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莊子》學習心得

《老子》、《莊子》學習心得

觀老子思想有感

17班 楊邑寧

老子學說的精華是他的辯證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對立的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互相聯繫、互相依存,比如「曲則全,老則直」、「福禍相依」等。

他的思想體系中最基本的在於「自然」,強調「道法自然」,主張「無為而治」,而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就要求人們要順應「自然之道」,返璞歸真,以「自然」「無為」作為人生的理想狀態。他的思想固然十分有道理,對後來的「黃老之學」以及魏晉文人的「隱世」思想等諸多哲學思想影響深遠。但有一些方面我不贊同。

首先我認為他過高的評價了「順其自然」。就拿市場經濟來講,按照老子所說,統治者不該干預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自然會向著最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統治者只應在雲端觀望,干預就是打擾了人民。但事實並非如此。曾經的美國總統胡佛對於政府干預經濟十分抵觸,實施「放任自由」的政策,結果通貨膨脹,經濟垮台,形成了以美國為原點的大範圍經濟危機。直至羅斯福上任後,實施了適當的政府干預政策,介入和調整市場經濟,才讓美國逐漸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

所以我認為老子的「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至少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

同時,我認為老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認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說道是向相反的方面轉化,道的作用是扶持弱小,因為任何事物都有盛有衰,這就是轉化。新生的東西正因為弱小才有發展前途,所以人們要扶持它,但老子並沒提到轉化的條件,由盛轉衰不是必然的,而老子忽略了其條件性。

但不可否認,老莊的和諧思想對解決人與自然、社會的矛盾具有重大意義。《道德經》中說「咎莫大於欲得」,就是說災禍發生的最大原因,就是嗜欲。的確,現在的貪污腐敗,社會上種種悲劇皆因欲起。

因此,人們更應學道,用道家的「清凈」思想修身,以「德」處世,這樣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界之間才能和諧共處,各自獲得自身的最大最優發展。

柔弱,以得生

17班 黃舞月

老子的道家思想,對當時以及後世人們為人處世及生活態度有極大的影響。歷史書上告訴我們:學派思想是當時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工具。而當對這一「不簡單」的思想有了較詳細了解後,才知道它並沒有這麼壞,相反,從此之中還能得到不少啟發。

老子不止一次的在《道德經》中提到:人要軟弱,不要堅強。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就像大風吹來時樹能被連根拔起,而柔軟的草只是稍微彎了一下腰。他是學文之人,身材遠不如習武之人剛硬,但是惡狠狠的人並不敢對他做出什麼事,而他也不畏懼身材高大之人的威脅。就像老師上課說的,當遇到不講理的人,千萬不要去硬碰硬,他可能已經失去了理智,此時若再去刺激他,可能造成對自己不利的後果。「勇於剛強只能送命,勇於柔弱者得以生存」、「不爭攘者善於得勝」,將心態放平和,以柔克剛,越是表現不爭的人越是讓人感到深不可測,不敢侵犯。

為什麼看上去弱不禁風的老子能受這麼多人的尊重和崇敬呢?道德經中還提到了這樣一個道理,老子在對待任何人的時候不擺架子,實事求是;君王暴戾,百姓便反抗;君王不擾亂人民,百姓才生活和睦。這大概便是「無為」之益處。這一點在我的家裡我是感受得到的。越是有控制欲的父母,他們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將所有不滿返還給他們。而我在看到老子提倡「不言的教導」時,發現從小父親就給自己提供了一個「不言」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事情我都自己思考,自己總結反思經驗,而當有別人插手自己的思考時,便會被打亂節奏,造成過不好的影響。在我對周圍的人不滿的時候,他對我說過:水滸傳里林沖對小弟和睦,而所有人都尊敬他,包容得了小弟的人才能當大哥。這些話應該就蘊含著老子的思想吧。

有了自己親身經歷後,比別人只能靠幻想的感受,來得更猛烈些。學習老子的平和心態,對自己有益,對所有人都有益。

莊周

18班 霍思林

與其說我知道莊周,倒不如說我知道那條北海游來的大魚,擊千里水,乘六月風,扶搖直上九萬里。

世上有兩人讓我覺得有如謫仙,一是那力士脫靴的李太白,他的仙氣來源於他的狂放不羈,凡人怎縛,二是那逍遙的莊周,他的仙氣看似更「平易近人」,實則是更高的境界,舉世非譽與他無關,千金萬鍾也與他無關,除了他不是這世間的人,我想不出別的理由。

莊子是一股清流,一朵奇葩。

舉個例子,我總覺得,只是我覺得,若我和人爭執的面紅耳赤,其他諸子走來,會對我說「你修為不夠」,「你應該寬容一點」。莊子就躺在樹蔭下搖一搖扇:「吵那麼久嗓子幹了吧,喝杯茶?」

倒不是說其他先生不好,他們嚮導航標,莊子像過路的慵人。

我敬佩從容不迫的人(莊子無疑是當中翹楚)。因為從容不迫不僅僅代表著情緒上的不著急,他還代表了強大,實力的強大或者是心態的強大。聲嘶力竭的往往是喪家之犬,無聲的是強壯的象與無悲無喜的草木。

聽他所道的「夢中蝶」與「蝶中夢」,真真假假,既虛且實,很容易覺得他是個說胡話的,實際上他邏輯嚴謹的很。你活得累,是因為你所做的事不是你真正想做的,這是其一。其二,不要想做你做不到的事。綜上,你很累,是自作孽的,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總想,一個道德被宣傳,一定是他符合了宣揚者的利益。君求權,民求安,故宣揚忠。人出生時都是孩童,終將有天老去,故宣揚敬老愛幼。人人都是天下人之一,所以宣揚聖賢死天下。為天下死,那很偉大,真的很偉大,但是他的代價太高了,高的幾乎無人承受的起,至少我絕不那樣教我的小孩,我會告訴他,你一定要善良,可前提是不傷害你自己。

為錢財捨身,為聲名捨身,為天下捨身,皆是為外物所累,莊子如是認為。我所理解的他的意思是這樣的。

窮則獨善其身,富也有資格獨善其身。

每次天災之後,總看到有人在網上大呼某某明星未捐錢,但不捐贈本身就無可厚非。我做一個猜想,或許這猜想有些陰暗,有的明星,的確因為這種謾罵不得不捐款,或者捐款數額超出了他的意願。

同莊子學,未必會偉大。

同莊子學,未必會偉大,但是會快樂。

有為而治

17班 賴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出自老子《道德經》的話,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作為道家的創始人 ,老子倡導的是「無為而治」,即不過多的干預、順其自然、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無為而治,看起來是一種美好的政治思想,沒有了君主,當權者的野心,沒有了制度對人民的束縛,人民順其自然,按照自然規律發展。但是無為而治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政治思想,我認為無為而治如大同社會一般,可以作為一個理想目標,但是很難實現,即時實現了,也不一定能夠像老子口中所說的那樣和諧自然。

老子認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但是統治者不有所作為,那麼還需要統治者幹嘛呢?沒有了統治者,便從根源消除了剝削壓迫。既然有統治者,那統治者應該就要有所作為。沒有政府的調控,管制。社會可能會變得一團遭。1924-1933年,出現了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社會陷入混亂。而當時執政的胡佛政府,採取自由放任政策,就是政府放手讓商人自由進行貿易,按照老子的「無為而治」的內涵,這也應該算是一種「無為而治」,而後果呢?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胡佛豬」、「胡佛毯」等諷刺胡佛政府的詞層出不窮。自然的調節,也有它的承受能力,在它的能力範圍內,隨其自然,是一種可取的方法。一旦超出它的承受範圍,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樣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國家干預經濟」政策,使得美國迅速走出大蕭條,迎來了經濟的增長,他的政策受了其他國家的效仿,也使得美國在經濟至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明智的統治者的作為,可以使這個國家蓬勃發展,而昏庸的,有野心的統治者,則會使這個國家衰落,甚至走向滅亡。統治者的「有為而治」應是順應人民的意願,符合現在的國情的。這樣的作為,相比無為,是更有利於國家發展的。

統治者的作為,也涉及到立法。老子認為禁止偷盜而偷盜卻常常發生,法律太嚴格而導致很多違法之人。法律,是用於約束人們的行為的規定。老子所說的現象,因果似乎相反,人們認為偷盜的後果不嚴重而去偷盜,認為違法的代價並不大而去違法。法律嚴苛,正是因為它沒有強大的威懾力而變得嚴苛。法律的出台,更改,也是統治者的作為。政府出台法,制定法,是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是人們為人處世的一個準則。法律不可不出台,也不可肆意出台,法律並不是為了懲戒人們。在法律的範圍內,讓人民發展,更有利於國家的繁榮。

無為而治並不是無法實行的,我覺得這「無為而治」需要分時候,對於一個小組來說,不太應該這樣,除非你管理的就是組長之類的,畢竟管理士卒跟管理將帥是不同的。孫子判斷戰爭的勝負的原則是——「將孰有能、兵眾孰強、士卒孰練……」,所以無為還是要看你是誰,你治的又是誰,盲目無為只會有「亂套」一個結果。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無為而治,「有為而治」,才是更好的治國方法。「無為而治」這種理想化的方法,只有在人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內心無欲無求時,才可達到,但是人民能夠做到這樣嗎?顯然,這很難實現。

你能把獨木橋當平路走嗎?

18班 何楠

走在普通的小路上時,我們有誰會很害怕不敢走嗎?應該沒有。那如果,是走過一條獨木橋呢?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獨木橋呢?大概大部分人都會嚇得有點發軟,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掉下了橋。但如果你不知道那是一條獨木橋,把它當成一條普通的路來走,你並不會害怕,也並不會怕會掉下橋,而是很坦然地走過去,絲毫沒有畏懼之感,走得也很順利。

曾有一個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間漆黑的屋子裡,他帶著十幾個學生走過一條獨木橋,走過去之後,學生才驚訝地發現,他們竟然那麼順利地度過了一條獨木橋。這時教授把燈打開,學生們看見了獨木橋下面,有一群如狼似虎的鱷魚,頓時嚇得腿都軟了,教授問有沒有人敢再一次跟他走過去,無人應答。最後勉強有兩個人,一個爬著,一個趴著,過去了。教授再把燈打亮一點,他們看到了鱷魚上面有一層防護網,又過去了三個,慢慢地,又過去了三個,最後兩個,始終不敢過。

在那個實驗里,一開始,他們並不知道有危險,什麼都沒想,就過去了。而當他們看到了,意識到了危險,就怕了,就連原來能做的事都不敢做了。或者說,是他們心態的改變,導致了整個狀態的改變,也就是莊子所認為的心態決定狀態,大概就是如此。如果那些學生即使看見了鱷魚,告訴自己,那並不用害怕,它不會竄上來傷害到自己的,他們整個的行為就會完全不同。

當時在華山的長空棧道上,即使腳下是數千米的深淵,我走在那上面也沒有害怕發抖過。我旁邊一胖小哥,怕得全程都緊貼著牆邊,雙腿瑟瑟發抖,好不容易來回走完了全程,全身冷汗直飆。我說,你怎麼那麼怕呢你,就那點路嘛,拉著防護。他說,要是一腳不小心,不就嗚呼哀哉了,我媳婦兒之前千叮萬囑不讓我玩這個的。我當時想的倒不是這樣,首先,這個棧道上沒有死過人,證明防護措施是夠安全的目前來說,其次,棧道的寬度對於我們平常走路來說,其實是足夠的,按平時走路的寬度,我們並不會踏出佔道以外那個範圍,只是那時腳下萬丈深淵,我們不由生起害怕的情緒,畢竟一個錯腳,便會讓我們的生命錯失於瞬間。所以走的時候,更加害怕,腳都抖了,原來走得可順溜的路,也變得戰戰兢兢不敢走,腿抖,走得更不利索,更覺得自己會錯腳往下掉了。我這樣的人,就順順溜溜地走過去;來回人太多需要讓路時,我還只踩著一隻腳,另一隻腳懸空,只一隻手拉著壁上的鐵索,最大限度地讓出裡面的位置給別人過去;踢著腿拍照,坐在棧道上讓旁邊的大爺幫我們拍照。可以說我實在是太沒心沒肺了,但我當時確實那樣做,確實沒有害怕,旁邊的大爺都說:這小姑娘夠膽量啊,一點兒都不怕。只是回來之後想想,我要是萬一真踏空了呢,那後果實在是恐怖至極,走著的時候如果這麼想著,恐怕我就癱軟在棧道上了。

與其說我靠的是膽量,還不如說我靠的是心態。要是沒有防護措施讓我拉著,即使那棧道足夠寬,我也不敢走過去吧,畢竟那是懸崖峭壁,可沒這樣的膽量。敢那麼淡定地來回穿梭,很大原因是因為身上有防護措施,我覺得我不會那樣掉下去,掉了還有東西綁著我呢,而且道也夠寬的其實,我腳可沒那麼大。

心態決定狀態,擁有怎樣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就預示著怎樣的結果。心態足夠好,獨木橋,也能變成寬敞大道。

莊子心得

17班 汪清茹

以前我不了解諸子百家,也不了解莊子,但聽完于丹談了莊子及其心得之後,才發現原來道家與現代心理學相似,而莊子可謂是一位心理學家了。

「內不化而外化」這是于丹從莊子的思想中提煉出的一小句話。「內不化」指的是一個人內心有所堅持(有自己的個性),這大概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做自己」。「外化」則指人在外界,即人際交往中要通達順變。于丹舉了關於一個人本來想要堅持爬樓梯上班但到最後卻也是沒有堅持住,也開始坐電梯的故事,我想,這樣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是罕有的。講講我的親身體驗。之前,剛上高中的時候,我特別怕別人和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好努力啊!」或許有人是真心讚美,也有人是在諷刺,但無論是哪種,我都很排斥。不知道我在怕什麼,可能這從側面說明了我並非絕頂聰明的一個人吧。那段時間,我為了防止別人說這句話,就裝作一副無所謂,裝作自己一點也不努力的樣子,想著或許自己也可以玩著玩著就玩逆天了吧。這大概就是一種內化,和莊子所說的內不化所對立的那一面了吧。我做這件事的準則完全不是依照我內心內在的對於一件事物的渴求,而是以別人對我的評價作為我做事的準則。這也體現的是一種不夠自信吧。所以,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對待一件事是有所堅持的,那麼,不管外人如何評論,他都不會因此而改變他的行路計劃,更不會以別人的言辭作為自己的動機。還是聆聽你內心最深處的那個聲音吧!

對於「外化」這個觀點,我也覺得挺在理。我之前一度認為圓滑是個貶義的形容詞,認為這代表著對人不夠真誠,而真誠才是人際交往的不二法則。但現在我改變我的觀點了。假如說今天你的同事上班穿了一條綠色的長裙子,完全不符合你的審美,然後你就跑過去「真誠地」和人家說:「你今天的衣服好醜啊!」這樣的真誠已經不叫真誠,而是情商低了。之前對真誠有所誤解,同理對圓滑和通達順變也是如此。但其實並非我所想的那樣,通達順變和圓滑只是換一種更能使人接受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不傷害他人也保全自己的交往方式。人畢竟是一種社會動物,需要與他人建立起聯繫,而外化就是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一個實用技巧。

這兒還提到了一個說話技巧,即「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在古代,兩國的來往大多是通過書信或者通過傳話人來完成的。那麼這個中間的傳話人就特別重要了,因為若是不忠之人,或許會篡改統治者的言論以此挑起兩國紛爭。而對於忠誠的傳話人來說,傳話僅僅忠誠是不夠的,還需客觀。有兩種消息最難傳,一種是喜事,一種是壞事,因為若是傳話人不小心在傳話的時候加入個人情感,因此引起兩國誤會可是會招來掉腦袋的大禍。所以孔子就說「傳其常情不要傳起溢言」。生活中也是如此,說話要實事求是,不要對別人的話添油加醋,加以自己的情感。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有一天女A回到宿舍說自己最近一直很累,嘔吐不止不知道怎麼回事,女B也非有意地說了句這可不會是懷孕的徵兆吧?女C無意聽到,趕緊告訴女D:「女A懷孕了,連孩子他爸都不知是誰。」傳到最後,女A 竟然成為搶了別人丈夫的小三。但女A只是最近一直沒有休息好罷了。當然這是個不當的比喻,但我只是想說明不要在傳別人所說的話時,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因為這往往會挑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但是其實真正有智慧的人,也不會輕易地就被這類人挑撥了自己與朋友的關係。

人生的大道理真的是像那一潭的深淵,所以啊,還是需要多點的學習啊!

《莊子心得》隨記

18班 張琰

從前總認為,《莊子》離自己很遠,高深而晦澀。可于丹教授簡練而通俗的講解卻讓我改變了對其的看法:《莊子》其實就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尋求到其間真理……

眾所周知,于丹教授的《論語》講的最為出神入化。可不僅是《論語》,《莊子心得》在剛播出時,也引起了各方爭議。不過,于丹教授許多「另類」的解讀,也的確不符於世人的所常認同的「真理」。但筆者認為,莊子思想本就與如今世界有著一定的「隔閡」。例如:

韓愈曾在《馬說》寫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也是世人,慣有的思維。可莊子卻不以為然,其以為,伯樂,恰恰是戕害動物天性最大的兇手。而之所以,莊子會有這種與眾不同的價值判斷,也來源於他超乎常人的淡泊與一顆崇善自然的心。

《論語》中記載著一句: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講的就是孔子對自己的「偶像」——周公的懷念。如今更是一個可謂「偶像泛濫」的時代,每個人難免都會有幾個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而莊子則以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崇拜偶像不如認清自己,因為我們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別人。可筆者以為,我們並非要照搬照套。偶像,更像一個目標,是我們去改變自己路上的方向標;同時,它也是一種動力,激發我們超越自己,甚至超越偶像的鬥志。

儒家的兼濟天下固然是偉大的,但相比於儒家,道家的順其自然筆者更為欣賞。而于丹教授談及「儒家」與「道家」時曾說道,儒家給我們的是一片心靈的土地,道家給我們的是頭頂上一片心靈的天空;儒家教我們的是自我超越,道家教我們的是自我超越;儒家教我們的入世,而道家教我們的出世。筆者並非否認儒家思想,只是道家的順其自然似乎更為難得,特別是如今這個充滿誘惑的大千世界。心繫天下蒼生之人,有之;心懷宏圖大志之人,有之;被利益驅使之人,更有之;而靜心淡泊之人,卻少之又少。

而本人,更似子路的志氣剛強,性格直爽。故更欽佩莊子的恬淡寡慾。但不得不說,人生若只如莊子這般,少了些豪情壯志,似乎也就少了些人生本該有的跌宕起伏,缺了些應有的人生韻味……

最後,共勉一句于丹教授的心語:真正的聰明是靜下來,聽見生命最本初的願望……

(蘇歡薦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珠海一中隨筆龍虎榜 的精彩文章:

你來一中幹什麼

TAG:珠海一中隨筆龍虎榜 |

您可能感興趣

《光輝的歷程》讀書心得
《我山之石》讀書心得
《論語》學習心得三則
《干支哲學》讀書心得——《易經》的大成之作
《善道承傳》學習心得
讀史記、韓非子心得: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
南宋大儒朱熹學習《周易》的心得
易經雜說:《系傳》——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
綉輝煌王熙鳳——《紅樓夢》讀書心得之服飾一
《易經》啟蒙和感悟-學習肖明宗老師四柱命理心得!
讀《于丹<莊子>心得》 做淡然女子
連載:不無道理(老子解蔽) 李懷乾參悟《老子》十數年心得
讀書心得之《西遊記》
《非人學園》曉音簡單上手心得
連載:不無道理(老子解蔽) 李懷乾參悟《老子》十數年心得!
孔子的道德-君實讀書心得
《初等數學研究》讀書心得
《嚮往的生活》張子楓做客,女大十八變引黃磊感慨養女心得
《太吾繪卷》讀書技巧心得
大學問家的讀書心得——《怎樣讀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