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製造業正在反入侵「互聯網」和「金融」,未來是實業的天下!

製造業正在反入侵「互聯網」和「金融」,未來是實業的天下!

來源:兔哥

先看三個概念:

工業1.0

機械化,以蒸汽機為標誌,用蒸汽動力驅動機器取代人力,從此手工業從農業分離出來,正式進化為工業。

工業2.0

電氣化,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用電力驅動機器取代蒸汽動力,從此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工業3.0

自動化,以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標誌,從此機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體力勞動,同時也接管了一部分腦力勞動,工業生產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類的消費能力,人類進入了產能過剩時代。

這三個定義都很學術,你們放心,這是我全文最學術的一段話,後面,我決定老和尚講故事的方法來給大家講這個故事。

要理解工業4.0,我們得先看下目前的狀況,我們稱之為工業3.X,用修真小說的時髦描述,也就是3.0中後期,這種狀態叫做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咱們還得從工廠的業務模式說起。

作為一個工廠,存在的目的只有兩個,生產產品,然後賣出去。所以在工業企業中,通常會分為兩個大的部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業務部門,前者通過MES(製造執行系統)管理,後者通過ERP(管理信息系統)來管理。

這兩個系統啥區別呢?ERP更傾向於財務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傾向於生產過程的控制,簡單的說,ERP主要告訴你客戶需要生產多少個瓶子,哪天下單,哪天要貨,而MES主要負責監控和管理生產這些瓶子的每一個步驟和工序如何實現。

在中國工廠的很多車間里,各個生產設備之間、生產設備和控制器之間,都已經基本實現了連通。再牛逼一點的公司里,整個工廠已經通過製造執行系統(MES)連通起來,而業務部門全部通過ERP連通起來了。

發現問題了嗎?

ERP和MES其實並沒有連起來!

所以當ERP給MES下達生產計劃指令後,MES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了與計劃偏差的事項(比如設備壞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會根據車間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會繼續按照原本的計劃執行訂單,時間久了,財務系統和工廠的實際情況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

至於為啥沒連起來,兩個原因,首先是ERP和MES的開發公司通常是兩撥人,搞財務的和搞生產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對方的職業術語,雞同鴨講,而且互相看不上對方。另外,業務部門和生產部門在公司里通常是分開運營,各自的領導有各自喜歡的供應商(原因你懂的)。

當然,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是斷然不會幹等著兩個系統的偏差越來越大的,既然系統不給力,咱人工上。所以工廠車間通常會定期把MES的調整項做成一個表,交給業務部門,然後由業務部門手動在ERP中調整過來。

ERP和MES的問題只是工廠內系統斷層的一個問題縮影,事實上工廠里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統,設計、製造、採購、辦公等等,這些系統都是一個個的信息孤島,互相都不知道對方在幹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個部分出了特殊情況,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問題出現了,才能退回來,所有系統再一個個改。

當然,這種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為在工業時代,產品的生命周期很長,筆者的老東家,西門子一個型號的變頻器可以賣三十年,這樣一兩年的研發上線時間也就顯得不那麼長了,其餘的問題,靠著人工溝通,雖然有錯,倒也都相安無事。

然而,可怕的狼終於還是來了。

這兩隻狼,一隻叫產能過剩,一隻叫互聯網。

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往一款產品賣三十年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你跑不快,有的是快的。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撼動了工業時代的一大基礎,信息不對稱。工業時代里,因為生產廠家無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往往採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成為一款產品。

比如你想要一雙適合你的腳的鞋子,鞋廠是無法知道你的腳多大的,所以只能測量很多人的腳之後,把最集中的尺碼分成40號,41號,42號等等,但是如果你的腳偏肥或偏瘦,對不起,概不伺候。

互聯網改變了這個局面,人與人,人與廠商,可以低成本的實現連接,從而讓每個人的個性需求被放大,人們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個性化的東西需求量沒有那麼大,這就需要工業企業能夠實現小批量的快速生產。

這兩隻狼,逼迫著傳統工業必須做一件事,一件工業社會最不愛做的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製化的生產。

這個時候,先得做點準備工作,就是工業3.0首先要進化為3.X,所謂工業3.X,其實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統徹底打通,讓工廠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島實現連通。這個時候,就從完全的自動化和部分的信息化,進入了完全的自動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業3.0大圓滿階段。。

好了,前面的都是現實問題,3.0大圓滿之後,我們就要開始科幻燒腦之旅了,我們終於要衝擊工業4.0了。這個過程中,3.0中以及完全的自動化和信息化要開始做一件事,就是結婚,生孩子。

這個過程,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們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物聯網的腦殘粉們把它叫做萬物互聯。

這裡我要說一下,所有的物,如果需要互聯溝通時,就有一個問題,說什麼語言?說英語、德語、還是四川話?

通訊協議是什麼,這個是一個關鍵問題。你可能會說,為什麼不用現在互聯網的通訊方式,也就是TC/PIP協議,這是個技術問題,沒法幾句話解釋明白(其實我這個曾經的半桶水自動化工程師也不怎麼太懂)。簡單的來說,互聯網的通訊方式,速度還是太慢,精準度還是不夠,安全性還是不好。而工業生產中,對於速度、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要遠遠高於你下載一部電影的要求。

所以萬物互聯,必須需要一個專門的通訊協議。

這也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的兩化融合中國製造2025,這些時髦的名詞背後隱藏的核心問題,大家在爭這個通訊標準。

按照修真小說的習慣,每一個境界都要分成一個小境界,以突顯差異和牛逼,我按照這個方法,把工業4.0也分成六重天。

工業4.0第一重天,智能生產。

之前我們說過,生產設備和管理信息系統也各自連接起來,並且設備和信息系統之間也連接起來了。你有沒有覺得還缺點什麼?沒錯,就是生產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還沒有連接起來。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東西,叫做RFID,射頻識別技術。估計你聽不懂,簡單來說,這玩意兒就相當於一個二維碼,可以自帶一些信息,他比二維碼牛叉的地方,在於他可以無線通訊。

我還是來描述一個場景,百事可樂的生產車間里,生產線上連續過來了三個瓶子,每個瓶子都自帶一個二維碼,裡面記錄著這是為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製的可樂。

第一個瓶子走到灌裝處時,通過二維碼的無線通訊告訴中控室的控制器,說張三喜歡甜一點的,多放糖,然後控制器就告訴灌裝機器手,「加二斤白糖!」(張三真倒霉……)。

第二個瓶子過來,說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訴機器手,「這貨不要糖!」

第三個瓶子過來,說王二麻子要的是芬達,控制就告訴灌可樂的機械手「你歇會」,再告訴灌芬達的機械手,「你上!」

看到了,多品種、小批量、定製生產,每一灌可樂從你在網上下單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為你定製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這就是智能生產。

工業4.0第二重天,智能產品。

生產的過程智能化了,那麼作為成品的工業產品,也同樣可以智能化,這個不難理解,你們看到的什麼智能手環、智能自行車、智能跑鞋等等智能硬體都是這個思路。就是把產品作為一個數據採集端,不斷的採集用戶的數據並上傳到雲端去,方便用戶進行管理。

德美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分歧之一,就是先干智能工廠,還是先搞智能產品。德國希望前者,美國希望後者。

工業4.0第三重天,生產服務化。

剛才說了,智能產品會不斷地採集用戶的數據和狀態,並上傳給廠商,這個就使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向服務收費。我好多年前在西門子的時候,西門子就提出來向服務收費,當時我覺得這是德國佬拍腦袋想出來的愚蠢決定,但是現在我才明白這是若干年前就已經開始為工業4.0的生產服務化布局了。你對西門子的印象是什麼?冰箱?其實,西門子這些年已經悄然併購了多家著名軟體公司,成為僅次於SAP的歐洲第二大軟體公司了。

這個服務是什麼呢?比如西門子生產一台高鐵的牽引電機,以往就是直接賣一台電機而已,現在這台電機在運行過程中,會不斷的把數據傳回給西門子的工廠,這樣西門子就知道你的電機現在的運行狀況,以及什麼時候需要檢修了。高鐵廠商以往是怎麼做的?一刀切,定一個時間,到時間了不管該不該修都去修一下,更我們汽車保養沒什麼差別。現在西門子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需要修什麼時候需要養護,你要想知道,對不起,給錢。

再舉個例子,智能產品實現後,每一輛汽車都會不斷地採集周邊的數據,來決定自己的行駛路線,整個運輸系統會完全服務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買車。

在這個階段,所有的生產廠商都會向服務商轉型。

工業4.0第四重天,雲工廠。

當工廠的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入的時候,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這就是雲工廠。

工廠里的設備現在也是智能的了,他們也在不斷地採集自己的數據上傳到工業互聯網上,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廠的哪些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哪些是有空閑的。那麼這些存在空閑的工廠,就可以出賣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需要的人去進行生產。

互聯網行業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就是因為創業者只需要專註於產品和模式創新,不需要自己去買一個伺服器,而是直接租用雲端的服務就行了。而目前工業的創業者,還是要不斷地糾結於找OEM代工還是自建工廠中,這個極大地限制了工業領域的創新。當雲工廠實現的時候,我預言中國的工業領域將出現一個比互聯網大百倍以上的創新和創業浪潮,那個時候這個社會的一切都將被深刻的改變。

工業4.0第五重天,跨界打擊。

互聯網行業天天說降維打擊傳統行業,什麼谷歌小米阿里巴巴樂視,可是我告訴你,當工業4.0進入第五重天時,工業企業的跨界打擊將比這些互聯網企業猛烈百倍。這個過程將從根本上撼動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根基,重塑整個商業社會。

舉個例子,一個生產手錶的廠商,這個表每天貼著你的身體,採集你身體的各項數據,這些數據對於手錶廠商也許沒啥用,但是對於保險公司就是個金庫,這個時候,手錶廠商搖身一變,就能成為最好的保險公司。

當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時候,跨界競爭將成為一種常態,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將被重塑。

工業4.0大圓滿,黑客帝國。

整個工業4.0過程,就是自動化和信息化不斷融合的過程,也是用軟體重新定義世界的過程。

在未來,多元宇宙將在虛擬世界成為現實,一個現實的世界將對應無數個虛擬世界。改變現實世界,虛擬世界會改變;改變虛擬世界,現實世界也會改變。一切都在基於數據被精確的控制當中,人類的大部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將被機器和人工智慧所取代,所有當下的經濟學原理都將不再試用。

但是有一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我相信。

人類的愛、責任、勇敢,對未來和自由的嚮往,以及永無止境的奮鬥。

生生不息。

——分界線

點評:我們已經隱約感覺到共產主義的氣息,試想一下人們需求不斷的差異化和多元化,一旦標準化產品走向消失,定製化產品時代來臨,那麼很多所謂的競爭就不復存在。

在傳統工業年代,人類追求等級高低、財富的多少。這其中的本質原因是:生產關係決定了等級客觀存在,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產品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而在互聯網告訴發展的時代,當生產關係調整到協作性勞動,當生產力發展到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滿足自己的需求時,這時勞動就成了一種需求。

屆時,極簡將是產品設計的主流,因為人們不再需要花俏而多餘的東西作為「附加值」。到那時候,最高的價值就是自己,最流行的時尚就是做自己,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不再被外物牽扯。

生產力的進步並不是為社會無窮盡的提供商品,而是讓每一件產品都豐富到你不得不去縮減其它產品的程度!你的每一件產品將擁有靈性,它會和你共融。所有多餘物質都是一種累贅,你不再願意被他們所累,因為你的靈魂已經有了歸宿。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不錯

廣東智慧製造研究院(微信id:zhzzyjy)熱文推薦:

回復:企業灼見,可得

--《這公司去年營收近萬億,是「華為+BAT」的兩倍》

--《聯想花200萬辭退了這個90後...》

--《小公司別講複雜觀,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20多家倒閉企業血泣:假裝高逼格的企業都死了》

回復:管理乾貨,可得

--《年薪5w和50w的人,到底差在哪?》

--《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做事的速度》

--《為什麼越學反而越蠢?碎片化學習是個騙局》

--《不懂構建知識體系,你遲早被信息洪水淹死》

回復:巨頭滑鐵盧,可得

--《慘!2016知名企業陣亡最全名單|醒腦推薦》

--《他曾統治一個行業,最後卻戴罪病逝》

--《寶潔的潰敗,意味著中國上一個時代結束了!》

--《天上的飛豬摔了下來:小米估值不及去年十分之一,背後真相驚醒國人!》

回復:創業激勵,可得

--《對不起,你那不叫努力,叫重複勞動|深度》

--《我從未見過一個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

--《你打工都打不好,還談什麼創業?》

--《匠人 | 3平米小店年賺3億,只因做對一件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智慧製造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關於順德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相關資訊都在這裡

TAG:廣東智慧製造研究院 |

您可能感興趣

首個互聯網電視產業園奠基的背後:有實業,不裸泳
互聯網造車,斗的是資金還是實力?
線下實體商業與互聯網巨頭誰在玩誰?
製造業,國之根本,工業互聯網,如虎添翼
造型師何浩:美業與互聯網,實體店與網路的必然
互聯網思維下的實體製造業未來之路 應當這樣走
下半場,產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未來製造業風口
互聯網下半場的智能商業:所有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重做一遍
阿里王堅:今天的製造業正在創造下一代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去中間化,一定就是正確的嗎?
「互聯網+美業」來襲,美業實體門店還有啥機會?
使能工業互聯網,新華三讓製造業擁抱「智能+」
製造業投身工業互聯網,姿勢可以很優美
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是什麼?
劉學輝:互聯網產業的虛火,正在吞噬中國實體經濟
互聯網從業者,到非洲去!
泰國最有錢的5個人,全都是做實業的,沒一家金融或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的深度思考:是誰動了傳統金融業的乳酪?
產業互聯網下,酒店行業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