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研製成功

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研製成功

還記得福島核事故處置中,核輻射「摧毀」機器人的恐怖嗎?記者19日從中科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獲悉,由陸地、水下等4台應急機器人為一組的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已在該所研製成功,並於去年11月底交付大亞灣核電站。

超強核輻射環境是人類的禁區,對普通的工程機器人同樣如此。「在強輻射環境下,普通機器人的金屬材料外殼會被活化,橡膠等普通材料會加速老化;控制傳輸的電子設備會失效,甚至攝像鏡頭的玻璃都會變成『墨鏡』。」中科院特種光電智能化裝備研發團隊負責人馮常說,光電所2014年與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的「大國工匠」喬素凱所帶領的團隊聯合研製的這套核電應急機器人,由陸地、水下應急機器人和異物打撈機器人、小型水下觀測機器人組成,主要分為陸地和水下工作兩類。

馮常說,為在反應堆水池、燃料水池等強輻射環境中執行任務,該套機器人最高可承受65攝氏度高溫、抵禦每小時10000西弗核輻射,在設計製造中它並非簡單選擇耐輻射材料製造,更多是通過合理規劃機器人各功能區、分布設計電路,並將感測器主被動加固等綜合技術,達到總體耐輻射。為掌握高輻射環境下現場情況,該套機器人擁有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耐輻射攝像機,可在最高每小時10000西弗核輻射的環境中工作,並向外界傳回600線清晰度的圖像;或在最高每小時100西弗環境下,傳回200萬至500萬像素的高清圖像。同時,它能夠完成高輻射環境下的無線數據傳輸,幫助遠程工作人員控制機器人,完成各種應急處置工作,如採集核輻射計量、溫度、濕度等現場信息等,還可利用組裝搭配的機器人手臂,完成異物夾取、現場樣本採集、簡單的開閉閥門等應急處置任務。「該組機器人中最重的僅100公斤,一旦發生核電應急事故,可裝在一個集裝箱內迅速奔赴現場。」馮常說,除了處理應急事故,在核電站日常維護、維修、數據收集、數據勘測領域,未來這套機器人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記者盛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七彩單車現身街頭!網友:意中人會騎著七彩祥雲來接我
母親孕期壓力增加女兒青春期暴飲暴食風險
新華社:A股總讓IPO來「背鍋」 有些不妥
中國成功接收「慧眼」衛星首軌數據

TAG:新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眼部手術試驗
我國大力推動智能機器人!服務於家庭已成重頭戲,或實現批量應用
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
機器人開關機電路設計和優化
德國首次採用兩台機器人同步製造飛機輕型機翼技術
電力人工智慧專題系列之 智能機器人
人機協作機器人助力未來智能工廠!科研成果及產品頻現!
追求精準:內蒙古首例智能定位機器人手術在我院成功實施
機器人的電機控制原理
中國這項技術為何讓美國驚慌?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節卡機器人吳寅:協作機器人在手機生產線應用中的機會和挑戰
英國醫生首次用機器人完成視網膜手術,超人類技能
美國科學院研製成功熱變形材質划水機器人
智能裝備製造之——機器人
韓國科研機構研發機器人殺手,遭到世界範圍內專家抵制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雷柏機器人:3C機器人系統集成專家,引領智能製造
中國機器人戰場亮相,配合無人機成為狙擊手收割機
機器人四大零部件國內現狀: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
智能配電室出現「巡檢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