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春秋之一百四十一:無盡的權欲,魯宣公為君位所累的一生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公元前609年,魯宣公的老爹魯文公姬興很不幸地「薨(hōng)於台下」,不是「壽終正寢」,而是「不得善終」。魯文公的死不是重點,重點是魯國開始了殘酷的君位之爭。公元前608年,正月,魯宣公殺出了一條血路,坐上了魯國國君的「寶座」。綜觀魯宣公的一生,可以稱道的只有一點,即「初稅畝」,開創了中國最早按畝計收農業稅的先河,這也是「三桓」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而推動魯宣公實施的。除此之外,魯宣公一生只有對君位無盡的慾望和因此而造成的無盡痛苦,直到公元前591年「公薨於路寢」,他才徹底放下了權欲,離開了君位,得到了解脫。魯宣公的人生,有三個顯明特點。
爭君位,六親不認。魯宣公的即位,是有原罪的,是血淋淋的。魯文公在位期間,對魯國國君人選是有安排的,這便是「出姜」的兒子太子惡將來即位做魯國國君。但對這位過於「文弱」的魯國前國君的安排,他自己的小妾敬贏不服從、魯國當時的權臣公子遂(東門襄仲)不服從,估計連他自己的兒子公子姬俀(tuǐ)、後來的魯宣公也不服從,因為,在君位這巨大的誘惑面前,這三個人心中那個大大的「私」字,蒙住了魯國江山社稷和國計民生。於是,魯國公室上演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君位爭鬥劇。年輕的公子姬俀(tuǐ,魯宣公)無疑是相當國君的,這一方面有年輕人的虛榮,也有榮華富貴的誘惑,他可沒有當年宋國「能讓其國」的太子茲父(宋襄公)和庶長兄子魚的修養(詳見【閑話春秋】之七十七)。魯宣公的母親敬贏更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國君,對這位女人而言,她可不管誰作國君對魯國有利,對魯國民生有益,憑藉著權深的心機,在魯文公時代就搞定了魯國權臣公子遂,只有一個信念,讓自己的兒子當國君,自己可以母憑子貴,享盡榮華。公子遂作為魯國權臣,誰當國君對他來說應該都可以,但架不住敬贏這位頗有心計的女人的軟磨硬泡,心中的天平自然偏向了公子俀(tuǐ,魯宣公)這邊,更何況擁立魯宣公後,兒子、母親雙雙搞定,而如果擁立太子惡,則只搞定了兒子,沒有搞定母親「出姜」,這是公子遂心中的如意算盤。這三位構成的「利益集團」,開始一步步地實施「奪君位」的計劃。第一步,搞定魯文公夫人「出姜」的娘家人、太子惡的舅舅齊惠公。這項工作由公子遂來完成。公子遂跑到齊國,和新任的齊國國君齊惠公做了一筆交易,齊國支持魯國換國君繼承人,魯國全力支持齊惠公。齊惠公的「私」心那麼一合計,自己的外甥太子惡當國君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支持不支持人家未必會感謝他,而支持表面上看來不可能當國君的公子俀(tuǐ,魯宣公)做國君,以後會收到很大的政治利益,於是,齊惠公居然拋棄了齊國外甥、魯國太子惡,轉而支持非親非故的公子俀(tuǐ,魯宣公)。在利益面前,齊惠公六親不認。第二步,沒有了齊國對其外甥太子惡的保護,有了齊惠公對公子遂的支持,公子遂便放心大膽地幹掉太子惡,同時,為斬草除根,永絕後患,還殺掉了「出姜」的另一個兒子公子視。失去了兩個兒子的齊國公女、魯文公夫人「出姜」,也被公子遂送回了娘家齊國。魯宣公的「奪君位」準備工作做得步步為營、滴水不漏。第三步,將公子俀(tuǐ)扶上魯國君位,成為了歷史上的「魯宣公」。太子惡和公子視是魯宣公的兄弟,魯宣公六親不認,只認君位。
保君位,不擇手段。魯宣公明知自己是通過「弒君」上台的,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最迫切地任務是「保君位」,為此,他可以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一是與齊聯姻,建立翁婿關係。公元前608年正月(魯宣公正式即位的當月),就派公子遂為迎親大臣,前往齊國迎娶齊國公主為妻。先君(老爹)魯文公屍骨未寒,兩位兄弟的血跡未乾,便急急忙忙給自己辦喜事,魯宣公此舉在當時無疑受到輿論的譴責,後人對此也多持譏諷的態度。二是賄齊求會,以定其位。同年夏天,魯國大夫季孫行父帶著大量財禮訪問齊國,請求安排齊魯兩國元首會晤,希望通過會晤這種形式,齊國正式確認魯宣公政權的合法性。齊惠公收了魯國人的賄賂,倒也不含糊,很快與魯宣公在平州見面,承認了魯宣公的諸侯地位,必竟是自己支持上台的,而且還是女婿,該照顧還是要照顧的。三是割讓土地,諂媚事齊。魯宣公回國之後,又安排公子遂訪問齊國,專程對齊惠公表示感謝。但感謝要拿出實際行動,這個實際行動就是把老祖先跑步搶到的「濟西之田」做為謝禮割讓給了齊國。同年六月,齊國人正式接收了魯國的濟西土地。四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公元前602年,魯宣公跟從齊惠公,帶兵討伐山東的萊國。萊國是小國,從地理位置上看,萊國位於齊國之東,而魯國在齊國之西,萊魯兩國根本不搭界,也沒有產生任何外交上的不愉快。因此,魯國討伐萊國,完全是為齊國效力。魯國之後還參與了齊國討伐莒國的行動。可以說,只要能讓齊國高興和滿意,魯宣公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公元前601年,擁立自己上台的公子遂在出訪齊國的路上病死了,魯宣公如喪考妣,給公子遂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繹」,估計老爹魯文公都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公子遂死後第七天,母親敬贏也死了,於是,魯宣公於公元前600年、599年,連續兩次給齊惠公拜年。魯宣公對母親和公子遂的孝心可嘉,對老丈人齊惠公的孝心也不遑多讓,這也是奇葩之處。
失君位,無可耐何。「六親不認」的魯宣公無論如何「不擇手段」,君位的魅力和君位本身都在一點點失去。公元前604年春天,魯宣公又主動跑到齊國去朝覲齊惠公。這一去就呆了好幾個月,直到夏天才回到魯國。之所以住那麼久,不是因為齊惠公好客,而是因為齊國的世襲貴族高固看中了魯國的公主叔姬,要求齊惠公將魯宣公強行留下來,商討高固迎娶叔姬的事宜。在等級觀念相當強大的春秋時期,諸侯之女如果嫁給鄰國的卿大夫,是相當沒面子的事。魯宣公很難答應齊國人這一無禮的要求。沒關係,那就乖乖呆在齊國吧,不打你也不罵你,只要你坐坐冷板凳就行。到了夏天,魯宣公終於投降,接受了高固的求婚,才被解除軟禁,回到魯國。這種羞辱或許可以讓魯宣公認識到,即使你爭得了國君之位,也不會人人都希罕你,甚至有人還會欺凌你,國君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雖然有叔姬下嫁高固之辱,魯宣公在齊惠公鞍前馬後效力,仍然是積極得很,不敢有絲毫懈怠。魯宣公這樣委曲求全,對於加強齊魯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保障魯國的安全,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天下的霸主不是齊國,而是晉國。自魯宣公即位以來,只顧給齊國人擦鞋,完全把晉國拋到了一邊。晉成公上台,他沒有前去祝賀,也沒有派大夫代表他前去祝賀。這在當時是十分失禮的事。晉國人嘴上不說,心裡卻形成了一個大疙瘩。雖然現在的晉國與晉文公、晉襄公時期相比,國勢已經大不如從前,但仍然是一個不容輕視的龐然大物。一向不搭理晉國的魯宣公冒冒失失地跑到黑壤,準備在中原各國諸侯面前露露臉。沒想到,熱臉貼上了冷屁股,魯宣公一到黑壤,就被晉國人囚禁起來,連會盟儀式都沒讓他參加。直到魯國人交出一筆賄賂金,晉國人才將他釋放。這又是一次對魯宣公的巨大打擊,如果知道國君原來這麼不好當,估計當年就不爭這個破位置了。更讓魯宣公感到在君位上壓力山大的是魯國內部的「三桓」勢力。魯國有「三桓」、東門氏、臧氏,公子遂為東門氏,堅定地支持魯宣公,臧氏為中間派,受東門氏打擊的「三桓」,隨著公子遂的死去開始逐漸向魯宣公發難,逼得走投無路的魯宣公派公子遂的兒子、東門氏的下一代掌門人公孫歸父出使晉國,希望藉助晉國的力量打擊和消滅「三桓」,但「無道之人天不助」,使者沒有回來,老天爺把魯宣公從君位上撤了下來,「公薨於路寢」。這一次,無可耐何的魯宣公徹底失去了他最不想失去的君位。
謚法說:「善問周達曰宣。」魯宣公這一生,善問?周達?可能只有對齊國做到了「善問周達」吧,而這樣做的目的,也始終是為了「君位」。為了「君位」,魯宣公喪盡了天良盡顯了邪惡;為了「君位」,魯宣公費盡了心機使盡了手段;為了「君位」,魯宣公受盡了屈辱遍嘗了無耐。魯國從此真正形成「公室卑、三桓強」的局面。無論是旁觀的他人後人,還是當局的魯宣公,都會感受到魯宣公無盡的權欲和為君位所累的可憐一生。
讀點春秋,知點禮義。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閑話春秋之一百四十: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閑話春秋之一百三十四: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
※閑話春秋之一百二十六:仁而不武,無能達也
※閑話春秋之一百二十五: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建回昏亂,雖大,輕也
※閑話春秋之一百一十四: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TAG:自然自覺自在 |
※她權欲熏天,寵冠六宮,為何一直與皇后位無緣?
※上了忠義的床,亂了權欲的魂,斷了觀音的手,等來無愛的詛咒輪迴
※逃難孤女劉娥入宮成為權欲熏天的女主,留下一段家喻戶曉的公案
※權欲與醜聞!美國新聞界大佬是如何倒台的
※金馬最佳影片是徹頭徹尾的女性群戲,吸了權欲的煙,中了貪婪的毒
※《三國機密》片尾曲,身臨其境感受亂世里的權欲爭奪和情感糾葛
※《權欲》第六季Starz續訂第六季,確定第五季首映日期
※從武則天到高雲翔:是誰偷走了女人的野心和權欲?
※《傾世妖顏》權欲滋生,虐戀起伏
※《權欲》獲第六季續訂 第五季將於今年7月首播
※Starz續訂《權欲》第六季 第五季回歸在即
※洪秀全為何在「革命尚未成功」時就舉起屠刀?是權欲還是無奈
※李隆基原配在權欲暗涌中助夫奪天下,最終因無子陷害被廢結局慘淡
※慾望無止境:李輔國的權欲人生
※《好久不見》賀文華對夢蝶起疑心求和葉琳娜,賀言掌權欲驅逐舅舅
※宋朝家喻戶曉的公案的主角劉娥:逃難女入宮成為權欲熏天的女主
※瘋狂權欲面前人心易變、可以變得很壞!
※孫權欲與關羽結為親家,關羽大呼虎女安能配犬子,結果身首異處
※翼王率部脫離天京誰之過?看看石達開內心的權欲世界
※翼王率部脫離天京誰的錯?看看石達開內心的權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