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婺源篁嶺,最香的菜籽油,一定是用古法來榨

婺源篁嶺,最香的菜籽油,一定是用古法來榨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榨油工的傳承」,便知道徽州地區的民間,還保留著最原始的古法榨油。等這個月去了江西婺源篁嶺,才親眼目睹了一場古徽州地區最後的古法榨油方法。

還是把時間追溯到今年的二、三月份,我曾特意趕到婺源篁嶺,探訪一場場面浩大的萬畝梯田油菜花。當面對那篁嶺山間層層疊疊的油菜花時,心中不免有些疑問,當到了油菜花結籽收穫的季節,又該是怎樣的?

三月份去的時候,在篁嶺的天街上,遇到一家新開的榨油坊。據說油坊的老闆夫婦是外地人,因為前來篁嶺遊玩,被篁嶺古村的田野風光所吸引,於是便投資在篁嶺的天街上開個手工榨油坊,畢竟在婺源地區,油菜籽的產量極高,因地取材,不愁沒有現成的原料。

當時,這家名叫「昌裕隆」的油坊還在進行內部裝修。而到了五月里,再度來到篁嶺時,油坊已經開始榨油了。

篁嶺鮮花小鎮,以前隸屬於徽州地區管轄,解放後,古村所在的婺源縣被劃入了江西的版圖,然而當地百姓的習俗,卻依舊保留著古徽州的傳統,比如日常的食用油,基本都是自家田頭種出來的油菜籽榨取的。《舌尖上的中國》里也有這個橋段:徽州臭豆腐,一定要用徽州的菜籽油來煎炸,那吃在嘴裡才有獨特的香味。

每年的五月底至六月,當地裡頭的新油菜籽上市後,一年一度的榨油季也就開始了。在過去的婺源,所有百姓家收穫上來的油菜籽,都會送到定點的油坊去榨油,吃不下的油也可以寄存在油坊,等到家中沒油了,敲一下油坊的門,便能取回寄存在油坊的菜油了。

在婺源地區,油菜花盛開時,是一道人與自然組合成的美麗景緻;而油菜籽榨油季,卻是另一道風景,只不過它是由人與植物的一道組合。

古徽州地區這種傳承下來的古法榨油,據說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在1500年前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古法榨油的記載,等到明代的《天工開物》一書中,更是非常詳細地紀錄了民間這種榨油的方法。

徽州的百姓不說「榨油」,而是說「打油」,意思是說這油菜籽榨油,完全是靠人力打出來的。所以在徽州,打油師傅還是非常受人敬重的,通常打油手藝也只在家屬間傳授。

榨油最主要的設備是由一棵巨大的柞木或樟木,一劈為二,樹木的長度約需十米左右,這樣的木材,在婺源的山區有很多。基本都是上百年樹齡的一棵大樹,才能製作成一架堅實的木榨油機。

木榨油機的中心要挖成圓槽,用來放油餅,油餅的兩頭分別用木楔子夾住。油坊的屋子中央定會懸掛一塊重達三四百斤的石錘,油坊師傅就是用石錘不斷捶打木楔,通過木楔與油餅的層層擠壓,從而將菜油擠出來。溢出的菜油,通過油槽下方的泄油孔,流入到裝油上午器皿中,從而完成榨油的全過程。

「昌裕隆」內的木榨油機,也是從婺源的鄉下採購來的。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婺源地區這種完全依靠人工打油的作坊,已經越來越少,原先的木製打油設備,也已基本很少有人問津。在「昌裕隆」內打油的工人,是一對姓祝的夫妻,他們兩人住在篁嶺的山上,每天清晨的七點不到,祝姓夫妻就來到油坊開工了。

祝師傅打油的手藝,是從其父輩手上繼承下來的。祝師傅的老家是安徽宣城的,其父親一輩子靠打油為生,祝師傅年輕時就跟著父親學打油,十年後,祝師傅才能獨擋一面進行打油操作。祝師傅的愛人每天負責蒸油菜籽粉。這些油菜籽粉,都是在山下加工好後,一袋袋運上篁嶺的山上的。

蒸油菜籽粉,主要是為了讓油菜籽粉充分吸收水分,增加其粘度。蒸完後,祝師傅要將熱騰騰的油菜籽粉包成圓餅狀。包餅用的布,是無紡布,這種布料經得起擠壓,而且還能反覆利用。包餅是一門技術活,油菜籽能不能多出油,完全在包餅師傅的手中掌控著。

當油菜籽粉包完後,祝師傅腳穿草鞋,要站在餅上不斷的踩踏,把餅壓結實。踩的時候要把整張油菜籽餅壓平,中間不能有空隙,否則會影響到後面的打油。祝師傅很愛惜他腳上的草鞋,每天包完餅,他都要細心地把草鞋整理乾淨,掛在牆上自然晾乾,以備第二天繼續用。祝師傅說,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編這種草鞋了,從外面買一雙不容易,所以要愛惜著使用。

包完餅,祝師傅要把一隻只油菜餅放入木榨機的圓槽中,每一塊餅之間要放平放實,不能留有空隙。一部木榨機的圓槽內,可以放下三十來張油餅,但祝師傅現在每次只放數十張。按一張油餅約十斤重,出油三四斤計算,祝師傅一天的工作量是打出不到五十斤的菜油。祝師傅說,忙的時候,一天要打上六百斤的菜油。

油餅放入圓槽後,祝師傅會小心翼翼地在油餅的邊上一根一根放入木楔,直到木楔把油餅夾住,這樣就能「開榨」了。所謂開榨,就是用懸掛於房樑上石錘,不停敲打木楔,使得木楔一步一步將油餅壓緊壓實,從而擠出菜油來。

敲打的過程,類似於一種嫻熟於心的舞蹈,只不過它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氣勢和雄偉。石錘從祝師傅手中猛力衝撞木楔,每一下都會發出怦然心跳的響聲。祝師傅舞動石錘的腳步,幾乎都是定點量好的,轉身扭腰,奮力加速,「砰」的一下,木楔就會擠進圓槽幾公分。被壓迫的油餅每收縮一下,黃色的菜油便從無紡布的細孔間滲透出來。當越積越多的菜油從圓槽底部的小孔內流出到容器中,祝師傅的臉上就會笑開花。

祝師傅不抽煙,在新油菜籽上市榨油的季節里,還不能多吃辣,主要是為了保證榨出的油,有最純真的菜籽油氣味。他每天從早上七點開始忙綠榨油,一木槽的油餅,要捶打五六個小時,直到傍晚前,才會卸下木榨機上木楔,把榨乾了油的油餅搬出圓槽。祝師傅的每天,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榨油。

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都想喝上新鮮的菜油,所以祝師傅基本一年到頭都跟榨油機相伴,只要有需求,立馬榨油。不過新榨出的菜油,最好沉澱個半個月,讓菜油中的雜質過濾掉,這樣吃起來會覺得很純真。

因為完全憑手工榨油,這裡的菜油賣的比超市裡的色拉油貴好多。有遊客前來看榨油時,當聽說一斤菜油要賣到三十多元錢時,好多人會表現出不肖一顧的姿態,轉身而去。每每看到這一場景,祝師傅會皺起眉頭,苦笑著說:現在的人真不能理解榨油工的艱難。

現實確實如此,因為古法榨油費時費力,幾乎沒有年輕的人會向祝師傅拜師學藝。祝師傅跟我聊過,等他老了,沒力氣舞動石錘時,這種古法榨油的手藝,怕要失傳了。

我國自2006年起,把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古法榨油,作為古徽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願還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見識到。

作者簡介:

陸建華

中國攝影師協會理事、《中國攝影師》雜誌旅遊地理欄目專欄作者、無錫市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新浪自媒體簽約作者、2016年新浪旅遊新晉十大紅人,2016年克勞銳自媒體價值排行榜旅遊領域第9名,2016年搜狐旅遊最具影響力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建華攝影 的精彩文章:

這個古村,最奇葩的是端午節不吃粽子

TAG:陸建華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古法烤海鴨蛋,筷子一戳滋滋冒油,香醇又沙糯!
古法純糧酒是怎麼釀出來的?
潮汕豬肉脯,古法炭烤,一咬滿口香!
白砂糖里加一物,尿結石出來了:古法靠譜嗎?
九蒸九曬,古法做的黑芝麻醬,香!
白砂糖里加一物,尿結石出來了:古法真靠譜嗎?
教你一個古法蒸魚,這樣蒸出來的魚鮮香濃郁、肉質細嫩,值得一試
美食推薦:古法蒸茄子,椒麻雞絲,豬耳炒荷蘭豆,百香果燒排骨
篁嶺天街口有一家古法榨油坊,繼承一千年古法榨油技術
拼團丨九蒸九曬,古法做的黑芝麻醬,香!
古法碾磨出的薏米,又軟又香,白嫩好吃!
最好喝的酸梅湯,其實都藏在中藥鋪子里,古法熬制出正宗宮廷范!
這一泡古法鐵觀音,正是你期盼的純正清香!
古法做的香包,收藏二十四節氣的草木香
三蒸三曬,古法做的紅豆薏米丸,好吃還祛濕!
一帖見效的純天然0致敏古法膏藥,來自三百年同仁堂,徹底告別頸肩腰腿痛,秋冬來臨,快為自己和家人備起來!
野放古樹茶,古法製作,傳奇茶品再現!
陝西漢中炕炕饃,八旬老人堅持古法碳烤不漲價,一把長剪很拉風
橫掃體內濕氣,止咳極好的古法枇杷膏,家中必備一瓶,抵抗霧霾,清咽養肺
三蒸三曬,古法做的紅豆薏米丸,好吃又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