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藏著一個人的素養
洞見
(DJ00123987)——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簡愛
來源:遇見簡愛
(ID: AJENNY13249143703)
01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慾望和要求。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說話的確有益身心健康。
我的一個做燈飾的杭州朋友,曾經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事有度。度,或許是所有事物,成或立的標尺。
說話有度,做事有度。
縱觀周圍的人群,
的確,
在人際交往上,懂得傾聽的人,往往比不停訴說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與信賴,贏得好人緣,在事業上取得成就或是官場職場上得到晉陞。
一次和一群朋友去國外旅行。我和K姐同居一室,她跟我微笑著說:「
慶幸這次是和你同住。
」
我問:「
為何這麼說?
」她答:
「你不知道啊,有一回去四川九寨溝和T住同一間房,那一周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太可怕了!
她總是喋喋不休,白天不停吧嗒吧嗒也就算了,夜晚不到十二點一點,根本不會合嘴,真的要命。
整個行程下來,我身心俱疲,有種度日如年之感。」
我和T也算相熟,有過幾次推杯換盞的經歷,尤其記得在一個共同的朋友為孫子辦滿月酒宴上。
同桌八位,有一半互不認識,T是那種自來熟,對誰都掏心掏肺,家裡的陳穀子爛芝麻,生意上的繁複冗雜,事無巨細,竹筒倒豆子一樣,噼里啪啦。
話匣子到了她那,那就沒完沒了。
席中,還有一位男子Z,和T一樣,喜於人前表現,舌燦蓮花滔滔不絕。
於是一男一女,演起了雙簧,你一唱我一和。殊不知,在他人看來,好比舞台上為討好觀眾使出全身技藝賣弄的小丑。
作為朋友,我偶爾會附和一下他們的談話,或是點頭微笑。
但我悄悄地觀察了同桌的其他賓客,尤其是男的,頗有不耐煩之色,只是礙於場合,不好發作而已。
太陽底下,並無新鮮事。
一個人廢話太多,出於禮貌,旁人又不得不邊聽他們說話,邊附和,三五分鐘倒無所謂,但一頓飯吃下來,一二個鐘頭就聽他們「高談闊論豪言壯言」,又怎麼會不累?
你身邊一定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吧。
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拎不清。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上有句金玉良言:你如果沒有好話可說,那就什麼也別說。
深以為然,在為人處世上,懂得傾聽遠比懂得說話更為重要。
02
有一年,我去日本旅行,乘坐的是日航,在飛機上,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安靜地看漫畫雜誌(眾所周知日本的漫畫全球有名)。
再看看身邊的國人,三五成群旁若無人地聊著天,機艙里一片喧嘩,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包括這次從曼谷飛廣州的航班上,原本我是坐在靠窗的位置。旁邊是一對小情侶,不時有親昵耳語的不雅舉動。
我雖然盯著手中的《讀者》雜誌,心無旁騖,因為距離近,餘光還是會不小心瞟到。
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間,發現最後一排有兩個空位,乾脆成人之美了。
還是選了靠窗的位置,中間的座位空著,過道的位置坐著一位男士,估摸著三十上下,白襯衫,黑色西褲,拾掇得乾淨得體,面相也斯文,讓我對他刮目相看倒不是外表,而是他手上的那本文學名著美籍阿富汗作家勒德 · 胡賽《
追風箏的人
》。並不擅長搭訕的我,鼓起勇氣和他聊了幾句。得知,他是其中一個空姐的男友,此行純粹是陪伴:看著書安靜地陪伴,不曾打擾女友的工作,偶爾兩人會相視一笑。
李商隱在無題一詩中寫道:
心有靈犀一點通。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寫有:
此時無聲勝有聲。
無不詮釋在友情或是愛情中,更多的時候,默默無聲比有聲更為感人。
在日本,有一種文化,簡稱:耳文化。這與中國韓國的「口文化」完全迥異。
只要平時有看電視習慣的朋友,你留意一下,不難發現,中韓最多綜藝節目,受眾多,並且異常火爆,包括現在我們國內最火的一檔節目《奇葩說》。
口才好會辯論,演說家口若懸河,分分鐘鍾圈粉無數。兩國唯獨缺少了「樂傾聽」的說法。
而在日本,特彆強調「樂聽」,他們善於傾聽他人說話,在不動聲色中將他人的思想精髓據為己用,因此日本人在頂尖的科技領域總是在全世界遙遙領先。
拋開這一點不說,
善於傾聽的人,更是用無聲的言語激勵著失意中的朋友砥礪前行。有人說,它的力量,等同於一個愛的擁抱,強大並深入人心。
03
喜歡刷存在感,是人類的天性。這直接導致我們無不希望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言一行,被萬人矚目。
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談論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卻很少有人願意傾聽別人。曾經年少輕狂,我也有過此等舉動。
後來,我看到一句民間諺語:一壺水不響,半壺水響叮噹。瞬間被打臉了。
作為一枚商人,時不時會和一些生意人在酒桌上交流,我發現真正的大亨,內斂低調話不多,善於傾聽,偶爾答上幾句,一語即中,讓人醍醐灌頂,更為膜拜。
寫到這兒,我想到自己這些年管理公司時遇到的人。
曾經有個員工,無論你和他說什麼,他總要打斷你的話,去辯解。
對朋友,領導,尚且如此,對親人就更肆無忌憚了。
捫心自問一下,多久沒有傾聽父母長輩的心聲了。
父母的「嘮叨」,其實是向我們訴說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作為傾聽者的我們,雖然有時候只有簡單的兩個字,嗯吶,是的,但這足足會讓他們高興一陣子。
親人向我們傾訴,是出於對我們的信任,無論我們是否給出正確的意見或是建議。
而我們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傷他們的心,在外面聽無關緊要的人瞎吹噓,一聽就是一整天,一回到家裡,父母說兩句,馬上疾言厲色各種不耐煩。
傾聽是一種智慧。
當我們沒有聽完別人話的時候,不要輕易妄加評論,不要說長說短,因為我們只聽到了冰山一角。
後面的話還沒有聽完,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會給人留下浮淺、不穩重的印象,甚至還會鬧笑話。
下面是一則真實的故事:
美國的一位著名主持人,叫林克,某天在主持一檔節目時採訪了一個小男孩,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小孩激動地說:「我想當一名飛行駕駛員!」
林克有意逗他,追問道:「假如飛機在太平洋上空飛行到一半而燃油耗盡時,你怎麼辦?」
「我會告訴我的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後我掛好降落傘跳出去……」
沒等他說完,觀眾和林克都笑了,這真是一個聰明卻又自私的小孩,卻沒想到小孩委屈地補充道:「我跳下去拿燃料,然後馬上回到飛機上!」
這下,大家都沉默了。
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為什麼只有一張嘴,卻有兩隻耳朵?
是為了告誡人類,要少說多聽。
你又不是美國總統,忙到連等待別人表達的時間也沒有,你欠缺的不是時間,而是素養。
如果你留心生活,就會發現,那些人緣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通常不是因為他有多麼的幽默風趣,而是能靜靜地聽完每個人的說話。
學會傾聽就是對別人極大的尊重,也是真心實意關心別人的表現,而真正充滿智慧的成功者正是那些懂得傾聽的人。
說到底,傾聽里藏著一個人的素養和未來,願你我都有。


※這種女人,讓男人流連忘返
※最好的愛情是:愛過你,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國學文化知識100題,你真不一定知道(值得收藏)
TAG:洞見 |
※傾聽里藏著一個人的素養和未來
※每個睡不著的人,心裡都藏著一個人
※脾氣,藏著一個人的修養
※每一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不可能的人
※對待父母的態度里,藏著一個人的修養
※良好的身材,藏著一個人的自律
※這些被忽略的細節里,藏著一個男人對你的真愛
※" 每個睡不著的人 心裡都藏著一個人 "
※一個人說的話,藏著他的人品,說這三種話的人,別深交了
※一位主人說,懷疑自家狗體內藏著一個人類,這鏡頭非常棒
※年近四十的男人,無業遊盪,他的潛意識裡,藏著怎樣的一個自己?
※你聊天的方式里,藏著你的素養
※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了不起的自己!
※一個人的容貌藏著所有的過往
※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了不起的自己
※每個說不想戀愛的人,心裡都藏著一個不可能的人
※獨處的時光里,藏著一個人的未來
※一個人的懶惰里,藏著他低水平的認知
※一個女人的心裡有沒有藏著別的男人,看這一點就能知道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忘不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