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批評與創作

書法批評與創作

書法批評不能成為書法創作的附庸,這種獨立的態度更多地表明它們不是服務的關係。從書法批評家素質要求上,我認為一位優秀的書法批評家應該是位書法家。因為對於書法批評的要求不同於書法理論:書法理論是面對書法的現象,要有超然其上的抽象概括和規律性的認識,以尋求一種普遍化的存在和表達方式;書法批評則要時刻保持與具體對象的緊密接觸,必須對對象做出具體的感知、理解和評價。同一種判斷標準在其他的書法作品裡是無的放矢的。當批評一味向理論靠攏,追求普遍性,即是在削弱乃至抹煞自身的適用性。批評家的自主意識要求對評價的對象做出專業意義的判斷。因為書法批評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所以要求書法批評家應該是位書法家。

擁有豐富創作經驗的批評家對書法創作一定是抱有極高的熱情,並且對創作中的甘苦獨有會心,在批評語言中總會流露出尋求創作的天性。這樣的批評家在批評對象的選擇上會顯示出自己的特點。他們看重的是能夠表現出較大的藝術創造力的書法作品。他們總是努力站在作者立場上,在自己的心靈中模仿和領會那種創造的狂喜。擁有豐富創作經驗的批評家有著藝術的敏感和批評的探索精神,也不乏對書法傳統的獨特理解。這樣的批評家擁有創造性的直覺,這種直覺能對批評對象精神意蘊瞬間進行整體的把握。如法國美學家馬利坦所言:「批評家必須比普通讀者更純潔、更深沉地領悟到詩中所傳達的一切,同詩人的創造性直覺相交流。換言之,批評家就是詩人,並具有詩人的天賦,至少原則上如此。正像執行裁決一樣,在評價一部作品之前,他應該發現詩中的創造性意圖和困擾於作者靈魂之中的那些更加隱秘的東西。」(《藝術與詩中的創造性直覺》)這種批評品質與書法批評品質是相一致的。擁有深刻創作體驗的批評家對作者的創造力抱有深刻的理解,並且希望通過自己的批評使對象的創造因素得以突出和彰顯。同時,批評主體的創造才能也隨之自然地表現出來。

批評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令,而是一種參與、一種理解——理解作品在自由創造的衝動下體現出的朝氣和新穎別緻的東西,從中發掘出人類精神之美。沒有深刻的創作體驗很難進入作品的技法和文本方面的細節,從中體悟作者細膩的情感變化。至少我認為思辨型的批評家能夠寫出嚴密的文藝批評,但往往遠離作者的體驗。我甚至感到那些漂亮的結論也值得懷疑。因為它們是通過明晰的思想脈絡和抽象的概括得出來的結論,而不是對具體細節進行敏銳研究之後得出來的。正如文藝批評學者凌晨光所說:「批評對象中最值得批評家關注,並且需要用批評文字表現出來的,恰恰是存在於對象的有機整體中的創造性特質。這種創造性特質經不起思辨的歸類,只有直覺的把握才能保持對象特質的完整性。」(《當代文學批評學》)

深入創作是批評家對書法的尊重。他們可以從自身體驗中體會到創作的艱難,發現紛繁複雜的現象。讓批評主體和作品中的生命底蘊在研究中穿插,與研究對象聲息相通之後,批評對書法現象、癥候的判斷就有了反躬自問的意味,而不是眼高手低地對書家和作品指手畫腳。而批評家的生命意識同樣與書法的生命息息相關。正是基於這種將心比心的理解與感悟,批評家和批評對象在相互尊重中得以進行雙向交流的精神對話。批評家在深入考究書家和作品的同時,也是對批評和批評家自身的反省、質疑與考問。這種批評的作用不僅僅在於那些理論成果,更重要的是批評主體在困難中探索生命的過程,用自己的呼籲來實現自我,印證著書法的存在與變化。這種批評有時直逼生命深處審美感悟的自由。

書法批評對當下書法創作領域具有超常的敏感。書法家的各種隱蔽的、鮮活的經驗開始浮出視域。因共處時下,書法連接著眾多凡俗的生活。沒有經過時間的洗汰,當代的書法批評要做出敏銳而又富有見地的評價遠比一般人想像的困難。當然,書法批評有權從任何一個入口來探訪書法家的書寫方式,而不必過多地從他的身世開始。同時,書法批評所提供的可以是書家的一個階段,對此提出自己的見解。一般批評作者往往把批評變成一門死的學問或審判的武器,裡面除了空洞的學術詞語的堆砌和貌似莊嚴實則可疑的價值判斷,並沒有多少屬於批評家自己的個人發現。確切地說,這樣的批評裡面沒有智慧、沒有心聲,甚至連話語方式都是陳舊而蒼白的。

與書法家相比,書法批評家的聲譽是相當低的。古往今來,重書法家、重創作,輕理論家、輕批評家已成積習,造成書法家看不起書論家,書論家也看不起書法家。當今存在書法家不看書法批評,書法批評不認真閱讀作品的畸形狀態。上溯歷史,晉代王羲之曾說:「善鑒者不書,善書者不鑒。」如此一句謙辭,在文人中代代相傳,以示謙虛,又顯自負。蘇東坡也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若我。」但是,王羲之、蘇東坡都是善書又善鑒之人。學者李廷華快人快語地一語洞穿此說的偏執:「自王羲之而降,『善鑒不書,善書不鑒』似乎成了書家的一條口頭禪,這恐怕也和大鑒賞家與大書家多見一身二任有關,書鑒分離說確是從來不曾實行的套話抑或是假話。」(《錢鍾書論書札記》)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書鑒同佳的例子。可是王羲之這句謙辭造成了理論偏頗和門戶之見,被許多不善寫的書法批評作者引為借口。

要使書法批評與書法創作形成互動,應該從書法批評的自身反省做起——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在書法批評中脫離了創作,脫離了對技法細節的閱讀能力,脫離了閱讀文本的耐心。書法批評正被媒體的廣告式宣傳和會議發言(如某些研討會「假」「大」「空」的言論)所代替,那種微弱的專業批評的聲音已經變得相當可疑。叢文俊先生敏銳地發現當代書法研究的現狀,指出:「有些人已經對傳統的書法批評不再感興趣,試圖藉助於西方現代文藝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新的體系,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術語。這一努力的傾向是好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使得效果不太明顯,問題之一就是傳統書法批評『經驗描述法』的術語大都具有無可替代的特點。」(《傳統書法批評〈經驗描述法〉例說》)批評不從創作經驗出發,結果造成書法家對批評家抱怨,沒有全面理解其創作願望和創作方法。即使你高評了某一現象、某一書家,被批評一方依然因為批評的觸角未達到深層面而不滿足。書法創作與批評的距離在拉大,正如朱以撒所說:「一方面使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高度地抽象化,一方面又使這種研究日益脫離書法創作及書法欣賞的實踐。」(《書法審美表現論》)

要改變這種局面,真正讓書法創作與批評形成互動,最關鍵的是讓書法批評能以書法家的創造直覺一眼發現問題的實質,一針見血地穿透書法家的創作弊病,讓書法家覺得批評到位和有力,讓書法家心服,繼而傾心於與批評家進行交流。

相對於當下書法創作的各種觀念,批評家對於書法創作與傳播媒介的研究同等重要。社會文化的傳播媒介對於當代書法具有深刻的影響,這也是當代書法有別於傳統書法的重要特徵。這包含了兩重含義。首先,現在是一個大眾傳媒時代。無論是各種展覽,還是電視、網路,書法創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豐富形式傳播。當代書法就是在這種文化環境之中運行的。換句話說,當今的書法生產必須考慮如何與諸種社會文化進行競爭、合作以及各種複雜的互動。其次,書法自身的傳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書法的特徵。甲骨文刀刻時代與金文時代的書法語言不同,竹簡之上的語言風格肯定異於紙質時代。這些題目都必須保存於批評家的意識之中。這些正影響著當代書法的性格。我們還用一成不變的傳統標準評價當代書法的是非,不是我們拋棄、輕視當代書法,而是我們被當代書法所輕視和拋棄。在當代傳播文化背景下,書法批評與書法創作的互動比傳統方式多得多。但是在我的觀察中,當代書法批評與創作缺少更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書法家恥於向批評家討教,批評家不屑斤斤計較於點畫得失的書法家。

我感到現今書法批評面對的內容較之前複雜多了——我指的不僅是書法本身,還包括書法周邊的文化環境。它與當代市場理論結合起來的時候,可能強調獲得更多的欣賞者。如何對書法加以雅俗共賞?若進入表現主義理論,可能發展出個性、藝術觀點、個人空間之類的觀念;進入文化學範疇,就會生成相對於民族、傳統、國粹的概念。只有積極與書法創作形成對話,回到特定的書法語境之中,才可能判斷這些創作觀念的實際意義。事實上,我們必須在許多時候進行各種複雜的權衡。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
國畫技法講座·半工半寫花鳥畫技法
洋菊圖 錢維城作
篆刻藝術的章法布局(3)
墨牡丹 蔣廷錫作

TAG:中國書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代書法創作:理想與批評
批評:吳善璋書法作品集評
基層書法家創作成果作品展選刊
劉恆書法作品集評
批評,讓書法走得更遠-寫在《書法觀察與評鑒》創刊之際
書法創作中「意在筆先」的理論可行嗎,看看古人的書法創作觀
「康有為獎」書法評展獲獎作品亮相,秀百件書法佳作
行書書法作品
曹全碑隸書書法創作
行書書法創作多樣性
書法創作:從「讀」開始
著名書法家哈建設的作品賞析及書法評析
王登科書法作品集評
全國行書書法大賽作品評析
自作詩《勤修忍辱入般若》書法創作
王根權:首創中國書法評判標準,是陝西書法理論最高產的書法家!
書法設計與文創
書法創作繁體字查詢表
李有來書法作品集評
咸寧翰墨蘭台——檔案、地方志法律法規和領導人重要批示書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