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文化的人看到雲朵、落霞,聽到蟬鳴,領會中間的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大腦前額葉的活動是幸福必不可少的要素,否則就是傻樂。但我們為什麼常常會誤以為有文化的人苦惱多呢?是因為他不開心能夠說出來,而弱勢群體的人不開心卻很少表達,所以別人不知道他不開心。有大學學歷的人比一般的人要幸福,這已經有統計數字了,另外研究證據證明大學學歷的人更長壽,博士學歷的人更長壽,教授更長壽,比如北京大學的哲學教授總體而言比和尚、道士、農民等普通人就長壽很多。不過在人際關係中間,在家庭生活中間,在普通的日常事務中間,沒有文化的農村老太太也能感受幸福,是因為她能從傳宗接代的幸福、兒孫繞膝的生活中發現自己生活的意義感。



1


什麼是福流





有一個很有名的學者叫齊斯真米哈伊,他曾經提出來人類如果能夠找到有意義的快樂,生活質量就會提升,人生的價值就會實現。他用了一個英文單詞Flow來表達這種有意義的快樂體驗,我把它翻譯成「福流」。米哈伊教授曾經追蹤一些特別成功的人將近15年,結果發現這些人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當他做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時,經常進入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酣暢淋漓的狀態,這個狀態他叫做Flow,他認為這是人這一輩子應該體驗的、多多積累的狀態。這個狀態我們中國人其實早就意識到了,莊子曾經描述過一個普通中國人極致的福流狀態,這個人叫庖丁,他是一個屠夫,他去解牛的時候,其實就是進入這種天人合一、幸福酣暢的狀態,所以文惠君看到非常震撼。








2



福流的五大特徵




福流有五大特徵:全神貫注、物我兩忘、駕輕就熟、點滴入心和酣暢淋漓。福流一定是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做起來得心應手,也不關心別人的評價,也不關心最後的結果,他體驗此時此刻的一種過程,完成之後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我們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就可以進入一種幸福的狀態,有些人喜歡攝影,爬山涉水餐風飲露,他都覺得歡樂無比,為什麼?因為他進入到福流狀態。運動絕對也可以,跑步15分鐘之後大腦分泌出積極的神經化學激素讓你感到愉悅,30分鐘之後你覺得這個腿都不由自主,為什麼?達到了一種知行合一、行雲流水的瀟洒狀態。音樂可以產生福流,談心、說話、溝通、交流也可以產生福流。工作也可以產生福流,做你愛做的工作可以做到孜孜不倦,廢寢忘食。某種程度上吃飯也可以,不過不在於吃什麼,而在於和誰在一起,在什麼地方吃。




但是有些事情很少產生福流,比如做雜務,心不專註很難產生福流;閑逛無聊、無所事事產生不了福流。我有個心愿,我希望以後中國人民也會願意去談論福流、體驗福流、傳遞福流,《新華字典》30年之後能夠收入福流這個詞。




創造幸福的秘訣




1



「急飄比恨靠」五大幸福殺手 你有沒有中招




導致人們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有五個:



第一個就是「急」,著急、焦慮,這是很突出的負面情緒,現代社會我們人特別著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幸福傷害,因為我們的速度很快,我們短期之內要完成目標,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就是「飄」,我們覺得沒有底、沒有根,做事情沉不下來,幸福一個特別重要的體驗叫做福流,福流是你做一件事情能夠物我兩忘,你飄的時候根本感受不到快樂的感受和意義。




第三個是「比」,因為現在大家在城市裡面生活互相比較起來太容易了,還有現在媒體把富豪的生活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以前他有多少豪車我們不知道,現在天天在曬富,導致攀比心理很強烈。




第四個是「恨」,這麼多年仇恨的意識,讓很多人仇恨別人,這個很危險,我們一定要用愛來代替恨,革命的時候我們需要仇恨才能激發革命的衝動,和平時期我們不要再提倡革命意識,要提倡相親相愛共同發展的意識。




還有一個不太好的事情,我們「靠」,我們忘掉了現代生活當中幸福感是自己得到的,是別人給不了的,無論是政府,無論是爸爸、媽媽,無論是丈夫、妻子、朋友,誰都給不了你幸福,幸福得靠自己去爭取。




生活中不總是陽光燦爛,一定有挫折、痛苦,如何控制負面情緒的活動是我們追求幸福特別重要的技巧和條件。







我們發現撫摸自己的身體有時候會產生幸福感,觸摸、接觸也可以產生快樂愉悅的感覺,能夠化解負面情緒的活動。有的時候自言自語、大喊大叫也會釋放壓力。還有一種心理狀態叫專念,就是當我們沉浸在某一種體驗的過程中間,我們忘掉了時間、忘掉了空間,也是讓我們能夠控制、化解消極情緒的技巧和方法。現在有研究發現,經過二戰傷害的猶太人中,堅持寫日記描述自己痛苦經歷的人,就比那些從來不想、從來不寫的人反而開心一些、積極一些,所以寫作、傾訴、交流、談心都是能夠化解消極情緒的方法。



2


言施、眼施、顏施、心施和身施——五大幸福秘訣





除了控制消極情緒之外,人還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引發積極的情緒,什麼樣的幸福能夠讓我們產生愉悅積極的情緒?我們發現微笑可以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而且有比較強烈的感染力。這種感染的力量我們叫迪香式微笑。




迪香是法國醫生,他發現當一個人三塊肌肉同時活動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特別有感染力的微笑。第一個是嘴角肌上揚,第二個是顴骨肌上提,第三個是眼角肌收縮,三塊肌肉同時活動就會產生有魅力的迪香式的微笑,當你產生這種微笑你很開心,當你看見別人產生迪香式微笑時你也很開心,這是我們人類追求幸福和快樂的特別重要的技巧和方法之一。




而裝笑沒有感染力,裝笑也是別人看得出來的。我們經常講,皮笑肉不笑,其實不準確,皮笑肉肯定在笑,所以科學的方法是皮笑眼不笑。心理學家卡特勒教授和他的學生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對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附近的一所女子學校1960年畢業班同學的畢業照片進行分析,30年之後再回訪,結果發現那些當年以迪香式微笑上鏡的人,結婚比例高,離婚比例低,自我評估幸福的比例高,事業也要更成功。




除了微笑,觸摸、撫摸也能夠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體驗,鼓掌就是一種很好的觸摸,中國人講擊掌而呼,因為我們雙手最敏感的觸覺區域是掌心,不斷碰撞自己的掌心後就會產生快樂的情緒反應。


積極情緒的修行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發現。中國人講知行合一,所以知道積極心理學後還要去做。




我經常講五施,就是言施、眼施、顏施、心施和身施。第一個是言施。我們一定要表達,人是語意的產物,人的知識信息從來不是符號印在我的大腦前額葉,而是作為神經化學的聯繫流淌在我們全身,每一個人都是知識的載體,所以文化、信息、知識一定會引起身心的感染和體驗,所以學習積極心理學並不是學習抽象的概念、符號,它是一種身心的體驗,聊起來就很開心,你多多地說、學、體驗積極心理學,產生的作用都是很正面的。我們做過研究,你讓人聊社會不公平,越聊越憤怒,最後拍桌子罵娘,所有的可的松都膨脹起來,為什麼?人從來不是被動的、抽象地理解概念,他是帶動身心的體驗來的,所以講積極、講朝氣蓬勃,講道德高尚的那些人說話都是抬頭挺胸的。知行合一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是身施,人可以通過做一些事情來產生幸福感。跑步15分鐘到30分鐘,大腦分泌出各種積極化學激素,你很開心、很積極,所以運動會上癮。聞香聞一會兒就會很開心,也是身體的感受。




第三個是眼施,一定要有慧眼,關注生活中間變化的事情。上班別老只著急趕路,看一看周圍的美景,看一看周圍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家裡有沒有失落的事情。生活其實不單調的,你老想著自己的任務,你就看不到生活的變化和美感。季節的變化、家裡你的愛人換了一件新衣服、小孩的羨慕和對你的愛戴都注意到了沒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注意到,因為太忙了。




第四個是顏施,我們要學會讓別人感受到我們正面積極的能量。笑臉是能夠讓人感受出來的,一個領導不笑就是裝腔作勢,還有就是心裡特別苦。




第五個是心施。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字叫做「悟」,我們的智慧叫做「悟」。我們的心,一定要有覺悟,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培養做事情的能力,沒有培養感受的能力,21世紀是一個感受的時代,要感受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一定要培養慧眼禪心。




有一個盲人叫做海倫·凱勒,寫過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曾經描述她自己特別重要的心靈體驗,也是對所有人真實的勸告,她說:「我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在森林裡面走了一個小時卻什麼也沒有看到。我一個看不見任何東西的盲人卻看見了無數的事情。我看到一片葉子上對稱的美感,我看到了銀杏樹表面那種光滑的觸感,我看到了樹枝上那種粗糙的凹凸不平。我作為一個看不見的盲人可以給那些能夠看見的人一個啟示:去善用你的眼睛就像你明天將會失明一樣。去聆聽美妙的天籟、悅耳的鳥鳴、奔騰的交響曲,就像明天將會失聰一樣。去用心撫摸每一個物件就像明天將會失去觸覺一樣。去聞花香,去品嘗每一口飯菜,就像明天你將永遠無法聞到香味和品嘗味道一樣。」所以人類的生活充滿了真善美,關鍵是你得有慧眼禪心去體驗去修行。







問答環節概要



1. 和西方人比,中國人的心理畫像是什麼樣的?




彭凱平:首先東方強調整體思維,西方強調分析思維,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中國人容易看到一片森林,西方人容易看到一棵一棵的樹。

什麼意思呢?運用整體思維的話,我們可以看見整體、全局,看見所有的關聯性,看見所有的變化性。西方人他容易看到每一棵樹獨特的特性、它的與眾不同的特性,甚至可以看到其排他性。這是他們分析思維的習慣。康德其實早就意識到這個差異,但是他不知道有文化差異,他說一部分人的思維是綜合型的,一部分人的思維是分析型的,這是他的一個簡單的結論,但他沒有解釋為什麼?怎麼是這樣?怎麼來的?有什麼影響?




第二個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差異。

我們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價值傾向關注的是關係、家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相對而言西方人的個人主義價值傾向更多地強調個人的期望、目標、個人價值和個人的定義,就是由自己來確認自己是誰,而不是由社會確認自己是誰。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差異維度。




第三個是中國人強調辯證。

我們強調環境、強調變化、強調陰陽,換句話說中國人比較敏感地意識到每個事情都有兩個方面。這個思想真的是非常突出,我們把它叫做樸素辯證主義。它和黑格爾的辯證論是不一樣的,黑格爾的辯證論是要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變化,有一個立論就要有一個反論,再有一個綜合,你得不斷地變化,正反合,這裡面是一個鬥爭哲學、變化哲學、不斷進步的哲學,我們中國人相對而言是包容,是兩個互不可缺。沒有白天就沒有黑夜,沒有長就沒有短,沒有美就沒有丑,這是中國人的智慧。西方的辯證法絕對不是這麼想的,他一定會說你這個長會變成一個短,最後又變成長,最後這個長又變成短。




所有的問題差異都有它存在的原因,不是說東方智慧就比西方要高很多,也不是說西方智慧就比東方智慧高很多,實際上都是他們的人民為了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創造出來的一個最有競爭意義的,最有適應價值的方法,所以沒有對錯之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心態絕對適合一個地方的民族和文化,沒有高低之別。




這些都是文化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其價值首先在於告訴我們要尊重各個地方的文化傳統,尊重每個文化存在的價值。第二個要強調文化互補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你知道了有不同,就知道我們可以從其他文化中間學習到那些優點,同樣它也可以從我們這兒學到我們的優點,這樣的話才能夠產生出最偉大的智慧,而不是拘泥於某一種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如果一個人有中西合璧的能力的話,會活得非常快樂幸福,因為你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策略,這是多種文化的優勢。







2. 您在伯克利做文化研究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學者了,在美國也是心理學界很重要的代表人物,為什麼要回到中國來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




彭凱平:我喜歡做開拓者、拓荒者,就是開一條新路出去。我總結一下我的一生,都是不斷地尋找科學的前沿問題。我的老師是美國科學院的兩院院士,他的一句話曾經感動了我很長時間,他說一個有學術擔當精神的人,他一定是要永遠在做新的課題,而不是做老的課題。從北京大學畢業留校教書時我做的是心理測量,做了很多研究,也寫了一本書。




後來到美國去我做的是文化心理學,也發了很多文章。回到中國來以後,我就在想我應該做一個新的課題,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文化心理學已經很成熟了,很多人拿著我的思想、拿著我的範式可以發很多文章。有人統計過,說彭老師你的課題後面跟著做的有上千人,很多人由於做了這個研究都當了教授發了財,所以我就在想要做一個什麼新課題?




2008年我有一個任務,即幫助清華復建心理學系,我覺得清華心理學系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做什麼?當時北師大做腦科學做得非常好,北京大學做神經科學做得非常好,清華經管學院的教授做管理心理學、做行為心理學做得很好,此外醫學院做心理疾病,師範院校做教育心理學,都做得很好,我們清華心理學系做什麼?當時我就想我們做兩個,一個是利用清華大學的工科優勢做科技心理學,第二個是做積極心理學,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從學術角度來講我願意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從社會需求來講,當時人民日報做了一個調查,對我影響很大,當時他們詢問了很多中國人,問你是不是弱勢群體?居然90%的人說自己屬於弱勢群體的一員,這是非常不理性的。城管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小商小販也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幹部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因為反腐倡廉抓得很緊,群眾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那誰是強勢的?肯定是心態有問題,心態不太積極。




所以我回國以後決定從學術的角度、社會需求的角度推一個新的學科——積極心理學。這裡面還有一個個人的原因,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皮特森教授是我在密歇根大學讀書時的老師之一,他說你應該做這個事情,我就開始推動。但是真的沒有想到反響那麼快,在我2008年回國之前,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很少,你去百度搜索,當時的文章基本為零,現在內容很多,都是上百萬的點擊瀏覽量。說明什麼?說明這是一個中國有現實需求的學科,我是在一個正確的地方、一個正確的時候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做科學的拓荒者,是我特別喜歡做的事。我們這代人一定要做科學的拓荒者,一定要為下一代人、年輕的科學家拓展科學的原野。你去搶做別人做得很好的事情,你去走人家已經做的很好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拓荒走新路才是大科學家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學科1997年第一次提出來,從世界積極心理學學會成立,到現在為止只有不到10年的時間,能夠在這麼一個新興的世界科學發展前沿,我們中國人民站住了腳,而且參與了領導這個學科的發展,我覺得是科學史上少有的機會。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中國人是追西方人的科學,我們的物理學比人晚了很長時間,生物學晚了很長時間,但是在積極心理學領域裡頭,我們中國積極心理學大會的舉行,只比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晚三年,所以我覺得機會難得。清華心理學系幸福科技實驗室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於幸福科技的研究室。現在斯坦福建了一個,伯克利建了一個,賓大建了一個,所以你看到人家在學我們。賓州大學評出來世界積極心理學六大中心,我們清華大學是一大中心,中國其他所有的學科排名都在150位以外,但是我們清華的積極心理學排在世界前六位,我覺得難得,而且很有意義。







—THE END—



收看彭凱平專場完整視頻,請點擊

閱讀原文




?

作者

人文清華講壇:(ID:renwen_Tsinghua),

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延伸閱讀


??清華教授怒批演藝界人士!俗到谷底的我們如何由俗變雅?


??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

??清華高材生完美卧底12年,蔣經國為他證婚,胡宗南送他留學!潛伏生涯遠比影視劇精彩

??一位清華教授騎著摩托趕往央視給年輕人講了三個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中國真正的貴族教育!
懂得用這種方法提問,一開口就能解決一半問題
邱瑩瑩關雎爾們,該如何實現人生的逆襲?
社會學家李強:恢復高考40年最大的社會意義(非常深刻)

TAG:灼見 |

您可能感興趣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道光真的會絕世武功、「百步穿楊」嗎?(圖)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清朝貴族愛新覺羅氏是不是宋徽宗後裔?
讀完這篇文章,你才能在北京「北漂」的很順暢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讀完清涼一夏!
讀完王維這首詩,只記得雲靄的滋潤清新,不覺間神遊了摩詰的禪境
文徵明小楷《清靜經》,讀完一身清涼!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慈禧如何扳倒八個老男人?(圖)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孝庄是不是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圖)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乾隆出身成謎,是否為小宮女的骨肉?(圖)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乾隆帝靠什麼補品活到88歲?(圖)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清朝皇帝十二個皇帝是怎麼交接政權的?(圖)
讀完才知道,春茶為什麼這麼貴
益州以北,蜀漢興亡,只有讀完這篇文章,才是真正了解蜀漢!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李蓮英差點成了光緒的大舅子(圖)
海南黃花梨:讀完這篇文章你也能盤玩出真正的包漿!
元朝和清朝算「外族入侵」嗎?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讀完李白的這首詩,知道了詩仙為何穩坐古詩詞頭把金交椅
劉伯溫的曠世奇文《賣柑者言》,讀完我醒了
美麗易安,一蓑煙雨——一口氣讀完李清照的好詞
天人學歐陽米果:中華文明的本質是什麼?讀完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