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廚房足夠有愛,才能做出一桌美味的草
有了女兒一點之後,銀霞的名字變成了一點媽,當我向她徵求在稿子里用哪個名字更好時,她說就用一點媽吧——知道一點媽會做飯的人比較多一些。
第一次和一點媽見面,起了個早,她開車帶著我到閩侯白沙的生態農場。農場主人摘了未熟透的粉撲撲西紅柿給我們,個頭不大卻壯實飽滿,咬一口酸甜適口,滋味濃郁。我們把農場正耕種的地都轉了一圈,一點媽從水源、土壤,到種植方式都仔細瞧過問過了一遍,看到農戶用塑料地膜進行覆蓋,忍不住向農場主人建議,「還是用稻草做自然覆蓋好一些」,塑料畢竟傷害環境。
為了尋找好食材,一點媽最近跑了龍岩、福州幾個農場,閩侯白沙的農場便是其一。這些年花不少時間與精力在「吃」上,讓常年坐享美食成果的一點爸有時都忍不住犯嘀咕,為了吃得健康又美味,一點媽費的力氣有時候是不是有點多了?
最愛往自然里鑽
____
一點媽的家在福州一所大學的教職工社區,家附近的小池塘和幾百年的老樹提供了些野趣。家樓下無人打理的花壇里,一點媽混種了十來種植物,這是一點媽最近在實踐的植物森林種植法,我問需要怎麼打理,她說不用,「你有看過人去給森林澆水嗎?」
花壇里檸檬香茅、百里香、薄荷、紫蘇、苦菜、西紅柿和小桑樹長在一起,野草也長了不少。這是一點媽實踐的植物森林種植法,看起來不起眼像荒地,卻頗為實用。
每周,一點媽還會帶著一點去閩侯荊溪種地,順便住上一天。聽她的描述,種地簡直是件快樂的事,她翻著照片說,「我們這次去,秋葵又長高了一點,玉米秧不像上周那樣蔫蔫的」,種完菜,在天台擺出桌子對著星星月亮喝酒,又是難忘的一夜。
喜歡自然這點,從小就根植在一點媽血液里。童年生活在鼓浪嶼,成天儘是山上跑,水裡玩,樹上爬。那個時候海水尚清可見底,父親帶她們到海邊撿海螺,一撿就是一大臉盆。英國領事館附近,百年前外國人栽種了許多外國果樹,她很小就嘗過牛油果的滋味。現在,家庭出遊,也盡挑有山有水的地方去。陪一點到野外去上自然教育課,常常玩得比小朋友都還要開心。
父親埋下西式料理的種子
____
搬出一點媽的書架,不同時期的料理愛好,都能找到對應的軌跡。辭去工作從上海回到福州生活的前幾年,一點媽跟著福州大學裡一位教授念博士,研究的課題是飲食人類學,她將孫思邈的《千金方》中的《食療方》翻譯為英文。除開人類學相關書籍、論文外,一點媽的書架更多被異國美食料理書佔據。
熱衷異國料理的因由,她想了想,跟父親或許是有關的。父親是泉州南安人,在廈大念書並留校任教,閩南男人天生就對世界充滿了想像,那個年代父親自學完了《新概念英語》四冊,很早便鼓勵女兒有機會要出國看看。90年代一點媽到美國朋友家住了三個月,從院子里摘果子熬果醬,用烤箱烤些肉類來吃,有了這段啟蒙,日後做西餐也更有方向。
回到福州後那陣子,一點媽翻西餐料理書翻得最勤。美國、法國、西班牙料理都買了書學著做,朋友送的一台日產麵包機,點燃她對麵包蛋糕的興趣;一點爸出差日本,她跟著一起到日本人家中料理課堂學習;陪一點到菲律賓遊學,她到市場里發現本土食材……肚子里裝著的異國食譜越來越豐富。
兩年前,一點媽到印度一個小鎮學瑜伽,小鎮居民全是素食者,吃了十天素,覺得身體格外舒服,於是重視起食物對身體的療愈作用。在翻譯《千金方》就接觸到的食療概念,在這個時候才被真正接受。「有時候你的經歷沒有辦法理解這些,繞了一個圈,才又回到這裡。」
素食家庭的餐桌與冰箱
____
家樓下早市有相熟的攤子,賣的豆腐、豆漿豆香濃郁,加上柜子里儲存的各類堅果,便是一家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從生態農場訂菜後,家中每隔兩三天就能吃到剛從地里拔出來的蔬菜,一點媽說,足夠新鮮、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足夠的能量和滋味,簡單處理就足夠好吃。
如此一來,花在烹飪上的時間倒是縮短了。在廚房的時間更加悠閑起來,有時候洗菜切菜,覺得手上的西紅柿或菜葉特別美,一點媽會停下來,到窗邊給蔬菜瓜果們拍張照。
一點媽喜歡帶點古樸味道的老物件,看見婆婆家舊籃子被丟在一邊,帶到家裡用來儲存些瓜果、根莖類蔬菜,蘿蔔乾、筍乾,攤開在竹匾里晾曬也很方便。到山裡玩水,撿了石頭回來,也往籃子里堆
打開一點媽家的冰箱,腌漬物、醬料的瓶瓶罐罐佔去大部分冷藏櫃。從日本帶回來的紫蘇烏梅放了十幾年,年紀比一點都要大了。大多數腌制方法聽來都不難,用鹽揉一揉去除水份,加醋、紅糖或蜂蜜保存起來即可。
酸菜和紅糟腌在一起,夏天到了買點仔姜泡醋,到鄉下采了野莓回家熬出野莓醬,婆婆送來腌酸筍,朋友送來院子里搖下來桂花漬的桂花蜜……二三十罐發酵物,構成一點媽家中餐桌鮮咸、甜酸滋味的主要來源。
每天中午,一點媽在瑜伽館裡午餐,吃的也多是果蔬,大家戲稱簡直是吃草。負責瑜伽館每周一次素食課堂與食育課程後,一點媽把廚房大半搬到瑜伽館裡,和大家一起玩,也更有搗鼓的樂趣。我問她那生活里還缺些什麼,她倚在廚房裡想了一會,說還是想門口有一畝菜地。
夏日無國界素食宴
____
入夏,午後剛下過一陣雷雨,一點媽在瑜伽館招待同樣對素食感興趣的朋友。在素食領域,因為鑽研的人相對少,很多料理方法都雜糅在一起,很難說一道料理是來自美國的還是歐洲,於是一點媽將主題定為無國界素食宴。從郊外農場訂來了果蔬,提前做好了蛋糕,還從家樓下采了幾叢野花裝點餐桌。
MENU
____
義大利國旗色拉
頭一天一點媽去了鄉下種菜,采了一把野生薄荷葉回來。義大利國旗色拉是義大利傳統冷盤,一點媽用豆香濃郁的老豆腐替代水牛乳酪。西紅柿切成略有厚度的圓片,夾點羅勒醬,疊上薄荷、老豆腐,吃的時候就跟吃漢堡一樣手抓起來。咬下一口西紅柿酸甜,豆腐軟韌,羅勒醬香中帶一點豆香,清清爽爽,當前菜很合適。
GIF/297K
豆香南瓜湯
奶油南瓜湯是西餐中常見的一例,素食者會用豆漿替代奶油和牛奶,口感更為清爽。入冬還可以用椰漿或腰果打發的奶油來替代豆漿,會有更厚重溫暖的口感,南瓜也可用土豆、番薯、山藥等替代。
這次做的南瓜湯,南瓜烤過之後甜糯糯的,混合豆漿,加一團藜麥、大黃米、糙米煮的三色米飯,攪打成漿。家樓下種的百里香扯來一株,混合薑末用橄欖油煸香,完成後的湯汁,南瓜清甜混合著豆香,咋咋舌又生出一抹生薑與百里香的香氣。
GIF/607K
薄荷醬土豆色拉
一點爸老家寄來的周寧土豆,個頭小小,口感是特有的Q。平時煮過後拿刀口一拍,用油煸香了蒜慢慢煎來就足夠好吃。一點媽挑了個頭大些的來做色拉,水煮後趁熱用手抓成泥,保留些塊狀增加口感。加入自家腌的甜菜根、水果玉米、豌豆豐富顏色,吃起來有時嚼到酸甜的甜菜根,有時候是脆而甜的玉米粒。自製的薄荷醬,則增加了清新一味。
GIF/662K
藜麥堅果粗糧飯
糙米比精白米有營養,加一勺,藜麥是南美洲古印加民族的傳統食物,如今是備受推崇的健康食材,來一勺,再來點大黃米配色,煮成一鍋雜色米飯,出鍋後加橄欖油、海鹽和黑胡椒,一鍋自然穀物蒸騰出的白氣已經香噴噴,再投入點枸杞、烤過的南瓜子、松子,拌一拌就可端上桌。
這裡的海鹽是一點媽特製的,往海鹽中加入了炒香的糙米,既有除濕功效,又添了一味米香,對廚房與餐桌有足夠的愛,才能在細節處這樣巧妙用心呀。
GIF/655K
純素巧克力慕斯蛋糕
如果一點媽不說,我一定不會猜到這是一隻用豆腐做成的蛋糕。豆腐替代芝士,豆漿替代牛奶,冷榨椰子油替代黃油,做出來的蛋糕即使減肥的人吃了也不會有心理負擔,口感卻一點也不遜色。
蛋糕中的慕斯部分將絹豆腐、檸檬皮屑和蜂蜜與黑巧克力漿混合而成,一層蛋糕胚一層慕斯,如此疊兩層,慕斯輕盈、蛋糕胚綿密,咬一口黑巧味道濃郁,席上大家一人一片吃得一口不剩。
GIF/440K
純素甜菜根水果奶昔
甜菜根和哈密瓜提前一天切塊進入冰箱冷凍,等到所有餐都備齊,就可以慢悠悠拿出凍好的水果塊,倒入豆漿,再擠點青檸汁,料理機一攪,一杯帶著豆香的清爽沙冰就做好了,啜一口帶點冰渣渣,腸胃都舒暢起來。製作冰沙時豆漿不夠用,一點媽拿來老豆腐邊角料替代,喝起來口感也不差。
自己種菜,挖掘好食材,找各種機會精研廚藝……為了吃得健康又美味,一點媽費的力氣的確不少,但收穫的不只是吃的愉悅。在蔬菜最好的時候,吃下他們,讓嘴巴喜歡,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這是對食物最大的尊重。一點媽這麼認為,也在通過餐桌告訴更多人。
撰文王白十
攝影鄒訓楷


※10後的書櫃里,是我們不曾有過的童年
※天氣這麼熱,不如下班一起吃海鮮
※他們在菜市場租了間畫室,不小心玩成了一群人的Neverland
TAG:homeland家園 |
※過年糖果有它們就足夠了,多種口味,不用出去買了,在家輕鬆能做
※願你有足夠的錢,也有足夠的愛
※這樣的核桃有一對,就足夠了!
※家有「煮夫」馳騁廚房,「你一句好吃,我就足夠」
※雞爪最美味的做法,一個檸檬就足夠它入味!
※這才能算是美女吧,絕對沒有整容過,做校花足夠了吧
※你只有讓自己足夠好了,才有資格開始一段好的愛情
※學會這幾款下飯菜,足夠你做出一頓美味的家宴了!
※有的人,愛過一場就足夠難忘,有的感情,沒有結果也值得珍藏
※愛不在多,有你足夠
※餐桌足夠好看,我才有胃口吃飯!
※有錢的姑娘,才有足夠的底氣去等待愛情
※美國包裝出貪得無厭的模樣,毫無底線,中國有足夠能力奉陪到底
※包不在小,足夠拗造型就好;包不在大,足夠吸睛就完美!
※這種水果不用上街花錢買了,在家養上一盆,結的果子足夠全家吃
※即便做菜麻煩些,但是做出來家人都喜歡吃,這就足夠了!
※只要靈魂足夠有趣,沒有好看的皮囊又怎樣
※在機會來臨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
※老公對你是不是足夠在意?從產房出來問你的話,就能看出個大概
※我們的眼睛雖然足夠精密,但卻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