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定義「存在」概念的哲學著作——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重新定義「存在」概念的哲學著作——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海德格爾在作品中,對於人的生存狀況從結構上作了分析,認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將通過情緒、領會、語言等方式與各色各樣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這種展開中同時成為人的舞台。這種展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相應的對應樣式。

《存在與時間》從「此在」出發追問存在的意義,把時間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對「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闡釋都是依據「時間性」來進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現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間上的在。他儘管也說「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過程性。存在不是現成存在者的現成屬性,而是「去存在」的種種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歷史性、時間性的展開活動。因此,世界不是一種現成的空間或場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開狀態,它是此在通過現身、領會、言談等生存機制組建、構成或開展出來的。

海德格爾對於日常語言中的「是」或「存在著」的意指提出詰問,並重新提出「存在的意義」的問題。[3] 此在領悟著的存在是一種時間性存在,而時間正是存在之領悟的境域。「一切存在論問題的中心提法都根植於正確看出了的和正確解說了的時間現象以及它如何根植於這種時間現象。」海德格爾早期著作以「存在與時間」為題,正可以看出時間在其現象學的生存論存在論哲學中的重要意義。 作者初步目標就是對「時間」進項闡釋,表明任何一種存在之理解都必須以時間為其視野。

在《存在與時間》中,海德格爾主要是依據時間性和周圍世界的性質來闡釋空間性,空間並不具有與時間對等的地位。雖然海德格爾當時已意識到以時間性理解空間性的某些不妥,但最終畢竟還是「將此在的空間性」也「歸結到時間性」上去,認為此在特有的空間性也就必定奠基於時間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槐下聽風 的精彩文章:

這本書掀起的天文學革命,引起了人類宇宙觀的重大變革
進化論我們都聽過,但它誕生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

TAG:槐下聽風 |

您可能感興趣

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觀念——《存在與時間》「導論」的再審察
課程提示: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此在的結構
存在主義美學和「詩人哲學家」海德格爾
存在主義美學和薩特的「想像論」與「情境劇」
哲學的終極任務是本體?海德格爾和薩特的存在主義是本體無解產物
《存在與時間》第一個羅盤:《海德格爾》
情詩《追尋》:一切存在的意義,在於存在本身
紋身的存在和意義
儒家「仁——禮」思想基線存在和發展的歷史依據
弗洛伊德的正統精神分析心理學已經不復存在,因為他的基本觀點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當代中國儒家保守主義的歷史意識與歷史存在——以「康有為主義」的興起為線索
在捷德奧特曼的秘密基地里,小陸等人知道了還有黃金諾亞的存在
風水學是存在一定科學依據的,有濃厚的歷史背景和歷史考究價值
我存在在你的存在-《水形物語》
「存在救世主義」 │哈貝馬斯對海德格爾的批判
哲學與紅學,存在與慈悲
中國歷史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夏王朝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
希特勒真的偏愛中國?不存在的
《科學》:作為暗物質線索的「暗光子」可能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