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急救護理
一、定義
休克(shock)是機體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病理過程,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綜合征。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病因
1.血容量不足 如大量出血、失水、失血漿等,使血容量急劇減少。
2.創傷 由嚴重的創傷、骨折等所引起內臟、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同時可伴有失血的因素存在。
3.感染 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
4.過敏 由某些藥物(常見如青黴素等)或生物製品引起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5.心源性因素 由於心臟疾病引起心排血量急劇減少所致。
6.內分泌因素 由某些內分泌紊亂引起的疾病如嗜鉻細胞瘤等引起的循環衰竭性休克等。
7.神經源性因素 劇痛、腦脊髓損傷等可引起血管緊張度的突然喪失,造成反射性周圍血管擴張,有效血容量相對減少,血壓下降。
(二)發病機制
不同病因的休克其發病機制可有明顯的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發病環節——「急性微循環障礙」,按微循環的改變可將休克分為3個時期。
1.休克早期 全身小血管持續痙攣、收縮,毛細血管前阻力顯著增加,開放的毛細血管減少,血流速度減慢,組織灌注量減少,出現少灌少流、灌少於流,微循環缺血缺氧。
2.休剋期 持續缺血缺氧導致此期微循環血管運動功能嚴重紊亂,微血管的收縮性逐漸減退,血液經過毛細血管前括約肌大量湧入真毛細血管網,血流緩慢,微循環處於淤滯狀態,組織微循環灌多流少、灌大於流,組織細胞缺血缺氧進一步加重。
3.休克晚期 又稱為微循環衰竭期、休克難治期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期。此期微血管平滑肌反應性進一步下降,微血管麻痹性擴張,微循環血流停止,不灌不流,組織幾乎完全得不到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
三、急救護理路徑
急救護理路徑見圖11-1、圖11-2。
圖11-1 病情評估
圖11-2 急救措施
知識拓展
限制性液體復甦
限制性液體復甦亦稱為低血壓性液體復甦或延遲液體復甦,指機體有活動性出血的創傷性休克時,通過控制液體輸注的速度,使機體血壓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範圍內,直至徹底止血。對於限制性液體復甦的選擇,液體輸入速度以早期稍快,逐漸調整速度為好,不必將血壓調整到正常值。
1.只要血壓到達10.7~12/6.67~8kPa(80~90/50~60mmHg)以上,保持略高於存活所需的最低值即可,抓緊時間進行必要的止血等「損傷控制外科手術」治療。
2.只要血壓到達10.7~12/6.67~8kPa(80~90/50~60mmHg)以上即能滿足重要器官的基本灌流,尿量>25ml/h說明腎灌注尚可,如果尿量較多但血壓仍然不升高,可調整輸入液種類,適當增加膠體液的比例。
3.正確把握手術時機,特別是確定性止血,是液體復甦和搶救傷員成功的關鍵。
4.在液體復甦過程中,當早期輸入液體總量為1500~2000ml時,血壓仍然不能達到10.7~12/6.67~8kPa(80~90/50~60mmHg),表明內出血尚未控制,需快速明確出血部位,儘早施行控制出血手術;當血壓上升後再次下降,應警惕活動性大出血的存在,要仔細查體,不要將原因簡單地當作是補液量不足,錯失手術時機。
書名:急診急救護理實踐手冊
作者:楊惠花, 童本沁, 主編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60.00


※媽媽給女兒的戀愛經費
※奶爸當道:如何認識並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為何美國窮人比富人胖?
TAG:書問科普 |
※狗的急救與護理
※化療病人的護理
※心臟病突發的急救護理
※糖尿病的護理
※糖尿病腎病的護理
※血液病人的家庭心理護理?
※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
※肺癌病人護理措施是什麼
※肺癌病人嘔吐怎麼護理?
※白血病病人的日常護理!
※糖尿病人的調理及護理方法
※關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辦理
※腫瘤病人的飲食營養如何護理
※急性白血病的護理事項
※四肢骨折病人的護理
※高血壓病人養生 中醫護理
※腦出血病人的術前護理與術後護理
※尿毒症的治療護理
※哮喘的家庭護理
※標準急救護理教程手冊,急診醫生人手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