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學麥當勞、星巴克做連鎖?這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

想學麥當勞、星巴克做連鎖?這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

導讀:連鎖模式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既有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之類的連鎖門店數量已經高達數萬家的國際知名餐飲品牌,也有如真功夫、鄉村基、老娘舅等連鎖數量尚不足千家的國內區域餐飲品牌,還有這一兩年登陸資本市場的來伊份、周黑鴨、絕味鴨脖等休閑連鎖食品,以及要排隊的「喜茶」、「鮑師傅」等網紅連鎖品牌。

很多實體經濟需要以連鎖的模式發展壯大,有競爭力的連鎖模式具備哪些特徵?我主要從「業務邏輯」和「財務邏輯」兩條線來剖析「連鎖模式」,「業務邏輯」這條線用我自己總結的「品牌三角模型」分析,「財務邏輯」這條線用我自己總結的「利潤等式模型」分析。這兩個模型相互關聯,很簡單實用。

業務邏輯

業務邏輯這條線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品牌、產品及渠道,以「品牌」為核心,「產品」和「渠道」這兩個要素都是圍繞「品牌」進行配稱及取捨。

模型1:品牌三角模型

品牌

品牌的核心點是「品牌定位」,這是指「如何讓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與眾不同」,簡而言之就是「給消費者一個購買你產品的理由」。「品牌定位」是理解整個投資邏輯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環節。

中國的市場競爭環境已經從最開始的產品時代(80-90年代,物質匱乏,供小於求,只要能夠生產出來就能賣掉),到後來的市場時代(2000年前後,渠道為王,以娃哈哈、康師傅為代表),進入到現在的心智時代(2010年後,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需要與眾不同)。

我們要從競爭的角度來分析品牌,重點關注競爭對手,商場如戰場,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一般比較有價值的企業在品牌這個維度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最好聚焦在單個品牌。企業在達到一定規模(至少10億元銷售額)之前,都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去推廣第二品牌。很多情況下都是企業在經營第一個品牌的時候遇到瓶頸了,然後就順理成章開闢了第二品牌,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企業在第一品牌都還不夠強的時候推出第二品牌,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戰場上同時面臨東西兩線作戰,幾無勝出的可能性。

企業如果已經有多個品牌該如何處理?上策是聚焦在最有機會品牌,砍掉其他品牌;中策是聚焦在最有機會的品牌,其他品牌不再投入資源和精力,讓其自然萎縮;下策是按照品牌劃分獨立團隊,各自發展。

品牌定位要清晰簡單。只需一句話就能清晰簡單地告訴消費者你是做什麼的,而且與競爭對手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化。

擁有源點顧客。所謂源點顧客就是指這個品牌最開始的粉絲,能夠用口碑幫你傳播品牌的用戶。比如小米手機的源點顧客就是手機發燒友,追求產品性能;加多寶涼茶的源點顧客是在火鍋店吃火鍋的這一批人。源點顧客在哪裡?源點顧客具備怎樣的特徵(年齡、性別、職業範圍等)?這需要在市場上不斷地進行探索,企業如果能夠搞清楚源點顧客,未來複制起來的可能性才較大。

產品

中國改革開放了30多年,早已經從物質匱乏的年代進入了產能過剩的時代。在消費品這個行業,不要再從「滿足顧客的需求」角度出發了,因為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的產品實在太多了,你需要關心的是「為什麼顧客要選擇你的產品?」一般比較有價值的企業在產品這個維度會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要高。產品的標準化程度直接決定了收銀的效率、人工成本、可複製性以及外賣的效率。何為標準化?最好的標準化就是呈現給顧客的產品已經是最終形態,無需顧客再進行挑選,直接就可以收銀結賬。

以快餐行業為例:

快餐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真功夫和老娘舅等為代表的套餐模式,一種是以順旺基、來必堡、蘇客等為代表的自選式食堂模式。

套餐模式:所有的產品都是在中央廚房完成的,在門店只需要用機器加熱即可,顧客直接點套餐,然後買單,效率很高。門店不需要技術工作,所有的工作崗位可以互換,不僅可以節約人工數量,而且快速複製的難度也降低了。

自選式食堂模式:需要廚師在門店現場製作,顧客需要決定選擇哪幾樣菜品組合,最後收銀員還需要計算金額,效率偏低。這種模式下至少廚師是個技術工種,各個崗位之間很難互換,增加了複製的難度。

產品定價要偏高。中國市場是一個天然適合做消費品的市場,人多且集中。因為消費是有階層的,只要抓住不同階層的消費都有機會,高端產品有機會,大眾產品也有機會。比如白酒行業的高端茅台市場很大,大眾的洋河海之藍空間也很大,即便是低端的老村長和牛欄山二鍋頭市場也不小。

不過,我還是偏好產品定價偏高點的,原因有二:

一是產品的定價與產品的成本決定了毛利空間,企業必須有充足的毛利空間未來用於做品牌和市場的投入;

二是符合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國這幾年來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產品定價偏高點的能夠承接消費升級帶來的顧客。

產品的SKU數量不多,要很精。傳統的思維認為產品線越豐富,給顧客的選擇也就越多,就越能滿足各種各樣顧客的需求。實質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千萬不要奢望能夠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你想辦法滿足其中一部分的需求就足夠了。選擇本身是一種暴力,給予顧客選擇太多,大大提高了顧客選擇的難度,降低了決策購買的效率。

典型的購買決策時會想:哪件商品是最好的?這件和那件的區別在哪裡?價格為什麼不同?買了這個會不會吃虧?索性到最後可能就不夠買了,或者就買價格最貴的或者買銷量最大的產品。

SKU數量太多不僅讓顧客迷惑,其實也讓自己的銷量團隊搞不清楚,銷售政策也會很複雜。我碰到很多公司,產品線很豐富,但其銷售人員很少有把全部的產品搞清楚的。所以,企業的SKU的數量不能多,要很精。

當然了,產品SKU數量的多少是相對的,不同的行業差別較大,比如說白酒行業,基本上絕大部分的白酒企業的產品數量都在100個以上,這麼多的數量真的有用嗎?茅台和五糧液賣得好的又有幾個SKU?比如說休閑食品連鎖的來伊份、周黑鴨,畢竟是連鎖業態,其SKU數量不能太少;還有加多寶涼茶和紅牛,也就1個SKU,銷量照樣很大。

渠道

渠道就是指消費者到哪裡買產品?傳統的渠道有商超渠道(大潤發、沃爾瑪等)、流通渠道(煙酒店、夫妻老婆店)、餐飲渠道、電子商務渠道、特殊渠道等等。

折射到「連鎖模式」下,渠道就是指「到哪裡去開店?」,適合連鎖模式開店的業態主要有:交通樞紐(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購物中心(萬達、銀泰等)、小型商業綜合體(以大賣場為核心、周邊有小區)、商務綜合體(寫字樓聚集的地方)、醫院、景區、教育機構、步行街、街邊店。

不同的業態人流量不同、消費習慣也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連鎖模式都需要探索出「最適合自己開店的幾個業態」,找到了適合自己開店的業態情況下單店的盈利模式才能成立,這樣才能為未來的快速複製打下基礎。

財務邏輯

模型2:利潤等式模型

收入

收入可以拆分為很多種組合,我認為對於連鎖模式而言,將其拆分為「客單價*客流量」最為合適,而客流量又包括線下客流量和線上客流量兩部分。

客單價:客單價是由產品的定價來決定的。產品的定價策略前面已經講過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客單價高的比較有優勢:一是較高的客單價,意味著較高的毛利率,進而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可以消化不斷上漲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還可以有空間做市場推廣;二是較高的定價可以承接消費升級帶來的客流量。

客流量:這裡的客流量是指:線下的客流量 + 線上的客流量。

影響客流量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品牌三角模型」中的「品牌」,品牌能夠引流、品牌能夠開創客戶。這是什麼意思?比如星巴克咖啡,哪怕是店鋪開在較差的位置,也能吸引顧客前去消費,但是換成普通咖啡店就沒這個效果了。因此,要想提升客流量的核心是要在「品牌定位」下功夫。

除品牌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人流量?有,主要是兩點,一是開店的位置影響線下的人流量,二是能否利用好O2O,提升線上的人流量。

線下的人流量由開店的位置影響:這就是「品牌三角模型」中的「渠道」,路過你店面的人流量越多,你才能有機會截留更多的客戶;如果路過你店面的人流量都不大,你即便全部截留下來意義也不大。那人都到哪裡去了?只有回答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分析出適合連鎖模式自身開店的業態。

人流量比較多的業態:交通樞紐(火車站、機場、高速公路)、醫院、景區、教育機構等,這些地方人肯定多,那你就需要思考你的連鎖模式能否能在這些地方抓住這些人流量?

人流量少的業態:大型購物中心、步行街、商業街等,在一二線城市步行街和商業街已經被大型購物中心給取代了,而大型購物中心這些年數量太多且同質化嚴重,人流量都被稀釋了,所以這些購物中心本身也是缺少顧客的,你想進這些購物中心裡去抓住有限的人流量,要慎重。

線上的人流量由O2O的效率影響:O2O的效率與產品的標準化、線上系統與門店配送能否打通這兩個因素有關。以餐飲行業為例:如果一個餐飲連鎖品牌的不做外賣或者外賣效率很低的話,客流量是會存在問題的,投資價值就會降低很多。

產品成本

這裡的產品成本是指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產品成本」的高低是由「SKU數量的多少」和「標準化程度高低」兩個因素影響的。

1個SKU生產10000件的單個成本低,還是10個SKU各生產1000件的單個成本低?自然是前者的生產成本低。

所有的產品都是機器按照標準化的流程生產成本低,還是摻和的人工因素影響的生產成本低?顯然是前者的生產成本低。

因此,SKU數量少且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成本低,假設在客單價不變的情況下,產品成本越低,毛利空間也就越大。

費用(投資成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

連鎖模式下有三個費用是最重要的,分別為「投資成本+房租成本+人工成本」。這三個成本會一直上漲(尤其是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企業該如何消化這部分上漲的成本?

投資成本:投資成本主要指裝修成本和設備成本,裝修成本與門店面積的大小有關,而設備成本則是與行業相關。

比如餐飲行業的真功夫、老娘舅等連鎖需要有加工設備,所有單店的投資成本高;而如周黑鴨、來伊份等休閑食品就不需要加工設備,只需要簡單的陳列貨架,鋪貨即可,所以單店的投資成本要低些。

房租成本:房租成本與門店的面積大小和所在位置相關。

顯然房租成本與面積的大小成正比。餐飲行業需要堂吃,所以必須有面積做堂食,企業需要在面積的選擇上做出平衡。

門店的位置也決定了房租的成本,比如火車站、機場之類的位置房租成本肯定很高,而且位置很稀缺。但並不是說房租高一定不好,而是要在高房租的情況下能夠帶來更大的人流量,這種正向循環下的盈利狀況會更好。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高低與面積的大小、產品的標準化程度相關。

店面面積越大,固然配備的店員就越多,人工成本也就越高。

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還需要員工在門店裡做進一步加工,或者對技術工種有要求,崗位不能互換,員工的工作量不能平滑,則要求的店員就越多,人工成本也就越高。

連鎖模式很講究運營,既要靠品牌去開創客戶提升收入,也要靠運營來控制成本,最後才能掙到利潤。根據前面的分析邏輯,可以歸納總結為:品牌定位清晰,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產品SKU數量比較少、O2O的效率、店面面積小、探索出了適合自己開店的業態模式是具備競爭力的,具有投資價值。

簡單的案例分析

上面兩節基本講清楚了連鎖模式的投資邏輯,那下面我就按照這個邏輯來分析最近一年上市的三個品牌連鎖公司:來伊份、周黑鴨和博士眼鏡。

來伊份

業務邏輯:

品牌。來伊份的品牌定位比較清晰——休閑食品,而且在長三角地區應該算是該品類的第一品牌,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這是優勢。

產品。有炒貨、豆製品、水產品、蜜餞等九大品類,900多個SKU,產品數量實在太多。其中炒貨、豆製品和水產品等銷售佔比最大,符合消費升級的趨勢,但其他幾個品類基本屬於被邊緣化的品類,SKU的數量可以適當縮減,將有限的店面面積騰出來給銷量好的品類。這點需要改進。

渠道。來伊份大部分的門店都是社區商業綜合體和街邊店,選擇在這些業態開店,直接決定了到店的人流量。來伊份在具備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的基礎上,開店的位置是很關鍵的,只有經過門店的人流量越大,來伊份才有可能用品牌影響力攔截客流量。來伊份應該選擇去最適合自己的業態去開店,比如高鐵站、機場、景區附近、醫院附近、學校附近等。這點上來伊份應該是犯了很大的錯誤。

財務邏輯:

收入。財報顯示來伊份的客單價不低,高達60元-70元/人,但是平均單店的月度營收只有10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到店的客流量很少。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開店的位置存在問題;二是很好的利用O2O,線上的客流量沒有引過來。

產品成本。目前來伊份毛利率只有46%左右,這與整個產品結構和數量有很大的關係。來伊份需要減少SKU的數量,同時調整品類。將產品的毛利率從現在的46%提升到55%-60%左右。

投資成本。來伊份的門店面積不大,也無需加工設備,只需要簡單的貨架,然後鋪貨即可,所以投資成本很低。這是優勢。

房租成本。來伊份的門店面積小,而且所選的位置都是非核心地段,所以房租不會高。但這點需要辯證來看,像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的門店房租肯定很高,但是能夠帶來的人流量更多,盈利狀況反而會更好。

人工成本。來伊份的產品很標準,都是顧客自己挑選,員工只是負責收銀而已,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個班次大約兩個員工。這也是優勢。

綜合分析:來伊份有著不錯的品牌影響力,單店商業模式競爭力很強(單店的盈虧平衡點很低,大約8-9萬元/月),但是單店的產出實在太低(平均單店月度銷售額僅為10萬元),來伊份需要探索出適合自己開店的業態,並且需要對產品線進行縮減。如果這兩點做不到的話,這個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會好轉,而且很難走出長三角。

周黑鴨

品牌。雖然說周黑鴨的門店數量只有800家左右,與競爭對手絕味鴨脖(7000多家)、煌上煌(2000多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從消費者心智的角度來看,周黑鴨的確算是滷製品行業的第一品牌,具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這種品牌影響力能為門店引流。這是很強的優勢。

產品。周黑鴨的產品是採用的MAP標準化包裝,所有的工作都已經在中央廚房完成,而絕味鴨脖、煌上煌都還是傳統的散裝產品。

渠道。周黑鴨的開店位置很有技巧,基本上都是在交通樞紐、商業綜合體,就是人流量特別大的地方,這些地方對品牌的宣傳作用也特別好。經過門店的人流量本身就很大,而周黑鴨的品牌影響力也不錯,自然能夠攔截客戶。

收入。周黑鴨每一盒的價格已經不低,到門店的客戶至少都得買一盒,甚者好幾盒,所以周黑鴨的客單價不低;而其所處的開店位置及品牌影響力又能為其帶來不少的人流量,所以單店的營收很不錯。財報也顯示周黑鴨平均單店的月度營收高達30萬元,這種坪效在所有的連鎖模式都能排在前列。

產品成本。周黑鴨的產品都是在中央廚房完成,而且標準化程度也高,所以產品能夠形成規模效應,毛利率達到60%。

投資成本。周黑鴨大部分的門店面積都在5-15平方米,很多時候就是搭建的簡易房,只有幾個冷櫃,所以投資成本不高。

房租成本。上面提到了周黑鴨的面積小,雖然選擇的地段都比較好,但整體上來講房租成本是很低的。

人工成本。因為周黑鴨的標準化程度高,在門店銷售的時候無需幫忙客戶挑選,所以人工數量需求少,一般一個班次只有一個員工負責收銀即可,整體的人工成本是很低的。

綜合分析:周黑鴨是休閑滷製品行業的第一品牌,品牌影響力大;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而且已經探索出了適合自己開店的業態;單店商業模式的競爭力很強(單店的月度盈虧平衡點大約也在8-9萬元),人工要求低,易於複製擴張。所以周黑鴨具備很強的投資價值。但需要注意到一點,市面上山寨版的周黑鴨很多,需要防止因食品安全問題而導致的黑天鵝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 的精彩文章:

去嵩祝寺開會,在張愛玲的書房讀書,這樣的共享你買賬嗎?
馮小剛、徐崢等4位導演大批電影業「迷信」「流量鮮肉」,他們說的有道理嗎?
螞蟻牽手建行,京東牽手工行,百度牽手農行,最近金融圈裡的戰略合作怎麼這麼多?
連馬雲都不見的王衛,卻被馬化騰請出來了
袁和平拍漫改電影《不良人》,「新武俠」的路子能行么?

TAG:虎嗅 |

您可能感興趣

讓星巴克偷師學藝,這家咖啡是怎麼做到的
星巴克、麥當勞、瑞幸的咖啡,都有它!
麥當勞的豆漿,星巴克學不?
這個丹麥人已經做成廉價宜家,下一步做廉價星巴克
怪不得麥當勞與肯德基、星巴克歷久不衰,他們連排隊都有獨門秘訣
這種超級垃圾你一定在星巴克和肯德基麥當勞常常見
為什麼說星巴克 瑞幸咖啡 連咖啡必有一戰?
茶煮單店坪效2倍於星巴克,不模仿星巴克是它做的第一件事!
這家」咖啡黑馬」來勢洶洶、玩法多樣,連星巴克都慌了!
星巴克、麥當勞推進塑料杯取代項目,現在有了一批新想法
揭秘星巴克為什麼要遠離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店,網友的回答扎心了!
爪布奇諾,這是星巴克給寵物的專屬飲品;哆啦A夢竹蜻蜓有了三次元版;連寺廟都有了官方周邊
這是星巴克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手語門店,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星巴克、LV到麥當勞、香奈兒,這個設計師把所有世界大牌都「黑」了一遍…
星巴克「致癌」,那還有呢?
在旅行中遇到的那些不一樣的麥當勞和星巴克一定讓你驚叫!
從麥當勞、星巴克到LV、香奈兒,這個設計師把世界大牌都「黑」了一遍…
幹掉星巴克,這家咖啡店是認真的
不變是等死,一變就找死?蘋果、宜家、星巴克如何轉型成功?
星巴克反種族歧視?星巴克官方做出了這樣的舉措