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校不重要,甚至,學校本身都不重要,這是真的嗎?

名校不重要,甚至,學校本身都不重要,這是真的嗎?

這是童書媽媽第608篇原創分享

童書媽媽三川玲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噓,告訴你一個秘密,

學校里的任何教育,

你都可以通過自我學習得到!

看到這樣驚世駭俗的題目,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篇嘩眾取寵的、不切實際的、沒有現實意義的文章。

心裡就會說,就算你說的是未來必定的趨勢,也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們現在孩子的教育,還不得搶奪優秀的教育資源,所以,有個屁用!

那麼,我現在就可以說,不僅有用,而且還迫在眉睫的有用!如果你能夠明了這個道理,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改觀你孩子的教育!

有這麼玄乎嗎?不著急,既然對孩子的教育有用,不妨耐下心來,用幾十分鐘來思考下——大不了就當看了篇八卦唄!

學校的兩次變形記

巴黎大學前身是巴黎近郊的諾丹主教學校。12世紀初,法國著名的哲學家阿伯拉爾多次來此講學。他不僅思想新穎,而且提倡自由探討,因而吸引遠近學者就學。他成為巴黎大學最著名的教授,巴黎大學成為中世紀最有名的大學,被譽為「自由學校」。它制定的學校規則於1200年得到法王批准,為歐洲其他大學所仿效。

我們要探討名校,或者說學校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學校」這個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是的,我在這裡用「東西」來稱呼學校。不過,您別生氣,我不是不尊重學校,而是故意降低下它的神聖感)。

我們知道了學校是從哪裡來的,也就知道了學校是怎樣長成現在的這個樣子,以及,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首先,我們要承認,學校不是開天闢地之後就有的,是吧?很多人因為不想費腦子,所以,就直接把現在已經有的東西,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認為這些東西,未來也都不會發生改變。

但實際上,人類社會的每一個東西,文明、文化、制度、經濟、社會、教育、科學……任何一個方面,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變化。可以說,我們就是在變化中生存的。

那麼,如果我們不去了解這些變化,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有的時候,這個未來,就是三五年而已),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就會變成時代巨輪下的犧牲品,就是失敗者。

其實,學校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兩次重大的轉折。

最早的學習,都是跟人學。無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還是東方的孔子,都是如此。之後漫長的十幾個世紀里,國王學校、教會學校、騎士學校、城市學校,不過是從跟隨一個人學,過度到跟幾個人學而已。

學校的第一個轉折,出現在17世紀。那個時期,學校從「跟人學」的教育,變成了「跟所有人學」的教育。

現代教育的奠基人,誇美紐斯梳理了教育的思想和體系,也就是說,從那一刻開始,教育可以複製、創新,成為了一門科學。

那麼,學校應該是幹嘛的呢?它應該是讓「所有的人學會世界上所有東西」的地方。怎麼保證呢?就是使用規範的各個學科的教材,採用「簡明迅速的教學方法」,把教師的個體缺點所造成的失敗降低到最低限度。

也就是說,名師不重要,教材和教授的方法,才是重要的。

學校的第二個節點,是20世紀。科技革命到來了,信息時代到來了。個人電腦的產生,互聯網的誕生,讓教育來到了第二個節點。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過度強調了「教」,忽視了「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

於是,一些結合科學技術的新型學校,如可汗學院、AltSchool等等開始出現了。這些學校儘可能使用在線教育、數據分析等等的方式,讓所有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學習的方法,尋找到自己的價值。

也就是說,教材和教授的方法,也不重要了,每個孩子自己的學習,才是重要的。

我們的孩子,要跟上這一撥兒嗎?

這一撥兒,和之前的學校的演變,其實都是一撥兒。

啥意思呢?你仔細看看創新學校的教育理念,如AltSchool的:「以學生為中心」,運用高科技,按照每個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提供量身定製的課程。

媽蛋的,這不就是幾千年前,所有的教育學家都提倡的嗎?

1500年前的奧古斯丁就說:

「任何人都不配教師的稱號」,教師只是喚醒學生內在動力的「喚醒者」而已。

每一個學生,在個人能力、興趣、以及成長環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一定要認識到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而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優先地位,學習的中心,不是老師,而是學生!

所有說呢,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才使幾千年來的教育思想,有了實現的可能。

我們不是說要不要去改變,而是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

給你的孩子擇校,無論該學校是公立的、私立的、國際的,只要是能夠圍繞真正的教育宗旨,「學習以孩子為中心」的,那麼就可以選。如果這些學校,連這個意識都沒有,那麼,我想說,上哪個學校,其實真正的差別都不大,隨便挑一個就可以了。

可是,我們中國不是還沒有AltSchool這樣的創新學校嗎?而我們的孩子總要去上學吧,怎麼能夠迎上這個教育變革的浪潮呢?

這就是我要討論的另一個話題:

學什麼,比在哪裡學,更重要!

哈佛大學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屢次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知識的獲取,能力的獲得,都不必然從哪個學校才能獲得。

也就是說,我們不可否認,現在的名校,由於教育選拔機制的原因,聚集了優秀的學生,導致成材率很高。但是,其價值已經不是因為學校、老師,而是因為學生了!

這些學生,如果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上不上這些名校,都可以成才——在之前的時代里,是很難的,但是在信息時代里,將會越來越容易。同樣的,如果僅僅是適應了現有的選拔機制,而自己不努力求索,就算是名校畢業,也會迅速被社會所淘汰。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學校的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名師、傳統、同學。

知識,已經不能夠被壟斷了。任何一個學校,都可以用一樣的教材。所以呢,學校的價值,肯定不在於採用了什麼樣的教科書。私立學校、國際學校,會採用不同的教科書,但在信息時代,獲得這些課本,或者說,這些課本承載的知識,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那麼,就是老師了。具體地說,就是名師。無論在中小學,還是大學裡,名師都是被追捧的。我們先說中小學,其實是不能夠挑選老師的。那麼,家長期許的,就是整體老師的素質了。

如果老師的角色這麼重要,那麼,孩子的學習就算暫時取得了好的成績,也不是真的,也不能夠長久。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是因為沒有實行「學習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才導致了老師的重要性。而老師會換,老師也會不喜歡某些孩子,那麼,孩子的學習,豈不是太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了?

就算是大學,名師也沒那麼重要,今天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我們再來看傳統。很多名校,具有很好的傳統,形成了很好的管理制度,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那麼,值不值得追隨呢?

我倒覺得,現在的絕大多數名校,或者說所有的名校吧,都是以出「好成績」為首要標準的。就是說,學校給自己最核心的定位,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所以呢,孩子在自己的學習能力、品格素養等方面的提升,關鍵還是靠自己。

比如咱們說某個名校,以「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為學校的傳統。那麼,這個學校的學生,究竟有多少個真正能夠理解並身體力行這樣的傳統呢?

如果僅僅是因為成績好,就考入了這所名校,然後畢業後也壓根就做一個世俗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那他還能稱為這所學校的學生嗎?再一則,有一些人根本沒有考入這所學校,但有著獨立思想,並做出實際努力的人,是不是更像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呢?

所以說,傳統一說,並非是被名校所壟斷的。只要是好的思想,誰都可以自己踐行。

最後一個很重要,就是同學了。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入到名校,就是為了孩子能夠受到好孩子的影響,好好學習。同時,也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社交圈子,更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同伴影響的確很重要,但是,我想說兩個事實。

其一,不真實的學校,不利於孩子成長。很多名校挑家長挑孩子,挑得厲害。挑到什麼程度?報名四千人,只招收200人。校長在家長大會上公開宣布,「我們就是精英學校,只招收精英家庭的孩子!」

人家是私立學校,想招收什麼樣的學生,是他們的自由。但是,都是精英家庭的孩子,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極度統一,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並非是好事。

這麼說吧,孩子畢竟要畢業,走入社會工作,他的同事,他的客戶,他的合作夥伴,他的消費者……不可能都是他同一個成長環境中的,那麼,如果他不了解真實的社會是如何運轉的,他就很難處理這些問題。

我們來看企業家,家境一般的孩子,創立的企業,可以是服務大眾的,也可以是服務中產富豪的。但是,富二代出身的孩子,創業的時候,很難創立服務大眾的企業,很多都是服務少數群體的。

這不是說哪種企業類型好,而是說如果生活的圈子窄小的話,會少了很多的可能性。

其二,關鍵還是得看自己。就學習而言,每個孩子的差異性真的很大,並非在這個領域內會得到同學的影響。我們小時候,就有很多「一幫一」的措施,結果呢,幾乎所有被幫助的孩子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

同樣的,在品行的影響上,我也有一個觀點。就是家庭的價值觀很正的話,孩子就算和壞孩子交往,也不會壞到哪裡去。而家庭教育缺失的話,孩子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同學、遊戲、漫畫……都可以輕易地把孩子變壞。

我上小學的時候,是班幹部,學習尖子,三好學生,我父親覺得我太乖了,就鼓勵我和壞孩子玩兒。

我就找了幾個學習成績差、老愛打架的孩子做了朋友。我不僅沒有變壞,反而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說來好笑,成年之後,還來往的,反而是這些當年的壞孩子了。

關於人際關係,就更實際了。我想,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就會越來越弱。你現在就會發現,當有一個合作的機會的時候,無論你是老闆,還是經理,你都會更理性地選擇合作方,而不會選擇達不到要求的同學和親戚。

就連世俗的人際關係,其實也是你自己強大了,人家都會來找你,你自己弱小了,你找誰都沒用。所以,我不建議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考慮這個因素。

這個時刻呢,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名字叫做「買櫝還珠」……

——瞎,別講了!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不就是買了一盒的珠寶,卻還回去了珠寶,結果只拿走了盒子嗎?

的確,就是這個故事啊!原來很多家長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呢!

可是,我們拼勁了孩子、乃至整個家庭的幾十年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關心孩子究竟學到了哪些知識,只收集了一個個的「名校」的盒子,是不是還不如古代的那個我們成為傻瓜的那個傢伙呢?

當然了,也有很多家長會說,現在很多企業,還是會看文憑、看畢業院校的啊!是的,我承認這是事實。

但是,我也想說另一個事實,就是社會發展得越健康,越是看重實際的能力。而實際的能力,其實也是可以評測的,不是說有了名校的文憑,就可以當做敲門磚了。我會在後面就普華永道為此開設了自己的學院,來專門說明這個問題。

所以呢,我們不要太短視地按照現在的環境來教育我們的孩子。要知道,我們的父輩,還看家庭成分推薦上大學呢,我上小學的時候,孩子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接替家長的工作呢。現在呢,你倒是試試看?

所以啊,你說,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是應該向前看呢,向前看呢,還是向前看呢?

學校、老師、同學,都不重要了

那怎麼學習呢?

可汗學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創立的一所非營利教育機構。致力於「免費提供給所有人,隨時隨地的世界級教育」。機構通過網路提供一系列免費教材,內容涵蓋數學、歷史、醫療衛生及醫學、金融、物理、生物、天文學、經濟學、宇宙學、經濟學等等。

好問題!我們先來看幾個基礎:

第一,知識的獲取,已經可以輕易獲取了。因為有了互聯網,一個孩子想要學的任何知識,都可以輕易地獲取,甚至是免費地獲取。

第二,個人價值的認可,已經不在於學歷了。你去企業找工作,只要你的能力夠,學校的因素越來越低。更不用說你自己創業做事情了,誰也不會關心你從哪裡畢業的。

第三,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多種選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陪伴孩子的意識更強了,孩子的品格和素養能夠得到很好的塑造。社會上,提供培養孩子多種能力,培養的選擇更是多種多樣。

那麼,面對這樣的形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學習呢?

當然了,我們的孩子,現在絕大多數都要去學校學習,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我覺得挺好的,沒有必要一定要把孩子送到美國的AltSchool,英國的伊頓或者夏山。

這就是孩子真實成長的過程,家長並不需要因為孩子的教育而重新做巨大的轉折,而是需要在現實中做補充和調整。

第一,在線教育。

既然學校和老師都不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那麼,根據孩子的興趣,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就是最重要的了。

說到在線教育,很多人都認為就是在線上各種課程。但我的理解,則是全方面、主動地把網路當做學校的學習方式。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利用網路,可以學習到哪些學科呢?幾乎是全部!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從文科到理科,從理論到實踐,甚至互動、指導、討論,都可以通過網路學習來實現。

那麼,是不是就給孩子列出每個學科的網上課程呢?我覺得不是的!那樣的話,不是又回到了實際學校的學科學習上去了嗎?

這恰恰是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去真正學習互聯網思維的學習。

比如說,有一個階段,孩子突然對貓感興趣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貓」這個主題,來進行學習。

在互聯網上搜索貓的品種,會得到文字、圖片、視頻的資料,每天收集、整理一些,就可以編輯成一個小小的「貓百科」。

還可以找到關於貓的作品,有世界文學名著《我是貓》,有百老匯歌舞劇《貓》,有幾十本關於貓的繪本,有莫莉薊野的《貓的王國》系列漫畫,有英國系列小說《貓武士》……

還可以進行藝術的學習,畫出看到的貓,查閱所有名畫上所出現過的貓,關於貓的繪畫的圖書,以及嘗試用鉛筆、水彩、油畫、雕塑等等手法去創作貓。

很多作品,是沒有翻譯的,就可以讓孩子在線進行自己的翻譯。還可以引導孩子,直接閱讀英文的簡單的關於貓的圖書。在不知不覺中,來學習語言。

我經常說,我真正的大學學習,就是GOOGLE和維基百科,為此,我還給非盈利的維基百科捐款,作為我的學費。而且,我現在學習任何的知識,也都是通過互聯網。

那麼,我們的孩子,他們這一代的人,從小就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他們的小學、中學、大學,只要是知識的學習,都可以是在互聯網上來完成。

這種主動的、從自己興趣出發的學習方式,毫無疑問,將會成為構建2000年一代的主要學習途徑。

第二,旅行與營地。

我們來設想下,如果未來學校作為知識學習的功能不存在了,那孩子們的共同成長在哪裡完成呢?

這是一個思考的方式。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學校,是否提供了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空間。

我想說的是,基本上沒有多少。現在學校由於都以學習成績為唯一標準,很多老師也只能把他所了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完成好工作了。但是,教導倫理道德、生活技巧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學校是不會去做的。

我們的教育體系裡面,沒有間隔年的設置,大學也沒有第一年的公共課,孩子們完成高考就選大學專業,根本沒有自己體驗和感悟的時間和空間。這種不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不知道傷害了多少孩子的成功之路。

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發現自己,這非常非常重要,誰來提供呢?

就只能是家長了。現在的家長,應該比以往更多地引導孩子逐漸掌握精神的成長。其中,在家裡的課外閱讀、討論,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就是全家一起的旅行。為什麼把旅行列得如此重要呢?正是因為旅行可以從真實的世界中學習。這種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還有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就是營地教育。孩子們在一起生活,會讓孩子真正地在彼此的相處中進行學習。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假期的營地生活,絕對抵得上幾年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第三,社會實踐。

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從真實的世界中學習知識了?

恐怕已經很久很久了——很久到什麼地步?大學畢業之後,竟然被冠以高分低能,不切實際的名號,導致很多人畢業即失業。這難道不是教育之殤嗎?

我一直都很困惑,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不教授實際實用的知識和能力呢?學新聞的不會採訪,學中文的不會寫作,學會計的不會算賬,學貿易的不會做生意,學營銷的不會推廣……

這已經是全球教育所遇到的一大難題了。

我們怎麼解決呢?很簡單,大學畢業之後不是要去企業工作嗎,那就把企業拉到大學的學習中去。更可以走遠一步,由企業來辦學,直接培養可以用的人才。

比如,普華永道就辦了一所You Plus的商學院,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斷裂的問題。他們「持續挑戰學員的一件事就是把這種真實生活中的體驗融入學員的評價體系中」。這裡的學生不會因為成績而掛科,只會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發展規劃。

其實呢,根本不用到了大學畢業,才去學真實有用的知識,在孩子學習的最初始階段,一樣可以進行真實世界的學習。

在自然界里,一次郊遊,甚至就是在家的附近散步,都可以進行植物學、數學、物理、文學、情感、心理的很多知識的學習。同樣的,在社會層面,無論是去超市購物,還是去飯店吃飯,都可以容納金融、貿易、營銷、廣告、管理、新聞等等的學科。

而且,從真實的世界學習到的知識,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學得牢靠,用得直接。

Altschool成立於2013年,其創始人是GOOGLE+的前負責人馬克斯·溫蒂拉,馬克·扎克伯格是它最大的投資人之一。它秉承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孩子的學習應該是按自身的步調去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在實踐中引入技術手段來優化教學方法。

好了,關於學校和學習的話題,今天就聊到這裡。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第一,學校,作為學習的主要場所,已經不適應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了。

第二,學校還會在很長時間之內存在,但好的學校肯定要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三,未來的學校,會是實體學校和在線教育的結合體。在線教育承擔知識,實體學校承擔成長。

第四,學習以孩子為中心,學校將不再是用考試成績來淘汰學生的機構。

第五,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是未來教育的真正目標。

第六,如果學校不為孩子真正的成長負責,家長一定要知道給孩子真正的教育。

第七,與其追逐名校、名師,不如增強自我學習的途徑和能力,以此來應對未來。

白滔滔前媒體人,曾經供職於《新周刊》、《南方都市報》,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新媒體「童書出版媽媽」聯合創始人。他是九歲女孩小丸子的爸爸。

如果你喜歡本文

你還會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書媽媽三川玲 的精彩文章:

公立學校正悄悄地被架空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但它的好與競爭無關
你家孩子數學那麼好,為什麼不去上奧數班?
在幼兒園就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上學後不被欺負,也不欺負別人
小蝌蚪沒有找到媽媽,找到的是項目經理

TAG:童書媽媽三川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件重要的事情,學校卻從來不教,甚至我們自己都搞錯了!
究竟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別急,請你看完之後,再做選擇!
校草永遠都是「別人家學校」的最好,自己的簡直慘不忍睹!要堅強
為什麼現在很多學校都會建在墳地上?其實有不少講究,這並不可怕
孩子在學校不被欺負,只因父母提前半年做了這些準備,很重要
學校里的大神,並不是有多厲害,有可能只是奇葩事情太多了
這麼可愛的筆袋,學校居然不讓帶,這是要「上天」嗎?圖五太嚇人
學生進入這樣的學校,是不是都不願意畢業了呢?
最近學校里火了一種「很有錢」的手機殼,同桌都要唱征服,惹不起
這個學校真的厲害,比清華北大還難考,成績好都沒有用
《少年的你》殺青,易烊千璽沒回學校,而是有更重要的行程
學校周邊很重要!一不小心進了村裡蹲,想哭你都來不及…
孩子在家誰都不怕,在學校卻乖乖的?這樣引導或許有效!
不要光盯著孩子的成績了,學校里都流行這個!
這是哪裡的學校,再貴我也要去讀
這個學校不要求你學習好,只要掌握這幾種能力你就無敵
所有學校都不要你,爸爸要你啊!
學校里不會教給我們那些重要的事情
動漫中的學生會真厲害,不僅能夠掌控學校,甚至還想改變世界!
這三個專業已經「爛大街」,如果你的學校一般,真的不建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