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化的世界——它將是人類重返自己精神家園的途徑

遊戲化的世界——它將是人類重返自己精神家園的途徑

如果你不是一個沉迷於遊戲的人,對遊戲的觀感應該不是很好。因為大量的年輕人,尤其是小學生,玩遊戲成癮。

一般的觀點是,玩遊戲既傷害身體,又耽誤學業。所以,遊戲好像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做遊戲產業的人,雖然很賺錢,但總是背負著一種道德上的瑕疵。

我認識一位在遊戲業很有名的企業家,我跟他開玩笑說,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賣白粉的啊?

他嘆口氣說,我們還不如賣白粉的呢。真要有膽量賣白粉,在黑道江湖上好歹還能被高看一眼。我們這是合法賣讓人上癮的東西,連江湖尊重都沒有啊。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話。不過,遊戲業就等於研究怎麼讓人上癮嗎?他們有沒有別的價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追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遊戲會讓人上癮?

你可能聽說過很多詞,比如即時反饋、榮譽系統、成就感、社交動力等等,這都是遊戲讓人上癮的機制。但問題是,為什麼人類會吃這一套呢?

最近我看了清華大學歷史系劉夢霏的一系列文章,深受啟發。

劉夢霏自稱是一個「潛伏在歷史系裡的遊戲研究者」,她認為,遊戲提供的不是上癮,而是一種可能性。

遊戲是讓人能夠完整地自我實現,讓玩家能回到集體潛意識中,去狩獵採集的祖先式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種意義完整的生活方式,從而能填補在當代工業社會中,針對個人而言,斷裂的意義鏈條。

人們之所以要玩遊戲,是因為遊戲讓你在工業社會中,仍然能做一個大寫的人。

這個觀點有意思了。

說白了就是,人類從狩獵採集社會的狀態里走出來,一萬年左右,一路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狂奔到今天。但是,我們身體底層的需求和思維模式,還是停留在狩獵採集社會,而遊戲讓我們可以暫時地回去。

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的先祖,在狩獵採集時代的生活方式是啥,和今天有什麼不同?

首先,那個時候我們天天都處於探索的狀態,大自然是那麼龐大,我們不知道它的全部真相。我們每天要從住的地方出發,探索周邊的環境,採集蔬菜果實、打獵,每一次有收穫都是意外之喜。

但是現代社會,就完全不是這樣了,探索的精神在衰退,因為大量的事情都是確定的。你每天上班坐地鐵,會在精確的時間抵達確定的地方;很多工作內容,都是預先計劃好的;大量的人,工作只是為了生計,沒有什麼意外之喜。

第二,在狩獵採集時代,我們並不追求效率,每天勞動時間很有限。因為沒有冰箱啊,多採集食物也沒有用。每天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和我們的家人或者從小就熟悉的人相處。

你看現在的猴群,大量時間是用來社交和玩耍的。而在現代社會呢,效率的螺絲每天都在擰緊,整個現代社會體系其實就是一台壓榨機,把陌生人大規模合作的效率潛能,給壓榨出來。

只要你還有一點時間、一點精力,都會被誘導投入到,為提高效率而從事的工作中。否則,按照現代社會的標準,你就是不上進,沒出息。

第三,在狩獵採集時代,人類會為了解決一些特定的問題,製造一些用途特別明確的生活物品。每做一件事,都能直接看到它的結果。

比如,做一個小首飾,戴在頭上,很好看;做一把小石刀,可以切開獸皮,等等。做的事和這事的用途、結果之間的關係,是直接的、可見的。

但是在現代社會呢?幾乎你當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缺乏直接可見的結果。

比如,你寒窗讀書十二年,是為了最後一下子的高考,但我們每認一個字,每做一道題,卻不能直接兌換為高考分數。

再比如,你工作了,你的每一項工作,當下的結果都不可見,總是要等到月度考評或年終的時候,才能看到成績。

我們再總結一下上面三點。

狩獵採集時代,人類的生活方式隨時隨地有探索的樂趣,有大量的社交和閑暇,所有的行動有即時反饋。

但是,這是一萬年前的事情了。後來進入農耕社會之後,人類的財富迅速增長,但代價是,這些狩獵採集時代的生活方式,徹底消失在歷史的深處。

但是有一項東西沒有消失,那就是人類的基因,它一直被複制到了我們現代人的身上。一萬年的時間太短,基因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這下我們就明白,為什麼遊戲會讓人成癮?你看,遊戲不就是提供給我們,一萬年前熟悉的那種生活方式嗎?

第一,有探索的樂趣,每一個遊戲都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好的遊戲,幾乎有無窮多的細節和深度有待你的發現,可以隨時獲得成就感。

第二,有大量的社交和閑暇。很多人說愛打遊戲的宅男,非常孤獨。

其實才不是呢,他們是在現實世界裡孤獨,遊戲恰恰是治療他們孤獨最好的良藥,裡面的戰隊、夥伴、社團,比現實世界裡熱鬧。

第三,很多人沉迷遊戲的原因,是因為遊戲有清晰的即時反饋。

在遊戲里,你每打一隻怪,都會非常明確地獲得100點的經驗值,絕不落空。你的每一個成就,都會記錄在徽章系統、排行榜系統和分數系統里。你可以隨時知道自己的進步,現在的遊戲,會竭盡全力地優化這些反饋。

聊到這裡,你肯定明白了,沉迷遊戲,本質上不是遊戲本身的問題。實質上,它是人類現代文明和人類遠古生活方式斷裂導致的問題。

這個斷裂的責任,不應該由遊戲來單方面的承擔罪責。

電子遊戲,不是一幫壞人為了利益坑害他人。它是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東西。

在人類歷史上,一旦出現新東西,都會有相當大的副作用。那個時代就會有人喊,完了完了,禮崩樂壞,前途一片黑暗。

比如,電視發明之後,當時就有很多人覺得,天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沉迷於電視?電視成癮,下一代怎麼辦?

事實上,我們看電視長大的一代,不也照樣活蹦亂跳,沒有成為墮落的一代啊。從一個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人類文明總是被這些東西推動著向前走。

把好壞判斷,放在一邊,這種新技術,就是一個事實,我們無力拒絕。只不過,下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會在這些事實上變得不一樣。

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位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劉夢霏,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她說,遊戲是一種精神過程,遊戲是一種平等與自由的媒介,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自主性,通過反饋和社群認同,使人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有意義。

什麼意思?

簡單說就是,遊戲是未來人類表達自己,創造意義的一個媒介,它是下一代人類文明的基礎。

未來,遊戲不僅僅是一種玩具,遊戲會成為經濟、社會、制度重構的一種基本機制。娛樂會遊戲化,公司管理會遊戲化,教育會遊戲化。

遊戲不僅是一群人沉迷其中的玩樂,遊戲會成為我們新的生存方式。這不是什麼黑暗的前途,用得好,它將是人類重返自己精神家園的途徑。

只不過,這個進程剛剛展開,我們現在看到的亂象,會逐漸溶解在它展開的過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呋喃大叔 的精彩文章:

線性思維和立體思維的區別
沒有解決方案,不要評價他人

TAG:呋喃大叔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境界,精神家園
細節中的匠人精神!藝術家對於生活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
我的精神家園
致敬《頭號玩家》的玩家精神,旅遊需要佛性精神突破束縛尋找樂趣
我的「精神世界」
我們的精神世界?
家族也是需要有一種精神的
舊學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科專家帶你走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境界是一個人精神內涵的自然流露
作家和精神病人想像之區別
心理學家:她是人類歷史上最詭異的女性精神病患者,迷戀自己的父親!
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正式歸類為精神疾病
創作型人工智慧逼近,人類精神家園即將失守?
獨立書店,滋養精神世界的遊樂場
黃家駒墓地看出他是怎樣的人,體現搖滾精神,永遠是粉絲心中的痛
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病,你中槍了嗎?
球迷們為何如此瘋狂?科學家找到了人腦中處理這類精神體驗的地方
永恆的精神家園
人生在世,活的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