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大時代下產生的「萬經之王」,它的誕生是必然的?

《道德經》:大時代下產生的「萬經之王」,它的誕生是必然的?

公元前500年前後,可謂一個大時代。在這個大時代下所產生的第一部巨著《道德經》,這部書和稍後產生的《論語》一樣,至今仍然對中華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著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在教授他的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求知若渴。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因「實乃老夫之學有盡」,遂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周朝最高學府里的有學問的人),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正是在任職「周朝國家圖書館」時期,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從而為《道德經》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在《道德經》論述體系里,「道」與「德」是兩個互為支持和補充的不可分割部分:「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之道;「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方法。《道德經》中道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缺「德」而不可。

《道德經》的誕生,首先是那個大時代的產物。春秋中期,周朝統治日漸式微,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面對嚴酷的動亂與巨大的社會變遷現實,周朝的天才知識分子老子,對當時的政治社會、自然現象和道德人生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思想觀照。他發現了宇宙時空、自然生命和國家治理之間的聯繫和規律:天地運行,時空有序;萬物生長,有其聯繫;生命發展,有始有終;國家治理,當守無為之道。他呼籲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政府治理人民和發展生產,必須適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強調政府必須以民眾為中心,在組織生產時政府只起輔助作用和無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積極創造條件讓民眾實現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司馬談(司馬遷之父)曾對黃老道家思想進行過一次深刻總結。他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道家「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旨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即如現政府所倡導的「生態文明」,決不僅指生態自然環境,而且也包含社會政治、經濟和生存環境。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與民休息、發展民生,乃至保障社會政治生態平衡和生活環境安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五千年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五千年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25)老子和他的《道德經》:大時代下產生的「萬經之王」
《易經》是如何產生的?
道經是如何產生的?
都是口音和秦始皇惹的禍:儒家的「古今文之爭」是怎麼產生的?
如果天然水是自然產生的,大蛇是被人引導的,那麼黑精如何誕生?
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何時才產生了當皇帝的念頭
我的前半生:只是因為他的一句話,讓陳俊生對凌玲產生了懷疑!
生活中最常見的沙子,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是人造的嗎?
世界上最準的預言,是怎麼產生的?
華佗之死:錯誤的年代產生的悲劇
宇宙中所有的能量都是從哪裡來的,難道是憑空產生的?
下一批財富大亨將在玩奇石的人中產生,會是為石頭瘋狂的你嗎?
孫中山先生去世前,留下3份遺囑,如何產生的,至今是個謎
大腦的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康熙年間,「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是如何產生的,產生了什麼影響?
陸小曼的婆媳大戰:並非年齡產生的代溝,而是徐志摩不懂原則
老年人的大腦是否會產生新的神經元?
先是不討厭,然後日久生情的情感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的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食慾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