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故事與現代閱讀
遲來的「中國故事」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葦(黃俏燕)的這本《中國故事》(中信出版社),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每個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民間故事,它承載著普通百姓樸素的智慧和歡樂。從本質上來說,民間故事是一種大眾想像,在局促的現實和斑斕的幻想之間尋覓著平衡,給貧乏生活增添傳奇色彩和詩意。相比詩歌和小說,它們流傳更廣,影響也更深遠,因為故事深深紮根民間,也在每個人心裡。
小時候即便最沒有文化的長輩,也會給我們講故事,狼外婆、傻姑爺、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在幾千年文明發展中,這些故事為一代代人傳授了最基本的生活教育、文學教育和品德教育。最經典的故事往往具有經典範式,而這些範式具備啟發心智的形式感,深深嵌入在文明內核中,用最樸實直接的方式,加深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由於源頭眾多,不斷演化、變異,民間故事隨時間發展越來越蕪雜,這就阻礙了故事更好地流傳。這時,對故事的整理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諸如施瓦布的《古希臘神話故事》、格林兄弟整理的德國童話,或者卡爾維諾整理的《義大利童話》,都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經典故事。這些故事是老的,核心沒有變,但以現代思維進行系統加工整理,特別是以現代手法來構建它的結構,以現代語言講述它的內容,令它們獲得了文學性,使之具備了文學所具有的恆久、穩定的根基,得以以經典的形式流傳。
令人驚訝的是,故事題材極其豐富的中國,一直缺少一本這樣的經典故事書,一本深入每個家庭的公認的經典故事版本。文明和語言的斷裂並沒有成為契機,反而變成了一種阻礙。國家層面雄心勃勃的大規模整理工程,多為資料性的收集,對大眾閱讀幫助不大。這就造成當前這樣一個叫人尷尬的局面:在真正的閱讀中,我們的孩子始終和中國自己的故事隔著一層,它成了閱讀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我們並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一個經典版本。出版業日趨繁榮,這麼多年也面市了不少類似的書,但直到我讀到一葦這本新作,才終於覺得接近實現了。
一個人的戰鬥
一葦將自己的工作定位為「述」,以體現比編寫更準確的概念。但實際上,考慮到她強度極大的勞動中個人意識所發揮的作用,對文本的反覆修改,以及在技藝上做了如此多的努力,她的工作毫無疑問是一種創作。
民間故事源於大眾,而經典版本是個人創作。在浩繁的資料中做系統性整理,賦予它們文學性,是現代觀念實踐的過程。一葦對這本故事書的創作,出於真正的熱愛。像荷馬一樣的特別能講故事的盲眼祖父,給了她一個充滿生趣的童年。當她長大讀到同樣的故事時,發現遠沒有記憶中精彩,於是她立志和丈夫共同完成這件事。丈夫意外離世,她一個人堅持了下來,這一堅持,就是十年。
比之原來心口相傳,她這個故事版本,令人欽佩的努力首先就體現在文學性上。她在語言的有效性上,在結構的建設上,在節奏的把握甚至韻律的控制上,都下了很大功夫。這是一個漫長的摸索實踐的過程,她利用自己做老師的便利,專門開設故事課,一遍一遍給孩子們講,尋找最合適的語言、最合適的結構。我們知道,故事對孩子要能起到最好的效果,需要不一樣的語言和節奏。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她取得了很大的、很特別的成功。她的目的也是如此,首要就是簡潔明晰、生動有趣地講好故事。她的語言非常乾淨、凝練,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有一種文雅之氣,這是典型的文學語言。有了這種文學性的保證,這些故事便具有了個性,不再單純是一個來自民間的故事,而是一葦講的民間故事。
在系統性上她所做的也正是一個經典版本需要的。在萬千故事中選出最典型的,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同時,對每一個故事來說,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百衲本,而是在相同或相似的故事間進行梳理、辨別和取捨,形成一個最平衡的版本。這種取捨有時甚至會犧牲一些版本中精彩的細節,但更重要的是她以這種博採眾長的方式,讓很多故事煥發了真正的光彩。
就像她自己最喜歡的《范丹問佛》中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十年間默默做這樣一件事,她並不知道最終會有怎樣的成果。現在書出版了,也許她並不是能夠做好這件事的人中文學水平最高的那個,但她是做了這件事,並做得非常好的那個,這足以贏得我們的敬意。畢竟,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業,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意義、代價最大、回報最少,也最孤獨的事業。
童年與閱讀
童年是閱讀的開端,不帶任何功利,卻帶有最多的歡樂。孩子們的好奇讓他們如饑似渴地通過閱讀來了解世界,激發想像,潛移默化的知識和認識自然而然像泥土裡的種子一樣在心裡生根發芽。當我把這本最新出的《中國故事》帶回家時,迅速成了兒子的睡前讀物。他那自顧自突然爆發的大笑,讓我想起了當年沉迷於《365夜故事》的自己。笑聲,發自內心的笑聲,平靜的生活中突兀的笑聲——那種最忘我的歡樂,給了如今被孩子教育中各種競爭搞得有些焦慮的我一個非常直接的警醒。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讓孩子陷入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卻忘了從根本上什麼是他最該擁有的東西。
對閱讀來說,孩子永遠應該讀最好的書。一方面,孩子還沒有很強的鑒別力。流行的《哈利·波特》和《查理九世》,或者功利一點的《作文寫作大全》,文學性和品味都不太高,甚至更差的一些低俗漫畫,一味追求有趣而灌輸惡趣味,對孩子有害無益。不是一直在呼籲讓孩子接觸傳統文化嗎?故事,既有傳統的根基,也是最容易潛移默化的形式。比較《中國故事》和《義大利童話》,會發現我們自己的故事中很少有粗俗、無厘頭、怪異的東西,這是中國傳統中一些最核心的品質。真正有趣,不講那麼多道理,讓善和美慢慢滋潤孩子心靈。孩子們肯定不喜歡情節乏味卻滿口大道理的書,這也就是一葦為什麼要立志重寫一套中國自己的故事書的緣起。現代性在這種閱讀中依然至關重要,因為孩子在浸潤傳統的同時,依然要樹立寶貴的現代意識。
另一方面,孩子閱讀的時間很寶貴,在他有限的閱讀時間裡,讀最好的書才能給他最好的精神成長。每本好書都只是萬千好書中的一種,都無法替代別的好書,但也都有其不可替代之處,這本《中國故事》也一樣。當我們的孩子讀到這些故事,沉浸在他的小小自我中笑出聲來,然後記住這些故事,在多年後的某個時刻,回想起這個故事——那是一個多美好的時刻。
童年的閱讀,是每個孩子留給未來的一份禮物。就像這些好書,是時間能帶給我們的最美好的禮物。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19日第11版


※學生走紅網路的作業,老師你遇到過嗎|笑場
※提升學前教育研究水平和表達能力
※學前教師的基本功是實現兩個轉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現代文閱讀解析
※現代閱讀的展開方式
※閱讀 人體的故事
※跟我學現代文閱讀《九門的傳說》
※閱讀現場
※傳統文化經典閱讀心得展示
※咔噠故事:數字閱讀時代,如何構建兒童內容出版新生態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在線閱讀
※我和女兒的閱讀寫作故事
※知識爆炸時代,這樣閱讀
※關於閱讀那些事
※現代人閱讀古籍經典的十八個理由
※新課標閱讀:中國現當代詩歌選讀——洛夫篇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為了更好地講述元詩我認真閱讀元代史
※碎片化閱讀:現代人的精神食糧
※虹口新時代市民讀書會聯盟來了!他們的閱讀故事讓人動容
※語言閱讀與文字閱讀
※從崑曲轉行演員 李沁酷我音樂《榜樣閱讀》揭秘跨行背後的故事
※《隨處凈土》閱讀感言
※當代美國水彩畫實踐與表現閱讀筆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