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些聲光電的體驗能算是藝術嗎?

這些聲光電的體驗能算是藝術嗎?

展覽: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

時間:2017年5月20日-10月10日

地點:佩斯北京畫廊

站在「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的展覽現場,我想起了2015年站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蘭登國際:雨屋」展覽現場的場景。習慣了在四面白牆、寥寥無人的畫廊或美術館裡安安靜靜地看展,到達余德耀美術館看到「雨屋」外成排擺放的椅子時,內心還是有些驚詫。椅子上坐滿了等待中的男女,雨屋外彎彎曲曲的准入通道里站著按量放行的男女。和站在「雨屋」進出口一臉嚴肅的保安形成鮮明對比,人們的臉上都寫滿了等待的焦灼和期待的興奮。現場有工作人員拿著對講機維持秩序,和「雨屋」內的工作人員保持溝通,確保內部觀眾的數量不影響欣賞作品的效果。因為對人群一直以來的懼怕,當時的我有些遲疑,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要去看展。但其實後來從美術館二樓望下去時,因為余德耀美術館的高挑,地面上一排排的黑色座椅和椅子上等待的人群,以及黑色的「雨屋」竟顯出異常的莊重感和儀式感。

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覺得「雨屋」的體驗可以用「美好」來形容——儘管我並不確定用「美好」一詞來形容對藝術作品的體驗是否合適或合理。那十分鐘的時間足以抵消一天刷三五個展覽帶來的身心俱疲,以及空洞無聊的觀念與形式顯示出來的無聊,兩年後回憶起來仍覺得歷歷在目。和當時在上海火爆異常、一票難求、隊伍排成了大長龍的「雨屋」一樣,「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被稱作北京今夏最值得一去的展覽。

「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和「團隊實驗室」(teamLab)都是佩斯畫廊的藝術團體,以「工作室」或「公司」的形式聚合了技術領域的高端人才,以合作的方式通過科技手段在藝術領域實現視覺和體驗的打造。據說,此次teamLab全球巡展的上海站可能最終落地余德耀美術館——某種程度上,相較於佩斯畫廊在北京的空間,余德耀美術館的空間條件或許能更好地實現teamLab的作品。

儘管有了「雨屋」的經驗,在teamLab的展覽現場我仍然稍微有些手足無措。佩斯畫廊外也排了兩隊長龍:一隊是在畫廊一側的兌換點等待換號,一隊是在畫廊門外等待叫號。看著眼前黑色的大帘子,我內心升騰起莫名的緊張和興奮——沒有提前看相關資料,帘子背後是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

掀開帘子,整個展廳浸沒在由《花舞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虛擬的五顏六色的花海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花朵會展示出其在四季當中的變化——生長、開花、凋謝、枯萎、死亡,讓展廳內的時空趨於無窮,讓觀眾感受自然之美和生命易逝。此時的我已經完全忘記了佩斯畫廊原本的空間模樣,只能隨著感覺在展廳內胡亂行走了。teamLab此次共計展出了15件作品,因此展廳還搭建了很多小房間來容納其他作品,包括如《被追逐的八咫烏、追逐同時亦被追逐的八咫烏、超越空間》、《水晶宇宙》、《圓相》等。

在適應了(或者應該說沉浸於)這樣一個聲光電的現場之後,我開始想要認真地去體驗了。然而令我失望的是,不知是觀眾太多的緣故(和周末比起來,工作日的觀眾已經不能算多了),還是延遲太久的緣故,或者作品的實時運算本身有問題,我在現場絲毫未能體驗到作品的「互動性」——如隨著人的移動、踩踏,花朵的盛開、凋謝,以及八咫烏的幻滅,等等——作品更多像是加循環播放的影像,儘管畫面美妙,但視覺效果的精細度也不盡如人意。展廳內的觀眾幾乎是可以按平方米來計量的,這一點倒是吻合了teamLab的初衷——在與作品相遇的同時,和其他觀眾相遇。轉身處除了花海,便是在花海中拍照的男女。在黑暗中借著作品的光線,站在上下左右全是眼花繚亂的背景的空間中,每個人都在找著最美的角度,或者想要用朋友圈的小視頻把1500平方米的內容都收錄進來。

「豎著拍,豎著拍好看!」展廳里一個穿花裙子的年輕姑娘靠在一面牆上對不遠處的男朋友說。我想起來佩斯前,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看展時看到的一幕:年輕的母親用手指碰觸著畫面,她的孩子跳起來觸摸著畫布。人們大抵是在觀看、沉浸之外,仍想要以其他更為親密的方式來擁有一次觀展的體驗吧。大概20分鐘之後,我走出了展廳,隱約覺得似乎有負展覽300萬美元的造價。去往其他畫廊的途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輕藝術家。他剛看完佩斯的展覽,問我感動嗎?落淚了嗎?很多人都感動得落淚了。我說我沒有,或許因為我排隊的時間不夠長吧。我想,至少兒童展區的小朋友們很享受,至少他們的家長可以放心地帶他們來這場展覽,至少這些家長們不會像在旁邊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裡看到三張男體的畫作時驚呼「這裡有裸體,不要進來看了!」——最終,兒童的藝術教育、藝術的走向公眾只能以「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這樣一種連畫廊總監自己都質疑「這算是藝術嗎」的方式存在和進行。

文|夏筆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嗯,是的,這就是藝術
坐在寶馬車裡哭算什麼?她對青春的揮霍那才叫豪奢
喬思坦·賈德:「蘇菲」是「智慧」,而哲學就是「愛智慧」
神奇女俠為什麼不愛戰神偏偏愛這個笨男人?
德國人整天緊鎖眉頭思考人生?這是個誤會!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做近視手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精算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一張圖帶您了解,精神科醫生的工作體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美術館看人拍電影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能成為偶像的偶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養一隻會放電的狗,是種什麼體驗……
痔瘡手術是怎樣一種體驗?
將俯卧撐玩成了藝術,是怎樣一種體驗?
聲音好聽的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生活中會格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圖讀懂!在精神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廚藝好是一種什麼體驗?
會畫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擁有陰陽眼是什麼體驗……真的能看到鬼嗎?鬼是什麼樣的?
做全麻手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帶貓咪去做絕育手術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五官精緻,身材卻很臃腫,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智慧醫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女生,不會化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事音樂藝術類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