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安 麥稈畫 藝術家 胡遂明:嫁給藝術的男子

秦安 麥稈畫 藝術家 胡遂明:嫁給藝術的男子

王托弟的棲息地,一個文學愛好者的園地

第一次見麥稈畫,是2016年7月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麥稈畫作為秦安民間手工藝術品的代表,進京參加為期三天的展銷活動。

那段時間雖然工作很忙,但聽說有老家的藝術品進京,我斷然翹班,直奔展覽館。

在展會上,除了五營鎮寇燕冰製作的大地灣彩陶外,核雕,剪紙、麥稈編、麥稈畫等,都是我第一次見到。發現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上有那麼多精美絕倫的工藝佳品,現場高興得我有點語無倫次,尤其看到麥稈畫,只能用「震撼」一詞來描述我看後的第一感受。很難相信,一根根普通的麥稈在一片黑色的布幔上竟能那樣美妙,素凈的色澤充滿寧靜,好似一塵不染,有一種質樸的空靈和典雅,不卑微、不媚俗、不刻意嘩眾取寵,卻足以驚艷四方。

展會上只有三件麥稈畫作品:《秦安蜜桃》、《伏羲文化》和《大地灣遺址》,皆取材於本土文化元素;無論是蜜桃、伏羲、還是大地灣,都是出自天水而享譽全國的文化品牌。

遠離家鄉的我,看到老家文化被當地藝術家以如此精美的形式呈現出來,並赫然出現在繁華帝京時,心頭的榮耀感便排山倒海地湧出來了。但因當時展廳沒有專業的講解人員,故直到離開,除了大地灣彩陶,我都不知道其他工藝品出自誰人之手。

返回途中,我在朋友圈發了條圖文消息,始知麥稈編在王尹鄉就像二十年前掐草編在清水河流域一樣,是每個婦女的副業,如今已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則是隴城鎮一家公司的產品;剪紙是秦安縣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安梅霞女士的作品;麥稈畫,則由秦安民間藝術家胡遂明創作。

就像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一樣,和一件物品之間,也會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因緣在裡面。因為第一眼給我的「震撼」,以及從小掐草編的經歷,讓我對麥稈畫比其他藝術品多了一份感情,幾乎是烙在了心裡。

不過,經驗告訴我,因路途遙遠、不便於運送,進京參展的作品肯定只是冰山一角,且不會是最好的。所以,回到家裡,第一時間我就去網上搜索胡老師的麥稈畫。果然,一幅幅山光水色、流雲飛月、花草蟲魚、松濤仙鶴、名人書法,如此古樸典雅、精湛生動、美不勝收,令我大飽眼福、嘆為觀止。看完胡老師的作品,我又查看了網上其他麥稈畫藝術家的作品,便對麥稈畫這一藝術更加痴迷:不愧為中華魂寶、民間一絕、藝術珍品啊。

於是,我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去拜訪胡老師。

我要去看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能工巧匠,他有什麼鬼斧神工,居然能把僅當作柴火用的麥稈魔法般地變幻出如此驚艷的工藝品,為粗糲無華的物品注入藝術的靈性和永恆的生命。

2017年3月底,我的產假還沒結束,打算回天水老家一段時間。在回家前一個月,我就聯繫到胡老師,誠惶誠恐地向他表達了拜見的意願。可喜的是,胡老師欣然答應了我的請求。

在秦安桃花盛開最美的四月天,我終於見到了胡老師。

那是4月25日的清晨。曦光清約,空氣微涼。我和兩位朋友騎著摩托車,從泰山廟腳下,一路向胡老師發來的地址駛去。

去之前,胡老師一再強調:「有點偏遠,有點嘈雜。」

我想,秦安縣就這麼大,能有多偏遠;一個能創作出那樣美艷作品的環境,又能有多嘈雜。

可是,到了才發現,現實比他說的還要糟糕。

摩托車跑了十幾分鐘,我們看到了早在路邊等候的胡老師。

胡老師本人是個比網上照片顯得更加英俊的中年男子,身上有股我想像中的藝術家的氣場,是淡淡的孤寂和掩飾不掉的無欲無邪。

真正的藝術家大抵都如此吧: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又有著濃烈的溫潤。

只是,和我想像不同的是,他很不善言辭。見面幾句簡單問候後,便很少說話。而我和同行的朋友,按捺不住內心的欣喜,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問題都是關於胡老師作品的,聽後,他也一一作答,然後,就不再言語,只微笑著看我們。胡老師的寡言,不但不會給人生疏感,反而讓人很容易記住他這個人。

跟隨胡老師,我們三人七扭八拐地進入一個巷道。整個巷道幾乎全在翻修,大多是在舊有的平頂水泥房上加蓋二層,敲打鋼筋和磚塊的音聲此起彼伏,夾雜著不遠處的犬吠,彷彿清新晨曦陡然起了狂瀾。巷道很窄,又堆滿水泥,摩托車根本騎不進去,我們只好推著。

走了幾分鐘後,胡老師指著前面的一個建有二層樓房的院子,說:「到了。在二樓,樓梯陡,慢點。」

上了二樓,他指著兩間簡易活動板房,說:「到了,就在這裡。」

兩間屋子空間都很逼仄,裡面堆滿各種各樣的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麥稈畫作品,上滿落滿灰塵。其中,一間房子中有一張單人床,床尾位置一張堆放生活用品的桌子;桌子旁邊有一套簡易灶具;在床單被罩和鍋碗瓢盆的包圍中,兩張一米見長的書桌拼在一起,其上鋪就一塊黑色絨布;絨布旁邊一個塑料盆,裡面裝著長短不一的麥稈,周圍一把老式電熨斗,以及剪刀、膠水、鑷子、刀片等簡單的作畫工具。

感覺,完全不對!

見胡老師前,我曾無數次地設想,能創作出那樣麥稈畫的人,應該擁有一間開闊敞亮的工作室;中午的陽光照進來,明亮且幽靜,一位風姿颯爽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前,正全神貫注地用刀片劃開一根根金黃色麥稈……可是,走進胡老師「工作室」的一剎那,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了下來,且接下來的整個過程,內心都是悲欣交集的。

毫無疑問,租這種房子就是為了省錢:一間屋子一個月一百塊。那些震撼過我的麥稈畫,竟然是在租金只有一百塊的活動板房中創作出來的!

有人說,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其實,不但對詩人,對任何藝術家也該如此。因為,藝術家貧窮顯而易見,但他們的豐盈和富足,是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比如他的作品和他的靈魂。

當時,加上胡老師在內一共四個人,站在屋子裡已經很擁擠。在一旁的胡老師,顯得有些局促,臉上生出几絲孩子般的羞赧。可一旦提及他的作品,精氣神一下子就來了。他將一件件作品拿在我們面前,連尚未完工的也都拿了出來。花鳥蟲魚、人物景點、動物和書法,字屏、畫屏,掛式、立式、坐式,大型、中型、小型……一件接著一件。一個藝術家骨子裡蘊含的自信,淹沒了他生活和工作環境的窘困,好似一切都明媚起來了,渾身上下滿溢出孩子般的純真。那一刻的胡老師,好似坐擁天下,話也多了起來。

從展會回來後,我時不時就在上網查閱關於麥稈畫的資料,尤其是它的製作工藝,了解到一幅作品一般要經過熏、蒸、漂、刮、推、燙、剪、刻、編、繪等很多道細膩且繁瑣的工序,是一種需要極其縝密匠心且耗時的藝術。然而,在與胡老師交談過程中知悉,一件麥稈畫的成型,比我想像的還要費功夫,尤其是像他這樣,完全用麥稈的天然色澤和材質拼接完成,就更加費工了。譬如,一副《喜上眉梢》看似簡單,但只喜鵲的眼睛,就用三種不同顏色的麥稈製作,整體做完要十幾天的時間;書法是所有題材中最費時間的,一副《沁園春》的詩作至少要一個月呢。

對於藝術家,我們往往看重他們的先天稟賦,以為他們都是天才,因此常常忽略了他們後天的努力。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後來,漸漸地目睹了越來越多的大師在藝術道路上吃過的苦、飽受的辛酸,觀念才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是的,在藝術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不可否認,他們多少都有點天賦,但真正讓他們大放異彩的,則是後天的不懈努力。

胡老師便是如此。

胡老師本是從事室內裝潢工作的,麥稈畫,全憑痴愛、勤奮和堅毅,才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對麥稈畫的鐘情,令人驚嘆,說他睡覺時,手裡都握著一根麥稈;跟別人聊天,手指也在地上比比劃劃。

在見胡老師之前,有一個問題在我心中徘徊許久,那天早上,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您的作品,是按照什麼標準定價的呢?」

「根據一幅作品耗時多少,按照建築行業小工工時標準計算的。不過,一般比那個要的少。」

胡老師說這話時,我們正站在屋子外面,四周全是建築工人。也許,職業之間並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但曾讓我震撼的麥稈畫的創作者,掙的錢竟然沒有一個砌磚工人多的話,還是讓我大吃一驚。可是很快,我就接受了這一現實:因為,雖然這是一個用金錢去丈量的世界,但藝術,卻無法用金錢去衡量。

可是,可是就算接受了這一現實,我心裡的失落感還是一陣陣地湧現。抑或是情緒依然在翻滾,所以,我又問道:「那您,能養家糊口嗎?」

「不能。」

這樣的回答,早在我的意料之中。

真正的藝術家往往沉迷於創作,大多不善營生。胡老師又不善言辭,疏於交際,想必生活更加不容易。儘管如此,他還照顧著自己七十七歲的老母親和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弟弟,支撐起整個家。聽胡老師說他平時會接點室內裝潢的零活以維持生計後,我心裡的波瀾才稍微平落了些。

然而,再次回頭看了看胡老師的創作環境和他的生活場景,我的心還是猛地一沉:不管創作出多麼優秀作品的藝術家,畢竟,和我們每個人一樣,要生活、要要一日三餐啊。只是,與我們絕大部分吃五穀雜糧的人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把自己嫁給了物質,而胡老師則把自己嫁給了藝術。

嫁給藝術的男子。

這句話,自從辭別胡老師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感覺就是為胡老師量身定做的。因為初次見面,關於胡老師的個人生活未敢多問,只知道因為投身麥稈畫,至今孤身一人:是的,他把自己嫁給了麥稈畫,嫁給了藝術。

「大隱隱於世」和「高手在民間」的話,說的該是胡老師這樣的人吧。胡老師,就像物慾橫流的聒噪塵世中的一縷清幽之光,是真正的隱士;他的麥稈畫,便是民間高手的直接佐證。

那一刻,我多麼希望自己是個非常有錢的人啊。這樣,我就可以去供養我心愛的藝術,讓藝術家能夠在煙火人間中可以不受煙火熏擾地安心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讓藝術成為純粹的藝術,在紛擾的現實中,可以昂然挺胸、一路向前。

在素有「羲里媧鄉」美譽的文化大縣,應該有很多像胡老師一樣的人,安心做真正屬於文化的事才對。是不是?

( 本 文 系 作 者 原 創,歡 迎 轉 載 或 選 用 )

作 者 其 他 文 章 精 選

P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托弟的棲息地 的精彩文章:

無 夢:獨善其身的老人

TAG:王托弟的棲息地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文治、王麥稈、魏紫熙、亞明、郁風、黃苗子、周湧泉國畫藝術
麥稈菊的養法
麥稈畫傳承人沈社國:執一顆匠心 擇一藝堅守
麥稈畫從鄉土 登上世界舞台
麥稈創造的幾何世界
麥稈菊怎麼養護開花美?教你3個小妙招,麥稈菊開花更多花朵大
廢棄麥稈也能做畫?還能賣天價?
麥稈菊,你真的太壞了!
喜歡菊花不如養盆「麥稈菊」,養護記住以下3個小技巧,花大色艷
為什麼稻稈有3節麥稈有4節?老農回答後,被朱元璋封為四品大員
麥稈菊,了解一下!
它是兒時玩具,一節一節像麥稈,人稱「無葉草」,如今價值珍貴
用一根麥稈剪出絕美中國風,堅持40年,他把「垃圾」變成國寶,這項傳統手藝卻即將失傳……
為什麼新手養的「麥稈菊」活不過2個月?花農指出一點,花開四季
他把1根麥稈剪了300刀,竟然賣出28萬天價!這項極美的手藝卻即將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