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都是吃動物內臟,巴黎的鵝肝怎麼就比北京鹵煮高尚?

都是吃動物內臟,巴黎的鵝肝怎麼就比北京鹵煮高尚?


作者:朗博


公眾號:世界華人周刊(ID: wcweekly)


一提起動物內臟,世界各國總認為中國人一直很好這一口,而中國人以為外國人卻一直不吃它。



其實這是種種的偏見!



偏見一:

老外對動物內髒的偏見


去年,在世界廚藝大賽上,主持人給世界各國選手準備了一個神秘的食材盒子。選手們滿懷期待.......



可是打開以後,原來是動物的內臟!



場上的選手立刻崩潰了



這位漂亮的妹妹直接爆了粗口



男選手的臉上也表現出無奈.......



這位大哥怨恨地看著評委,好像在說:TMD,你在玩我?


唯有一個中國妹子得意了,很為自己是中國人,善於烹飪一切食材而感到自豪......



一次,台灣美食節開幕,一德國美食編輯見到食物中有鵝牛肚、豬心、羊肺等,便拍案而起,痛心疾呼:「這些東西怎麼能吃呢?既噁心,又不健康!」


這倒是代表的很多西方人的「心聲」:

中國人怎麼能吃動物內臟?


語氣之外,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審視感:就是你們中國人吃的也太不文明了吧。


那麼問題來了,老外真的不吃動物的內臟?



偏見二:

西方人不吃動物內臟

西方人真的不吃動物內臟么?


當然吃!歷史上的歐洲人也不能不吃動物內臟!


一提起歐洲中世紀的勇士,人們總會想到這樣的畫面:



他們一個個身材魁梧,肌肉發達,勇猛彪悍。


但,現在歐洲莊園和博物館中保留下來的盔甲很小的,大多只有一米六,怎麼能把高大的戰士裝下?



其實,這些歷史文物真實記錄了中世紀的一個情況:當時騎士是很瘦小的。


身材瘦小的原因就是中世紀的人營養不良。


普通平民主食就是各種成分複雜的黑麵包。


吃的副食可不是今天的牛排,而是豬,是放養的豬。放養的豬什麼都吃,飼養成本很小。


吃草根雜物的豬,身上能有多少肉?人們吃盡動物身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任何內臟,甚至連膀胱也不放過。


連飯都吃不飽的人是沒有權利挑食材的。


1315年的夏季,暴雨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北部,幾乎所有農作物的根都泡爛了,顆粒無收。連來年播種的種子也沒有了,這也使饑荒蔓延了三四年。



當時飢餓的人們吃掉一切可以吃掉的東西,別說腐爛的動物屍體了,甚至被埋葬的死人也從墓地挖出吃。


很多人搶劫和偷盜食物,然後被送進監獄。然而監獄裡面沒有一點食物,於是新來的犯人也就成了老犯人的「食物」。


人口的大量減少使得歐洲社會的組織功能極其脆弱,沒到過30年就爆發了黑死病,整個歐洲成了巨大的墓場。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伯恩斯的《世界文明史》一書中,認為經過黑死病、饑饉等災禍的打擊,歐洲的人口在1300年至1450年間至少減少了一半,甚至會達到三分之二。


人口銳減,人地矛盾大為緩和,歐洲人有了廣闊的牧場飼養牛羊,歐洲人此時才開始吃牛羊肉及其內髒了。


歐洲缺少香料調料,當時花椒和豆蔻的價錢比黃金還貴,普通人家做內髒的時根本無法消除腥膻騷味,難以下咽,但又不能不吃。


內臟,不是我不愛你,是因為我的味蕾傷不起呀。


歐洲食物匱乏一直延續到了17世紀,從這以後,歐洲人才開始普遍不吃動物的內髒了。


至今,很多國家飲食中還保留著當時歷史的痕迹。


這裡介紹幾個重口味的當今各國菜肴。


英國的牛腰子布丁



義大利的牛肚三明治



西班牙的牛肚湯



蘇格蘭的黑暗料理之王:Haggis


把羊的內髒心、肺、肝等切碎後,配上洋蔥等材料,塞在一個羊胃裡。



二戰期間,美國政府為了節約開支,號召人民吃牛內臟,當時「牛肚三明治」和「牛心漢堡」風靡全美!


雖然現在歐洲各國還保留著各種動物內髒的菜肴,但是這只是小眾的,也僅僅在一些飯館才能吃到,並不流行。


飲食文化也記錄著不同民族歷史進程中的發展特點。





偏見三:

中國人愛吃動物內臟


中國歷史上可沒有吃動物內髒的傳統!


翻遍中國北宋的之前的史料典籍,根本就沒有一點動物「下水」的記載。


可以肯定,漢代以前的貴族是根本不吃這些的。


在孔夫子看來,

飲食這可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他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把吃飯也當成一種禮儀的修行,確定平時生活準則,當成社會規範來推行。


孔老夫子不厭其煩地規定「七不食」的標準:


食物變質的,不吃;顏色不對的,不吃;有異味的,不吃;半生不熟的,不吃;不適應時令的,不吃;刀工不好的,不吃;調料用不對的,不吃。


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難道孔老夫子對食物這樣挑剔么?


非也,孔子當時的生活水平應屬於社會階層的中下層, 其實他提倡的是一種「簡素淡薄」的生活作風,讓人們吃五穀雜糧新鮮果蔬。



這和現在中國人提倡的健康飲食觀念有點相像。


受儒家文化影響,北宋之前的國人飲食還是很克制的。


這反映了我們古代高度農業社會文明的一個特點:雖然是粗茶淡飯,但還是足以吃飽肚子的。


到了宋代,才開始吃動物內髒的。原因就是此時的飲食文化發展到了一個巔峰。


看看宋朝人吃什麼吧。


蘇東坡有一首《豬肉頌》中間有兩句: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當時富貴的人只吃羊肉,不吃豬肉。一般的平民只能吃豬肉,「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


那吃不起豬肉的草根吃什麼?


《寶慶四明志》卷四《魚類》記載南宋的水產豐富和便宜到了何種地步,「一日三四遷,處處售魚蝦」。


當時普通人流行吃洗手蟹,吃蟹前要洗手,把蟹殼打開以後,直接用手抓蟹黃吃。只吃蟹黃,不屑吃蟹肉。


如果你要是個喜歡吃海鮮的吃貨,此時內心是不是崩潰的,恨不得穿越回宋朝。


草根餓不著肚子的,只能享受大自然的恩惠——魚蝦螃蟹了。


此時,富裕的人開始尋思吃點新鮮的東西,加上宋朝烹飪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人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動物內髒了。


《東京夢華錄》記錄汴京特色小菜生炒肺的做法:



把完整動物的肺葉,用嘴咂盡血汁,再用涼水浸泡。再咂再浸。直到血汁去盡,生肺被慢慢催熟,唾液中的一些酶,使肺更加新鮮。


當肺如晶瑩如玉葉,切絲,加入蒜末,快炒斷生,起鍋。


或者加入韭菜汁、蒜泥、酪(奶油)、生薑汁,加少許鹽,浸漬入味,直接生吃,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鮮。


其實,宋人吃內臟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此之前,唐代的醫藥學家孫思邈提出「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的中醫觀點,所以,國人才開始為了健康吃起動物的內臟。


北京特色小吃鹵煮


內臟從此進入宮廷菜的菜單裡面。


從宋代開始,國人開始吃動物內臟,中國發達的烹飪技術可以加工成任何一種食材了,可以把動物內臟變成可口的佳肴。


此時歐洲人如果來到宋朝,心裡是一定是千萬匹草泥馬在奔騰。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


從吃動物內髒的歷史看,顯示出中國飲食文化成熟,及其博大精深的精神。




偏見四:飲食文化中的觀念偏見


今天西方社會,雖然已經有了足夠的條件能處理內髒的異味,但加工起來太花時間成本,所以,還是以漢堡、三明治和牛排為主。


可,西方人吃動物內髒的傳統還在。


當今「世界三大珍饈」就是:鵝肝與魚子醬、松露。


除了松露,屬於真菌類,剩下鵝肝和魚子醬哪個不是動物的內臟?


鵝肝是法國料理中高貴的珍饈,搭配1870年紅酒便是一席豪宴。



羅馬愷撒大帝特別愛吃鵝肝,並把它視為佳肴,然後被當成時尚流傳到了法國,人們才開始吃鵝肝的。


18世紀,鵝肝被進貢至宮廷獻給路易十五,深受國王喜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鵝肝得到了當時知名作家、音樂家及藝術家稱讚,自此奠定其高貴的地位。


如果凱撒和路易十五喜歡吃豬肝呢,那麼豬肝會不會成為當今世界級的珍饈,那就很難說了。


為什麼法國人吃鵝肝就是「高大上」了,中國人吃羊肝、鴨肝、牛肝、豬肝等就「不能理解」了?



魚子醬其實就是鱘魚卵,它的西方飲食文化歷史中地位更高貴,已經超過兩千年歷史了。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喜歡吃魚子醬,並為它寫過一筆,從此,文人雅士在字裡行間大流口水者,史不絕書,魚子醬就成了歐洲歷史上最時尚高貴的食物,一直備受推崇。



歐美人一勺一口就把幾十個「鱘魚寶寶」吞掉、嚼碎,這也太「殘忍」了吧。


如果亞里士多德喜歡吃魚頭呢?


為什麼西方吃「鱘魚胎兒」就屬於「高雅」了,中國人吃個魚頭就很殘忍了?



這種不理解的質疑其實不是科學、健康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決定食物高雅的依據不是食材本身的性質,而是人類在歷史文化中形成中的主觀看法。


也就是說,

食物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吃食物的人偏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就要把食材分成三六九等。


原來,飲食文化中也存在種族歧視。



網易新聞·噠噠


中醫情何以堪?被日本碾壓


別再糾結強迫症了,干點正事吧


東北人別笑!南方人真的很能打


跟紐約地鐵相比,頂族只算小兒科


真正的女漢子,提槍上馬,賺錢養家


《噠噠》,傳說中聚焦青年文化研究的神秘組織,關注噠噠公眾號(dadatime),每天用最短的時間,看最酷的世界。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追人咬人,搞翻無人機,看似溫順的「鵝」簡直是殘暴界的扛把子
做一名真正的女漢子,提槍上馬,賺錢養家
別再糾結你的強迫症了,干點正事吧
跟曾經的紐約地鐵相比,頂族只算是小兒科
三天內刷屏兩次!我們如何打造1000W+流量的H5策劃

TAG:噠噠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外為什麼吐槽我們吃的豬肉太多?他們吃的鵝肝並不光彩!
為什麼吃鵝肝才有高級感,而不是吃雞肝、鴨肝、豬肝?
法國動物協會抵制玉林狗肉節,網友:你們為什麼要吃鵝肝和馬肉?
鵝肝魚生各種山珍海味,甜品還有黑暗料理,就著鮮椰汁吃到扶牆
鵝肝味、牛肝菌味、鹹蛋黃味……你們冰淇淋現在都玩兒這麼大的嗎!
同樣是動物肝臟,為什麼鵝肝卻是頂級名菜而雞肝和鴨肝卻算不上呢
都說法國鵝肝特別美味,實拍當地人用鵝肝做的漢堡,吃過的舉個爪
啥?鵝肝、牛肝菌能做冰激凌?北京這些奇葩口味冰激凌你吃過幾種?
同樣是動物肝臟,為什麼鵝肝能成為頂級美食?而雞肝、鴨肝卻不行
這就是特別美味的潮汕鹵鵝肝!想吃的趕緊一起過來學學!
一種魚的肝被稱為「海中鵝肝」,卻長得奇醜無比,到底是啥魚呢?
為什麼鵝肝醬是頂級名菜,雞肝、鴨肝卻不是呢?
還想再吃這巧克力般的鵝肝
潮汕滷味除了鵝頭,鵝肝也超級美味,就是不敢多吃!
為了這一口鵝肝漢堡,就算飄著雪,我也要去!
鵝肝與肉哪個膽固醇高?
關於鵝肝的做法,你想要的菜式都在這!
為什麼說法國的鵝肝價值連城只有土豪吃的起 雞肝、鴨肝呢
法國鵝肝和普通鵝肝的區別,它為什麼這麼貴?原因你想不到
鵝肝生產的全過程,看完你還能吃的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