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泉寶武當太極拳行功心悟!

林泉寶武當太極拳行功心悟!

【小編透露個消息】今年夏天太極養生堂即將組織進行為期七天的太極拳友尋根求源、問道武當武當山閉關修鍊體驗活動(具體行程及內容下個月公布),如果大家有時間想一起去體驗道家生活及武功修鍊(名額僅有15人,先到先得),現在就可以在公眾號平台報名留言了(注意留手機號)或加入微信群(太極養生堂粉絲請在微信公眾號回復「武當」)

一、尋覓明師

余年輕時喜好中醫及諸內家拳術,常拜名師學藝練功。如六台八法。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得其大概;自以為功夫了得。後70年工作變遷,支內去陝西咸陽;曾與一些朋友推手比試,常常動輒頒跌,才知自己之所學,皆是花架子,絕不起實戰的考驗,可謂外無禦敵之術,內元修持之道。於是決心尋覓明師高人,咸陽有李宗友(武當趙堡大極拳鄭悟清門下高足)、杜今桂(形意攀高手李存義門下)、西安陳立清(陳式太極拳小架代表);焦明德(梅花拳,人稱梅花焦),鄭悟清,候春秀(武當趙堡太極拳一代宗師與鄭伯英先生,分別為大、中、小三種架子的代表人物;功夫獨厚,享有盛譽,同時形成了趙堡太極拳在西安的三足鼎立之勢,也是趙堡太極的一支重要力量)。趙堡太極拳很有潛力,而且是太極拳的主脈,余拜鄭悟清、李宗友老師學習趙堡太極拳,經老師悉心指點,及自己的刻苦練習,終系得太極真諦(行功丹法)。行功丹法是性命雙修、內外互練的一種行功方法,張三丰在秘訣中云:「若得太極拳法,不知行功之奧妙,摯直不頑,此無異煉丹不採葯,採藥不煉丹,莫道不能登長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不能成就。」所以說練拳即是修道,練太極的過程即是氣功修鍊的過程。正如王宗岳拳論中說:「雖變化萬端:而理一貫,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矣,然非功久不能豁然貫通。」

75年後我們得知俟春秀老師已退休,在西安教太極拳,侯老師是趙堡太極拳傳人張敬芝先生所授,張敬芝先生系張家一族後裔。由張彥?張漢?張金海?張敬芝。侯老師擅長采拿手法和散打術,其推手中具有豐富的技法,環環相扣,巧妙變著,冷脆快狠,連珠炮動,尤其以亂環手法的施用堪稱一絕。1937年老師因躲避戰亂,先到陝西寶雞做生意,後因與警察發生衝突,隻身用一條扁擔與父多名警察打遍一條街,傳為佳話,旋即逃至西安,解放後一直在三輪車工會工作。我們諸侯老師來咸陽教拳,每周六、日在咸陽公園教拳,並教授推手與散打,侯老師的推手特點是;發勁時冷脆快狠,放人時輕靈利索,手到腳到乾脆洒脫。在推手運用上有上。中、下三盤四十八法密技,即上盤十六法:棚、持、擠、按、采、例、肘、靠、攥、扣、鎖、撅、疊、挫、扯、擲;中盤十六法:起、落、迸、退、騰、閃、圓、轉、含、撥、通、挺、環、管、吞、吐;下盤十六法;纏、跪、挑、鐐、劈、壁、掛、蹬、勾、掰、截、點、綳、跳、滾、卷共四十八法。每盤前八法為明法,後八法為暗法,另外還有「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串子:主要是指來拿折別之手法類:絆子:是指纏跪挑撂、封套退插之腿法類。侯老師所教的太極為武當趙堡三合一太極拳,其特點為把架子、推手。散打三者融於拳架之中。)

78年李宗友老師退休回成都,80年我回上海,其間得識上海著名武術家楊幫泰先生,楊先生是解放初期在西安拜鄭伯英為老師。為鄭們英先生門內凝子,並精通形意,八封,通背拳。初次見面在人民廣場;楊先生原籍河南,性格熱情豪爽。剛見面;楊先生即說;「咱們初次見面,人不親拳余。」因為我們都是趙堡太極拳的弟子,他練的是大架,我練的是中架,從此我們相交莫逆;經常在他家暢談,楊先生對趙堡太極拳的歷史,名人款事了如指掌,談起來無所不知,如數家珍。除了敘談之外,我們經常在人民公園切磋拳藝及散打和推手,在技法的運用上常請教於楊先生。82年前後,有一位姓金的太極拳名師,登門拜訪楊先生,其是陳照查先生門下弟子,善推手,並從學於楊、吳式太極高手,如馬老前輩等學過推手。楊先生是個熱心人,無門派之間,欣然應允,那天我正好也在人民公園,金老師向楊老師求教,雙方盤圈子投手,我們又叫搭手,趙堡太極拳的推手方法與陳式相似,均為上下步推手法。楊老師一個用招,一個掙脫,二人相持約20分鐘,金老師雖能走脫但招式強硬勉強,尤其不能每招定化,楊老師也顯得拖泥帶水,用招不靈,兩位老師都已是60開外的人了,雙方滿面通紅,額頭冒汗,氣喘吁吁,其時勢成騎虎難下。於是我站起身來說:「楊老師,我來向金老師請教。」楊老師正好順勢下台。我與金老師搭手盤圈,兩圍過後,起手一個探馬式;金老帥隨即飛躍出去。式如栽蔥。金老師從地上緩緩站起,面露慢色;但猶作鎮定走上村來說:『你剛才一招是如何打的,我沒看清楚。」於是我把左手一人。『來吧。」當金老師剛搭上我的手臂,我和也甫轉圈,直接在原地反掌.金老師隨即又跌倒。其實我運用的正是侯老師的穩准冷脆手法,在圓的切線上;使對手無法走脫,攻其元救。

二、太極拳與技擊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技法訓練的重要手段,它以拳架為基礎,通過推手來驗證拳架用法的準確度,兩者相輔相成;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同時又是相互制約,缺一不可,也是太極拳訓練的特殊手法。當太極拳練到由精熟而橫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階段時,即可達到周身透空,虛靈莫測,發人於無形之中,一觸即出,甚至凌空彈放的高乘境界。

在我與前輩們推手時,雖然老師沒有用多大的力量,但他有強大的內勁,沾粘連隨使你無法走脫,進退不能。引之使你不得不來,去之使你不得不去。鄭幅清老師有一弟子名叫劉瑞,不時想試一試老師的本領,有一次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在老師身後冷不防朝其後腦猛擊一掌,只聽得老師「哼」的一聲,劉已飛跌在他的床上,後腦技在牆上,起了一個棗大的包。又有一次劉瑞與老師推手,他又想偷襲一下,在兩人搭手轉圈時,但推到他左時時,猛然進招偷襲在助,剛覺打上,又聽「哼」一聲。劉瑞已換了鄭老師的一記轉身靠,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當時差點吐血,好幾個月後才恢復過來。鄭老師對劉瑞說:「推手時不要猛進、輸進,一快一猛我就顧不上你的安全了。」所以說鄭老師身體各個部位,甚至身後,如不打招呼,都是碰不得的,一碰就會挨打。

侯春秀老師也有很多這樣的實例,記得有一次侯老師蹲在地上與人下棋,一位平時相處甚密的朋友,從背後輕手輕腳的靠近想把他抱起來,剛一接觸將抱未拖時,只見候老師「哼』的一聲,猛的一個穿心肘,把那位朋友打翻在地,面色蒼白,口吐白沫,透不過氣來。當即推拿按摩,點穴急救,許久才緩過氣來,事後老師說;「最忌乘人不備時突然偷襲,雖是玩耍,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有一次我在咸陽公園的渭河邊上與老師練習太極推手,我問老師:「閃速背這一招怎麼用?」老師說:「閃通背可打四面八方,有擒拿。采。多種勁別的用法。」我又問:「何謂『通背』?」我以為這是一般的發勁,那知我話音剛落,老師用左手封住我雙手,右手從海地抄起,我整個身體離地,從老師的背脊頭頂飛躍出去,當時驚出一身冷汗,幸好河邊全是厚厚的沙地,居然沒有一點受傷,當時老師

也快萬歲了,我似36歲,確實顯示了老師太極功夫迅、猛、狠、準的高水平。又有一次我與老師練投手,剛搭手我就來了一個迎面靠,想來一個突然襲擊,靠法是太極拳短距離的擊打法,也是太極拳獨有的超短距離的較量,如果對方被擊中也是有相當威力的。沒有想到在我將撥本挨時,侯老師轉身輕輕一撥,我就斜飛出去,老師的聽、化、拿、發,引進落空、千變萬化、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層境界,處處時時可以控制對方,隨時使對方應手跌到。

有人說太極拳的動作柔軟緩慢,養生鍛煉猶可,若技擊散打速度遲緩,無法勝人。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太極拳在推手。散打時的運用,其速度相當神速,拳論中說:』『彼不動,已不動,彼未動已先動。』憂其在散手其速度更迅,往往是我意在先,後發先至,直接進擊,太極推手時常以半圈化半圈發。散打時運用哪裡近,哪裡發,速度是後發先至。以上所介紹的一些實例中,老師的聽、化。拿、發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階段,在推手中則「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在速度上是後發先至。所以有人認為太極拳的動作緩慢,起步出手一定遲緩。其實太極拳是以:「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級應。」可快可侵,它是在仲舒體靜的鬆柔中,依靠形神合一所鍛鍊出來的一種極柔軟。極鋼堅,可謂柔中帶剛的一種內勁,太極拳之柔,宛如和風細雨,太極拳之剛,如若雷霆萬鈞,在與人交手中具有見之抓婦。奪之如虎的威力。

我平素不喜與人爭吵,常常以理待人,即使遇到不平之事也盡量謙讓,寧可自己吃點虧。但有時也有不可避免之事找上門來。記得去年有一天我回家煮飯,平時我有一個習慣,回家後總要把廚房內的兩隻鳥籠掛到北面的窗外,餵食逗玩。當我正準備回去作飯時,從樓上走下一人,徑直走到我窗前,沖我吼叫:「你看什麼?「我看我的八哥。」我平靜的說,「你再說一邊,打死你這個X養的。」我感覺到情況不妙,對方盛氣凌人,有意挑釁,而且面有殺氣,但仍然平靜的說:「我真的看鳥。」「你敢再講,打死你這個X的。」它已顯得窮凶極惡,起拳向我遇來,此時已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之路,說時遲,那時快,在挑釁者起拳猛擊我頭部時,突然我內勁猝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挑釁者擊出二三米外,四腳朝天,後來得知此人35歲左右,經常酒後鬧事,自持有力,又能打架。而我以花甲之年,能如此迅捷,我想必定是長期修鍊太極拳的緣故,不僅感觸靈敏,即輕靈柔軟,又渾厚剛健,它是一種蘊於內的力量,是一種運勁如百練剛,無堅不摧的內勁。當挑釁者起拳向我衝來,就在這一瞬間,一步之遙,我以比他短的時間未到他,正是所謂:「被不動,己不動,。彼未動,己先動。」當他剛接觸我的皮毛,我的內勁已穿透技之筋骨,所以太極拳之迅猛決不亞於其它拳種。以上只是說明太極拳在推手、散打中的速度和運用,並不能說我的功夫有多麼高。那位挑釁者,酒後鬧事,自持力壯,倘若他具有了得功夫,亦該謙虛禮讓,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持有功夫就欺壓弱小,在武術界中只能說是敗類,所以在本門老師有嚴格的傳授規定,對學生多年考察才收為八門弟子。武當趙堡太極拳有四不傳。

(一)心險好鬥者不傳

(二)人格低卑者不傳

(三)貪酒好色者不傳

(四)輕露賣弄者不傳

三、太極拳與氣功

太極拳是氣功拳,也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拳。它是一種內外結合愈練愈精的氣功。練習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氣功修鍊的過程,所以說太極拳運動進入高層次、高水平就必須結合氣功(內功)進行修鍊。太極拳理論是道家文化的典範,數百年來自張三丰、王宗岳、蔣發傳至趙堡邢喜懷之後,又發展出陳、吳、楊、武、孫等各種流派的太極拳,又總結了太極拳的理論與經驗,各流派中名人輩出,代有傳人。

太極拳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和道。這是太極拳在內功修鍊方面所要達到的境界,也就是實現人體小宇宙與整個大宇宙同步共振共頻,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不斷吸取宇宙的能量,充實和積累自身的元氣,提高生命的質量,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吾以多年練習太極拳的親身經驗,體會到內功的實踐必須與理論結合起來,步步深入,才能提高自己內功水平。大部分太極拳練習者只注重招式,而真正能領悟到太極拳之真諦者,為數不多,可謂鳳毛麟膠。其關鍵是缺乏對太極拳內功修持方法的了解。太極拳蘊含了深奧的理論和獨特的修鍊方法,歷代都是密傳口授,可謂「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如果老師虛有其名,那麼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很難領悟太極拳的精髓,也就是沒有老師的指點,也很難到達出神火化的境界,因為老師在長期的修鍊過程中,得到前輩的精髓,結合自身的體驗,由著熟而漸悟懂勁,逐漸領悟其中的奧秘,直至大徹大悟,從而進入太極拳的虛靈神明階段,懂勁後愈練愈精,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階段。因此老師的水平是否合格,是學好太極拳的關鍵之一。

武當趙堡太極拳博大精深,玄奧奇妙,練拳即是修道。太極拳是以心意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達到此境界時則可感知生靈之妙語,天地萬物之理,亦即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太極拳是內家拳的一再t。,也是修鍊氣功的拳術。太極拳與氣功一樣可以修身養性,健全體魄,通過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來培養元氣,凝練真氣,達到熏膚充身、健康長壽的目的,這裡介紹一下如何練習太極拳內功。

一、以勢導氣

太極拳有許多動作與氣功某些動功的要求一樣。它是通過外形動作來達到內在的氣血運行。王宗岳在《拳論》中說:「以氣運身,務分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也就是要使氣渾身運行周流,但必須姿勢正確,符合規矩,而且要求上下相隨左右逢源、處處順遂。鼓盪活潑、身動氣隨,這樣才能以勢導氣而便利從心了。

二、呼吸引導

太極拳往往採用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二種。初練者以自然呼吸為佳,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時,則以潛瓜式呼吸為主,則與氣功以後天練先天,以光天為後天是一致的。其方法是: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隆起外凸,通過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氣升降、開合,達到練氣、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之目的。

三、陰陽虛實

太極拳的變化奧妙盡在陰陽虛實之運用。陰陽是太極的宗旨,使人體生命活動保持統一的協調過程,這對太極拳來說,是運用不斷變化虛實的手段,達到氣血暢通之目的。練功走架不但要注重神舒體靜,分清架子的虛實轉換,配合升降、開合的運動,內氣自感流暢,處處有圓活之趣,處處有虛有實。再進一步,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即實非全然占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此時能體會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這是氣在體內運行的緣故。

四、以意行氣

太極拳是以意識來指揮內氣的運行,所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在練拳的過程中,通過虛實轉換,姿勢開會,運用心意使氣緩緩流行於骨肉的內外之間,做到意到氣到。要求意念集中、思想寧靜、即正確又活潑、松靜自然、輕靈沉穩。以意行氣是意念專註於動作,並不注重於氣的運行,這樣才能使動作洒脫、轉換輕靈,所謂「氣遍身軀不少」,可以證到。

五、太極內功與氣功治療

筆者自80年後在上海作過一些有關氣功的調查,當時流行的氣功的功法有幾十種,並公開教授功法,形成了氣功的高潮。氣功因簡單易學容易被人接受,受到群眾的歡迎。同時出現了一些奇特的現象,如自發動功、氣功引動、發放外氣等。當時氣功發展很快,在宣傳方面也各有特色。余在1982年曾任「上海大眾衛生報」的特約記者,負責介紹各種流派氣功的功理功法,以及太極拳與練功等方面的內容。期間也認識了許多氣功界的人物,在這些氣功師當中,原先練習武術的佔了很大的比例,北其太極門的比例較大,有的各自創造了功法,如楊式太極拳的沈洪訓,創編了「五息功」,吳式太極拳的李立群,創編了「倒步功」。有的還把太極拳的幾個招式,改編成了氣功功法

其實太極拳的內功與氣功一樣,余曾發現有些練習太極拳內功較好的氣功師,與一般氣功師發放的外氣相比較,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太極拳即是氣功的拳。

練習太極拳是否需要再練其它氣功,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太極拳的修練,只要得法自可到達最高層次,即出神入化的神明境界。

發放外氣通常需要掌握強、弱、緩、急,如何運用是根據病情需要而定,一攤有五種。

1、外氣內收、內氣外放法。這是在天人合一,與自然界交融的基礎上,吸引宇宙之精氣(能量),隨即發放到病人身上,作用於患者病灶,起到治病的效果。這種方法對氣功師的內氣消耗較少,關閉丹田內氣,不使用丹目的儲能。

2.內氣按摩法。息後、歸丹,再由丹田輸送能置於指掌,由手指或掌發功布氣,作用於患者身上病灶,一般使用少量的元氣,以柔和之氣打通患者頒絡,疏導其結澀部位,達到以通為治。3、引導疏通法。氣功使用自己內功發氣,作用於患者病灶,疏導引氣,排解患者的病氣,也叫疏瀉法,氣功是需要消耗少量的元氣。

4.補元益氣法。患者命門火衰,腎虛便據,久病虛脫,在外氣治療的作用上,必須充實患者的真氣,給予適當的補養充氣。當氣功師發功後,病人精神面色好轉,氣功帥必須消耗較多的能量。

5、強功放氣法。病人各種癇症,如急性腰痛、頭痛、胃病等以及嚴重瘀塞,氣功師必須用強勁,及調動丹田內氣,以哼哈發聲,發功於患者病灶,使痛點緩解,腫塊消失,效果如何取決於氣功師的內功。強功發氣對氣功師的消耗極大,一般不宜多用。

上述1?的幾種發放外氣的運用,其實也是能量轉換調節強弱的,種方法。猶如電風扇之開關一樣,有快中慢的調節,如第一檔,外氣內收、內氣外放法,此僅轉化天地之氣為我所用,所以消耗極少。2?檔,是需要消耗丹田的元氣,氣功師以自身的元氣作用於患者,一般不直接接觸病人,而以外氣作內臟按摩,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4檔,外氣發放速度較快,用自己的內功扶助病人的正氣,需要消耗較大的能量。第5檔,是大能量的釋放,氣功師能在短時間內耗盡儲能,發功時猛吐「哼哈」之聲,這是聚集內氣激發強功的一種方法。如果儲能耗盡,應該立即停止發功,設法接氣補充能量,如果耗盡內氣再作發功,尤其是強功,則消耗的不是儲能,而是先天之元氣,是臟腑之精氣,這是很危險的,發功者常會昏倒。所以我把發功分為慢速、中速、中快速、快速,因所用這氣強弱有別,並且根據病人的病情選用相應的方法,這些全憑。心意調節,太極拳練到一定的層次,氣隨意至,兩掌氣感極強,運轉自如。而太極拳內功的高低,也是依聚氣和儲能之多少而定。

氣功治病並不神秘,但氣功師需要有一定的內功基礎,並必須精通中醫理論,博覽各種醫學書籍,運用氣功的優點和其它各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相結合來醫治各種疾病,當然氣功治病和其它醫學療法一樣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是什麼病都可以治好的。

有人說氣功療法是心理暗示,不存在外氣的作用。對此筆者不敢苟同。發放外氣於病人身上的作用,以及伴有的各種各樣的感覺,治癒眾多患者決不無虛言。筆者曾對一些病人作過一些測試,有一王姓的病人,患有網球肘,稍按即痛,不能拿取重物,余以劍指示意發功患處;並以「哼哈」之聲助功,發完後再詢問病人痛否,按痛處仍疼痛難忍。稍後我與他閑聊瑣事;再問他現在感覺如何,並以手按其病點,已不覺得怎樣疼痛了,他覺得很驚奇,怎麼一下子不痛了,他說:「剛才見你發功時仍疼痛不已,現在不見你發功反而不痛了,這是什麼道理』我說:「原先示意發功,並吐氣助功,其實並未發功,故病灶仍疼,後在與你聊天時乘你不知不覺給你發了功,故疼痛止住。」這說明外氣治病有其實質的作用,並不主要依靠暗示,主要靠的是內功的深淺。如果只會用暗示來治病,那麼只能說是糊弄別人了。

86年與在上海氣功康復門診治病,主治眼病專科,尤以青少年近視眼頗多,余治病先以穴位點按,繼之發放外氣。病人接受治療後頓覺眼目清明,視力明顯上升。氣功治病頗見成效。使我信心大增。氣功不但要治療常見病,還要治療疑難雜症。

87年我治療一位來自日本的病人,她叫松木和代,86年身患疾病,患有高血壓病,平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形容推淬,後經日本醫院檢查,發現肝臟外有一鴿蛋樣的腫瘤,在日本多方醫治無效,病情不斷發展,松木夫人感到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後來聽人說中國的氣功很神秘,不妨試試看,也許可以有效。最後她決定到中國來,把家中的一些事物交待別人,決心如果治不好就死在中國算了。後來經上海電視台的一位朋友介紹,於87年5月來我處治療,現其神態優愁抑鬱,經辯證其為肝氣鬱結、脾胃虛弱。治療重點疏通肝經。並以內功攻其瘀結。治療數次後.病人明顯好轉,精神恢復。胃口漸開;面色紅潤,每次在肝區發功,病人明顯有蠕動的感覺。後回日本,親友們見了都大吃一驚,松水夫人氣色大為好轉,再經醫院檢查,已無腫瘤。88年我去日本為其親戚朋友作氣功治病,並傳授武當太極氣功。松木夫人現今近七十歲,身體健康,一還經常到上海來。她常對人說:「林醫生是我的恩人,我的性命是林醫生救我的。」

98年我治療一位叫孫明發的病人,他家住上海市寶山區。來我處治療前,他自覺心臟前區悶病異常,午後加劇,在各大小醫院治療毫無效果,自我感覺身體一天比一天差,體虛乏力,而容憔悴。病人以前是出租汽車司機,因病停業,後又賣掉汽車,醫藥費用去數萬元,毫無起色,其母常為其久治不愈暗自哭泣。聽說氣功可以治病,抱著希望有姐姐陪同前來。開始因其在前胸部有悶痛,故以內功發氣強力疏導,五次治療未見效果,後來我在其督脈央脊仔細檢查,我發現病人身柱穴及胸推7?棘突下有壓痛感,余以點穴發功,強功發向椎體內,數次後其症大減,呼吸也覺通暢,神色逐漸好轉,第二療程後基本痊癒。本病前者治療無效,癥狀雖表現在前胸部位,其病因則在脊椎,以內功發放外氣,打通脊椎理氣活血,疏通經絡,發動後壓痛點顯著減輕,胸悶氣澀也頓覺輕鬆,所以治病要知其癥結,不能盲目治療,因證施功,輕重緩急,各有其法。許多來我處治療的病人,大都是疑難雜症,走遍了許多醫院,最後才把希望寄託於氣功上,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底,精湛的醫道,很難手到病治。

太極拳之內功治病與氣功一樣,尤其修持到精氣神的統一,到了虛靈神明的階段,其發功不在於星之多少,而以我之氣與彼之氣相接,以我之內功調動病人的氣機,打通自身的經絡,且可以隨心所欲,運用自如。這是太極拳內功至高無上的治療法門。

五、太極拳的修鍊過程

學太極拳由淺入深,大概可以分為四期,每期各有層次,太極拳之理論與動作相結合,一層功夫一層理論,相互關聯。第一期首先要端正方向明確路線,要求循序漸進。初學時要學練空圓,處處有圓,一圓一陰陽,有人把太極拳叫做太極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太極拳是由無數圈組成的,有大圈小圈、形形式式之圈,千變萬化,變化莫測,都離不開圈。以下附太極拳手稿抄本以供初學者參考。

太極拳練法之說明

夫初練者,宜端在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氣,精神不專,眼不顧手,手不顧腳,此謂之盲練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腳不通,即用猛力,處處奪力,而反能顯力者,此為痴練耳。倘能平心靜氣,注目凝神,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穩;然後銷頭領氣以衛其力,力順則氣自通,氣通則力自生,所學之法如是練而習之,以期純熟,則手眼步一致,心神氣相通,自然而然則致於妙境矣。

太極拳的動作,須慢而勻,以活絡筋骨為主,以柔活氣血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勻始能活,逢動作即成圓形。在圓之中變化無窮,其奧妙即在虛實變化之中,初學者多夫能知,練之久始能得心應手,妙趣無窮,即可舒展筋骨,又能調和氣血,實為身心兼修,提高體質之道也。

第二期在鬆柔圓活的基礎上,動作上要求用意不用力,師曰:「若太極拳雖不用過分之力與氣,而練習時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志,所以能使其力蓄於內,不流露於外,氣沉丹田不停滯於胸,故習之既久,營之氣力愈大。急要時乃能運用自如,……」。所謂用意不用力,在練習拳架時用心去想各個式乾的用法,就象與人交手時,用什麼手法打來用什麼招法應付,手、限、步、腿都要一致,這個對持的過程即用意。太極拳之用意是由無到有,由微到顯得感覺。當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時,則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時還必須懂得人身之三節在太極拳中的運用。人身自頭至足為一大節,身體各部分可分為無數的三節,趙堡秘傳中的《十法》內有詳細介紹:「人之一身而言,手肘為稍節,腰腹顯中節,足腿為根節。分而言之,三節之中各有三節,手為稍節之稍節,肘為稍節之中節,肩力稍節之根節;胸為中節之稍節,心為中節之中節。丹田為中節之根節;足為報節之稍節,膝為報節之中節;胯為根節之根書。總不外乎稍起、中隨、根追之理。庶不致有長短、典直、參差、俯仰之病,此三節所要責明也。」趙堡太極拳非常重視對三節的運用,拳譜記載:「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自空,下節不明,自家自跌,故不可忽哉。」所以太極拳在推手中,猶如四大節、八小節活如車輪,在推手中如萬向接節,做到去中節時則首尾相應,末梢節時即中、根節相應,此時在技擊上能化能發,隨心所欲。

第三期,也是比較關鍵的階段,要求以肢體運動引動內勁運動,也是產生內到功力的基礎,它是在鬆柔、圓活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氣、力、勁渾為一體,在練架過程中要求以柔和之氣存乎其內,剛毅之態存乎其中,學者先練其柔,柔軟而剛自生,先調其氣,氣通順而力自生。先熟其招,招熟而妙自生,柔以克剛,軟以化堅,熟中生巧,則氣與力結合。氣沉丹田,經丹田轉化後發出的勁,是長期修鍊,愈練愈精而產生內勁,隨著內勁的增長,其勁軟如棉、滑如魚。粘如嫖、硬如鋼。發手如閃電,氣由脊發,此時即能通過四稍引動大小周天循環。

第四期,前者即是由外面的肢體運動引動內勁,其後,待至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必須轉化為以內勁引向外體運動,也即是由丹田指揮外面的肢體運動。以自身較大的身法轉變為小巧靈活的身法,繼而走向有圈為無圖,有形為無形,雖然在外形上似乎轉化為無形,但是內勁還是走圓的,此時已到了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向更高層次邁進,繼之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練習趙堡太極拳的人都在努力追求這種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相信至少能夠使人健康,延年益壽。

武當趙堡太極拳博大精深,玄奧奇妙,練拳即便修道。太極拳是以心意合一、心神合一。天人合一,達到這個境界時則可感知生靈之妙悟,天地萬物之理,亦即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六、太極拳行功心語

1、太極拳的衣缽之傳

太極拳的傳授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然後近一百年來以發展成為幾種太極拳,成為著名的武術流派代表。有許多門派都是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為該門派嫡系傳人。殊不知太極拳是一門高深的內功拳藝。子孫不一定能完整地繼承衣缽,試觀有幾家名門流派,祖先曾是登峰造極的太極高手。到他兒子一輩已現遜色,再到孫輩恐怕好手也算不上,有的名人後裔使人非常失望,幾乎看不到前輩高手的風采。我想每一個太極拳高人,一定都想把自己追求一輩子,研究一輩子的精粹,傳授給自己的兒子,作為衣缽傳人。但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兒子不一定是能繼承父輩高層技藝的人,所以太極拳之失傳就失在這裡,外人不能完全學到,兒子又拿不走,最後只能失傳。明朝萬曆年間,由王宗岳傳趙堡人蔣發,蔣發學拳七年為趙堡太極拳第一代人,回家時王老夫子告訴將發日:「汝歸家,此術不可妄傳,並非不傳,不得其人不傳,果得其人,必盡情以教之。倘得人不傳,如同絕嗣,能廣其傳更好。」所以歷代趙堡太極拳傳人,他們得農缽傳承往往在門徒當中挑選,沒有一位是傳給兒子的,因為農缽之傳必須慎重地從尖子當中挑選出來,否則無法全面繼承老師的衣缽。比如趙堡大極拳第四代傳人陳敬拍,廣收門徒800人,得他一技的只有16人,得到他大概的只有8人,得到全部技藝的只有張宗禹一人。所以太極拳的傳授方法,只有在全面培養的基礎上,重點選擇接班人,不必局限在自己子孫上,什麼事都不能強求,太極拳有普及的一面,大家都能學,都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但也有高層次的一面,一般人很難到達,他必須具有契而不會的精神,百且有一定的悟性,每上一個層次要花很大的功夫。學拳要用腦子,先求形似,後求神似,形同易學易懂,神似奧妙難尋,這就是學練太極拳所要掌握的關鍵,這種規律和方法都由先輩不斷摸索和實踐得來的,一層有一層的方法,如果停留在一個層次,沒有進一步的修鍊方法,那麼可能幾年、幾十年都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無法進步。現在條件好了,可以借用現代的信息載體,如錄像、VCD等,老師進行講解、示範,學生可以通過反覆和觀摩進行領會,這樣進步會更快一些。可惜早年的鄭悟清、鄭伯英老師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煥春秀老師有部分錄像,但沒有公開流傳。

趙堡太極拳另有一分支,由任長春得之於趙堡第七代傳人陳清平,任又傳於杜元化,社於1935年編寫了一本著作《太極拳正宗》。由張三丰祖師著作的「太極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圖」。則是創造太極拳的第一步,即太極拳十三式手法:始有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勢,每式要練夠十三手,即一圓、兩儀、四象、八卦是也,宋以天道終。余師云:「苟非其人,道不虛傳。」張三丰祖師又撰寫了一篇(總歌兼體用連聯解)內容深奧、極其精闢,其回: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合歡離,須落錯震哭,迎抵推已兌,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訣,萬萬勿輕施。功夫共分為七層,連聯為八聯,每歌自有註解,該拳秘莫秘於此,任派春對此十分重視,嘗云:「練太極拳則若不知此種秘訣與各層圖解,雖朝夕用功,或整年累月練數十年之久,在彼意謂抵要有功夫,就能造成高手妙手,吾謂徒妄想耳。可為之下一斷語,譬如愚人妄想升他路,熱漢夜入深山,不惟無益,甚而有損。」(武當)雜誌99年第九期戚元明先生大作《張三丰「十三式手法」是太極拳理論精髓)一文,把太極拳的層次分為五手,即一,成手;二、好手;三、高手;四、妙手;五、神手。也就是由初級到達高級的各個境界,頗有參考價值,也是趙堡人修鍊太極拳所追求的必然途徑。

「五手」主要特點

一、成手。拳架標準並做到外三合,謂之「定架子」,推手八法運用自如,謂之成手,如書法之楷書。

二、好手。太極拳練成一圓兩儀(上下)四象(進退)之五行階段。內勁陰陽開始自如轉換,節節貫穿,拳架開始練活,故日「活架子」其功夫稱『』好手」。如書法之行書。

三、高手。練至《總歌》中之四至七層功夫,即開合、出人。領落。引抵、八卦之階段。由熟向懂勁邁進,其拳架極為複雜,此為身領手,捨己從人的階段,可用丹田發人,「背絲如」時有,為有極之最高層次,其為高手。如書法之行書。

四、妙手。《總歌》第八成功夫,「背絲扣」已練完,達神明階段,拳架逐漸縮小,放慢,太極圖呈現,丹田內氣流動全身,並練成「內工合」即捨己從人,「騰挪架」已形成,全身處處有太極,可用內功隨意發人,其功夫稱為「妙手」。咸豐年間陳清平即是太極妙手之代表人物,任長春、杜元化也是妙手之列。其書法如入草書。

五、神手。太極功夫已達到(總歌)之第九層功夫「虛無」階段,到達「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神明鏡界,是以神走架,發人不露形。這是太極拳功夫之最高境界,稱之為「神手」。趙堡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張彥,武功極高,在山東一帶獨來獨往,無敵天下,人稱「神手張彥」。其書法比之狂草。

鄙人對《十三式手法起源圖》以及〈總歌兼體用連聯解〉的認識還是非常粗淺的。有些地方尚處在混飩之中,所以不敢擅自評論,且老師在世時也從本教過,待以後有識之士剖析,解釋,再圖學習修鍊。

趙堡太極拳的傳授方法是非常慎重的,趙堡與陳家溝相隔三華里,常為一些原則問題頗有爭論,趙堡太極拳之真諦更是守口如瓶,絕對保密,即使是親戚,也不輕露,與陳家溝人在拳藝上只是表面交流,絕對保密。筆者老師侯春秀是趙堡中架的代表人物,一代明師,他與陳家溝新架代表人物陳立清是親戚關係,時有往來,陳立清稱侯老師為姑夫,常向侯老師切磋拳藝,其實也是雙方模勁,有些東西是可望而不可及,趙堡人尤其慎重傳人,從不輕傳,現萬金而不售。所以太極拳傳授中容易失傳的一種弊病。

2、太極拳的內功實踐

學練太極拳的人很多,因為它有健康長壽的作用,但是真正達到頂峰造極的人確是鳳毛磷角,這是符合學拳的基本規律。要兮太極拳,練就高級的太極內勁,必須掌握練拳的方法,掌握它的主要規律,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層次。

上面介紹了「五手」,實際是太極拳聯繫到某種程度的水準的表示。如初級階段「好手」是以手領手,其圓為無極。中級階段,稱「高手」是以身領手,其圓為有極。高級階段,渭「妙手」「神手」,內經由丹田引發,處處有太極。神手則更無形無象,發人於不知不覺之中,隨心所欲。

從初級來看是以手領先,到了中級必須由身法帶動內勁,待行動自如,得心應手,而後轉化為以丹田引向外體運動,如何進行這一階段的修鍊,筆者在老師的指導下頗有心悟,這也就是武當趙堡太極拳的行功丹法,修鍊內功的一把鑰匙。當我們有了一定的太極拳基礎,掌握了套路的正確性,又比較圓活、鬆柔,符合太極拳的要領,也就是「以手頒身」,到了這個層次如何向「高手」進階,似乎很難了,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幾十年,往往也只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提高無門。這裡有一個主要的關鍵,如何從練手法轉化到練身法,也就是以手領身,進階為以身領手。我參考了許多太極拳書籍,很難從書中得到這一方面的啟示,只能從老師身上找鑰匙,通過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看老師一招一式是如何啟動的,聽老師講內勁是如何形成的,自己仔細琢磨,領悟其中的奧秘,折成件件,穿成串串,形成以身領手的拳法體系,這樣才能進入高一層次的大門。

這裡講一個故事,從故事中說明行動的啟示。從前有一夥強盜,在江河中搶劫客船財物,並把所有船上的人手腳捆綁後拋向江中,船上很多人會游泳,但均因手腳被困而溺死,唯有一人脫困。這個人手腳被捆,失去游泳的本領,卻能免於被溺死,在於他會一種游泳的本領「海豚式」。通常我們習慣於蛙泳、自由泳、蝶泳、仰泳,這些姿勢都是以手腳的動作來遊動,而海豚式是以身體的扭動來前進的,可以不依靠肢體的動作。雖然游泳和太極拳並無直接的聯繫,但這個故事和我們要講的題目有關,即「以身領手」,也就是以身法來統帥太極拳的套路。

如何從太極拳的身法著手,前面已經介紹過四大節、八小節,其中手為稍節中之稍節,胯為根節之中報節,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來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然後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而全身運動是通過很節之根節聘來發動的,外形於四大節和八小節,內達于丹田,這是產生內勁的根本。以前太極拳書上從未提到胯有如此重要地位,在理論上雖未能十分完善,但在內功的修持上非常重視。這次能夠公開坦率介紹太極拳拳術之根,也算是一種嘗試,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前老師是這麼手把手教的,現想通過文字來說明其中秘密,使練功者揣摩,得以登堂入室。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每一招每一式,包括四大節、八小節,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來指揮,就象鐘錶里的軸心,由軸心的轉動,發動外面的小齒輪,繼而又小齒輪發動大齒輪,節節貫穿。鄭悟清老師曾經有這樣的比喻,來說明胯在太極拳的重要地位。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當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種動作時,木偶的一舉一動,全都由演員的手來指揮,演員的手拉越好,木偶表演的越精彩。太極拳的跨也是同樣道理,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於跨的動作。所以練習身法必須從襠臘著手,如不能掌握襠胯的走向,那麼就不能做到身法正確,周縣靈活。太極拳的身法是整體動作密切配合而來,前者主宰在手,以手領先,發動全身,後者以胯根為主宰,牽連發動全身運動,在其它拳種也沒有提到這種練法,當然也沒有這種論說。每把每式都要出自襠胯之間,只有通過老師的口傳心授,才能漸漸通俗。諸如推手,對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並向我中心發勁,而我雖被對方封著左手,但我的襠已轉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不進則已,如進必使其落空,因為我的身法已經改變,重心也變了,並可用持勁使其失去重心。

如果老師在演練太極拳套路時,你有一定的太極拳水平,那麼能夠看懂以手領身,或是以身領手。如出右手,而不是右手要擊出,乃是由胯襠把手擊出,如果要收回右手,也是由胯襠把它收回來,收與放全憑胯間。如(雲手)我們說右手向內下畫圈至左上回至原處,那麼左胯也為之畫一圓圈,而且是以胯為主宰發動手的畫圈動作。通常我們在太極拳書上看不到這種論說,好像缺乏理論依據,一般常用松胯、松襠、開胯、開襠。這在太極拳里是非常重要的,老師也經常指導我們開襠下腰,氣沉丹田,由氣機鼓盪而轉化為內勁,使五臟氣血充盈,也就是煉丹田之真鉛系,在我們趙堡太極拳的拳譜內,由應用開襠的練氣秘訣,現公開如下,供諸同好參考;

趙堡太極拳譜(抄本)

練氣要快

元氣淆溫濁氣涼,前輩留下健身方,

必須開襠收下氣,站立又要膝蓋藏。

滾肩束脅攢腦脛,開襠下腰最為良。

氣從口入非自四,卻從嘴角入小腸。

氣從鼻出不是出,夏從五臟入膀股。

入氣之肘不用力,出氣之時責自強。

更由日快真妙快,似閉不閉張不張。

以上是練氣要訣,上面重點介紹了開襠。開襠即是開胯,開襠氣自下,襠是兩個胯,每個姿勢結束時,必須開襠松胯,這有利於氣沉丹田。如單鞭一式,從起動到過渡,最後兩手拉成單鞭式時,必須開襠下腰,從上至下合臉、垂肘、松腹、收臀、開襠、塌腰。其氣自然而下,隨姿勢下沉時,右腳跟微微外撇,氣降丹田。如果開襠不好,氣不易完全下沉丹田,達不到最佳效果。氣不歸丹四,停滯於胸腹,也會有不太舒服的感覺,所以必須松胯、開襠、下腰,當時我這裡所介紹的轉跨,是身法的根本,所以與單純的松跨縣有區別的。我們從社元化的(太極拳正宗)一書中得到啟示,其中每一句話都是精髓。他在「太極拳啟蒙規則」中寫道:「兩膀兩胯為四大節,膀為稍節之根;胯為根節之節,周身活潑全賴乎此。八小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節節隨膀隨胯依次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隨順,與膀跨為一。

周身活潑全賴於此。杜元化對膀聘的作用是非常明確的,兩手、兩腳,節節隨膀胯依次運動。也就是說主要由膀胯為主宰,發動肘、手、膝、腳的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隨順,與膀聘為一。」身法是否活潑,通過膀胯做到節節貫串,四大節。八小節活動自如,所謂折成件件,穿成串串,一氣呵成,全賴於膀跨運動的運轉和統一。筆者對肩膀在太極拳中的作用也頗為了解。它在整體拳架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否化盡、拿死全在於此,但我的體會在身法上跨比膀更為重要,而且跨還支配了肩膀和肘、手的動作。兩人推手,雙方措手畫圖,你能感覺到對方的手是以身法和潛在於內的襠勁,或只是手上的功夫。太極拳的初步階段,以手領手,以手領身,只是初級功夫,很難制伏對手,進入以身頜手,這裡有許多技巧,除了掌握太極拳的要領,然後要以襠胯為主的身法,又能節節舒展,動靜開合,丹田呼吸,能使內氣鼓盪,心氣合一,虛實陰陽,忽隱忽現,走架時如行雲流水,與人推手,使對方感到變幻莫測。

由擋胯發動全身,使之節節貫穿,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同時又是全身的虛實、重心的變換、開合與收斂、陰陽之動靜、內外的統一,全賴於襠膀的主宰作用。檔胯如同火鍋底,把丹田輕輕托起,襠胯之運動自如,轉換靈活,都有賴於尾閣的調節作用,形成了跨問的小三角,雖然胯極的運轉十分重要,但掌握正確的方向又有賴於尾間,他像是一個陀螺儀的導航系統,也是一種自動調節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千變萬化。

太極拳的架勢是由各種劃圓動作組成,處處有太極,四大節、八小節無處不劃圓,這是由襠胯主宰而表現在外的太極圈,在內襠胯又指導了丹田的運轉,所以有請外必有諸內,丹田也隨著襠跨一起劃圓,好似外部打的是大拳,小腹打的是小拳,有口腹拳。趙堡太極拳的行功丹法是活丹田,內丹有升降、開會、虛實、收放、陰陽的運轉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腹式呼吸,它是鼓盪內氣,增強內功的重要手段。原則上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外凸,形成逆腹式呼吸。大家都知道逆腹式呼吸在太極拳里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應用時往往配合不好,因為刻意使腹部配合呼吸很不容易,一套拳打下來會感到非常勞累,弄不好會感到胸悶氣喘。其實太極拳的逆腹式呼吸是同襠胯之間的運轉相配合的,當襠胯向內劃圓時,腹部會自然內收,無需腹部用力收縮,當襠胯由內向外劃圓時,腹部自然外凸,無需非用力外凸,這樣自然瓜式呼吸和身體的動作配合起來。所以整個太極拳動作由一個發動的源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只要牽動襠胯,由內向外太極拳自動運轉。

3、太極拳的行動丹法

怎樣練太極拳以及太極拳各級層次,我在練拳過程中有一定的心得。在初級階段如上述的「定架子」,處處求規矩,如書法中的楷書,要一筆一划地練。練拳時,以手頒手,手如蛇頭,動則手先,以手畫圓,謂之空圓,這是太極拳的初步功夫。繼之以手頒身,由手的劃圈帶動其他四大節、八小節,也可引動丹田運轉,此為中級功夫。如能進而以身領手,既有以襠胯為主宰的畫拳,而直接發動肩膀和八小節,使之以身領手,同時又能節律的發動丹田運轉,丹田之開合、收放。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襠胯之運轉。內勁為之鼓盪,發動丹田,在外是拳架的演練,在內是丹田的運轉。此謂之腹中太極,它的走向與外形的太極拳是一致的,此乃高級功夫。最後心意合一,由丹田統帥主宰整個身體的運動,發動內氣走通大小周天,這叫丹田代理周天法,又稱「代理架」,是趙堡太極拳的主要內功法。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達四稍,這是太極拳的內勁高層次。具體地講由外形的動用練至太極拳的內功,而後由丹田為主宰而逐漸練到外形手足,以丹田為動力的由內到外的高層次功夫。雖然說起來比較簡單,即由外達內的修鍊方法和由內達外的修鍊方法。然而通過什麼方法使之由內達外的修鍊,其關鍵是以身領手,即以襠胯為主宰的修鍊方法,沒有老師指點很難領悟其中奧秘。有些人練習了幾十年也只是以手領身,而自以為身法如何看了得,且不知此身法是被動身法,而不是以身領手的主動身法,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在練功教學過程中,發現有許多練習者不得人門,長時間不能掌握真正的要領,所以一直在迷茫之中,尤其有許多太極拳書籍,雖然理論寫了很多內容,但並不實際指導如何修鍊,使人無從下手練習。

為了更好地掌握太極拳的身法,趙堡太極拳多年來總結了一套練太極內功的捷徑。一招一式均以襠胯為主宰的以身領手的練法,外形與套路近似,只是強化了襠胯的訓練,故名曰「行功丹法」,經過幾個月的鍛煉,就可以掌握這種身法,再把這種身法應用於整個太極拳套路之中,可以提高內勁的質量,這是太極拳進入高層次的捷徑。(行功丹法)的修練,前面已略加介紹,具體理論和要領正在整理之中,倘若有機會在向大家介紹。掌握行功丹法是進入太極拳高層次殿堂的一把鑰匙,這是老師傳授和我自身練習太極拳的經驗,提供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4、腰與胯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在前面已經陳述了「檔胯」在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在我交往的一些太極拳朋友之中,其功夫之高深與淺薄者,大多是以他們對「檔胯」的運用程度而定的,能善於應用「襠胯」者功夫自然高深。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所有的太極拳要領部非常重要,但還是比較容易學會的,或者隨著練習深入自能慢慢的領悟。「襠胯」的理解和運用時學練太極拳的重要關鍵,拳論中所記載的大多以腰為主,腰的泛意是指「腰胯」,也就是腰與跨的連接作用。(十三式歌訣)第一句就是:「十三式式奠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又回:「心為令,氣為旌,腰為蟲,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致於縝密矣」。實際上腰聘為主宰,由意識來指導太極拳的運動。太極拳難就難在如何正確運用腰胯,因為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檔胯」有它特殊的練習方法,也就是歷代老師太極拳內功的體現,不是一般學練太極拳者都能知道的。拳經中指的「腰」也是泛指「襠胯」,「擋胯」在太極拳中作用,歷代先輩都以「腰」為概括。又如王宗岳(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子腿,主宰於腰,形於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又如趙堡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張楚臣在拳譜中寫到:「凡舉動,神意互戀,神領手訣,而意令氣運,由手而肘,而肩,而腳,而膝,而腰,自可達以眾歸一之道。此即上下內外合為太極之妙術也。」前面是由手而肘、而肩、而腳、而膝、而腰,這裡的「腰」一般說的應該是「胯」,所以說「腰胯」是相互作用的,尤其對「胯」的運轉特別細緻,起整個太極拳運動的主導作用,以身法帶動手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起動能的來源是腰胯。任何四肢的運動多從動與腰下胯間;腰膀的運動主宰於形外的太極拳動作,而又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同時又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這一系列的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連綿不斷,全部出用於全自動狀態的一氣呵成。

腰在身體的部位主要命門兩凈的位置,也指腰與胯的連接處。在動作上有扭腰、轉腰、擰腰、抖腰的動作,在其它拳種和太極拳中動作的要求很多,有前後。左右的擺動,清之活腰,又以腰的抒抖發勁,謂之腰勁,但是在我們趙堡太極拳里是十分忌諱的。我在年輕時學過多種拳術和太極拳,活不活在腰,可謂淋漓盡致而變化多端,其奧妙皆在活動兩腰。後我練趙堡太極舉時,老師根本就不讓動腰,不準前俯後仰,不準左右歪斜,不準隨便扭動,處處保持立身正中,全身放鬆而不準松腰,腰是支撐全身的支柱,心為令,氣為旗,腰松腰則全身無力。筆者就腰部不能松馳以及擰腰等動作,為了糾正這不正確的用腰方法,整整花了半年時間,經常挨批評。腰部不活,在練太極拳時,看起來似乎遲滯不靈,其實鄭悟清老師的走架十分流暢,如行雲流水,起伏鼓盪,動作如耍拳,處處鬆柔活清,見之如婦,奪之如虎,而其主要關鍵在於開胯園襠,所謂活不活全部在於襠而不在於腰,老師要求從大腿根部松,而吊襠活胯,胯就象木偶戲中的手,變幻莫測、虛實靈活、全賴於手的精湛技藝,而太極拳的各種動作、內外相合。上下相連的各種變幻,也是有賴於松胯、活胯,由襠聘的轉圈,帶動全身的運動和整個身體的太極圈,跨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的齒輪,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襠勁由大圈後轉小圈,以後有圓似無圖,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若非老師口授親自點撥,實難悟出其中奧秘,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只要能夠掌握這個基本方法,我想在學練太極拳術時,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欲練太極拳,先求內外通。

陰陽互為根,全在襠胯求。

動靜虛實分,行動丹法成。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王戰軍用肚皮彈飛美女:我能打不代表所有太極拳都能打
太極拳「雙重」到地是怎麼回事?
每天練練太極拳,擁有最好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位百歲老人對太極拳的一點體會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武當大師陳師行向王洪祥展示內功,龍華拳伏虎拳震懾挑戰者
金庸武俠,武當太極拳、少林金剛拳、崆峒七傷拳,哪一路最霸道?
太極文化中心,武當山了解一下!
少林易筋經、武當太極、丐幫打狗棒法,峨眉派最厲害的武功是啥?
丹江口境內武當山的「華麗轉身」!九陰白骨爪原來是出自武當派的武功!
為什麼魔教長老夜襲武當派可以搶走真武劍和《太極拳經》?
少林拳,武當拳,形意拳,太極拳 南拳,詠春拳,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
當掃地僧遇上了張三丰,少林功夫硬碰武當太極拳,誰更厲害?
蘇州太湖深處桃花島上武當宮 降龍十八掌太湖小武當
武當太乙門五行七步功,金鐘罩鐵布衫功,煉就鋼筋鐵骨不壞之身!
武當山,陳師宇道長親設養生班,傳授內家太極拳和玄門劍術
武林絕學武當玄鷹門大力鷹爪功
剛柔 武當綿拳
朱棣為什麼在武當山大興土木修很多殿宇?歷史上的張三丰很邋遢?
武當太極拳養生班結業啦!
探秘武當太極祖庭,體悟養生固本之道
張翠山夫婦武當山自盡,張三丰為何不救?原因很無奈
武當「功家南派」硬氣功之桶子功
武當山金殿里的真武大帝神像之謎
張無忌很快學會的太極拳,行俠仗義的武當七俠,為什麼沒得到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