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改變決定孩子的未來

家長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改變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很喜歡這樣一個比喻,家庭如果象一棵樹,老人就是樹根,家長是樹榦,孩子則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和樹榦有問題。在親子問題的心理諮詢案例中,有一種常見現象,家長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問題,隨著諮詢的深入,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家長,是家長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了花」。因此,要做好親子諮詢,單方面諮詢孩子,效果往往有限,我認為,對家長的諮詢,才是改變親子關係的重點。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

家長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改變決定孩子的未來

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從遺傳角度來看,孩子是父母所生,傳承著父母身上很多秉性,從成長環境角度來看,父母是孩子人格形成最有力的影響者,如果孩子有問題,基本上是家長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如同看到銀幕上有瑕疵,需要先檢查投影儀鏡頭有沒有問題一樣,先在家長身上尋找問題根源。

家長的問題,常見於哪些呢?從諮詢案例分析來看,內心有恐懼的家長,容易「培育」出問題孩子。因為,家長恐懼越多,家長眼中孩子的問題就越多,對孩子要求就越多。恐懼導致控制,家長越恐懼,就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自己獲得安全感。這使得家長越想駕馭和掌控孩子,比如:責備和批評孩子,命令孩子必須怎樣做;或苦口婆心講大道理,讓孩子「明事理」;或反覆嘮叨,不斷要求,等等。

這時,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呢?人的本性是會反感被控制、被強迫 的,不管其出發點是否是「為自己好」。如果家長恐懼和擔心孩子成績不好,就容易命令和「勸導」孩子去學習,孩子就會產生,學習並非自願,而是被強迫的感受,結果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不舒服,難以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孩子自然就會不愛學習。記得幾年前,我在武漢東胡沙灘浴場遊玩,看到幾個小孩用濕沙子挖地道,做城堡,做得非常認真和開心,試想,如果他們的家長手中拿著棍子,口中命令道「必須好好玩沙!」,否則將受到懲罰,孩子還會喜歡玩沙嗎?所以,有些家長常打著「愛孩子」的旗號,干著滿足自己安全感需要,而讓孩子痛苦的事情,其本質是自私。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長恐懼什麼,孩子就擁有什麼,如果是個恐懼的家長,就會有個問題的孩子。

當成為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時,孩子才能天然成長。按照人本心理學的觀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象一顆種子,都有自我現實的需要。玫瑰的種子,終究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松樹的種子,終於成長為了參天大樹,這就是自我現實。如果家長將玫瑰按松樹來培養,結果也難成松樹,玫瑰會痛苦,也開不好花。正因為人與人的這種差異性,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不同領域才有各領風騷的精英巧匠。如果讓孩子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後,其智慧和潛能將會最大化。如果不是那樣,而是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後,或許他在某方面能力不錯,但其優勢和潛能將發揮不足。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巨大的勇氣和信任!主人會擔心小馬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會擔心如此放任小馬,以後會怎樣,長大又如何,等等。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過度的擔心就是希望。當家長對孩子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控制越狠、越想負責時,家長就越愛孩子嗎?這不是愛,這是控制,這種「愛」是恐懼的替代物,目的是使自己感到安全,這樣的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是恐懼的一種化身。當家長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就越大,教育變成了一種控制,它建立在家長對未來恐懼的幻覺基礎上。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控制別人,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在孩子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家長無懼之心到底有多大。擁有一個恐懼焦慮的家長,孩子就無法享受純然快樂的童年。

怎樣處理親子關係,才比較合適呢?這是前來諮詢的家長,最容易問到的問題。我經常的回答是:永遠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孩子的感受是什麼。當把答案找到了,孩子的問題原因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自然就有了。處理孩子遇到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先問問孩子,他怎樣看待這樣問題,他準備怎麼面對。如果孩子的看法和解決方式是合理的,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嘗試和解決,如果孩子的看法和解決方式不很合適,家長可以說出自己的另一種觀點,交流另一種解決辦法,供孩子參考,最終選擇哪種方式,讓孩子自己決定。一旦決定,告訴孩子,他將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總之,自由不等於放縱,家長遠觀著孩子就可以了,讓孩子自己處理遇到的問題,只是在需要時,家長才提供適當幫助。這樣做,一方面,鍛煉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是愛孩子的,照顧或要求孩子,是為孩子好!」這是做心理諮詢的家長常說的一句話,果真如此嗎?我感覺,在孩子面前,家長似乎常扮演上帝的角色。知道什麼東西對孩子最好,什麼道路對他最有利。家長習慣以自己的「知道」來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道路走,把自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生怕孩子走彎路,這其實是一種挾持和剝奪,在剝奪孩子的生命自由。如果家長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然成長。天地眾生——老虎、螞蟻、蜜蜂、樹木、花朵,哪一個不是它們自己在成長,上帝可沒有操控它們的生命道路。所以,家長常將「對錯」告訴孩子,我認為,讓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嘗試錯誤,是成長必經之路,控制不是愛,其本質是恐懼。從人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一切捷徑都將是彎路,一切彎路都可能是財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

當孩子變成家庭中的「人質」時,孩子能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嗎?孩子被放在了整個家庭或社會恐懼波濤之上,就無法獲得生命中真正需要,無法發展自己的優勢和潛能。當家長恐懼時,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即使他很小,孩子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感受家長的聲音和信息。從諮詢案例總結來看,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越成為家長不希望那個樣子,孩子象家長一樣,控制欲也越強。家長管得越少,孩子才會發展出家長身上所沒有的新的部分。我從不懷疑家長不愛孩子,家長真正缺乏的是:愛孩子的方式,家長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樣的「愛」,可能只能給孩子帶來痛苦。

真正的愛是什麼?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它沒有要求,它裡面沒有任何恐懼的陰影,它不存在任何控制的企圖。就像太陽給予萬物的方式,給出本性的能量,不期待和要求萬物,不試圖改造或修正萬物,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為真愛,那麼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會形成孩子的壓力,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我認為,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並不比有更多良好期待的教育差。媒體報道和諮詢案中都可以看到,因為壓力過大,而「走極端」的孩子,幾乎都是家長高度期待的犧牲品。

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先解決家長的問題。孩子只是家庭之樹上的花朵,它開出了家庭的優點,它同時把家庭隱藏的問題也帶了出來。教育孩子,更多是家長的自我教育,是家長的自省。孩子是家長的投射之物,教育是家長的投射手段。心理諮詢是家長自醒的一種途徑。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未來,我認為,家長更是孩子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親寶貝網 的精彩文章:

《歡樂頌2》看樊勝美的媽媽如何成了最失敗的家長
別再與孩子為敵了,一招搞定「親子溝通」
4小時飛機不吵不鬧,愛看書的乖寶寶是怎樣練成的?
孩子和你唱反調,你知道他想幹啥嗎?

TAG:親親寶貝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孩子哭了,你的第一句話決定孩子未來!
家長們還在比來比去?要明白別人家的孩子終究不是你自己的孩子
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回家後這樣教育孩子,不僅促進孩子發展,而且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逼」他改回來,不然就晚了
可憐的孩子,你的父母去哪了?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有不理解父母的孩子
看父母臉色長大的孩子,未來有多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些讓孩子變孝順的方法你中招了嗎?
寫給未來的孩子!
允許自己孩子脆弱的媽媽,你的孩子才能成為堅強的孩子
只給哥嫂帶孩子,養老了想起我們一家子了,找你大兒子去
孩子不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的大導師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孩子寫給父母的信——牢記恩情,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老婆生完孩子後,父母態度急轉,我媽一個電話讓我哭笑不得
不成熟的父母對孩子做了這2件事,孩子會變得內向且膽怯
孩子的成長,不只是身體的成長,知識的學習,更需要父母以情感來滋養他們的童年
不做家務的孩子,輸的就是未來,家長不看後悔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子的人,就不要考慮把孩子交給他們帶了
黃種夫妻因卻生下超黑孩子爭吵不休,親子鑒定出來時,孩子卻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