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署名,有多少「假作者」?
「來聊」是科研圈的讀者互動欄目。每周三發布互動話題邀請讀者留言,每周日發布互動留言的精選。
上期來聊精選:選這個專業,你後悔過嗎? | 本期「來聊」精選
現代科學研究越來越講求團隊協作,論文如何署名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
科研圈往期推送中曾提到,在一項針對八百餘名國內學者的調研中,高達26%的人認為「人情署名」是最常見的學術不端行為,僅次於「得票」最高(26.6%)的抄襲。其中,低於35歲的群體和女性研究人員認為「人情署名」的問題甚至比抄襲更為常見。
本周,我們就請讀者們來聊聊「論文署名」那點事。
放留言之前提一句,來聊欄目開辦以來,從未收到過如此高比例的匿名留言。個中緣由,或許正如一位讀者所說——
龍洲諱莫如深
圖片來源:enetsec.com
多名讀者講述了自己辛苦完成課題,卻最終為人作嫁的經歷——
匿名一個小碩,定課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寫文章,改文章,投文章……全部是自己完成,最後自己卻屈居於二作,以前以為順利畢業就行,現在看來,科研成果確實可以在一些場合加分。不求聞名於世,但求無愧於心。
oNen大一那會,和幾個同學報了學校的科技創新項目。弄了大半年,當時就和指導老師交流過一次,實驗論文都是我們獨立完成,後來,發論文的時候他說雖然我沒做什麼,但第一作者就是我了,你們也不要爭了。哈哈哈哈,好耿直,我們只能說應該的應該的。最後我們拿了一等獎論文也發表了,指導老師賊高興,和我說我還有項目你們要不要參加……
匿名好扎心,我和她是平等的實施者和執筆者,我成了第三作者,她成了第一作者。只因為她跟指導老師比較熟,只因為作者署名還必須有指導老師的名字。
也有不少讀者抱怨,論文署名完全變成了「權力的遊戲」——
匿名作了兩年助研,寫過三篇文章,實驗是我做的,論文是我寫的,包括發表整個過程全部自己搞,可是署名卻全是領導。
wang作為國企一員,發文章,發專利,都要經過層層領導簽字,於是,不給領導署名,有的領導就不簽字,有的領導問一句:怎麼少了一個簽字的地方……
小可我們這種野雞單位,領導搶著要,不給就不報銷版面費
相比之下,給無關人員掛名,似乎都算得上是「輕微情節」。
匿名我們學校研究生的論文本科生亂掛名加綜測保研,洗個燒杯送個樣就能掛3作,影響因子低的文章直接送給學生2作重科研,輕教學,好好學習不如混實驗室套路導師和研究生。
Puty_Juny科研亂相,共同通訊和共同一作滿天飛,掛名更是一大堆,層層壓榨~
匿名區區一篇畢業資格論文,中文核心,還是學報,居然要掛上5個和文章毫無關係的人
匿名本期這個問題很尷尬……作為一個對當時情況不是很了解情況的本科實習生來說,實習期間實驗室發的那篇文章感覺署名很有問題……我感覺還是誰做的就是誰,哪怕是人情關係掛個尾作,都沒有就最好了。
當然,也有人憑努力拿到貨真價實的一作,為你們和公正無私的導師點贊——
匿名目前在韓國留學讀博,論文我為一作,導師通訊。僅此而已。是不是我太自私?實驗室的其他人都沒署名,其實不然,實驗和寫作均是我一人完成,導師指導修改。其他人並未有實質性貢獻,如果也把其他人的名字署上,個人就已經覺得是學術不端了。然而,在國內,好多情況下都身不由己啊!
委員長 光銳一直就是導師通訊我第一。
關於如何署名,也有讀者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提出了解決方案——
田日生作為化學專業的碩士一枚,一般是導師給靈感,共同探討實驗走向,論文誰寫誰一作,導師通訊。但是面對導師承諾的非相關專業本科生學習者,他們的實驗靈感導師給,實驗師兄師姐帶著做,數據只會送樣不會分析,文章會按導師給的思路寫,但是能拿出手的,還是師兄師姐從頭到尾修改過的,這個情況,一作花落誰家,還是導師說了算,不排除共一的可能呀
匿名(純屬個人經驗,無代表性)根據我個人在英國所接觸到的,很多人一般在探討合作意向的時候就大致把署名順序定下來了,然後大家按照署名順序提供相應貢獻。一作是一定最開始就定下來的,不會變,二三四作可能會隨科研具體進展有所調整。署名順序沒談好就開始合作的很罕見,我還沒遇到過。在英國也偶爾發生在論文寫作後期臨時插進來蹭署名的,因為人情關係往往不好拒絕,雖然比較罕見,而且這種情況或多或少也有一點點貢獻。
署名問題算學術不端嗎?回答是肯定的。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於2015年12月聯合發布的《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特別要求嚴肅處理「新型」學術不端模式,包括違規署名、偽造評審人、委託第三方機構投稿等,其中關於署名的部分明確要求:
所有論文署名作者應事先審閱並同意署名發表論文,並對論文內容負有知情同意的責任;論文起草人必須事先徵求署名作者對論文全文的意見並徵得其署名同意。論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須對論文有實質性學術貢獻,堅決抵制無實質性學術貢獻者在論文上署名。
然而,相關規章在具體操作上還有待完善。要逆轉「人情署名」亂象非一日之功,機構的監管、科研人員的自律、科研成果評價者的認真嚴格缺一不可。營造健康的學術環境,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點擊展開全文


※食用海鹽中含有塑料微粒
※《環球科學》招聘,這些崗位等你來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液滴「羅盤」描繪薄膜張力
※可降解的柔性新型電子材料,有望減少全球電子垃圾
TAG:科研圈 |
※一篇論文可以有多少作者?Nature:6萬!
※論文署名有多「任性」?貓、狗、遊戲玩家都能成為作者
※科學論文署名有多「任性」?阿貓阿狗、不存在的人都能成為作者
※南大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作者有無被遺忘權?
※科學論文署名有多任性?阿貓、阿狗都能當作者
※論文到底有多少種?細數我曾經寫過的那些各類論文
※論文標題有公式?摘要有方法可循?這是一篇讓你論文寫作變簡單的工具文!
※不明覺厲!用了近10年,才有人讀懂這篇論文
※我花了3天時間,研究所有「屎」的論文,寫了這篇有味道的文章
※諸葛亮的《出師表》有多少門道?一句話就能寫成一篇論文
※因為姓氏好,他什麼工作都沒做,卻成了爆款論文的作者
※李紅良涉嫌造假續之4:4篇《自然醫學》論文或存重大紕漏,多名專家再質疑
※一舉成名?中國21歲小伙發表論文,目標直指人類百年難題!
※千篇論文成廢紙!研究20年的抑鬱基因與抑鬱症,為何沒有關係?
※23年成空,千餘篇論文作廢?抑鬱症遺傳研究「翻車了」
※霍金寫過多少本書和論文?
※如何寫好一篇日語論文?答案就一個字
※一篇科學論文有57000名「作者」,他們都是遊戲玩家
※此文全篇只有4句話88字,卻成就古典文學最早的駁論文
※4篇《自然醫學》論文或存重大紕漏,多名專家再質疑|李紅良涉嫌造假續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