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佛法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都從此出

南懷瑾先生:佛法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都從此出

提 示

佛法本來平常,就是這麼一點,無邊妙用百千法門,都從這一點發出來。但是見到這一點很難。無始以來在輪迴中,被塵勞煩惱遮住,透不出這一點靈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從這一點發出來。易學說:一畫未生以前。數學上稱之為零,不是數了,只是一個概念,代表開始未知數,也是代表無窮數。佛經上很多數理的概念,佛菩薩能通一切智,他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事萬物都從一而來,累積千千萬萬之一而成千千萬萬。見到了這個一,保養這個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過,信得過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諸佛。後來習氣太深,把這個一遮障了。沒有見到這個一,一切學問都是假的。見到這個一以後,要發大心,發大願,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一是個什麼?什麼都不是。

《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什麼是法界?就是華嚴境界,也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奉命去參彌勒菩薩。一念專精,一念至誠,佛菩薩就和你光光相感。「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的心,本經經義說「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修道缺少「信」字,心就狹隘,譬如你們都已經見到一點,因為對於佛法信心不足,雖然見到,卻所得者少,所以也就「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執著一個法門。「於少功德便已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境界。」「若周遍知(圓融),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體會進去),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把握住,是你的),皆悉不能。」見道以後,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

截斷眾流固然對;不截斷眾流也對。不打妄想對了,打妄想也對。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師擊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雞鳴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這個時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點力,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樣子也是,中間不是;有些人樣子是,中間也是。放不下,挑起來。我所說的,聽不懂也好,他生來世,會一聞千悟,獲大福報。般若道場,十分莊嚴,「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

不要用心太過,放鬆!空空洞洞。放四大,莫把捉(不管身體),寂滅性中隨飲啄。(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由它去。)

此事,至誠至敬的人,大忠大孝的人,秉天地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便可以過來。

——南懷瑾先生《習禪錄影》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莫把「假我」當「真我」
南懷瑾先生:永存千秋的萬丈光芒
地獄究竟有沒有?
真正學佛的人,首先不能落入斷滅相
南懷瑾先生:恢復到兒童的天真,才是真正的修養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什麼是如來的境界?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
南懷瑾: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
南一鵬先生:不要神話南懷瑾,這樣會毀了他的思想
南懷瑾:和諧的人生不盲從,關鍵在於這一點!
南懷瑾老師:人生的陰暗面就在這個字里,能跳出來就是本事了
南懷瑾老師說完這一段典故,有得愁了
南懷瑾老師:人這一生一切都想抓得很牢,這可能嗎??
南懷瑾先生: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
南懷瑾弟子:老師很早就知道自己要走,為什麼一直不說這是個問題
南懷瑾:付出同樣的努力,高手往往就是靠這兩個字,取得非凡成功
南懷瑾先生:要跳出生死,或臨死瀟洒一點,就要具有定力
南懷瑾老師:一般人都忽略了,其實這才是最難得的福氣
南懷瑾:一無所有是驚喜的開始
南懷瑾老師:這是古人提出來的警告,不是我哦!這句話很可怕的
南懷瑾老師:每一個人內在都有瞋恚心,它是怎麼來的?
南懷瑾老師:如果做得到這樣,就可以身入世而心出家了
南懷瑾先生:如何能在社會上站住腳?只有一個方法——笨!
南懷瑾: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
南懷瑾:明心見性,不一定靠打坐,但又有絕對的關係
南懷瑾先生:我敢斷言,想要教育小孩有出息,必須從經典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