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成為我自己
或許最好的夢想,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
《Frank》。
John,一個對音樂滿懷熱情的文藝青年。玩沙子的小朋友、無人問津的牆角海報、路過的行人... ...John從不放過身邊任何潛在的「靈感」。
然而,努力如John,卻連一首讓自己滿意的曲子都譜不出來。
打電話、敲電腦... ...每天重複機械的工作,更是把這個「有志青年」困在了格子間里。
直到有一天,John在海邊遇到了Frank和他的樂隊。精神崩潰的鍵盤手正試圖自殺,John則誤打誤撞地成了當晚演出的「補位隊員」。
演出當晚,John見到了樂隊的靈魂人物——主唱Frank。準確的說,John見到的是戴著個又大又沉的頭套的「怪人」。
其實不只Frank,樂隊的其他成員看上去也都不那麼「正常」。一首歌還沒唱完,兩個成員就大打出手,真心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過,草草結束的演出並沒有中斷John和樂隊緣分的終點。不知是什麼讓Frank對John如此感興趣,又邀請了John參與樂隊專輯的錄製。
就這樣,John跟著這群音樂怪人來到了他們的「錄音棚」。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木屋。
獨特的錄音方式,神經質的創作過程,還有即興的獨唱……一切都和意料中的一樣,不正常!但在這裡,John感受到了創造力的漩渦正強烈地吸引著他。
除了腦袋上的頭套,Frank其他怪異的行為也開始在錄製過程中慢慢展露。當然,這些都無法阻止John對Frank音樂才華的欣賞和羨慕,即便Frank的天分反襯得正是John的平庸。
或許Frank和他的樂隊在外人眼中只有奇怪和神經質,但John顯然懂得他們的才華跟價值。於是,John暗自決定把樂隊排練和錄製專輯的過程發布到Youtube上。
沒過多久,他們的樂隊就開始在網路上小有名氣,更因此獲得了「西北偏北音樂節」的表演機會。
儘管其他樂隊成員都不喜歡John,也覺得去音樂節演出不是個好主意,但Frank並沒有拒絕John。
我成為了你們喜歡的樣子?但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被人群擁簇的感覺是什麼樣子?Frank不知道,他就像個小孩子,對這份未知的「禮物」充滿期待和憧憬。
然而,現實殘酷,Frank和他的樂隊顯然不適合這種聒噪的場合。為了讓更多人喜歡自己,Frank開始努力嘗試改變,從曲風到種種,以融入這樣的新環境。
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顯得格格不入,極少與人群接觸的Frank更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焦躁... ...
在音樂節的演出前,John給樂隊和Frank帶來的改變讓成員們忍無可忍。終於,大家選擇了離開,樂隊只剩下了膨脹的John和迷失的Frank。
一味迎合大家喜好的「新曲」,讓Frank在音樂節的舞台上失去了「最後一根稻草」。不出所料,聽著自己那「刺耳」的音樂,Frank在演出中途崩潰了。
到這裡,噩夢還未結束。Frank在音樂節上糟糕的表現讓John的剛燃起的雄心壯志又被澆滅,John也爆發了。
辭掉工作跟著樂隊來到荒郊野外,為了專輯錄製分享了自己所有的積蓄,John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
一心求成的John終於把Frank也嚇跑,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倒了逃走的Frank。
看著地上破爛的頭套和已經跑遠的Frank,John打算追出去,沒成想又一輛疾馳的汽車向他駛來... ...
故事的結尾,在一間空蕩的酒吧,John把摘掉了頭套的Frank帶回到了他的樂隊身邊。
Frank用一首歌把支離破碎的自己和樂隊又重新粘連在了一起,John也洒脫地離開了不屬於他的地方。
我們無法成為任何人,除了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有自己的圈子。有些人就像是紮根很深的花,你試圖把它從生長的地方拔出來,挪到別的地方。但當你拔它出來的一瞬間,它就死了,至少變了... ...
Frank就是這樣的花。
他戴著頭套,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角落,和跟他一樣享受孤獨、熱愛音樂的人組成了一個樂隊,唱著沒什麼聽眾的歌,卻和每一個音符都相愛過。
每看一部電影,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代入某個角色。這次你會是誰?神經質的音樂天才Frank?孤注一擲的追夢少年John?也許這都不那麼重要。
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答案又常常是:像XXX一樣的人。
電影中,樂隊成員Don曾對John說過:「Frank只有一個,不要妄想成為Frank」。
Frank的病態讓他對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是那麼的敏感,而音樂則是他表達最流暢的一種語言。這是Frank的怪癖,也是Frank的天賦。
對於熱愛音樂的Don和John來說,他們必然羨慕Frank的天賦。但Frank的痛苦誰又願意去承擔?
John縱使天資平庸,但也是真心熱愛音樂的。他放棄了工作,將自己積蓄都貢獻給了樂隊,他一遍又一遍地創作,不斷失敗又不斷嘗試。縱使樂隊的成員都排擠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從很多角度來看,John似乎都是一個很積極的人生模版。
「改造」Frank時的John看起來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但骨子裡熱愛音樂的他應該還像困在格子間時一樣煎熬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給自己設定了太多預期。才華有限的John想要無盡的創造力,怡然自得的Frank也會渴望更多人喜歡自己。
我們總是容易在追逐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其實,「去做自己」從來都只是一句安慰弱者的口號。相比成為自己羨慕的「那個人」,誠實地面對接納自己往往更不容易。
當然,我們也永遠無法成為任何人,除了並不完美的我們自己。
撰文:Franky


※「一夜灰頭」,胡歌留學歸來果然美得有聲有色
※如果說高跟鞋屬於夜晚,矮跟鞋就是隨時都好看
※大師愛氣墊!Bobbi Brown攜手Zing揭開氣墊妝容新趨勢!
※皇室貴族佩戴「玉石」的姿勢還不學起來?
※穿膩了純色襯衫和條紋襯衫?該試試不規則的拼接襯衫了
TAG:VOGUE |
※那隻青蛙是我們想成為卻不能成為的自己
※我想成為你們的驕傲
※我想你成為最好的你
※我最終還是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都說自己是「老母親」,而我更想成為那隻蛙
※以為他即將成為自己的妹夫,沒想到他要娶的人是自己
※權志龍,我的夢想是成為別人的夢想
※愛一個人不是為了他失去自我,而是成為更好的你
※把自己打造成,你想讓孩子成為的那個人
※我不願成為那頭自我設限的大象,你呢?
※我想成為你的哆啦A夢
※你知道自己是誰嗎?就想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不想成為爸媽那樣的人。」
※願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這麼努力,不就是想成為貓奴嗎?
※抱歉,我不想成為這樣的媽媽!
※她想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做她自己
※我不想要你將就,我也不想成為將就的對象
※周杰倫:我不只是想成為你們的青春,更想成為你們的一輩子
※謝謝你,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