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作品展

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作品展

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17年6月16日—6月26日

(開幕式時間:2017年6月16日上午10時)

展覽地點:

泰州美術館四樓展廳

為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的精神,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加快推進文化名城建議,精選泰州書法名家孫志勇近年來以歷代詠泰州文賦為題材的作品進行集中展覽,引導廣大市民在欣賞書法之美的同時,更多的了解泰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更多的人積極投身於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弘揚,為文化名城建設多作貢獻。

含弘光泰—《易經》有「含弘光大」一詞,比喻包含一切美好並發揚光大。改「大」為「泰」。泰,吉也,安定祥和,更指泰州。以「含弘光泰」為書名、為展標,意在比喻祥泰之州、文昌水秀,含容弘德,當發揚光大。

孫志勇,1970年出生。現任泰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藝處主任科員,泰州美術館副館長,高港書畫院院長。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第八次文代會代表,泰州市十佳文化新人。2008年南京出版社出版書法專輯《當代江蘇青年書法家—孫志勇卷》、2011年10月應邀出訪澳大利亞進行文化交流。2012年獲泰州市第三屆「政府文藝獎」金獎,泰州市首屆文藝精品創作「銀杏」獎。2014年《書法報》社出版《制高點-全國最高獎獲獎書家孫志勇》作品集。2017年1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選》。在中國書協組織的各類全國展中入展、獲獎30多次。書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第二十九屆奧組委(水立方)、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北京梅蘭芳紀念館、梁披雲文化教育基金會等多家單位和部門收藏。

「衣帶過江」有傳燈

姚舍塵(序)

我最初認識孫志勇時,他在寫黃道周。我以為並不討巧,明清之際以黃道周為代表的(除傅山外)來自官僚階層的書派,在歷史上是一個既「逢時又不逢時」的書派。後來知道孫志勇從小受家庭的影響,研習諸帖。上世紀90年代之後,我是時常能看到孫志勇的臨習與創作的。或許因為他以為我也有所謂「釣戈余能」的「遣興」,一月半載,或於他鄉間簡樸而風雅的「狄園」,或於我辦公室堆滿公文、報紙的案頭,每有新作,必邀同觀;每有心得,必有傾談。

我覺得他總體上是安靜的,特別是不再需要為生計而奔走之後,顯得更為安靜。安安靜靜地寫字,認認真真地臨古,正是十日臨池,三日創作,如此循環,從不懈怠,彷彿心有菩提。孫志勇常以自足的是:如今的衣食無憂,且無戰亂的安逸是遠勝於古人的。他的這種狀態,使他獲得非居廟堂才有的靜與淡、非佇立南山之下才有的悠然與超脫。

三九嚴寒凝意志,春風楊柳會古人,縱橫枯瘦、鐵畫銀鉤,漸之,碑帖的古雅已浸潤其心。他的小楷進步之快,且愈寫愈見其精當,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如果大致概括孫志勇學書凡三十餘年之過程,我以為從幼承庭訓、家學淵源的熏陶蒙生興趣,以至一段時間的恣性揮運卻未見得法,是為初始階段;取法黃道周直追魏晉,由小楷入手進而行草浸透「二王」並得孫曉雲先生親授是為成長期。課堂親筆演示、習作硃砂圈點、信札悉心指勘,孫曉雲先生的親臨授課使孫志勇不僅有了學業上的里程碑意義,甚而具有了人生的意義。然而,導師之於學子從本質上說仍是某種啟悟與激發潛能,古今無異。這個點化之功的因果,是孫志勇對漢字領悟與敏感的秉賦性資源被大大開發出來。直到中國書協首屆手卷展,孫志勇從一萬多人中勝出,邀我同去鹽城觀展才見真容。固然,八仙過海洋洋大觀且兩可之間(獲獎與未獲獎)有之,然勝出之二十男女終還是翹楚無愧於煌煌獎星。幾個大廳覽過,內心的感受倒是「明人簡牘,幾逾唐宋。」而孫志勇好似漫不經心地「坐」到主席台一把明式做工的圈椅上(總共20把)。再細而觀之,孫作小楷結體取法鐘太傅、黃道周之厚重拙樸,筆法融以墓誌中方筆趣韻,形成俊逸穩健之像。行書沿「二王」及宋四家風格,古韻尚法、險正相生。形式上則充分借鑒古人尺牘、手札及帖跋格局,如此動靜相生、理性與激情交融之作能不令人暗喜而唏噓:登堂入室,乃以整個青春作代價。

綜觀孫志勇學書路徑,多有應肯定之處。比如清醒的選擇與取捨。黃道周行草久負盛名,小楷更為顯著,尤其放在明代擅寫小楷的書家群體中。孫志勇只鍾情於小楷、行草。他的小楷在字的搭配上造成的險竣峭拔之勢,以及拓寬橫向、縮短縱向所獲得的質樸古雅效果,幾見師法黃道周結體用意。所謂「意氣宏麗,如飛鴻舞鶴」是也。再如,專註一家,追根求源。黃道周初范鍾繇和「二王」,孫志勇亦復如是,不少功夫化在鍾繇《宣示》、《季直》、《墓田》與「二王」諸帖上,正如後來何紹基所說的「根據晉人,兼涉北朝」。他的專註一家是有「工匠精神」的,故而不會流衍成江湖字;他的兼學別樣是理性的,故而師古而不泥古。譬如他的行草,並不以黃道周上寬下窄、上松下緊以及善以最後一筆調節字的比重為依皈,更多則是引入「二王」結體。他在保持黃道周字與字接筆處截然中斷的基礎上,轉折方筆居多,線條堅韌有力,一破所謂「倒三角」造型,且照樣形成字距密麗,行氣貫通的效果。如果剔除舊式文人純以丹青遣興,中國書畫家的得道離不開器識這個關鍵詞。

也許,中國書法「帖學」的回遡性決定了所謂追古。但對傳統帖學的理解與書法本源的認識又極易流於表相,淪為一般傳承意義上的俗見,學帖者難有器識之觀照。孫志勇寫楷先以黃道周小楷上手,旁及祝允明小楷,歷三五年,再追鍾繇楷法,不走彎路。他對「二王」書風並不止於審美意義上的傾心,而是某種對「魏晉」的打通,將其整體觀照,深入體驗。他對魏晉的追摹,如拾級登山,一步一階,直至融入魏碑墓誌方筆之趣。遙想當年,清人孫承澤指認《力命表》為「右軍所臨鐘太傅書」時所云:「古人臨書惟欲發露自己精神,不肯寄人籬下」,志勇學書,何其相似乃耳。其最高的融合乃是「魏晉風韻」中技法與精神的高度統一。我以為這是孫志勇的「器識」或曰追求。

孫志勇的書法創作值得稱道的另一個方面是,將傳統書寫工具貼附於鄉邦文獻。這在書法與現實生活驟然割斷的今天,無疑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幾年前,他獲「江蘇書法獎」的作品,便是唐開元年間海陵人張懷瓘的「書論」。他將張氏「書論」當作激勵本邑書家前行之明燈,他抄「書論」不僅意在文脈傳燈,亦從中感悟「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之書學標杆。他後來寫充滿俚語、本事的「竹枝詞」、當地流傳的「柴墟八景」,直至我請四川大學何崝教授(甲骨文專家)創作的《雕花樓記》以及鳳城河景區諸歷史遺存,無不用心抄寫,文化名片中隱含幾多鄉情。這使我想起楊絳先生102歲依然用小楷端正抄寫錢鍾書的《槐聚詩存》,一筆一划大約全是滄桑、懷念與淡定從容。

此集標題《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選》不僅以傳統書法藝術重返歷史現場,同時也蘊含了某種書法精神。「含弘光大」出自《周易》,乃《易經·坤卦》語。將「含弘光大」之「大」變「泰」,甚好。泰,是坤卦,吉而廣大又暗合「祥泰」之意。書法精神是什麼?當然可以用老鄉張懷瓘發明的「品」級來品藻分等 。但若無「燒余竹瀝秪烹茶,磨遍松油堪潑墨」的苦行,焉能有「製管迅如風雨來,驥渴鴻驚憑腕力」之實力。孫志勇君備戰數年,以扛鼎之力寫此,功莫大焉。一卷在手,或主政清官贊民風,或名賢過境記勝跡,歷史猶在眼前。有趣的是,黃道周這一流派隊伍龐大,除倪雲璐、王鐸,還有楊延麟、許友、宋曹、盧象昇、周亮工,龔鼎孶、張皇言等。而周亮工、龔鼎孶等都曾因與泰州有諸多人事感情上的牽連而收入《歷代詩詞詠泰州》一書。這又彷彿是孫志勇當初師承這一古典流派並在今日寫此《含弘光泰——孫志勇書歷代詠泰州文賦選》的一次天造之合。其一脈相承,班班可考。

2016年盛夏揮汗於靜心齋

張懷西主席文心鑄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

您可能感興趣

祥泰之州·泰州
永昌官方:老將劉君鵬自由轉會中丙泰州隊
泰州「麒麟灣」的傳說
京滬高速泰州互通綠化景觀 呈現吉祥文化
李棲竹:泰州早茶
天海vs泰州首發:張鷺楊旭領銜,廖力生宋博軒先發
泰州醫藥城夜景照明工程賞析!
探尋「泰州方言」獨特的「官音」文化
江蘇醫保指南——泰州篇
前有孔子,後現王棟——尋覓泰州學派蹤跡,恭聞王氏宗祠古韻
泰州的這件珍品出自宋代古墓,據說和宋太祖趙匡胤有關……
王艮棄商治學創立泰州學派
蘇州、南京、徐州、泰州、淮安……江蘇為什麼喜歡換省會?
曹衛東當選泰州市總工會主席
江蘇靖江,隸屬於泰州市,位於長江北岸!
大疆智圖軟體協助江蘇泰州輸電中心完成智能化檢測
從乾隆到道光,5道聖旨頒給泰州這個家族,「皇恩」為何如此浩蕩?
江蘇泰州望海樓景區燈火璀璨迎元宵佳節
雀巢泰州築新巢 堅定紮根投資中國
《泰州方言斠疏》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