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一味中藥|吳茱萸

每天一味中藥|吳茱萸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 Eu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吳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每天一味中藥|吳茱萸


相關名

吳萸、吳芋、吳椒、吳茱萸、淡茱萸、淡吳芋、搜筵、越椒、吳於、食茱萸、開口茱萸、吳椒、米辣子、茶辣、吳芋子

產地

主產於貴州、廣西等省區,多系栽培。


採收加工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晒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性狀鑒別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每天一味中藥|吳茱萸

飲片 制吳茱萸

形如吳茱萸, 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性味歸經

吳茱萸 配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性熱,功善溫陽散寒燥濕;補骨脂性溫,功善溫脾腎而止瀉;五味子性溫,功善滋腎澀腸止瀉;肉豆蔻性溫,功善溫中行氣、澀腸止瀉。 四葯相合,既溫補脾腎之陽,又澀腸止瀉,還散寒燥濕和中,治脾腎陽虛之久瀉每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 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熱燥烈有小毒,易損氣動火,故不宜多服久服,陰虛有熱者忌服。

故事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複發,胃疼難忍,諸葯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慢性失眠伴焦慮抑鬱患者血清炎症相關標誌物研究進展
老年乙肝相關性原發性肝癌早期檢測的標誌物研究
布地奈德聯合腎上腺素霧化吸入治療急性喉炎患兒的臨床療效
母嬰間菌群傳遞的研究進展
超聲輔助溶栓的研究進展和應用價值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記一味中藥
每天一味中藥材-白芷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艾葉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丁香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麥冬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麻黃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乾薑
每天學一味中藥,麥芽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冬蟲夏草
每天猜一味中藥 | 昨日茯苓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杜仲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茯苓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蓮花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菊花
每天學一味中藥,麥冬!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黃精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阿膠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蓽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