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試熱點-莫讓「高考網路謠言」傷了考生的心

面試熱點-莫讓「高考網路謠言」傷了考生的心

莫讓「高考網路謠言」傷了考生的心

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即將迎來今年的高考,而日前網上一條「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的信息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瘋轉。信息中稱,劉明煒是一中學生,丟失了准考證,希望好心人撿到後與其聯繫,不要耽誤孩子高考。不過記者發現,從2011年起,網上就出現過「白婭倩」「劉明煒」等同學丟准考證的信息,准考證的種類也包括中考證和高考證兩種。目前,北京網警官方微博對此闢謠,提醒網友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6月5日《北京晨報》)

2017年高考又到了。教育部日前發布以「准考證丟失」「英語考試改革」「考題泄露」「閱卷趕進度」為主要內容的高考「4大謠言」,提示考生和家長注意防範。(6月6日新華網)

面試熱點獨家解析

@法制日報許輝: 「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在朋友圈刷屏的事實警示我們,具備識別謠言的能力,應成為每一個網民在新媒體時代的基本素養。很多轉發此類信息的網民都是善意的,都是從幫助他人、提醒他人的角度出發,可最後卻事與願違,大多數人被別有用心者「當槍使了」自己還不知道,客觀上成為了虛假信息製造者的「幫凶」。當然,如果明知是虛假信息還予以轉發的,屬於違法行為,應當依法嚴厲打擊,構成犯罪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對「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這類虛假信息,不少地方的公安機關曾一再闢謠,可效果不盡如人意。要使此類謠言得到根治,光闢謠肯定還不夠,應當多管齊下、綜合治理。一方面,社交平台管理者應當切實擔負起阻止謠言傳播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對已經確認的虛假信息尤其是高發、多發的謠言,有必要通過平台公告等形式廣而告之,或者通過關鍵詞設定等形式進行攔截,從一定程度上縮小謠言的傳播範圍。另一方面,公安機關要提高查處謠言的能力和打擊謠言的力度,尤其是「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這類沒有具體受害對象的虛假信息,公安機關應當主動出擊,既要在信息技術上有所突破,又要建立全國統一協查的對謠言追根溯源機制。謠言範圍越是傳播廣,越要抓緊查清源頭,對最初的造謠者和傳謠者決不姑息遷就。同時要使懲處造謠、傳謠者的宣傳覆蓋範圍遠大於謠言的傳播範圍,杜絕同類謠言重新泛濫的可能。

「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之類的虛假信息多年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凸顯打擊謠言、治理謠言之難,可面對危害廣大群眾的虛假信息,再難也當有應對措施、應對機制。如果是信息技術上的難題,就當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在技術上攻堅克難;如果是機制上的問題,當靠機制創新來解決,而不能再任由「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式的謠言誤導公眾了。

@石家莊日報李英鋒:遏制、打擊高考謠言人人有責,實際上,應對高考謠言也是一道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高考試題」,相關部門以及公眾需要用責任心、經驗、理性的思考和判斷、積極的措施來給出答案。

教育、公安等部門應該在每年高考季開始前提前介入,加強對高考謠言的關注、監控,發現謠言傳播的苗頭,及時調查、制止、揭露,及時公布謠言的內容和特徵,及時發布闢謠信息和謠言警示。對於捏造傳播謠言的始作俑者,公安部門要一查到底,依法追究責任。同時,利用徵信機制對造謠者進行懲戒,讓造謠者一時造謠,處處受限,付出誠信代價。

公眾更要用心「答題」。公眾理性對待謠言,既是為了考生,也是為了自己。實際上,不少高考謠言都是連年出現的「傳統謠言」,年年歲歲謠相似,歲歲年年「梗」相同,有的造謠者只是對往年謠言進行了局部修改,如改一下時間、地點、「主角」姓名等,有的造謠者則原封不動地把往年的謠言拿出來「炒冷飯」。對這樣的謠言,只要大家留點心,上網搜一下謠言的內容,就很容易識破。高考謠言的伎倆普遍拙劣,漏洞百出,疑點很多,人們遇到高考謠言時,如果多過過腦子,多一點理性,多問幾個為什麼,多一點較真的勁頭,就能少一點盲信,就會少受一些矇騙,就會少給甚或不給謠言的傳播提供推波助瀾的負面力量。

@拂曉報慕青:每年一到高考,關於高考的謠言就層出不窮。「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可能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條。造謠者藉助高考的聚焦效應,抓住人們對高考的高度關注和緊張情緒,利用人們的善心和好意,使謠言得已在社會上廣泛傳播,製造大範圍的緊張情緒。警方提示,謠言信息中出現的聯繫電話很可能是吸費電話或詐騙電話,請市民不要輕易撥打,以免被騙子誘惑,導致錢財蒙受損失。

類似「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之類的虛假信息其實並非第一次出現,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社會上流傳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純屬無聊之人的惡趣味娛樂,調戲一下公眾的神經;二是騙子瞅準時機,利用人們的心理進行的一次有預謀的詐騙;三是擾亂社會,製造不良情緒。高考謠言的「毒」,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但其後果輕則誘導網友複製轉發,博人眼球,贏取點擊率,重則混淆視聽,收集個人信息,騙人錢財。

這樣的高考謠言多年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凸顯打擊謠言、治理謠言之難,同時也暴露了某些程序上的短板和不足。因此,在高考這個關鍵節點上,教育和相關部門應及時公布高考謠言和騙局,提醒學生和家長多一份警惕,凡事多與老師、學校及相關部門聯繫,少相信「小道消息」和旁門左道,更不要貪便宜、走捷徑。

@東方網:高考謠言和騙局的存在,有其社會背景和肥沃的土壤,根據已經發生的案例來看,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惡作劇者炮製「XX的准考證丟了」的謠言,戳中了准考證丟了該怎麼處理的正確途徑和選項,而騙子發送「發送虛假查分網址」,則凸顯官方查分服務缺少,這實質上暴露了高考服務短板。

其二,個別網民炮製高考泄題的謠言,又是沖著高考作弊而來,反映了民眾對高考公平的擔憂;孩子編造「特長生加分優惠」騙局,又擊中了特權不受約束,加分亂象叢生,誤導有的人投機取巧、走「後門」。這警示要有效約束特權,堵死制度漏洞,杜絕權貴開「後門」,消除公眾的公平焦慮。

其三,虛構「閱卷老師只顧趕進度,不管對錯」的謠言和「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騙局,則緣於高考閱卷缺透明度,容易引發民眾的猜測,這一方面恰恰成了好事者製造謠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騙子「施法」打了掩護,所以,高考閱卷和高考招生要在保障進度、保障不受干擾的同時,增加透明度,消除公眾的擔心。

防止被高考謠言和騙局擊中,學生和家長也要多一份警惕,凡事多與老師、學校及相關部門聯繫,少相信「小道消息」和旁門左道,更不要貪便宜、走捷徑。

@大河網江德斌:事實上,考生准考證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列印,再發放至各高中,為確保安全,一般由學校統一保管,在考試前再發放到考生手中,不可能出現「未考就丟」的情況。

而且,如果准考證確定遺失、無法找回,考生須儘快聯繫所在學校和所在區縣招生部門申請補辦,各處招生辦公室都可「立補立辦」,並不會延誤考試。

由於高考期間的考試新聞具有聚焦效果,騙子捏造「高考准考證丟失」,利用公眾對考生的密切關注,從而將謠言迅速擴散開來。警方提示,謠言信息中出現的聯繫電話可能是吸費電話或詐騙電話,網民不要輕易撥打,以免被騙子誘惑,導致錢財蒙受損失。

這些高考謠言和詐騙行為,不僅擾亂了高考秩序和社會治安,影響到考生和家長的心理情緒,還造成很多人上當損失錢財。因此,除了對高考謠言和詐騙予以公開澄清,做好宣傳預防工作之外,還要加強法律打擊力度,及時封停涉案電話號碼、抓捕造謠者和詐騙分子,並依法予以嚴厲懲罰。

華圖解析:可以說,高考是學生人生當中的一件大事,他們拼了12年,就等著這一天的到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重要時刻,卻被有些人當成是詐騙、發泄不滿情緒的窗口,為考生及家長的心裡情緒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擾亂網路傳播秩序,浪費大量的公共資源。

因此,要使學生、家長及民眾不被高考謠言所蠱惑、不被高考騙局所傷害,防止高考謠言和騙局不能僅限於提醒,還有要更多作為。這就需要公安機關和互聯網管理部門要駕馭輿情監督管控,堅定不移地依法嚴厲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整治網路秩序,對網路謠言「零容忍」,違者必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追究網路造謠者的責任,凈化網路環境。與此同時,網站應建立完善制裁造謠傳謠機制、誠信建設機制等,讓謠言「止於機制」。

網路安全與每個網民息息相關,沒有人能置身網路安全之外,這就需要廣大網名不盲目跟風,不人云亦云,加強自律,理性思考,把遏制網路謠言傳播的理念植根於心中,拒絕當謠言的「助推手」,防止上當受騙,從根本上遏制網路謠言傳播和生存的空間,莫讓「劉明煒同學准考證丟失」之類的高考網路謠言再蠱惑人心,以保證網路健康有序發展。

GIF/18K

戳原文,更有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華圖 的精彩文章:

面試熱點:「110不再受理非警務業務」,可提升警力效率

TAG:江西華圖 |

您可能感興趣

奇!傳播謠言、毀人聲譽,考場上一考生吐血而亡
謠言:冰激凌是冷的,所以熱量不高
網易雲扎心熱評:「最近有謠言說我喜歡你,澄清一下那不是謠言」
巨人網路回應史玉柱被警方帶走:為惡意、不實謠言;高盛分析師不看好iPhone銷量|早八點檔
網路上那些廣為流傳的歷史謠言,這些年被騙的好慘
謝霆鋒微博澄清謠言,網友的一條評論說出觀眾的心聲
人民網澄清:火幣網被封是謠言,圖片為ps
網路謠言,被他澄清了一大半
媒體證實網傳劉歡病重系謠言,網路造謠屢禁不止令人反思
海賊王史上最噁心的謠言,為了蹭熱度不惜詛咒尾田!
鍾麗緹親自回應網路謠言:好的心情和健康的身體最重要!
盤點3月謠言:這些社會熱點「新聞」竟然都是假的
網路時代一不小心就犯罪了,這些網路謠言你必須知道!
巨人網路回應史玉柱被警方帶走:為惡意、不實謠言;高盛分析師不看好iPhone銷量
宿松網警快速處置一起網路散布謠言案
謠言:高血壓是吃「鹽」多的結果
李小璐方深夜哭訴網路謠言:何時能停止傷害?其言語讓網友淚目
謠言:心情不好才嘆氣
盤點9月謠言:莫讓這些披著「科學求證」外衣的謠言拉低了你的科學素養
謠言:痛風發作時可以熱敷止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