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覺的延伸」:帶來新圖像和觀念變革的新技術

「感覺的延伸」:帶來新圖像和觀念變革的新技術

編者按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即將於6月25日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通過「一年之鑒」這一研究方法,圍繞2016年中國當代藝術界的熱議話題,呈現新現象、新動向和新方法。

2016年有兩個情況值得關注,其一是自媒體/眾媒體正在分離景觀社會,形成分散視點和超出理性、性質雜亂的狀況,這一問題在《中國當代藝術年鑒》2016卷導論的第一部分《「山水社會」登台與新媒體催動的當代藝術新模式》一文中得以闡釋和論述;其二是新技術正在改變著藝術的整體樣貌,即本文所探討的內容。新技術形成了新的圖像和形式,同時塑造著不同於以往的寄託、表達與呈現方式。這二者又相互關聯,產生了不同的新觀念和新感覺,致使當代藝術面貌產生了變化。

在導論的第一部分,我們探討了當代藝術如何在新媒體的催動之下,產生出一種圖像、信息和媒介的新模式,這是2016年值得關注的兩種情況之一。另一個情況,是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藝術的新方式。新方式使藝術的基本面貌發生轉移。儘管當代藝術創作活動目前整體上仍以一種極其粗糙膚淺的方式在進行,但隨著新媒體、新技術而發展起來的知識經濟卻給新的藝術的發展、傳播、擴展和實驗留下了餘地。

所謂新技術的發展,正是世界整體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重點。這些重點被藝術呈現本來也是理所當然,但如果僅僅是如此,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新生事物,因為自古以來,技術和藝術的關係就很緊密。在希臘的藝術概念(也即現代漢語所使用的「藝術」概念的本源)中,藝術和技術是一個詞。只不過,今天當我們用中國眼光來看從西方引進的觀念時,可以很清晰地意識到,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歷史階段,藝術並不是指的同一個東西,差異性在所難免。但是差異性所揭示的恰恰是藝術和技術之間不可相容的衝突。藝術本身就有技術的成分,也與技術相互作用而得以發展。人的價值根植於人的本性,亘古不變,但是如果新技術擴展了人的能力,亦即人的感覺能力、記憶能力和傳播能力,那麼它就不再簡單地是人性在新技術中如何延續的問題,而是本性如何在新技術中獲得充分的體現與擴展的問題。這種擴展意味著,在過去我們假設人性的整體曾經被部分地表達,現在這些被表達的部分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和延伸。

單就新技術延伸出更多人的感覺而言,比如現代物理學對宇宙的觀察和攝製,現代生物學對分子內在結構或者生命活動跡象進行計算而形成的新圖形和影像,無論對微觀世界中的分子,還是對宏觀世界中的外星和宇宙,以前單憑感官都無法直接到達和感覺。隨著生物工程、宇宙研究、影像生成等諸多技術方向的發展,一方面,人經過自己的努力而達到對事物感覺能力的延伸;另一方面,感覺能力的延伸也會隨著技術的擴展而使人對世界和生命的理解發生變化,即人如何來看待世界和人生的三觀會受到影響。

人的價值根植於人的本性,亘古不變,但是如果新技術擴展了人的能力,那麼它就不再簡單地是人性在新技術中如何延續的問題,而是本性如何在新技術中獲得充分體現與擴展的問題。

在如今的當代藝術中,有兩種趨向已經明顯地呈現出這種感覺的後果:第一是對此種新技術形成的新圖像、新形式加以吸納;第二是對各種事物有了新的寄託、表達和呈現的新技術。

第一,新技術形成的新圖像、新形式。

這意味著這樣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當代藝術雖然在這方面的意識表現得還不甚清楚,但已有了一些苗頭。比如藝術家可以把自己假設為在宏觀和微觀上深入到外星的生物,或切入到某種生物中間的觀者,在這些情況下展現人類究竟可以看到什麼。如此的假設變成了藝術家的展現,而並不是科學圖像的直接展演。是制幻和轉換使這種展現愈發深入到一種當下的恐懼和快樂之中。因為感覺能力擴展之後,人自身的感覺器官已經不是藝術的主要依賴。依靠新技術,人不斷發現著前所未有的世界。這就是技術的延伸帶來的新的藝術作品。

所以,今天幾乎所有當代藝術藝術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新圖像和新方式的影響,這種新圖像或新形式以逼迫的方式映入了全體人類的印象(詳見下文)。藝術家作為人群中最為敏銳的感受者,對於人類整體感覺延伸之後新圖像的包裹不可能視而不見。如果在其藝術品中對這樣的圖像沒有反映,無非是因為這種圖像的逼迫已使他們有意識地對這類圖像的「反面」予以懷念和強調,或有意識地逃避這種圖像對人的魔幻的籠罩與吸引。而更多的情況是主動地採集和利用,只不過在形式上根據自己熟練掌握的材料和門類,做出或多或少的轉換而已。

「有意逃避」和「主動設置」這兩種創作方式,實際是對待新圖像和新形式的兩種互相對立的反應。不是有意逃避因為新圖像的過分生疏、奇異和怪誕而引發的種種混亂、喧囂和旋轉的狀態,就是主動把這種狀態設置為影像、裝置和圖像集成,以表達人的幻想與合謀。所有這類變動的驅動力,還是來自不間斷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圖像的改變。

第二,新的寄託、表達和呈現的技術。

新技術必然帶來新的呈現方式。新技術在2016年更快地改變了過去我們對「新媒體藝術」的定義。過去所謂的新媒體藝術只是把非傳統媒體(建築、繪畫、雕塑和工藝美術)的形式加以運用,而今天的新媒體實際上還包含把媒體作為媒介的方式加以發展。所謂媒介的方式,即不僅可以動用新技術、新的展現方式和新的機械來合成與舊的媒介相類似的效果和狀態,比如用計算機畫一幅繪畫,用列印技術做一尊雕刻,用虛擬影像搭建一座建築,而且更使媒介的作用發生了根本變化。媒介本來是通過某種外在的物體或器械來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意義,現在,媒介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意義當然獲得了迅速的增長和急速的變化,更有意義的是,還涉及了媒介領域的擴展。媒介不限於人與人之間,而是滲透到人與自我的肉身的關聯、人與環境和自然的關聯以及人與理想、超凡和神聖的存在的關聯之中。傳播的意義既可以深入到人的神經內部,也可以擴展到人的觀察範圍里對神的崇仰和對政治理想的設計。

最為突出的是新技術滲透到人與自我的肉身的關聯之中。許多人機一體的裝置、情境和展場被設計出來,讓人的生理與感覺變化帶來的驚喜得以在藝術中充分顯示。今天的許多藝術展覽甚至是由純粹的技術人員組合承擔了藝術家那個超凡脫俗的角色。在2016年,其發展的速度突然提高,以後的情況更可無限期待。

人與環境和自然的關聯的機械複製的時代已經結束,新的「臥遊時代」已經來臨。「臥遊時代」把機械複製的性質變成了媒介轉換,這也是山水社會的另一個特質,即將真實的自然外界以及歷史和現實的環境作為描畫的對象去製作成模擬的感知對象,使人的個體本身在「寧靜」(卧)狀態下去主動地遊歷攬取世界,甚至自身不動,卻透過屏幕終端被迫接受世界對自己的環繞和包裹,而這個世界全部是由媒體所選擇和編輯的,甚至是出於政治和經濟目的而有意編排和偽造的。並且,這種環繞和包裹採取著一種侵入的方式,通過很小的渠道——目前主要是手機,今後還會有更為簡潔的方式——侵入個人。

中國稱過去的山水畫為「臥遊」,意為人在家中足不出戶,就可把畫在牆壁上的山水盡收眼底,飽覽天下。但今天的時代不再需要牆壁上的山水,人在任何地方都已無法逃脫;整個世界轉化成信息之後,通過移動媒介黏著在最緊密的地方,緊密程度甚至超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發生肉體的親近,手機及今後將進一步變化的信息終端比任何一個他人(父母、兄弟、親朋、愛人)和物質的自然環境更加緊密地貼附在個人身上,成為對人自身的捆綁和包裹。過去的「臥遊」是以對牆壁的美化而讓人流目,暢遊心神,如今人們卻被信息的移動終端無處不在地捆綁和侵入、擠壓和推進。

新技術徹底顛覆了對象世界,「集成」或「拼貼」(collage)成為通行的方式,人們已經沒有辦法在自身的「寧靜」狀態下去主動地汲取世界,而是在不在場的情況下虛擬了自己的在場。

此時的藝術實際承擔了對屏幕無盡而瘋狂的注入和「美化」的任務,當代藝術只是將這種潛在的運動和浪潮集中顯示在觀者的眼前。表面看來,當代藝術也參與了山水社會的一個更新的方式,即新技術已經使我們背離了景觀社會,再也無法讓自己成為一個主體來建造透視——所謂的透視意為有一個立足點和焦點,從這個點觀望出去,就能夠規劃在一個單純空間內的所有物體和所有現象。而新技術製作的「山水」是一種晃動的觀察,這種觀察隨著人的走動而發生,只是其異化顯現為不再是人的主動走動,而是被迫旋轉,在旋轉中,人身處於各種各樣的景色的圍繞之中。

人與理想、超凡和神聖的存在的關聯是將理想的圖景以現實權力結構分配的「圖表」混同表現。這些圖表其實就是現實的景觀——根據權力和現行體制,政治權利、經濟狀況和文化狀態所顯現和反映的階級、階層、性別、宗教、種族和民族所構成的現實圖景。各種階級和利益階層之間的實際政治權力和經濟狀況及其分配的合法性在過去總是被掌握公共媒介和公告發布權力的統治集團獨佔,而今由於上述的新媒體變化,各個階級、階層中地位處於中心和邊緣地位的多種願景(理想、超凡和神聖的存在)和抗議(現實的政治利益和文化需要)都得以同時表達,看似一片混亂,實則使人類新的平等意識和民主精神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具有了實現的可能。

當代藝術呈現了新技術帶來的新觀念的各個主要方面,並不僅僅是將真實的外界和(歷史與當下)的現實環境作為描畫對象去創作出一幅模擬的圖畫,而是人們已經沒有辦法在自身的「寧靜」狀態下去主動地汲取世界。這種雜亂是因為新技術徹底顛覆了對象世界,「集成」或「拼貼」(collage)已經成為通行的方式,不再是電影中的蒙太奇(montage),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在不在場的情況下虛擬了自己的在場,而這種「在場」交錯、重合,甚至雜亂,把人的其他感覺和空間的幻覺融合在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藝術檔案CMAA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藝術檔案CMAA |

您可能感興趣

德觀念的起源以及演變
健康,從改變觀念開始
文明進步的尺度:美國社會森林觀念的變遷及其影響
隨想:關於「藝術」的一些觀念「乾貨」
我們的那些思想觀念的文化根源
轉變觀念重新認識楊振寧
如果沒有對生活新的獨特發現和洞見,無論附著多少花哨的觀念和敘事的技巧
文化要重生和觀念要更新
革新老觀念 播種和睦家
一本好書,可以更新人的觀念
景觀、城市、建築的區別是什麼?用「尺度」觀念,為你解答!
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古玩收藏:正確的觀念及未來發展趨勢
壹健康:改變固有觀念,才能更好追求健康中國
一個偉大的事業,要改變一切舊的觀念
毛皮特養,防疫新觀念
走近國畫:古人的顏色觀念
由深情的「小二姐」看畸形的愛情觀念
在白羊的觀念里,喜歡和愛的定義截然不同的
靳尚誼:學藝術很殘酷,觀念藝術不是油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