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助力內容生產,這一次今日頭條可能走偏了

人工智慧助力內容生產,這一次今日頭條可能走偏了

內容創業時代,諸多內容分發平台在估值高啟的同時,也進入了對內容生產的新探索時期。

不久前,頭條號上線新機器演算法功能「優化助手」,從靠演算法推薦內容到靠演算法來「幫助」作者生產內容,今日頭條在人工智慧在內容生產領域可謂前進了一大步,但這一步真走對了嗎?


優化助手想實現的到底是什麼?

「優化助手」是今日頭條為頭條號作者研發的新功能,通過今日頭條AI機器人可以自動幫助作者生成新的標題和封面,然後再通過機器演算法「幫助作者內容獲得更好推薦效果」,這是頭條對機器生產內容的又一次嘗試。

而就整個行業來看,機器生產內容也一直是眾多內容平台的終極目標,早在2014年,包括美聯社、LosAngeles Times、NFL等媒體機構就開始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撰寫簡單的新聞;2015年7月,騰訊財經也宣布通過一款名為 Dreamwriter 的機器人以演算法生成稿件;今日頭條也曾在去年推出了6天內生成超200篇簡訊和資訊的小明機器人。

不過比起其他平台,以演算法起家的今日頭條可能走得更遠,張一鳴本身是技術出身,在他的眾多公開場合發言中,「沒有編輯」這是經常被提及的一個辭彙,但在他的設想中,他對內容未來的形態其實還更為激進,那就是未來頭條號的創作將完全由人工智慧接盤。

在去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張一鳴在《信息平台的智能浪潮》主題演講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機器在財經、氣象等等領域,未來都有可能機器進行創作,因為機器最快最準確,這些相對標準化適時化的內容很有可能讓機器替代創作,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人工智慧介入創作。」

從小明機器人到優化助手,這正是張一鳴對內容生產形態的反思,當然這背後也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頭條號需要持續為優質作者補貼分成的現狀決定。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內容全部由機器生產、篩選、分發和推薦,那麼頭條這樣的內容分發平台的成本壓力將降至最低。


優化助手或許會成做號者的最好幫手

優化助手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優質內容在機器演算法之下無法獲得推薦的窘境。在演算法驅動的平台規則下,標題+封面這幾乎是用戶對一篇文章的判斷的唯一標準,某種程度上在很多人眼中甚至等於內容本身。而機器根據演算法生成新標題和封面之後,內容被推薦的概率將會極大的提升。

那麼,機器助力內容生產是否真的靠譜?其實在優化助手出現之前,今日頭條平台上原本就有大量由「機器」生產的內容,這些內容的的生產者就是所謂的做號者。

他們通過複製粘貼、簡單刪改以及替換關鍵詞這類洗稿方式生產了海量低質偽原創內容,並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推薦,而很多做號者的內容正是通過第三方軟體。這些垃圾內容不僅嚴重危害著平台生態,更存在侵犯原創者版權的問題。

他們的成功得益於了解平台的推薦規則,除了色情、暴力等內容天生匹配人性陰暗面需求,吸引巨大流量讓生產者甘冒違規風險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工審查的機器初審存在漏洞,就如同標題黨無法由機器審核杜絕一樣,偽裝好的無版權、低俗內容甚至還會因為標題起的精彩獲得更好的推薦效果。

回到「優化助手」這一新功能,頭條號的目的也在於藉助機器干預,幫助優質作者獲得更好的推薦效果即更多流量,但同時頭條號也為這一功能設置了極高的准入門檻:只有同時擁有「原創標識」和「雙標題」功能的賬號才能獲得申請「優化助手」的資格,而有這樣高權重的賬號只能用百中有一來形容其稀缺程度。

但尷尬的是,上文提到的做號者因為能夠批量生產高推薦高閱讀高分享的博眼球內容,往往是頭條號指數較高、許可權較高的受益者,也就間接跨入了新功能的准入門檻。因此,「優化助手」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做號集團搶用,進而幫助優化他們生產的低質量內容,最終獲得更好的推薦效果和流量。

這無疑將會進一步擠壓優秀內容生產者的生存空間,新功能推出的原因和結果南轅北轍不說,更會加劇劣幣驅逐良幣情況下,優秀作者流失、用戶體驗不斷下滑乃至雙方均對平台失去信任等諸多問題,最終對頭條號內容生態造成破壞性的後果。

演算法完全介入內容生產終究是偽命題

演算法推薦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和信息流廣告的流行息息相關,本月初,市值一度超百億的社交平台Instagram遭遇了發展歷程上最大的危機,那就是將個性化演算法推薦引入到產品後,用戶卻反而出現了大量流失。

在Instagram原本的設想中,引入演算法之後,雖然這會讓用戶平均會錯過70%的信息,但卻可以幫助看到信息流中最好的30%。但這樣的設計卻並不被用戶買單,完全依賴於機器演算法推薦不僅會讓用戶的視野變窄,更會很容易降低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更重要的是,單純依賴機器演算法的產品缺點也正在不斷暴露。

一方面,隨著用戶錯過的信息越來越多,優秀內容生產者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生產的內容完全被廣告商們海量的廣告淹沒了;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說,性、暴力等低俗內容往往能夠戳中用戶的G點,大廣告商的廣告就很可能夾在爆乳美女和獵奇圖片中間,這種品牌露出不僅無法激發購買慾,甚至還會傷害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廣告與低俗內容泛濫的兩相交加之下,用戶體驗急劇下滑,用戶大量流失乃至商業價值受到嚴重損害也就不足為奇了。

類似的問題在今日頭條上也同樣存在,機器推薦內容所憑藉的是機器的「審美」,機器助力內容生產則同樣以此為基礎,所產生的問題也將一脈相傳,機器助力內容生產很可能會導致更多標題黨、偽原創內容的誕生,唯一的區別是機器扮演的角色從推薦者變成了生產者。

這也體現了機器演算法的局限性,依賴數據的它看似智能,實則教條,難以匹配上人類情感的複雜程度。

舉個例子說,基於演算法的個性化推薦的一個規則是用戶點贊、評論等互動越多,內容就會被推薦的越多,而有些情況下用戶出於社交(工作)關係的需要,如對上司、同事的內容需要去點贊,這在機器演算法看來就成為了用戶喜歡這樣的內容,其實是又一次的一廂情願。

所以說,不僅僅是機器演算法的作用價值不像想像中那樣大,失去人工干預配合的機器演算法對於內容生態的良好維護也是一個偽命題。


機器演算法萬能論將是一條不歸路

總的來說,其實如今的頭條非常焦慮,這一點從其不斷的推短視頻、推直播、推問答,都是為了用多個內容生產場景分發流量的方式,試圖挽迴流失的優秀作者群體同時構建新的內容生態。

但頭條並沒有理清問題的頭緒,甚至已經在偏信機器演算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頭條的估值和產品成長性又存在多少虛高的水分?正如同Instagram的遭遇一樣,堅持機器演算法萬能論所導致的多個產品漏洞與問題,造成了Instagram用戶流失價值虛高的今天,這或許就是沉迷於機器演算法的頭條的明天。(本文首發鈦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 的精彩文章:

第25周收錄114起融資事件,交通出行投資超65億人民幣
共享單車又添新成員,搭配夜光車輪的七彩單車來了
蘋果一意孤行賺取「過路費」,錯在不懂中國的輿論環境
超全寵爹攻略,爸爸需要的都在這兒
矽谷房價太高,谷歌決定自掏腰包為員工蓋房

TAG:鈦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相關股持續看漲,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我們與生產力之間可能差了不止一鎚子
生產後一個月才能洗頭?很多人弄錯了,產科醫生:這個時間剛剛好
原來這國一直沒有生產彈藥能力!竟嚇唬了世人這麼多年?
女人要是生產不順利的話,醫生就會採取這幾種措施
懶才是第一生產力!連拖鞋都可以自己跑來你腳下了!
孕媽生產過後,這幾個壞習慣不要有,不然可能會落下月子病
玩了這麼多年,沒想到遊戲也是生產力工具
生產時比內檢還尷尬的,原來是它,女人為了生孩子也會拼了
關鍵時刻巴鐵再拋一個大單,成飛生產線火力全開,這才是真正較量
生孩子可不能著急,生產快孕婦就能少遭罪,但生的太快可不是好事
中國戰車性能最好,生產量也是最多,但為何至今沒有外銷一輛
生產吃巧克力能助產?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些情況還是吃別的好
女人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生產的跡象,這時候可不能繼續等待
臨產前這些準備要做好,少一樣生產時就有苦頭吃了
人脈才是第一生產力!
全球最辣的棒棒糖,剛生產出來就「風靡全美」但目前沒人能吃完一整個
孕期多走路助力生產,不知道這6點,你就錯了好多
從頭再來!俄羅斯沒有生產艦用燃氣輪機能力?只是當前一個縮影
如果胎兒在生產前有這幾種情況,那可能要剖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