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脫歐大霧消散後,倫敦金融城將何去何從?

脫歐大霧消散後,倫敦金融城將何去何從?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Matthew Campbell、Stephen Morris

無論英國近期的政治前景如何,倫敦在可預見的範圍之內都不可能出現經濟崩潰

「倫敦是座偉大的城市,但應該做的是保持它世界之都的地位」

金絲雀碼頭的背後

30年前,倫敦的狗島(Isle of Dogs)還是一片荒蕪之地。1988年,喬治·雅各貝斯庫(George Iacobescu)受命來這裡建設新金融區。當時,倫敦金融城為了保持歷史特色和聖保羅大教堂的景觀,根本不可能建摩天大樓。

而名為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新金融區讓明亮的現代辦公樓和先進的電信技術得以存身,從而令倫敦能與紐約競爭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金融的威力讓這裡逐漸改頭換面。

投資者看到金絲雀碼頭的情形後說:「全世界的人都想來這裡」

雅各貝斯庫現在是物業集團Canary Wharf Group Plc的首席執行官。每個工作日有10萬名員工來到雪佛龍、滙豐、英特爾、摩根大通等公司上班。如今人們都希望在金絲雀碼頭生活,這裡的最高建築物將是住宅。雅各貝斯庫自豪地說:

「全世界的人都想來這裡。」

不過這種願望或許沒那麼強烈了。

2016年6月,英國宣布脫歐後,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等銀行都在考慮要將多少員工轉移到法蘭克福或都柏林。

此番前景威脅著規模達4900億美元的倫敦經濟。

航空公司大幅削減航班數量,一些大學稱來自歐洲的入學申請急劇減少。

真正讓人震驚的是,房價出現了下滑。

倫敦的經濟基礎受到了威脅。2012年,時任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稱倫敦將永遠是「世界之都」,而突然間這個概念變得像個笑話。按照事態的發展速度測算,倘若再次提出要從英國獨立的蘇格蘭人如願以償,倫敦想要保住聯合王國首都的地位都得靠運氣,而最近的三次恐襲事件又給了倫敦一個不安的理由。

倫敦正儘力「保持冷靜、繼續前行」。倫敦的政商界領袖已形成一個鬆散的組織,力證只要有適合的政策,即使英國脫歐,倫敦經濟仍能蒸蒸日上。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

倫敦的成功

這些計劃已在持續動蕩的政治環境中逐漸成形。無論英國近期的政治前景如何,在可預見的範圍之內都不可能出現經濟崩潰。

目前在建的摩天大樓數量為歷史之最,住房賣價觸及紀錄高點。

自2016年夏天以來,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都宣布要擴張倫敦的辦公區域。

連接希思羅機場、市中心及更遠地方的長約20公里的超大容量高速地鐵伊麗莎白線(Elizabeth Line)將於2018年剪綵通車。

倫敦市政廳外

事實上,留歐陣營曾警告過的現象正成為現實:極可能受退歐衝擊的地方就是英國處於困境之中的工業重地,這些地區一邊倒地支持脫歐,然而它們適應脫歐後果的能力卻遠不及活力十足的倫敦。

倫敦「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具有幾十年來積累的競爭優勢,」銀行集團巴克萊(Barclays Plc)的董事長約翰·麥克法蘭(John McFarlane)說:

「其他金融中心不可能輕易複製出這種優勢。」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天才攝影家馮君藍:一個牧師肚子里住著一個藝術家
VR技術力圖打破「市場冷遇」,親民路線從1美元/分鐘的體驗價開始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脫歐談判拖沓,倫敦金融城開始「搬遷」
梁朝偉不去倫敦喂鴿子了,突然降臨南京新地標,所為何事?
脫歐談判矛盾新焦:如何保住倫敦金融城地位!
倫敦vs上海,6大不同,如何抉擇?
英國倫敦風那麼大,凱特王妃的帽子為何從來沒有掉下來?
歐洲倒春寒,倫敦羅馬漢堡全在下!大!雪!
魔鬼與天使,一場大火毀掉倫敦大半,卻又讓倫敦又浴火重生
脫離了歐盟,倫敦也丟掉了全球金融中心第一的位置
從美國到荷蘭,為什麼這些大使館都急著從「老倫敦」搬走?
出門左轉金融城,右轉嬉皮文藝區,這,就是倫敦的精彩
又賺了!世界首富賭贏倫敦房產:脫歐影響不大
這座城,繁盛曾遠超巴黎倫敦,如今洗盡鉛華淡然於世
走,帶你去倫敦逛逛街
脫歐亂象,法蘭克福搶佔倫敦的金融中心
慳錢攻略大放送——教你如何「窮」游倫敦
走,到倫敦撿熊去!
歐洲倒春寒 倫敦羅馬漢堡全在下!大!雪!
倫敦,大蘋果,阿莫多瓦
倫敦的霧霾,澄邁的天
倫敦人如何應對霧霾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