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技創新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神葯」

科技創新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神葯」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Satyajit Das

許多新興行業並不需要大量投資或者創造薪資豐厚的就業崗位

創新對經濟活動和生活水平的整體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小

創新能解決經濟停滯?

創新不是革命。

人人都希望,創新將拯救世界擺脫經濟停滯的困局。我可沒那麼有信心。

創新在多大程度上發揮重要作用,取決於創新改變現有活動或工作表現的程度。創新必須創造相關附帶的活動,從而形成就業、財富和其他發現的良性循環。創新必須有長久的生命力,能夠進行長期的開發利用。這些特點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圍繞著電力、內燃機、現代通信、娛樂、碳氫化合物和其他領域展開)成功地提高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原因。

今天的創新舉措不可能擁有幾乎同樣強大的力量。

大多數新技術給人類帶來了顯著的益處,但是沒有徹底地改變工作方式。

無論是無人駕駛汽車還是電動汽車,都只是一種新型汽車。這並不是機動交通工具取代以畜力為動力的交通工具那樣的巨大改變。

電子郵件提高了通信速度,可是並不像電話的出現那樣徹底改變世界。

EBay、Uber和Airbnb這樣的交易平台,只不過是匹配買家與賣家的新市場。

大數據也只是用更複雜的方式處理信息和統計分析結果。

此外,時下的許多科技公司都專註於消費領域,致力於提高現有產品和服務的營銷和銷售效率。許多企業以娛樂和通信為經營重點,對生產力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大多數企業強調提高速度、產能、功率和效率,而不是改變工作自身。文字處理軟體並沒有消除列印文檔的需求,只是不再需要秘書和打字室,而是讓個人自己完成工作任務。

新技術也傾向於蠶食現有的行業,限制這些行業對增長和生產力的影響。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減少了電腦、手機、攜帶型音樂播放器(比如隨身聽)和數字助理(比如曾經無處不在的Palm Pilot)的銷量。

這些產品取代了低端相機和手錶,整合了GPS和其他獨立應用的技術。

Alphabet和Facebook瓜分了報紙和雜誌的廣告收入。

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和其他網上賣家搶走了現有零售商的市場份額。

Netflix減少了電視、音像店和電影院的收入。

這些企業幾乎沒有創造出全新的收入來源。智能手機的收入增長被該產品取代的所有產品的收入減少所抵消。新產品重新確定了投資資本的方向,卻未必會增加資本,至少增加幅度不大。

讓人心生疑慮的創新舉措

的確,最近的許多創新舉措降低了成本。可是,這些創新往往是利用低品質產品或未經培訓的員工,或者通過個人資產賺取收入,從而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Airbnb讓人們出租自己的房屋供人住宿。Uber讓人們使用自己的汽車為別人提供出行服務(或者是進行監管套利)。許多網路媒體或娛樂服務依賴於免費提供服務的貢獻者。

這種變革改變了行業經濟格局。新技術減少了廣告費用,有利於廣告客戶,但是讓依賴這些客戶的公司蒙受損失。Uber和Airbnb對計程車和酒店造成了同樣的不利影響,減少了現有公司的收入。

低成本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把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花在其他地方。可是降低成本往往以犧牲就業和工資水平為代價。收入的損失抵消了節省的費用。在消費貢獻佔60%到70%的經濟模式中,這對整體經濟活動造成了影響。

人們心存疑慮的另一個原因是,許多新興行業並不需要大量投資或者創造薪資豐厚的就業崗位。許多新行業容易擴大規模:電子平台意味著經營活動的擴張並不一定需要相應地提高投資和產能。

最後,許多新興科技公司的經營基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模式。他們沒有通過提高效率或創造新市場來取代競爭對手,往往試圖簡單地說服投資者,他們未來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是大勢所趨。

雖然這些企業的長期增長和生產潛力可能有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吸引風險投資者的青睞,風險投資者希望通過出售股份給現有公司或成功上市來獲取短期價值。

通常情況下,競爭會導致企業擴大規模和提高客戶獲取成本,從而增加開支,延長投資回收期,導致長期回報不佳。

總之,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當前的這輪創新會解決經濟停滯的問題。創新對經濟活動和生活水平的整體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小。由於傳統的補救舉措未能恢複發達經濟體的健康活力,讓政策制定者(其中許多人還需要助理來擺弄他們的數字設備)很容易寄希望於科技手段,認為這是速效安全的靈丹妙藥。

(本文內容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商業周刊/中文版》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編輯:李辰旭稼、格根坦娜

翻譯:孟潔冰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優客工場丨印度改革丨知識付費丨寶萊塢電影

日本用工荒丨專訪雷軍丨千禧一代丨瘋狂音樂節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為應對全球經濟停滯,鑽石廠商瞄準千禧一代和單身女性
美國總統女兒的奢侈品「變身白菜」,伊萬卡的生意經因何轉變?
回到辦公室吧,遠程工作並不如看起來那麼完美
富裕國家對下一代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美神盾局再引熱議,研製不少高科技項目,用於解決安全問題
金融科技或可解決亞洲發展不平衡問題
為何中國政治經濟學對解決現實問題、時代性問題顯得力不從心?
新模式解決德育老問題
科技,吸引未來!——應用於各行業創新解決方案
創新交流:現代教育的缺失-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問題不解決,情感問題更無解
課後服務新探索,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新問題
用問題解決理論解析生物學試題難度的探討
核能民用新方向!我科學家獨創「神秘大招」,解決了石油開採中的一大難題
物聯網智能門鎖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
全球能源問題將解決?科學家利用量子隧道技術從地熱中轉化電力
搞不清的神經內科難題,在這裡都解決了
科學無法解決人性善惡的問題……
如何解決首要傳染病難題?科技創新鑄起結核病牢籠
不必擔心脫髮問題 髮型和發量是解決關鍵
驚奇!人類用科技巧妙地解決了現實問題
編程就是解決問題
觀點:建築解決問題,藝術提出問題
分散式系統中常見技術解決的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