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向善財童子學學如何賣萌

向善財童子學學如何賣萌

我們都是

佛陀的孩紙

【六一特輯】向善財童子學學如何賣萌

文/心真法師

現在過兒童節的可不只是兒童,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都嚷著也要過。誰心裡不是個寶寶呢?年紀越大,越覺得童年時光可貴,總想回到過去,兒童節就是個可以名正言順集體賣萌裝嫩的好日子。也許這是現代人釋放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萌者,萬物初生,柔弱懵懂,可以很傻很天真,不知者不罪嘛。其實每個長大了的成年人,都是從孩童走過來的,擁有的時候,萌是自然流露,不會刻意去追求或保持;當說要保持的時候,就是要保不住了。

那怎樣才算萌?多數人賣萌,估計只停留在皮相或行為的柔弱、嬌氣、樸拙或可愛上。不妨先從辭源學上正本清源。《說文解字》曰:「萌,草芽也。」草木發芽,意味著事物新生。又見禮記·月令》云:「萌者盡達。」何為盡達?注釋說:「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在古代,「萌」又通「氓」、「甿」,指農民、鄉民,也就是平民老百姓。古書里這樣的辭彙很多,如萌人(鄉民);萌俗(民俗);萌庶(百姓);萌黎(人民);萌隸(平民);「四鄙之萌人聞之。」(《墨子·尚賢上》)。由此可見,「萌」有三大基本特質:新生朝氣、質直挺拔、時位微小。

這麼說來,我們也都曾萌力十足啊。只可惜,一般人沒能把童萌品格的優勢發揮極致,貫徹到底,終究難成正果。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佛門童子,他可謂萌童的榜樣——善財。他的事迹,是一部長篇遊學記,通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見於漢譯諸本《華嚴經》中,以唐代般若所譯四十卷本《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記述最為詳備。(晉代佛馱跋陀羅所譯六十卷本以及唐代實叉難陀八十卷本,其最後部分「入法界品」雖也詳述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內容,但有部分文字不及四十卷本完整。因此下文相關經文均引自唐般若四十卷譯本。)

作為佛門少年學生的典範,善財童子風塵萬里,遍參善知識,最終獲得了究竟的智慧與徹底的解脫。為什麼說可向他學學怎樣賣萌?且看他如何把童萌之心用於正道,修成正果。

1. 菩提心——人見人愛的金剛種子

話說文殊菩薩游化人間,來到福城講法,福城人民紛紛出城拜詣。善財童子和他的眷屬五百人俱也去了,頂禮菩薩,恭敬聽法。聽完文殊菩薩教導,善財萌生起強烈的菩提心,也就是對求證「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分歡喜好要,決定往後人生就求這個啦!跟誰學呢?諸佛菩薩。善財已經被文殊菩薩的教導深深折服了,全身心歸向追隨。(經文是這麼說的:「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童子所,聞說諸佛如是種種勝妙功德大威力已,勤求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逐文殊師利,瞻戀不舍,一心歸向,合掌諦觀,而說偈言:……」)這不奇怪,在佛門中文殊菩薩公認智慧第一,號稱七佛之師。而菩薩也觀察這位學生,之所以接納善財而給予教誨,正是因為善財童子發起了菩提心。(經文:「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回觀察善財,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行菩薩行,問諸菩薩所行之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緣。由樂親近善知識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滿。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能發菩提心,為何如此寶貴?因為菩提心就是自己願意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且誓願教導一切大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決心。換句話說,善財童子不以獲得錢財、名望、權力、眷屬、長壽、禪悅、感應等個人利益為動機,而是以菩提心的實現為修行動力,去學習諸佛菩薩的聖妙功德和威力。如此志向遠大、自利利他的少年,老師怎會不珍重?人天怎會不歡喜?

後來,善財童子遵從文殊菩薩的教導,南行萬里遍訪明師,他參訪每位善知識時第一句話都是:「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再提問請教。而其所參訪的每一位善知識,可以說都是為了善財童子已經生起菩提心而接納他、教導他、指引他。其中如第四參「彌伽大士」,當善財初見到他的時候,彌伽大士「於市肆中處高台上,坐獅子座,十千人眾所共圍繞」,這時彌伽大士一聽說這位青年「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依經文所述:「(彌伽大士)遽即下獅子座,由為尊重菩提心故,於善財前,五體投地,一心禮敬,……然後合掌以柔軟音而讚歎言……」一位廣受大眾敬重的長者,只因為這位少年自道已發菩提心,就立即下台向他頂禮,可見「發菩提心」的貴重。

佛法把致力於覺悟真諦、自利利他的決心——菩提心,比喻為超越時空、超越生命的金剛種子,一旦發起,則如同堅不可摧的金剛石一般可以破除一切障礙,確保人們能夠永遠走在覺悟的正道上,直到結出圓滿的智慧佛果。菩提心的堅持,是善財童子漫長而艱苦的參學歷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撐。同時,五十三參自始至終,也是善財童子菩提心不斷增長的歷程。

小時候我們有過夢想有過愛好,現在還能為理想堅持奮鬥的,有幾人?小時候我們會為一道題的解答拼盡全力,現在認真做事而忘卻功利計較的,有幾人?小時候我們超級耿直但那時候結下的友誼往往相伴終生,現在我們言行一致忠誠守信的,有幾人?……為什麼變成了這樣?因為在發心上,我們就輸了。我們不求福德智慧,而愛貪功利;我們不見眾生、天地,而亟待眼前,看重自己。這註定走不遠。

2. 謙敬心——隨處學習的柔軟身段

善財童子的啟蒙明師是文殊菩薩,他經由菩薩的教導找到了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文殊菩薩這位智慧無量的導師,也明確地為他指明了學習前進的方向——「親近供養諸善知識」。因為親近善知識,是獲得一切智最初的因緣,也可令一切智速得成滿。所以菩薩叮囑善財,對遍訪善知識參學一事,切勿生起疲勞厭倦之心!於是,善財童子沒有猶豫遲疑,遵從菩薩的指引,從此走上了南下尋訪明師,向善知識學習的漫長參學之旅。

這種場景是否似曾相識?小時候,當遇到一位特別投緣或特別欣賞的老師時,我們常常會因為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上一門功課,甚至學習!我們甚至會因為這位老師的一個建議,而改變了日後學習乃至人生的方向,這樣的事例很多。但同樣,很多人曾被同一位明師教導,卻沒有進步、成就,可見師生相應非常重要,而學生自己日後的堅持,仍然是主導結果的主因,畢竟人生路漫漫,路要自己走!

那善財童子擇師的標準是怎樣的?五十三參之中,上自文殊、彌勒、觀音、普賢諸大菩薩,下至童子、擺渡人、醫生、藥師、教師、制香人、淫女等各行各業的人士,不分僧俗、男女、長幼、內(佛教)外(他教)、尊卑,十分多樣和包容。這許多位善知識之所以成為善財童子參訪的對象,乃以其個人的成就為最主要的考慮。只要深入去了解每一位善知識的法門,就可以發現,每一位善知識的成就,都增進了善財童子趣入菩提道的資糧。換句話說,善財童子對於善知識的參學,只聚焦於其成就之所以能成就於我者,其餘不過問。善財童子參學之初,文殊菩薩就反覆告誡他說:「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勿見過失。」而第五十參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也勸誡善財童子說:「見善知識隨順煩惱行,勿生嫌怪。」此一原則,極為重要。因為任何人如果帶著挑剔的態度去親近一位老師,最後恐怕連一個老師都找不到!鳩摩羅什曾說過:「譬如淤泥中,而生於蓮華;智者觀蓮華,勿睹於淤泥。」本此原則而去親近善知識,才能夠採集到蓮華而不會自陷於淤泥。近代西藏喇嘛多摩格西仁波切對此也有明確的表達,他說:「如果你希望我做你的上師,不要把我這個人看做上師,因為每個人格都有其缺失。只要我們致力於觀察別人的不完美,我們就剝奪了自己向他們學習的機會。」這些表達並非鼓勵學生對於善知識應該盲目地追隨或信仰,而是強調「依法不依人」,以「法」為重心,如此求學者才能夠超越由於發現善知識的人格缺失而可能會生起的退轉心。

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這意味著學習者應具備兩種心態:一是謙己,一是敬人。正如印光法師講的:人人皆是菩薩,獨我是凡夫。這兩種心態其實也是一體的,能謙己才能敬人,能敬人必然謙己。而且,五十三參的每一位善知識,沒有一位不表現出「謙己」、「推勝」的包容風度。當善財童子接納了文殊菩薩的指引而去拜訪以第一參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時,吉祥雲比丘除了向善財童子深入開示念佛法門之外,最後又自謙說:「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凈門,豈能了知所有邊際?……如是等無量無數念佛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曰海雲,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海雲比丘能善分別開發廣大善根因緣,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而從吉祥雲比丘到海雲比丘,從海雲比丘而一路向後尋訪的善知識,沒有一位善知識不是同樣地「謙己」、「推勝」而向善財童子輾轉指示後友的!

童子參學,這樣的形象我們並不陌生。自古文人的畫作和詩文中,總是有聖賢、神仙和讀書人,而他們的不遠處總是有童子。近水樓台,童子就伴隨在達人側,從他人的言語精神中,熏染著,奉習著。童子是一個微小的身份,沒有什麼壓力,是學習過程中安放自己的一個好位置。當我們通過古典、經典面對古人聖賢、諸佛菩薩時,童子豈不是一個相應相宜的身份?

3.真實心——逆向修持的清凈返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曾經面臨三個極其痛苦的抉擇,一是外道(相對佛教而言)「勝熱婆羅門」指示他登刀山、蹈火聚的考驗,一是甘露天王的「人間地獄」的景象,另一便是筏蘇蜜多女的「離貪慾際」法門。他曾經遲疑、掙扎,因為像這三位人士的所作所為,根本乏「善」可陳,他們又怎麼可能是「善知識」呢?然而,在參訪完這三位人士後,果然證明了他們是道地的「善知識」。其中考驗最為複雜的,便來自筏蘇蜜多女吧。筏蘇蜜多的身份是「淫女」,也就是現代所說從事風化行業的女性。當善財童子進入「險難聚落」而向路人探問筏蘇蜜多的住址時,每一個人都表現出惋惜和蔑視的態度。他們認為像善財童子這樣清純的少年,怎麼會想去接近這麼一個以淫為業的女性?不過善財童子在「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凈想」之後,終於登門造訪。

向善財童子推介筏蘇蜜多的,乃是修持極高,已經可以為十地菩薩說法的大比丘尼——「獅子頻申比丘尼」。她向善財童子做此推介,其中自有深意。一般而言,修行之路往往是一路向上,直指清凈之境。然而,筏蘇蜜多乃是「淫女」,何以獅子頻申比丘尼竟做此推介,好像是倒拉善財童子一把?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也許就不難理解了。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前的最後一個階段,突然魔王派遣三個無比美麗的「魔女」來誘惑他,這三個魔女,依《佛本行集經》以及《佛所行贊》所陳述,乃是魔王所派遣者。然而這三個魔女又何嘗不可解讀為佛陀潛意識中根深蒂固的愛欲原型呢?換言之,修行之路看似一向清凈,但本質上說「一向清凈」又何嘗不是回頭照亮過去那段「一向陰暗」的歷程呢?逆向修持,是誠實審視、清潔自心不可迴避的必要功課。不勇敢地面對自己真實內心的陰暗角落,不把那些陰暗種子翻曬出來,打掃乾淨,捂著藏著,遲早發霉腐爛掉!

在第十二回拜慈航童女時,善財被童女嬌柔的聲音,柔軟的胸懷,婀娜的身姿,親切的感情,似乎有點神魂顛倒了。但童女赤誠堅貞、教化眾生的言行,又不會令人起痴心念。善財童子也不是善動情慾的凡夫,他真誠地讚歎道:「人生如幻,戲法虛構,能去諸惱,此亦是真。」第四十四參拜天主光女時,善財得天女所傳無礙念清凈光嚴三昧,已能憶念百萬劫之事,就想起了與天女同為夫妻的當年情景,心神交感,不免生起愛戀之情。但最終默然契會,嚴守凈戒,不再糾纏。就是這麼一步步,善財童子不斷真實、勇猛地返照自己,化煩惱為菩提。

試想,像善財這樣的童子,誰人不歡喜呢?明代士人把兒童比做柔嫩枝條,講此時尊師習禮的重要。儘管歲月過去,我們的身體必然不復小時候的柔嫩,萌態可掬,但童萌就是一種年輕的心態,剛開始發生,沒有落定,新鮮又精神,學習和玩耍都可以全然投入又不拘泥,永遠在學習,永遠在路上,永遠在發現。

正如我們看到那些闖蕩江湖已久,還能百折不撓、百毒不侵的人,禁不住讚歎——真萌!也許,對於成年人來說,「萌」就是這種能跳脫現實,保持童真的一種反差。願你像童兒,有好的老師,好的志趣,好的精神,每段人生都這樣。

文章 | 心真法師

美編 | 如梵

校勘 | 如梵

圖源 | 網路

發 心

由於官方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台文章讚賞功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五根五力」 在兒童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
《瑜伽師地論》四無量心(1):初學人如何修四無量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四):3
路上小和尚的隨筆
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在哪裡?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教育「熊孩子」先學學熊媽媽
兒童節,讓我們跟中國古人學學如何勉勵孩子
投票 | 想燙髮又怕傷發?不如學學楊冪唐藝昕的「仙女辮」
畢瀅、黃心穎都應該學學張子萱 如今相夫教子幸福美滿
如何誇女孩?學學古人怎麼說
陰陽師白童子技能解析 學學隔壁黑童子吧
鑒別康熙青花瓷學學這幾招
都給我學學魏姐是怎麼泡男人的!
產婦月子里能出門嗎?你要學會科學的坐月子,這些你可以學學!
行書除了學二王,還可以學學他
學學情書怎麼寫
營養滋補鴿子湯,快來學學吧!
大學學費不如幼兒園?清華教授建議大學學費適度調價,你同意嗎
孩子學會撒謊了!學學聰明的家長怎麼引導!
學學蛙孫子,糖尿病人的佛系生活
想做甜美的鄰家少女 學學林志玲楊冪的雙麻花辮吧
學學國外家長,把懲罰孩子變成一門藝術
治腰酸的小秘訣,快學學
萌娃和奶爸的故事,家庭類番劇推薦,快學學怎麼帶孩子吧!
還是單身?跟《紅樓夢》里賈寶玉學學怎麼追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