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並非見仁見智,王禹偁《清明》幾種不同解讀

並非見仁見智,王禹偁《清明》幾種不同解讀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wuhua wujiu guoqingming,xingwei xiaoran siyeseng。

zuori linjia qixinhuo,xiaochuang fenyu dushudeng。

一首如此簡單的小詩,居然會有這麼多不同的解釋,詩之難讀,可見一斑。這首詩理解的難點是「分與」,究竟是什麼分與讀書燈?是曉窗?還是新火?另外,「乞新火」也有歧義:誰向誰乞新火?是詩人從鄰家乞來新火,還是什麼?

某作者認為:「曉窗分與讀書燈」應是比喻他清晨藉助從窗外射進來的鄰家燈光讀書。他把「昨日鄰家乞新火」翻譯為:「昨天『寒食』解禁(清明節只禁火一天)時,鄰家已乞來新火,今晨其早炊的燈光從窗外射了進來,於是我有了讀書的 『燈』。」詳見下面附錄2。譯者「得一忘二」也持與此相似的觀點。

這種誤解肯定是受「分與」的誤導所致。其實,「分與」的是「新火」,不是「曉窗」。新火是可分的,我們所乞之新火,是給爐灶的,但詩人在拂曉的窗前,把乞來的新火分給了讀書燈。這象徵詩人更重視精神享受。因為詩人在這裡強調的是「讀書燈」,而不是「做飯的灶」。

曉窗並不意味著天已大亮,是指拂曉前昏暗的那一段時間,所以詩人要把乞來的新火,引燃爐灶之外,分一半給讀書用的燈火。這樣從鄰家乞來的新火,續燃了舊精神,使詩人頹唐的精神——「興味蕭然」煥然一新,燃起全新的希望和信心。

「得一忘二」把「昨日鄰家乞新火」解釋為「昨日,鄰居過來,出於習俗,借火/以便續上他們的爐灶。」如果是鄰家過來向我乞火的話,那麼,「分與讀書燈」就完全落空。難怪這兒「得一忘二」的翻譯,就完全翻譯不出這些內在的關係了。

我的白話語譯:

既沒有花,也沒有酒,過清明,興味索然,像野和尚一樣,

昨天從鄰居家求來新火種,拂曉窗前,分一半給我讀書的燈。

附錄1:得一忘二的闡釋和翻譯:

依據民間有關清明與寒食的傳說來闡述這首詩,或許是有意義的。這可以令我們讀出一個知識分子如何以傳統呈現並在文化上進行塑造自我。此詩所描述的詩人,獨自一人在他鄉(這裡的獨自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個體的孤獨),這就成為了僑居地的異議者,也就是任何地點的無家的陌生人。這其實可以說是所有詩人的寫照,第二行中的「野僧」,永在途中的追尋真理的人。

當他說清明之日無花無酒,這實際上是將自己與大眾區分了,也就是與社會分隔開來了;從而他不再能夠或者有必要從作為團結力量之源的習俗中獲得滋味與精神。正如很多前現代的知識分子一樣(與葛蘭西的有機知識分子相對),他的超然是屬於一種人格素質,而不是一種日常實踐的指導原則。可以說,這裡的詩人形象更像是一個道家行修者,而不是更常見的儒家學者官員。從日常關懷的角度看,這首詩顯得有些自我中心,做作而自戀,但是從對於詩人形象的表徵來看,這首詩從語言到情緒上的淡泊都很到位。

這首詩的最後一行尤其值得咀嚼。當曉窗與讀書燈並列的時候,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這個曉字可能暗示通曉的意思,也就是知,或者智慧之窗。因此,在窗前閱讀,度過漫漫長夜,變成了一種走近黎明與抵達智慧的過程。如果我們將燈飾為一種照亮,一種啟明之源,那麼天明無疑是更大意義上的照亮,展示著最終智慧的源泉。這可說又回到了前文說的道家觀念,亦即個人的循環與宇宙的循環的對應。

那麼,最後我們或許可以再問一句:這裡的清明是否可以理解為個人進入澄明狀態(清與明)的出發點,而不僅僅是一個節氣?

Pure Brightness

Wang Yucheng (954-1001)

It is Pure Brightness. So what?

I have no flowers and wine for the festive.

Alone in this place, spiritless and tasteless,

I am like a monk in the wilderness.

Yesterday, my neighbor came, out of customs,

For fire to renew their hearth and stove.

I read by the window early as usual

In the lamp that is being eclipsed by dawn light.

Tr. Fan Jinghua

我的英文譯文的漢語回譯:

清明

是清明節了。那又怎樣?

我沒有花也沒有酒去增添節日的氣氛。

獨自在這個地方,沒精神,沒滋味,

就像一個在荒野中的和尚。

昨日,鄰居過來,出於習俗,借火

以便續上他們的爐灶。

我在窗前燈下讀書,像往日一樣早,

燈光,被黎明的光逐漸消蝕隱去。

http://blog.poemlife.com/user1/watersculptor/archives/2009/80973.html

附錄2:另一種解釋

我對王禹偁《清明》詩的理解

讀《湖南老年詩詞》丹徒生的「《千家詩》對《清明》詩的註解值得商榷一文」,引起我的興趣,於是也翻出長春古舊書店印行的《繪圖千家詩》(出版日期不詳)進行對照,確實隻字不差。看來關於這首詩的注釋出自一家,被廣為認同。我因對此注釋也有不同看法,故亦將原詩和註解照抄於下,供詩家探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註:「新火,寒食禁煙而鑽榆柳之木更取新火也。言讀書貧士遇佳節而無花無酒,如山僧之蕭索也。禁煙無火,乞得鄰家之火,雞鳴而起,分照於讀書之燈而已。宋王禹偁,字元之鉅野人,官至學士。」

丹徒生先生則認為:這個註解應解釋為鄰家向「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晨讀者乞火起炊,是其將讀書燈分給鄰家才合理。

我認為上兩種解釋都較片面,其意境應該不止這些。如果,我們將這首詩譯成散文,那麼,其應該另有一番意境:

在「無花無酒過清明」節的窘境中,我就像一個野行僧那樣孤苦寡味。昨天「寒食」解禁(清明節只禁火一天)時鄰家已乞來新火,今晨其早炊的燈光從窗外射了進來,於是我有了讀書的「燈」。

也許這樣理解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王禹偁是個才子,雖貧困卻不潦倒,讀書求仕是他的志向。這首詩正是他表達自己在貧困中勤奮用功且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別看我過寒食節像野行僧那樣孤苦寒酸,但我借窗外之光讀書,照樣快樂有趣,這苦澀中的絲絲甘甜,足可聊以自慰。

「曉窗分與讀書燈」應是比喻他清晨藉助從窗外射進來的鄰家燈光讀書,其苦中得樂之情躍然詩中。

?

現代詩創作教程

現代詩史料

中外現代詩選詩評

評介推薦新人新作

文字與詩

詩的語言文字特徵研究

古典詩歌研究

公眾號內容版權歸詩人謝頤城

《現代詩作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詩作坊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詩作坊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傑劉憲華捕魚,卻被質疑太假了!但這些細節證明並非如此
陳翔毛曉彤事件之後,江鎧同首發聲:眼見並非為實,傳言並非為真
明武宗朱厚照:並非一無是處
知道尓豪並非依萍的男友,何書桓就開始約依萍,暗示得太明顯了
並非一見鍾情才是愛
佛法:眼見並非所實!看清因果顛覆你的內心!
《紅樓夢》害慘尤二姐的並非王熙鳳,曹雪芹不敢直言,這一真相太現實!
楊過的聰明黃蓉也自愧不如,但並非遺傳自楊康,洪七公的表現說明一切!
盧俊義為何不聽燕青勸告歸隱山林,其實並非他不想歸隱,而是不敢
特朗普、普京「雙普會」為啥這麼難?「王不見王」並非「王不想見王」
歷史上的明武宗朱厚照真是昏君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海賊王:解惑了,明哥的墨鏡為何打不爛?其實並非是硬
《雍正王朝》並非一心為帝王唱頌歌
劉禪並非是扶不起的阿斗,被世人誤解千年,曹丕孫皓還不如他英明
子午谷奇謀並非不可行,只是有違孔明初衷,而這個初衷孔明不能說
三國演義諸葛亮並非絕頂聰明
佐助初見女兒拔刀相向,並非因為不認識,而是想嚇出她的三勾玉!
張無忌為何不娶趙敏?原來她並非清白之軀,懷疑和此人有關
雍正王朝:雍正不殺十三弟,並非他們感情好
鹿晗和關曉彤相識並非偶然 關少曾曬合影證明自己非常欣賞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