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草必備楷■王福庚

善草必備楷■王福庚

善草必備楷

王福庚

《書法報》2015年10月28日第41期、11月4日第42期連載對王鏞先生訪談《守望與傳承》的長文,其中有一段對話中的觀點令我不解。

書法報(記者)「聽您上面所言,我想到了山東魏啟後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寫楷書不懂草書的話,楷書是不能真正寫得好的。』您贊同這個觀點嗎?」

王鏞「一般都會這樣說,『你不寫楷書,怎麼能寫草書』?我認為這不是一回事。說楷書是草書、行書的基礎,這樣說都是有問題的。以前的觀念認為先出現楷書,後出現行書、草書,這本身就是不對的,草書的出現也是很早的。我們現在看西漢的草書已經比較成熟了。我的一位韓國留學生寫過一篇博士論文,用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西漢簡牘里的草書,純粹草書的結構,在好幾種簡牘里已經佔到了百分之八十多,你還能說這種書體沒有形成嗎?那時候沒有楷書。所以說,從書法史上看,楷書是最後形成的一種書體。實際上它是把草書、行書規範化的一種結果。所以說把楷書做基礎,從書法史的角度看當然是本末倒置了。」

就此,試談個人淺見。

一、楷、草同源並生

對於楷書的界定,從不同的視角看有多種稱謂,乃至尚有爭議。唐張懷瓘《書斷》中稱謂:「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周星蓮《臨池管見》中稱謂:「楷書者,字體端正,用筆合法之謂也。」清劉熙載《藝概》中稱謂:「楷無定名,不獨正書當之。」用這樣的界定來看待楷書,那麼,楷書並非僅為本文中所論的晉唐後法度完備、體態端正的楷書一種,篆楷、隸楷、碑楷亦是古已有之。

楷書與草書有互為對稱又相互依存的對應關係。章太炎在《說文解字序》中認為:「草書之原甚早,不始於漢。」宋張載在《理性會通·字學》中說:「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札以來便有之,但寫得不謹,便成草書。」這就是說,上自創字以來,對於某種字體寫得謹飭端莊、中規中矩者,即為楷書;同時,必有疾速潦草者,即為草書。可見,一種字體的出現,必同時蘊含其端正和潦草兩種書寫方式,見諸墨翰即分別為楷書和草書。故此,在書法發展史上,隨著諸楷體的出現,同時也就相應地出現了篆草、隸草(章草)、今草等草書。

秦通行小篆,遂有秦隸。由此,也開啟了兩漢以實用為主旨的「隸變」演繹。「隸變」的終結是楷書和今草的生成。在隸變的演進過程中,則是楷草相雜並生,旁通互較。漢立後,歷經約一個半世紀的演進,始有西漢史游自隸蛹化而成的章草;又經百年,有東漢王次仲自隸而生的八分楷法;再約半個世紀後,又有了東漢末以張芝為代表的今草與以鍾繇為代表的楷體幾於同時破繭蛾飛。至此,楷、草兩書體已為生成。後經晉唐於藝術和法度層面的完善,使楷、草兩書體達於至善,今人稱之為楷書和今草。

然而,王鏞先生認定:「西漢的草書已經比較成熟了。……那時候沒有楷書。所以說,從書法史上看,楷書是最後形成的一種書體。」似乎草書先於楷書生成,由此草書就可居於「基礎」性地位。

王先生以「西漢簡牘里的草書,純粹草書的結構,在好幾種簡牘里已經佔到了百分之八十多」作依據,為草體先於楷體的形成作證。這種僅憑「結構」的判斷,其缺憾是少了今草作為獨立書體的形制、法度和書寫機理的準繩。同時,「百分之八十多」的比例,即仍為部分「草字」的出現,這恰好證明其草體的生成還正處於量的積累進程中,並不足以稱之為獨立草體生成的質變。實際上,在草體形成過程中部分草字先於楷書早熟、早生的類似現象,在楷書的生成中也是可見的。《宣和書譜·正書敘論》所言:「西漢之末,隸字石刻間雜為正書,若屬國《封陌茹君》等碑,亦班班可考矣。」王國維在《流沙墜簡》考釋中說:「又神爵四年簡(屯戍叢簡·烽燧類)與二爨碑相近,為今楷之濫觴。」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漢隸的「結構」基本和楷書相一致,就這點說,楷書起碼是不落後於草書的。但是,都因其尚未完全具備形制、法度等楷體的諸特質,而並未為書史認定為是楷體的形成。直到漢魏鍾繇楷書出現,「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方可說楷書作為獨立書體的真正形成。

二、楷為「體」,草為「用」

漢之隸變後,楷體伴以今草而行於後世。但世人發現,如近人張宗祥在《書學源流論》中所提出的,雖然「草出於隸,非出於楷」,但「今草用筆不近隸而近楷」,這一書法發展史上似乎矛盾的有趣現象,其因為何?

思辨楷書和草書的發展史可知,「草出於隸,非出於楷」,其所指是草書生成的根源;「今草用筆不近隸而近楷」,其所指是經過隸變生成楷、草書體後的兩者對應關係。

在兩漢的隸變時期,以漢隸為「本體」,分別歷經分書而成楷,歷經章草而成今草。這看似楷、草兩書體分別各自為「流」,然而,兩書體在生成過程中並非各不相干。正如清劉熙載《藝概》中所說,在書體演變中「移易位置,增減筆畫,以草較真有之,以草較草亦有之」。由於如此「書體互通」機制的作用,以楷較行、以楷較草也是必然的。兩漢時期,書寫還僅為少數人之能事,常見一人兼善數體,張芝、鍾繇等即是。他們在各自的書寫中,自覺與不自覺地必使隸變中的楷書與草書互為浸淫,相鑒相較,相伴並行,進而不斷蛻減各自的原貌,向著楷、草兩書體相互對應的方位演進,並將隸書中所含適於傳承的因子遺傳給生成中的楷書和草書,從而致使兩書體血脈互通。如此,當楷體與今草形成時,兩書體間也同時形成了相互對應、相互依存的「今草用筆不近隸而近楷」的事實。

後人從這種楷、草兩書體演變的事實,或是從修習草書需要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溯究其生成的源頭,對楷書與今草兩書體的關係又作出符合實際的明確界定。

晉王羲之適時地發現了這種新的楷草關係,並在其《用筆賦》中道出「破真成草」的真言。唐孫過庭則從修習草書的層面,於《書譜》中道出「圖真不悟,習草將迷」的真諦。

宋蘇軾在《評書》中,進一步從深層的「體用」關係做出「真(楷)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跑)」的概述,認證了「真生行草」的「母子」關係。由此不難理解,其「立」「行」「走」三者,顯然是以「真(楷)」之形體為「本體」,而「如立」的楷態,「如行」的行態,「如走」的草態,則均屬於「用」的體態。由此,蘇軾揭示了書法史上晉唐後楷、行、草三種書體以楷為「體」、以行草為「用」的「體用」關係。此種「體用」關係,正是後人在學習行書和草書的實踐中,以楷書為基礎的基本理論依據。

繼而,蘇軾於《評書》中強調:「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世稱善草書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蘇軾另在《論書》中再強調:「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這正是「本立而道生」的道理。

王鏞先生對於「楷、草同源並生」的書史事實,以及同時演化成楷、草兩書體的「體用」關係均未給予相應的關注,繼而斷言:楷書「實際上它是把草書、行書規範化的一種結果」。但如果習書者心中連楷書的概念和形質的印跡全無,又將如何直接從草書和行書中規範出來楷書?

三、書史名家佐證

未能楷書,果真不能善草嗎?

筆者試圖查尋書史上各方論證。現僅以宋朝的名家經典書論為例。宋朝書法大家,凡論及學草與習楷的關係時,均同上述蘇軾的書論觀點相一致。黃庭堅《論書》:「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蔡襄《論書》:「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歐陽修《試筆》:「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趙構《翰墨志》:「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

相反,竟無一位書家主張不涉楷書而直接修習草書仍可成就草書名家。更未見把學草須備於楷,稱之為「本末倒置」的書論。

那麼,不妨再曆數一下彪炳書史的草書大家,看他們的草書成就與楷書功夫又有何種關聯。

漢張芝,為今草之祖,世稱草聖。然唐張懷瓘《書斷》稱其「又善隸書」,其「隸書入妙(品)」。

晉王羲之,史稱書聖,楷書可與鍾繇比肩,與其草書均為唐張懷瓘《書斷》列為「神品」。

唐張旭,草書名標「神品」。其楷書得晉唐法,有楷書《郎官石柱記》,宋黃庭堅於《山谷論書》中評其「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明項穆於《書法雅言·中和》稱其「真書絕有繩墨」。

唐懷素,草書氣蓋一世,列書史「妙品」。然其楷書,有宋董逌《廣川書跋》記懷素「自謂真出鍾」,因而,其草書顛逸,破規且能入矩,終不離魏晉法度。

宋黃庭堅,草書超軼絕塵,然其楷法盡得名家,《宋史·文苑傳》稱「山谷善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明祝允明,草書豪縱奔逸,謂「明代草書第一人」。然其楷法如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所稱「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更、河南、吳興」,其早歲楷書精謹。馬宗霍《書林藻鑒》中有張鳳翼評說:「京兆晚年所書小楷黃庭經,不必點畫惟肖,而結構疏密,轉運遒逸,神韻具足,要非得書家三昧者不能。」

清傅山,書法為國朝第一。其草書寓巧於拙,直率自然,冠列「國朝能品」。其楷書,有清初楊賓《大瓢偶筆》所評:「書法晉、魏,正、行、草,大、小悉佳。」

縱覽書史草書名家,竟未見一位書家缺少楷書功夫而盡可成就其草書名家者。相反,書史上備於楷書而以草書名世者竟然層出,成為書史上普遍現象。

四、法則與通變

事物均是絕對和相對的辯證統一,書法亦然。故而,說楷書為習草的基礎也並非是絕對、靜止、孤立的。具體說,可作多方面理解。

1.楷書作為基礎的厚薄是相對的。習草以楷為基礎,是說學習草書要有一定的楷書功夫,而並不是說必須把楷書寫得很精當後再學草書,也不是說楷書功夫的厚薄與草書的優劣是一種相應對等的比例關係。

2.基礎性楷體的多元選擇。作為基礎性的楷書,並不僅限於晉唐後通行的楷書,還包括篆楷、隸楷、碑楷等。

3.楷草兼習,多體並修。正如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所言,「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也可如歐陽修《試筆》所言,「真書兼行,草書兼楷」。也可如于右任等諸多書家,楷、碑等多種楷體兼修。

當然,論說楷書對於草書的基礎性功用,並不是說草書對於楷書毫無裨益的浸淫作用。對此,王羲之在其《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就指出:「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孫過庭《書譜》中也明示:「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清朱和羮在其《臨池心解》中則說得更具體:「楷法與作行草,用筆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筆出之,則全無血脈。」

按王先生所論推斷,既然稱之學習草書和行書「把楷書作基礎」是「本末倒置了」,那麼,就必定是要再顛倒過來才是。也就是說,要學習楷書必是以草書和行書為「本」(基礎),有了草書和行書的基礎再來修習為「末」的楷書。但不知這樣,將能修習出何種模樣的楷書?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敬畏經典 敬畏文字——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入展作品創作記 李炳築
書法展覽空間拓展之思考何斌
居延漢簡──下里巴人之美 劉子安
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冊頁
天光雲影共徘徊——華人德的書法之路 於雷鳴

TAG:書法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張圖讀懂優秀智能馬桶蓋必備「素質」
凱特王妃懷孕愛吃什麼?星巴克是必備
女性暖身必備——自製健康棗姜膏~
居家必備良品-益母草
秋冬必備款——皮草美甲
夏日晒後修復必備網紅蘆薈膠!舒緩又滋潤
幸福家庭必備的要素(必看!)
百福圖,揮春必備
喬治小王子開始學騎馬,王室成員必備技能,戴妃曾親自培訓兒子
幸福家庭必備的五要素(必看!)
艷紅:美麗修行女神必備品
楊軍:真善美是通向卓越必備階梯——讀侯志明《行走的達蘭喀喇》
必備!春節健康飲食指南
早秋必備粗花呢,學楊冪劉詩詩宋祖兒,成為街頭亮眼的名媛
絕對乾貨,草書必備!草訣百韻歌
三大體壇女神丁寧惠若琪潘曉婷成為女神的必備條件竟是如此普通?
宿舍必備神器!
裝飾必備!文竹的養護技巧!
秋冬必備——檸檬膏
防寒必備單品!韓版時尚修身羽絨服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