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課堂】盡量多臨帖

【書法課堂】盡量多臨帖

盡量多臨帖

宋鳳洲

學習書法,是個耐心細緻的工程,需要常年累月不輟臨帖。成就書法,是一個相當長的年歲積累過程,甚至是畢生為之努力奮鬥也難達到頂峰的歷程。中華民族的先賢先哲們,早就用自己的天稟、痴心和最大精力踐行和回答了這個課題。

臨帖,就是向別人學習,就是向優秀看齊。在我們還小而無知的時候,有成就有造詣有創造有革新的書法家早已名世,他們是榜樣,我們要向學;他們是成功者,我們要借鑒。最巧的方法,是先把他們的經驗和成果學到手。最繞近的途徑,就是先臨像他們的字。當他們的字的形神在我們筆下有了類似,我們就成了他們的入格學生,就進了他們的家門,就跨入了他們隊伍的行列。

學書的關鍵,先要解決認識問題。不能自命不凡,自我感覺良好,更不能老大不小。那樣,永遠脫離不了自己的俗凡。因為,人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不學而知之。所以,不要怕先當學生,誰都是從學生開始的。不要怕跟在古人後面,我們剛學走步,人家已經是在山上的高度了。沿著他們走過的路攀登,比另闢蹊徑要省事和方便的多。因此說臨帖是捷徑。

臨帖,目的在於起步時有個較高的站立點。如果按照自己不入法則的標準或隨心所欲地練習,很容易誤入歧途,至少要多走彎路,寫來寫去不入行矩。前途就難以光明。

不斷臨帖和多臨帖,是加速前進的有效方法。不間斷地臨帖,即能使我們的手熟而生巧,又能使我們的手從有意識書寫上升到下意識書法。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無法拋棄的經歷。不同階段的臨帖,追求不同,收穫也異。逐步從想法的轉移,到達心境的升華。從模仿,到臨帖,從選臨到通臨,從多遍臨到背臨,從精臨到意臨,各有所求,各有所獲,每每都是價值。只有經過了這些實踐過程,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道理和奧妙!只有經過了足夠時間的臨帖,方知書法藝術的深邃和得來不易!

有人擔心臨帖深入了,會走不出來,變成沒有自己風格的書奴?不會的!唐代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都學過王羲之,但都沒變成王羲之。柳公權主要學歐陽詢和顏真卿,也沒墮入歐顏某家窠臼。這就好比一個秘書長期在首長跟前工作,學會了很多辦事方法和領導藝術,但做事風格和能力又不會與那個首長一模一樣。這就說明,個人的智慧和定力,始終在起主導作用,外因只是催化劑。

總之,多臨帖多有益處。如果非要說某某人死守傳統,只會臨帖,所寫之字沒有一點個性變化,那只能是天稟不至,學力不足;要麼就是信念使然,他根本就不想另起爐灶。

2015 9 11

( 最近意臨《集王聖教序》(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鳳洲書法 的精彩文章:

TAG:宋鳳洲書法 |

您可能感興趣

四點課堂書法課
【書法課堂】每日一字【贏】
書法課堂丨草書的章法
【書法課堂】每日一字【孟】
書法課堂 朵雲書翰
破解書法教育難題 書法課堂研討觀摩會召開
《書法問集》294、對「書法進課堂」怎麼看?
書法課堂 每日一字分
亮寶樓微課堂 書法「仁」字
書法課堂 朵雲翰墨
書法課堂——魏碑的核心技法
為什麼「書法進課堂」不被看好?
書法:趙孟頫《赤壁賦》書法課堂筆記!
書法課堂:找出《聖教序》的源頭字精講
從微課、翻轉課堂到雲課堂教學法
書法課堂之智永《真草千字文》
雲逸書院硬筆書法名師在線課堂+習字貼
書法進課堂還在路上,江湖書法卻已捷足先登!
書法課堂:恭喜你獲得《快雪時晴帖》講解
莫高興!書法進課堂還在路上,江湖書法已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