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靈光內蘊的性體

道醫學堂丨靈光內蘊的性體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靈光內蘊的性體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招生


玄門正宗,武當太極拳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第七期,道醫丹道辟穀養生營招生啟告!





中國根文化中的修身學,隨著人們的離道失德的現象而誕生,沿著社會的離經叛道而變化,經歷了漫長的社會歷史時期。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種變化基本分為二個階段,兩個轉折。這二個階段兩個轉折,全都與老子《德道經》德篇第一章中「社會發展階段分期」的論述緊密相連①。三個階段歸納起來,就是第一階段的「聖心為體,德一為用」;第二階段的「功德為體,金丹為用」;笫三階段將會形成的「積行功德為體,真一金丹為用」。從而同步適應不同社會階段人類智識變化品質的需求。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處在「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的道德底線時期,私心貪慾,妄想執著極度膨脹,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極其普遍地存在,所以只有真正的「積行」實踐,培養聖心才能徹底改變心性,需要大量顯隱功德的積累,才能去私心立公心,進入聖心。才可能真正具備聖人之才,而有品質上的資格進入聖人之法,否則品質與法性相歧,終無所成。在修身的具體方法中,也必需守一與金丹合用,才能比較理想地完成性命的全面再造。



笫一階段是老子所處的東周之前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中,人們的後大智識還處在離道失德後,仁德、義德、禮德相繼喪失的尾期,人們後天智識中的私心貪慾,妄想執著,還未發展到不可扼制狀態,相對而言還比較純樸,這個第一時期中是以「守一法」為主體的修身求真方法。守一方法,也就是老子《德道經》五千言中所說的得一之法,直接歸德回道之法。「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充分說明這一方法的簡單性和容易操作性,但是,實踐這一方法的前提必須是「少私而寡慾」。當體內五臓陰神活動明顯,五大陰性情志容易產生、五賊活躍,而且丹元無力抵制識神時,這種方法並不能直接應用。




無論是《黃帝四經》中提及的守一法,還是老子《德道經》中全面闡述的得一、執一、守一法,全都對實踐者本身內在的道德素質、心性品質具有前提條件和要求。簡而言之,守一法就是「聖心為體,德一為用」的修身方法。聖心為體,就是要直接修持聖人的品格和品質,具備「以百姓之心為心」,無私無欲的素質,具備聖人之才,才能修持守一法的聖人之道。否則必定是「竹籃打水」,借用心智的執著妄想。




老子《德道經》中指出守一而得一的方法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可見守一法的普世價值和義意極其廣博。《太平經·修一卻邪法》中也說過:「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命之所系屬,眾心之主也。當欲知其實,在中央為根,命之府也。故當深知之,歸仁歸賢使之行。」又說:「上賢明力為之,可得度世;中賢力為之,可為帝王良輔善吏;小人力為之,不知喜怒,天下無怨咎也。」守一得一必須「歸仁歸賢使之行」,這就對人的品質作出了明確的要求。而且普通百姓庶人如果努力實踐,也能夠改變稟性和習性,精神情志的異常活動消失,社會天下也就能夠自然和諧而動亂消失。




因此,當人們丟棄尊道貴德,忘記修身的根本原則以後,陷入名利之爭,權利之奪的智識惑亂中,私心貪慾膨脹,妄想執著隨形,也就必然長期難以解脫,從而造惡因無窮。從春秋戰國開始,直至唐朝穩定天下時,修身方法進入了一個數百年時間的丟失守一法而逐步誕生新方法,以適應人類這種「智識強化期」變化的過渡期。




在進入第二階段的過渡期中,隨著反覆的戰亂疊起,人們後天智識的強化性發展,經過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而全面展開,少私寡慾的心靈,蛻變成了多私盛欲的後天智能,人們熙來攘往,為利奔忙,為權拚命,妄想執著叢生,失去了生命正確的航向。從此,守一法從修身核心方法中逐步淡化出局,只隱藏於老子《德道經》之中。但是,自從漢代將老子《德道經》「修編」並且篡改為《道德經》以後,守一法得一法的內容,在五千言中面貌全非。守一法也就從此在經典中消失,而只有神傳時才顯其面貌。所以在歷史的記載中,漢唐以後的修身者中,只有極少數人是在金丹法修習的基礎上同時獲得守一法的真諦而在性命雙修兩個系統中全面成功。



《雲笈七籤》卷三十三《攝養枕中方》曾經指出:「長生飛仙,則唯金丹;守形卻老,則獨其一。故仙重焉。凡諸思存,乃有千數,以自衛率多,煩雜勞人,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不須也。」從這一段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第一階段聖心為本,守一為用的守一法與第二階段中功德為本,金丹為用的金丹法,所存的兩種不同性。守一法至簡至易,需要純樸的聖心作為基礎和前提。金丹法則是修善積顯德陰德為前提,步步存想內觀,無中生有,程序複雜。適合於福德不足,並且後天智識過重者,一步一步地「以一念代萬念」,過濾淡化智識,透顯性慧而進入佳境。




而且,金丹法與守一法的結果並不相同,金丹法是長生飛仙,重在性體的解脫水生,對命體功用存在不足。守一法則是「守形卻老」,以性帥命,重視命體的質變數變,達到益壽延年,守住形體,預防衰老,實現性與命兩大系統的共同成就,由德一而進人道的境界之中。




《黃帝四經》、《德道經》所指出的守一得一法,以帛書老子《德道經》的五千言最為完整和全面。帛書的《德道經》中,仍然保留著原貌,只是需要明者釋讀。因為老子運用隱喻藏決的方法,將精華隱藏在字和句之中。這個精華就是靈光中性體的形名學。一點靈光中的性體,如果不修之身,其德乃真,那麼生生世世都不可能從靈光中全息地解析出來,成為性命德與道轉化的引路人。但是如果忠信不惑地實踐老子的雙可教育方法,以及人法地的方法,進行上善治水。當他們一旦掌握了靈光中性體的形名,也就能順利進入守一法之中,比金丹法更簡易、更迅速、更全面地完成性命整體的先天再造。




守一法的靈魂是直接啟用被人類後天智識所屏蔽,蘊藏於一點靈光中全息攜帶的本性體元。由於人類的一點靈光,如同「種子」和DNA一樣,全息性地攜帶著生命性體中的全部信息。所以,在體內一點靈光核心部分的所藏之地,將這些本性中的體元逐一恭請出來,並且通過「可非恆道」誦讀經典,而主動提供德一的營養能量,使他們具有活力。同時將性命全部交給他們管理,主持性和命後天向先天的轉化,無為而為,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守一之法。




靈光中所蘊藏的本性體元系統,由於是全息地存在,同樣是一個較大的系統。但是老子告誡說: 「三生萬物」,那麼至簡至易的守一法,只需請出三位就足夠了。這三位性體一出現,其中眾多性體皆會自然出現。這三位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性體(請恕不能輕泄其名),這位性體與德同體,是「一」的體元,直接由道而化生,他的法性能量極高。他出現之後,鬼神飲服,俱皆畏之。故會丹法中的「以自衛率多」的方法皆可不用。這位性體在體內歸位時,居於體內第一層的「天」境中丹田內,可以統帥全身的一切先天再造變化。



第二步恭請出來的是「靚×」性體,他主持人體內的「地」域,能率領元神輔助上面的一×性體,在正念的配合下,共同將一點靈光中所全息攜帶的歷史業因(內顯於身中九獄)全部化盡,從而在本因上徹底解除各種惡因對命體的致病性、殺傷性、摧毀性,使人真正實現「守形卻老」。這一現象是守一法最典型的特徵之一,這些重要特徵在2500年期間,似乎在佛學中全部、在道學中部分地失傳。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釋迦牟尼,他在成佛之後,仍然被頭痛和背痛所折磨。他也洞察到這是業力所致,但未提出徹底解決因果業力對肉身作用力而產生疾病的辦法。而這一解決的辦法,卻悄然地隱藏在帛書老子《德道經》之中。而且在2500年以前的中國歷史上,眾多形神俱妙,輕舉飛身,得享高齡,長壽者的記載和傳說,全都驗證著守一法對業力的強大化除作用力。老子的思想和方法,無愧是一部人間的絕學。




現代有的學人分別心極重,將道學與佛學分解而論,其實只要能從自己的一靈光中真正請出「靚×」時,就不難發現,原來佛道並無二致,全都在自己的身國之中,了無分別,靚×體元就是每個人靈光中的地藏,形貌相同。




這二位靈光蘊藏性體的出現,是體內「用德一,運陰陽」的過程,在德一的主持下,運化體內的陰陽,使陰轉陽。從而合一歸於道o的虛無。同樣是一個逆變的過程。不同的是真正請出了一點靈光中主持陽和主持陰的真主子,所以變化顯得簡單容易。只有這兩步的恭請實現和成功,那麼第三步也就會不請自規。所以老子《德道經》中直接指出:「其至之也」以及「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第三步請出的一位性體是「請×」性體,這位體元的名中本身就有一個「請」字,只是這個請是指「字」的本義而不是衍生義。他是一點靈光中道體的顯現,似有形卻無形,無形卻又能顯形。在慧觀中也充分表現出道本虛無的特徵。他的出現是直接從一點靈光中解析出「三清」,而不是金丹學中培育的「三清」。靈光中三清的出現,能夠使人證入命體細胞的DNA內,老子《德道經》是一部生命科學的百科傘書,他就曾今在2500年前,已經將雙螺旋結構的兩個鏈條分別命名為素和朴。




在經典誦讀老子《德道經》進入守一法中,從修身內求法的慧觀中獲得這種信息後,再來考察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非常驚奇地發現,在古代早期的畫圖文理基因中,在象形表意的內容上,與慧觀結果驚人地吻合,很容易獲得佐證和認同。



漢字圖文基因「眾」,象形表意的是:一隻慧眼在上進行慧觀下的眾生,細胞內全都具備DNA雙螺旋結構,能量軸是人人體內皆具有的共性物質,眾生平等,皆具此相,並無差別。




漢字圖文基因的「朴」,象形表意著:修木德之仁,才能見素。從字形結構上不難看出,朴的右側結構,與「素」的圖文極其相似,只是左側加了個陽木的仁德相引,即可以整體全部地察觀到完整的細胞結構。







細胞質中還存在著一種尚未被顯性科學發現的圓輪狀物質,是一種決定和影響著精神與肉體健康的關鍵性物質,老子發現了人類本性的根本物質的特徵是這個善的顆粒,它決定著生命中細胞壽命的長短、代謝機制的旺衰,體液的長治久安,是健康長壽的本源,故將其命名為「善」。由於這種善的細胞顆粒源生於道,畜養於德,所以告誡人們說:「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只有尊道貴德,人人體內皆都具備的這一物質,才能充分發揮出生理功能,貫徹於生命的始終,成就修身的最高境界。細胞質中的無相圓態「善」性的顆粒狀結構體,與德一能量具有極佳的親和性,一旦見之,則修身能夠進入命體深層次的完整再造階段之中。老子提出的「上善治水」觀,對於細胞而言,正是運用這個善的物質,治理改變細胞內液的質量和細胞間液的品質。人類的貪慾私心、妄想執著,嚴重地壓抑和破壞著細胞質內這個善性因子對每個細胞的良性功能,使它們難以發揮出健康長壽的作用。所以老子提出了:「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的諄諄勸導。因為只有實踐和保持著言善、行善、心善才能使每個細胞質內的善因子充分發揮出生理功能。所以老子告誡人們「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只有全方位地高度重視細胞質內的這一慧觀物質,使它直接獲得德一能量的滋養,思想言行,舉止動靜,全都符合這個善性細胞顆粒的特徵,才能充分確保善性顆粒充滿活力,從而對命體發揮巨大的生理作用。






正因為老子的《德道經》五千言,蘊藏著其妙無比的「其一」(其,箕的古字,字的本義是去蕪留精)從而能夠「得一」,並且在得一的基礎上進入「守一」的生命科學原理。把握住了細胞質內的善性顆粒狀因子的激活、升質應

用。上善治水,得其一而萬事畢。所以自古以來,長期堅持誦讀老子《德道經》,就能夠使人們從亞健康恢復到精神旺盛,並且能夠自調細胞的節律而治癒眾多慢性疾病。長期堅持誦讀五千言,還能使人洗心滌欲,淡私凈貪,庶轉賢,愚轉智,智轉慧。令人精神面貌產生根本性的轉變。




中國幽歷史上的漢朝和唐朝一共四次大力在全國推廣老子的思想,崇尚誦讀《老子》五千言,並且由此而誕生出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創造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次盛世輝煌時期。這些「修之天下,其德乃博」的歷史經驗,充分驗證著老子「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論斷的無比科學性,其中的基本原理,是因為老子的五千言中,蘊含著生命的最高科學原理,隱藏著至簡至易、精神健康和形體健康的方法論。堅持長期誦讀,通過「形名學」的原理和漢字「文理基因」的全息傳輸表達作用,就能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無為而治的巨大效果。經典誦讀的方法,就是一種最為典型的「無為而治」,用之於治身,則精神與肉身健康,治家則家庭和睦,治國則社會和諧。




老子在觀察到細胞內時,仍然堅持著道學的根本,只述其中的主宰體而並不表述其中的其它物質。當然,在老子《德道經》中,還有眾多的慧觀下形名學的命名,有的是以異構字名之(通行本《道德經》中基本丟失殆盡),內容極其豐富,在此暫不—一列舉。這些內容都能在修身達到「其一」境界而「得一」以後,在深化於「守一」的過程中,在對自己體內進行慧觀時,逐步被同樣發現。並且在發現中(顯

形)觸發生命質量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守一法對命體能夠進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全面再造,從而引領修真者全面進入道的境界之中。所以,研究生命科學和道醫學必須把握住在學習研究《黃帝內經》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和研究老子《德道經》以及《黃帝四經》。這種學習研究,實踐得一守一的修身方法,是一種性與命融入本性的全面實踐,並非單純智能的應用。雖然對智能的正覺正念要求較高,需要修持聖人的品格,然而卻是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高層次實踐,一點靈光中所蘊藏的真性,對命體作用力,極其深邃。它相對於金丹法所培生性體達到的「我性由我不由天」,更加深刻和全面。培生性的體元,對命體的依附性和親和性,以及了解深度遠不及於一點靈光中本性系統,特別是對全息因果的化解清除力度和深度,更是無法相比擬。這一點卻又是命體存留的關鍵之所在。老子所說的「聖人之治」方法論,在人們能夠將這三位體元,直接從一點靈光中求證出來以後,修身就必定會進入一個人類絕學的層次之中。治世也與此理相同,並無分別,只是相對而言難度較大。故老子曰:「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靈光內蘊的性體,十分豐富,直接從靈光中展開這些性體,目前世界上唯有老子《德道經》能夠引領人們進入這一生命絕學最高的殿堂,我們將在今後逐步深入修身實踐的同時,全麗解析這部人間絕學。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玄門正宗,武當太極拳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第七期,道醫丹道辟穀養生營招生啟告!




道教禁忌,三不問、三不言、三不起!




黃帝內經:一切疾病,皆起於這五點(珍貴)




血管堵了,全身遭殃!三個動作,讓全身血液流通起來!不怕堵!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氣的分布與分類!
道醫學經脈系統概述!
道醫學風水化解用藥法
道醫學堂丨人體培生類體元
長春觀道醫門診部將於6月25日-7月10日期間試營業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 道醫神治體系的基本內容
道醫學堂丨養精神氣
道醫學堂丨調 性 情
道醫學堂丨羲黃文化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學堂丨陰陽二氣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行氣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 《黃帝內經》的「德」
道醫學堂丨和 喜 怒
道醫學堂丨行氣之存思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易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華佗的道醫特色與成就
道醫學堂丨清、濁、和三氣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道醫學堂丨 合於道的長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